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绪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续金瓶梅》语词例释
孙绪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摘要:清朝山东诸城丁耀亢所撰《续金瓶梅》,因涉影射明清易帜之嫌,被清代列为禁书。全书以冀鲁官话写成,其中有很多语词不为当今辞书所载,研究近代汉语词汇者亦乏人涉猎其间。今摘取其中一部分词语,试着加以解释。
关键词:《续金瓶梅》;词语;解释
清丁耀亢所撰《续金瓶梅》,以《金瓶梅》主要人物为描写对象,记叙了他们托生再世、因果报应的故事,全书六十四回。康熙年间,有人对全书进行改编,整合成四十八回,命名为《隔帘花影》,但因所多涉床笫之事而遭禁。民国初年,梦笔生参考《隔帘花影》,重新修改《续金瓶梅》,整合成六十回,定名为《金屋梦》。全书以冀鲁官话写成,其中有很多语词不为辞书所载。对它的研究,可以丰富当今词典的收词量,补足已有词汇的义项,订正以往词语解释的不当之处,补充书证,对我们研究近代汉语的词汇具有重要意义。今试着解释,以求方家指正。
第五回:只见一个狱卒吃的醉醺醺的进仓来,门首吊下一块白罗,上有墨迹,子虚拾起藏在袖中,出去送与武大。[1]33
第五回:“虽有鬼使日夜监巡,就如阳间坐仓妇人一般,到底无耻,和人嘲惹。”[1]33
第九回:“吴典恩大怒,可怜把月娘一拶二十敲,拶的堂上乱叫乱滚,如何招承的来!吴典史无奈何,只得寄仓另审,把玳安也送下监里。”[1]62
仓,本义为粮仓,这里的意思为牢房。文中有多处用例,多与狱卒相关。坐仓就是坐牢的意思。“仓官”就是管理牢房的官吏。明清其他小说也有其用例,例如《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一回:“一个是仓官,北直隶人,路远不曾带有家眷。”[2]1181又,“然后本府首领经历、知事、照磨、简较、县丞、主簿、典史、驿丞、仓官、巡简,成都卫千百户镇抚、僧纲、道纪、医学、阴阳,也集了四五十员文武官员,都来参见。”[2]1181《汉语大词典》未收“坐仓”一词,而其“仓”与“仓官”二词释义皆不全,当据补。
第五回:金莲细看不是别人,原是我娇娇滴滴、亲亲热热、同心同意、同眠同坐的春梅姐姐:“你在那里来,咱娘儿今日这里相逢?”[1]33
第五回:“于是两人大哭一会,哭得狱中鬼使酸心,空外游神落泪。哭毕说道:‘怎么得咱娘们在一个司里也罢。 ’”[1]33
第二十回:细细嚼他强似囫囵咽,讲得财礼多了,人上不来,到是一拳的买卖,显不出咱娘们的做手来。[1]134
娘儿、娘们,长辈妇女和晚辈妇女的合称。该词一般出于长者、辈分高者之口,象本段的第一例就是潘金莲对她的侍女庞春梅说的话。其他小说也不乏其例。例如《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你是最肯济困扶危的人,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来摆布死了我们娘儿两个不成?”[3]569又可作“娘儿们”。《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若是个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3]1630“娘儿、娘们、娘儿们”为山东方言词,今仍在使用,与小说中词语意思相同。《山东方言词典》:“娘儿、娘们、娘儿们:长辈妇女和晚辈的合称。”[4]174《汉语大词典》:“娘们:1.女人。2.妻子。”[5]366释义不全,当据补。
