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为例*

2016-03-18 16:54张立辉魏立明吉林建筑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高教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

张立辉 魏立明(吉林建筑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为例*

张立辉魏立明
(吉林建筑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摘要:文章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入手,结合我校电气类专业方向本科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for the major of architecture of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mands for talents cultivation of architecture of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t,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of undergraduate course.

Keywords:building electricity and intelligent;innovation;personnel training mode;explore

引言

高等院校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历史性要求。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为了适应建筑智能化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出创新人才,我们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当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是由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技术类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而来,所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完善。我国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专业下的楼宇自动化方向是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根基。

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多种先进技术的融合,很多的现有和新的先进技术都在此融合使用。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等专业中的建筑智能化方向以“强电+弱电”模式培养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智能建筑的需求。智能建筑范畴急迫需求按“强电+弱电+数据通信”模式培养的建筑智能化人才,以“智能建筑环境学”为学科根基,让学生知晓计算机、自动控制和通信技术在监测和改善建筑的绿色环境等方面的运用,学习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创造建筑物内的智能环境。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多学科交叉”、“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特点,我们将着力打造“三个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个平台”:一是指以工程意识养成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平台;二是指打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专业课程平台,然后以专业课程平台构建应用技术平台,充分展现“厚基础、宽口径”的特色;三是指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为目标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平台。

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建筑电气的理论知识;掌握建筑中各类自动化系统的控制运行技术;能在智能建筑相关领域所需的工程设计与施工、系统集成、科研开发、运行管理、工程监理和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建筑与智能化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是要创新教学方式,以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启发式教学,摒弃单一灌输方式;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对各教学环节整体优化与提高的基础上,建立了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理论教学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

(一)课程体系和内容创新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课程的设置从专业特色入手,以技术应用为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心,合理的、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体系。

一是强化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平台,包括英语、思想理论课、高等数学及相应的工程数学、计算机基础等,加强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和学科基础,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精心打造专业技术课程平台,包括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电气控制技术、建筑供配电及照明、自动化仪表与检测、建筑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拓宽专业口径,提供宽厚的学科知识背景,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体现专业办学特色,与职业准入资格相对接。三是开发实践教学体系平台,结合专业实际,在实践环节的中,对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专业技术课程,开设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在实验教学环节中,设立设计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多层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调整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以专业改革为中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才培养方案的知识结构进行改革:

(1)适当压缩专业课,并进行较大改革;

(2)拓展专业面,建立以智能建筑为对象知识的课程群;

(3)理论教学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相结合,加强学生能力和适应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革新——“项目”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项目为中心,以能力训练为主线,自主学习,教师是辅导者、管理者和咨询者。在项目教学中,教师明确项目,示范讲解,学生进行完成项目的任务,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即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完成某一项目任务的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采用项目教学模式,要求有完善的实习、实践环境,学校要有开放的实训室,学生自主管理。我校的智能建筑实训室是于2004年末建成,2005年正式开始使用,所进行的实训涉及了智能建筑系统方面的相关内容,主要有:消防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门禁控制系统、安防监控、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供配电、综合布线等。

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内涵。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下设多个科研活动小组,成为大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的主要集散地。学生在科研活动中完成了多项科技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等竞赛取得丰硕成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专业和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选题内容,真题真做,独立进行科研的实践,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四)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强化“产、学、研”办学机制

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下建筑电气化专业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和参与产品研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重解决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问题,在校期间,培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参加科技竞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委派成绩合格的同学在企业实习、实训和参与产品研发,以点带面,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的学生科技创新氛围的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稳定就业双丰收。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机制。

四、结束语

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我们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创新。面对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为了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我们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本地区乃至全国培养大批优秀的智能建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J].Intelligent Buil ding & City Information,2008,5.

[2]寿大云.中国高等学校智能建筑学科教育的发展状况[J].电脑知识与技术: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6(3).

[3]郭福雁,黄民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23-26.

[4]陈黎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试点专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3):61-64.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197-02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2015ZCY272);2015年吉林建筑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作者简介:张立辉(1975-),男,吉林建筑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学院教师,副教授,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控制。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