第七回:那判官在公案傍边铺上原状,就取当日西门庆调情磨光,某日裁衣,王婆引奸,郓哥报信,并踢伤毒死的始未,都有本坊土神、日夜游神申报城隍文书,月终汇报总册,日时一字不差。[1]43
第二十回:“原来郑玉卿才十八九岁,一手好琵琶,各样子弟六艺无般不会,又惯会偷寒送暖,自幼儿和人磨光,极是在行。”[1]130
磨光,调情。本段第一例中“调情”与“磨光”二词相连,属于同义词连用,“磨光”之义显豁。西门庆、郑玉卿都是调情高手。《续金瓶梅》其他用例,第四十五回:“安下巢窠定下计,十样磨光把事成。”[1]325《汉语大词典》有“调情”一词,却无“磨光”,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八回:那一日,张小桥家见来安新搬在紧邻,买了三斤烧酒,杀了一只鸡,城里又买些肝肺板肠、一大块烧肉,替来安暖锅。[1]50
暖锅,即温锅。山东方言词,今仍在使用。新房落成或迁入新居,亲友携带礼品前来祝贺聚饮,称“温锅”。这种习俗是山东省民间流传至今一项极为普遍的习俗。《山东方言词典》:“温锅:搬进新居,亲戚朋友带礼物前去祝贺。”[4]260也叫作“烧炕”“温居”“暖房”“烧炕”“添囤”“燎锅底”等。《隔帘花影》第四回:“那一日,李小溪见全福新搬在紧邻,因在城里买些肝肺板肠,与一大块牛肉、二斤烧酒,杀了只鸡,替全福暖锅。”[6]28《金屋梦》第二回:“那一日,张小桥见来安新搬在紧邻,买了三斤烧酒,杀了一只鸡,城里又买些肝肺肚肠,一块烧肉,替来安暖锅。”[7]14也都作“暖锅”。《汉语大词典》:“暖锅:1.即火锅。2.暖水浴锅。”[8]795漏收义项,当据此增补。
第八回:咱兄弟二人,一个上南治货,一个坐店开张,不消二年,连本三合。[1]50
第十六回:一生好放官例债,不消半年连本三。[1]102
连本三合,也写作连本三,“连本三”显然是“连本三合”的省略形式,本段第二例为了诗句的整齐,所以省略了“合”字。意思是:连本带利是原本钱的三倍。《隔帘花影》第四回:“咱兄弟二人,一个上南制货,一个在店开张,不消二年,连本三合。”[6]28《金屋梦》第二回:“咱兄弟二人,一个上南买货,一个坐店开张,不消二年,连本三合。”[7]14《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八回:这几日支锅盘炕,忙个不了,弄的我这手脚不闲。[1]50
第十七回:不二日,收拾起一所延寿堂来,支锅盘炕,请老夫人搬了祝恰好街上有一个寡妇,无儿无女,情愿来吃现成饭,和蔡老夫人做伴。[1]110
第六十三回:月娘不肯,道:“等收拾完了,过去不迟。”使小玉、玳安先上宅子里支锅盘炕去讫。[1]484
支锅盘炕,支锅就是砌灶,有的地方也叫打灶。江淮官话、冀鲁官话至今仍在使用该词。《汉语方言大词典》:“支锅,砌灶。江淮官话。”[9]605盘炕就是垒(砌)炕,即以砖、黄土泥(过去以土坯、黄土泥为主)、水泥、钢筋等材料砌成土炕。《山东方言词典》:“盘炕,垒炕。”[4]263北方农村锅灶与土炕相连,砌灶的同时就要垒炕,因此“支锅”“盘炕”常连用。《隔帘花影》第十七回:“不二日,收拾起一所延寿堂来,支锅盘炕,请老夫人搬了住,恰好街上有一个寡妇,无儿无女,情愿来吃现成饭,和蔡太夫人作伴。”[6]144《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八回:老婆道:“他这光景有些吊躲。这不是咱打的兔儿送上门给他吃?”[1]51
吊躲,躲藏。该词在古籍中用例少见。《隔帘花影》第四回:“他这光景有些吊躲。这不是咱打的兔儿,送上门给他吃!”[6]29《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九回:月娘道:“谁似你看常,还来看我。看就勾了,又费钱买东西。”[1]60
第十二回:月娘道:“他爹在日,人来人往,好酒好肉,不知养了多少人,没见个探头问声的。那里走出个刘学官来,这等看常!”[1]83
看常,念旧情。《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一回:“童奶奶还亏陈太太看常,再三与陈公说了,叫且别要逼他的银子,时常还赏他的东西。”[2]921《隔帘花影》第五回:“谁似你看常,还来看我;看就勾了,又费钱买东西。”[6]40《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九回:咱该递个领子去领赃去,不论怎么,咱也得一半,强似没了。[1]60
领子,过去向官府提出领取丢失物品的申请。《隔帘花影》第五回:“咱该递个领子领赃去,不论怎样,咱也得一半,强如没了。”[6]41《汉语大词典》:“领子:1.围巾。2.衣服上围绕脖子的部分。”[10]280《汉语大词典》释义不完备,当据此增补该义项。
第十回:今日李师师因看上袁家女儿,假传旨意,弄了这一般大捣子来,赁两个穷花子太监,穿上两件蟒衣,使几匹缎子,白骗了良家女儿来入了乐籍。[1]67
大捣子,大骗局。《隔帘花影》第七回:“今日李师师因看上方家女儿,假传旨意,弄了这一般大捣子来,赁两个穷花子太监,穿上两件蟒衣,使几匹缎子,白骗了良家女儿来,入了乐籍。”[6]60《金屋梦》第十回:“今日李师师因看上了袁家女儿,假传旨意,弄了这一般大捣子来,赁两个穷花子太监,穿两件蟒衣,使几匹缎子,白骗了良家女儿来入了乐籍。”[7]65《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十九回:追的那虎奔荒区、雁落平湖,好一似电走霜炉、月映弯弧,画角悲鸣,芦管吹嘘,下团营插下了皂雕旗帜,一搭里炙黄羊,传酪乳。[1]124
第三十五回:那吴惠在清河县里遇了大乱,连他妹子吴银儿也不敢接客,怕金兵掳去连性命都不保的,藏在乡村里,和赉四老婆一搭里住着,连年来极穷。[1]236
一搭里,一起,副词,在句子中作状语。《隔帘花影》第八回:“两个女孩儿,生的画上一般,没人不爱。常常在一搭里顽耍,从怀抱里就头脸相偎,也不像是两家的。”[6]64《金瓶梅》第一回:“西门庆道:‘他家无人,俺两个一搭里去的是,省和他嫂子疑心。’”[11]27有时写作“一答里”。如《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在下敢不铭心刻骨,同哥一答里来家。”[12]146《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十六回:积的黄金拄北斗,临了没个大黄边。[1]102
大黄边,铜钱。因为铜钱边缘有一圈凸起的铜边,宽约一毫米,制作的铜钱为黄色,故称。上例整句的意思为:平时积攒的黄金多到都顶到天上的北斗了,但到临死时连个铜钱都没有了。相同的用例还有:《隔帘花影》第十回:“积的钱财拄北斗,临了没个大黄边。”[6]77《金屋梦》第十四回:“积的黄金拄北斗,临了没个大黄边。”[7]87《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十六回:又常见人啼哭,说是道君托梦,乔张乔致的,扯天大架子。[1]107
乔,做作;装假。张致,有时也写作“张志”“张智”,模样。乔张乔致,装模作样。《隔帘花影》第十回:“又常见人啼哭,说是道君托梦,乔张乔致的扯天大架子。”[6]83《金屋梦》第十四回:“又常见人啼哭,说是道君托梦,乔张乔致的,扯天大架子。”[7]92《汉语大词典》有“乔张致”和“乔张做致”,无“乔张乔致”,三词词义相同。《汉语大词典》当增补该词。
第十七回:你道是甚么奇物,原来医家游方卖药,又没个铺面,不定个行踪,只将个铁圈摇起,响动了村巷中,有病的出来取药,说是过路的郎中来了,一名曰“响传”,一名曰“病皆知”。[1]112
响传、病皆知,古代游医使用的通过摇动发出声响用来告知百姓的铁圈。过去行商走村串巷售货,卖的货物不同,使用的招徕顾客的器具不同,卖百货的用锣,卖豆腐的用梆子,等等。《隔帘花影》第三十六回:“你道是甚么奇物,原来医家游方卖药,又没个铺面,不定个行踪,只将这个铁圈摇起响动了,村巷中有病的出来取药,说是过路的郎中来了,一名曰‘响传’,一名曰‘病皆知’。”[6]278《金屋梦》第十五回:“你道是甚么奇物?原来医家游方卖药,又没个铺面,不定个行踪,只将铁圈摇起,响动了村巷中有病的出来取药,说是个过路郎中来了,一名曰‘响传’,一名曰‘病皆知’。”[7]95《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十七回:那日兀术太子打围回来与竹山吃酒,打着紧急鼓,胡琴、琵琶一弄儿唱的入闹。[1]113
入闹,热闹。《隔帘花影》第三十六回同一句话改成“热闹”,可知“入闹”就是“热闹”:“那日兀太子打围回来,与橘塘吃酒,打着紧急鼓,胡琴、琵琶一弄儿唱的热闹。 ”[6]280《金屋梦》第十五回仍然写为“入闹”:“那日兀朮太子打围回来与竹山吃酒,打着紧急鼓,胡琴、琵琶一弄儿唱的入闹。”[7]97《包公案》第七十回:“俞基各去换假银五两,又兼好银几分,汝路上故与罗钦看见,然后往入闹处去,必有人来剪绺的,可拿将来,我自赏你。”[13]154《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二十回:脚下朱红纱履、白绫细袜,手里拿着一个红绫鸳鸯汗巾,系着银三事儿。[1]131
银三事儿,旧时女性银质装饰品,多系于随身汗巾角上,其吊坠上有三样银质小器具,比如挖耳勺、小钩子、小刀子、小镊子、牙签、舌刮、小梳子、小刀等之类。《隔帘花影》第十一回:“又衬着一条水红花绉纱的褶子,脚下朱履、白绫细袜,手里拿着一个红绫鸳鸯汗巾,系着银三事儿。”[6]86《沈从文自传·绿魇》:“还把发髻梳得油光光的,别一支翠玉搔头,衣襟钮扣上总还挂一串‘银三事’,且把眉毛扯得细弯弯的,风流自赏,自得其乐,心地倒还忠厚爽直。”[15]282也有的吊坠挂五样东西的,那就叫作 “银五事儿”。《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二十回:到了日西,礼节将完,郑玉卿打扮一身苏款:戴一顶玄纱软巾,斜嵌着古玉儿,穿一领乌绫碎云宋锦花样的直掇。[1]130
第二十回:这银瓶从来不曾见客,见了郑玉卿生得清秀风流,又打扮的苏意,虽是娇羞,把眼睛不住斜觑,见玉卿看他,又把头低了。[1]133
苏款,当时苏州流行的打扮。《金屋梦》第十八回:“到日西时分,礼节将完,郑玉卿打扮一身苏款:戴一顶玄纱软巾,嵌着古玉儿,穿一领乌绫碎云宋锦花样的直裰。”[7]116《隔帘花影》第十一回:“这银瓶从来不曾见客,见了沈子金生得清秀风流,又打扮得苏意,虽是娇羞,把眼睛不住的斜觑,见子金看他,他又把头低了。”[6]89苏意,意即时尚和流行的。《汉语大词典》未收“苏款”“苏意”二词,当据此增补。
第二十回:细细嚼他强似囫囵咽,讲得财礼多了,人上不来,到是一拳的买卖,显不出咱娘们的做手来。[1]134
做手,手段。《金屋梦》第十八回:“细细嚼强似囫囵咽,讲的财礼多了,人上不来,到是一拳的买卖,显不出咱娘们的做手来。”[7]117另,“做手”还有“手艺”的意思。《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五回:“我听见狄大嫂问他身上穿的洒线衣裳怎有这般做手,花样又佳,尺头又好。”[2]837《汉语大词典》:“做手:1.做工的人。2.下手。3.戏曲中的动作和表情。4.写文章的人。”[14]1527漏收义项,当增补“手段”和“手艺”两个义项。
第二十三回:说的翟员外依了,就忙叫取历头,定个下礼的吉日,一总去说成了罢,恐怕更改了。[1]152
第二十三回:取了历头,看的是正月二十八日下礼,二月十五日完婚花朝大吉,不寒不暖的。[1]152
第四十一回:说着话,金二官人忙叫取历头来,看好日子就去行媒礼罢,再拣个黄道日过门。[1]293
历头,历书;皇历。此为方言词。《汉语方言大词典》:“<名>历头:历书;皇历。蕖一冀鲁官话;蔻二中原官话;蓿三晋语。”[9]511《隔帘花影》第四十四回:“即取了历头来看:‘今日正是黄道良辰,不犯红鸾天,吉星照命!’”[6]337《汉语大词典》:“历头,即手历。宋代的一种赋税凭证。”[8]838《汉语大词典》漏收义项,当据此增补。
第二十五回:你好个人儿,小小的年纪,装风撒漫的一句话也藏不住,和这些孩子们驴啰狗唣的,有一点老成气儿![1]168
“装风”即“装疯”,故意装作疯癫的样子。装风撒漫,装糊涂,漫不经心。《隔帘花影》第十三回:“你好个人儿,小小的年纪,装风撒漫的,一句话也藏不住,和这些孩子们驴啰狗唣的,有一点老成气儿?”[6]108《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二十五回:只得这二三日里,雇下船,趁月黑头,好接这东西,连衣服被褥、我的镜架、铜盆,好少儿哩![1]170
月黑头,没有月亮的漆黑的晚上。《隔帘花影》第十三回:“雇下船,趁月黑头好接这东西,连衣报被褥、我的镜架铜盆等物哩。”[6]110《金屋梦》第二十三回:“只得这二三日里,雇下船,趁月黑头,好接这东西。连衣服被褥、我的镜架、铜盆,好少儿哩。”[7]150此词在今山东方言中仍在使用,《山东方言词典》:“月黑头,既无月亮又阴天的夜晚。”[4]1《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二十五回:把门掇开,看了看,那里是个人影?[1]170
第十五回:进屋去掇出灯来照了照,上下一看,可不是小玉么。[1]98
第十二回:到了天晴,刘学官夫人一顶小轿过来,领着个丫头,掇着个皮匣锁着,先进去说了,月娘忙出来迎接。[1]83
掇,有三种意思,一是把门向上抬起,使之脱离门轴。比如第一例。《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回:“二人将门掇下,弄开了门闩。”[2]1027二是端。比如第二例。《醒世姻缘传》第四回:“未曾看病,先要吃酒,掇了个酒杯,再也不肯进去诊脉。”[2]49三是搬。比如例三。《醒世恒言》卷三十:“忙忙的掇过一把椅子。”[16]659《汉语大词典》无第一和第二两个义项,当据此增补。
第二十五回:不说气睁了翟员外,活恼煞李师师,要告状打官司,不题。[1]170
气睁,气坏。《隔帘花影》第十三回:“不说生气睁了皮员外,活恼杀李师师,后来告状打官司不题。”[6]111《金屋梦》第二十三回:“不说气睁了翟员外,活恼煞李师师,要告状打官司不题。”[7]151除此之外,未见其他用例。《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二十五回:那银瓶是没坏心的女儿,那知巢窝里拿犯孤老的手段。[1]164
拿犯,控制;制服。《隔帘花影》第十三回:“那银瓶是坏心的女儿,那知巢窝里拿犯孤老的手段。”[6]104除此之外,未见其他用例。《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二十六回:玉卿还不敢放胆的顽,这苗青叫他输了的叫谁亲娘亲爹,一味皮混。[1]177
皮混,鬼混。《金屋梦》第二十四回:“玉卿还不敢放胆的顽,这苗青叫他输了的叫谁亲娘亲爹,一味皮混。”[7]157除此之外,未见其他用例。《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二十八回:或是得之不义,水里来还要水里去了;或是福量限定,三升的锅容不下四升的米,也要滚将出来。[1]186
水里来,水里去,指银钱随手来,随手去,留不住,存不下。《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河工上赚的银子,水里来,水里去,就拿他到京里,拜上两个老师,再走走老公的路子,放一个缺也在掌握之中。”[17]308《金屋梦》第二十六回:“或是得之不义,水里来还要水里去了;或是福量限定,三升的锅,容不下四升的米,也要滚将出来。”[7]167《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二十九回:多是去的人不知路径,如何小沙弥也不回来?待我下楼去,再使一人点着亮子接他。[1]196
亮子,灯火。该词为北方方言词,《汉语方言大词典》:“亮子,<名>灯火。兰银官话。”[9]4334《七侠五义》第七十六回:“神手大圣邓车、病太岁张华听了,带领众光棍,各持兵刃,打着亮子,跟随姚成往后面而来。”[18]372《隔帘花影》第十五回:“待我下楼去,再使一人点着亮子接他。”[6]127《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三十二回:独自开个小铺,做些香茶耍药,广东羊角腾津,在市上哄这少年子弟们的钱。[1]214
第三十二回:没奈何,取出一根三寸长的腾津,替他放在腰里。[1]219
腾津,假阳具。《隔帘花影》第二十二回:“王回子又送了他一枝腾津,可以代劳。”[6]174《金屋梦》第三十回:“王回子又送了他一枝腾津,可以代劳。”[7]195《隔帘花影》第二十二回:“没奈何,取出一根三寸长的角先生,替他放在腰里。”[6]177《金屋梦》第三十回:“取出三寸长一根角先生,替他放在腰里,方才住手。”[7]197这里的“角先生”就是《续金瓶梅》的“腾津”,两词词义相同,都是假阳具的意思。《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三十五回:今日有权有势,前呼后拥,妆点出许多威武,一时失了势,那前日奉承我的,佯佯不睬,好一似不识面的模样。[1]239
第五十七回:这了空看了,全不动念,佯佯不睬。[1]435
佯佯不睬,也作洋洋不睬,故作轻慢,不加理睬。《隔帘花影》第四十四回:“这了空看了,全不动念,佯佯不睬。”[6]341《金屋梦》第三十三回:“今日有权有势,前呼后拥,妆点出许多威武,一时失了势,那前日奉承我的,佯佯不采(睬),好似不识面的模样。”[7]214该词在今山东聊城方言中仍在使用。例如:跟他说话,他佯佯(洋洋)不睬的。《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三十六回:这翟员外原是个脓包东西,李师师怕他气愤不过,打起官司来,今日使巫云先来试路,还要骗他个为政第二。[1]248
为政第二,第二次。“为政”只是辅助构词的,在这里没有意义。这是一种戏谑的说法。该例是说,李师师将来还要第二次欺骗翟员外。《隔帘花影》第二十五回:“这皮员外原是个脓包东西,李师师怕他气愤不过,打起官司来,今日使湘烟先来试路,还要骗他个为政第二。”[6]196《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三十九回:早有一个大喇嘛和尚,四十余岁,生得黑面钩鼻,一嘴连腮拳胡的毛查,在佛前手持番鼓,舞得团团转起来。[1]278
拳胡,蜷曲。“拳胡”即“踡乎”。《汉语方言大词典》:“踡乎,踡。北京官话。”[9]7088今山东聊城方言仍在使用该词。例如:你看,她的头发都拳胡起来了。《金屋梦》第三十七回:“早有一个大喇嘛和尚,四十余岁,生得黑面勾鼻,一嘴连腮拳胡的毛查,在佛前手持鼓,舞得团团转起来。”[7]250《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三十七回:又立起丛林的清规来,照依大相国寺的执事,也有知客、典座、库头、斋头之类,约三十余人,分任其事,把一个卧柳眠花魔女地,变做了谈空说法梵王天。[1]259
库头,职位名,副寺之旧称,司寺内之出纳者。《百丈清规·副寺条》:“副寺者,古规曰库头。今诸寺称柜头,北方称财帛,其实皆此一职。”[19]216《隔帘花影》第二十六回:“又立起丛林的清规来,照依大相国寺的执事,也有知客、典座、库头、斋头之类,约三十余人,分任其事,把一个卧柳眠花魔女地,变做了谈空说法梵王天。”[6]206《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三十九回:这些时只在营里亲戚家赶饭吃,那里有个家业哩![1]280
第四十回:还免得我东奔西走的,靠着几家穷亲戚赶饭吃。[1]288
赶饭,蹭饭。《隔帘花影》第二十八回:“这些时只在营里亲戚家赶饭吃,那里有个家业哩。”[6]224《金屋梦》第三十七回:“这些时只在营里亲戚家赶饭吃,那里有个家业哩。”[7]251《汉语大词典》:“赶饭,1.讨饭。2.急急忙忙地吃饭。”[20]1140《汉语大词典》漏收该义项,当据此增补。
第三十八回:李家男,张家女,门当户对;许了亲,下了礼,酒果羊红。[1]273
第三十九回:当初你家又没见个三媒四证、羊红酒礼,不过是一群酒鬼们醉了换了个钟儿,谁是见来?[1]282
第四十回:当初一日,酒果羊红那个到俺门上来?[1]289
羊红,用红彩绳牵着的羊,是古代订婚必备的礼物。《隔帘花影》第二十七回:“许了亲,下了礼,酒果羊红。”[6]218《金屋梦》第三十七回:“当初你家又没见个三媒四证、羊红酒礼,不过是一群酒鬼们醉了换了个钟儿,谁是见来?”[7]253《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三十九回:你也说得是,休道咱这样个女孩儿,就是个好女婿,也要和他讲个明白,咱就乌毛乌嘴的一句没言语,干贴出一块肉去罢![1]282
乌毛乌嘴,没有毛没有嘴,“乌毛”在这里是衬词,无义,比喻一声不响。《隔帘花影》第二十八回:“咱就乌毛乌嘴的,一句没言语,干贴出一块肉去罢?”[6]226《金屋梦》第三十七回:“咱是乌毛乌嘴的一句没言语,干贴出一块肉去罢?”[7]253《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四十回:这喇嘛姑子演法,险不克惨煞人,不当花花的。[1]284
不当花花的,不应该;造孽。“花花的”当为衬词,无义。“不当花花的”也作“不当家花拉的”或“不当家”,其中“家花拉的”和“家”都为衬词,无义。《红楼梦》第二十八回:“阿弥陀佛,不当家花拉的,就是坟里有,人家死了几百年,这会子翻尸倒骨的,作了药也不灵。”[3]378《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阿弥陀佛!说也不当家花拉的,这位大嫂一拉,就把我们拉到那地窖子里。”[21]90《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六回:“怎么着哩!或长或短,分付我去,叫我把这们一日门,也不当家!”[2]596《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四十回:实不瞒你说,这金二官人只为这头妻不遂心,生得没人样,又没才料,终日只好打在灶锅门口烧火罢了。[1]285
没才料,比喻做事轻率。此为山东方言词,至今仍在使用。《汉语方言大词典》:“没才料儿,<形>比喻做事轻率。冀鲁官话。”[9]2921例如,山东聊城话:你看,张家那个孩子做事多么没才料啊!《金屋梦》第三十八回:“实不瞒你说,这金二官人只为这头妻不遂心,生得没人样,又没才料,终日只好打在灶锅门口烧火罢了。”[7]256“没才料”也作“不成材料”。《隔帘花影》第三十回:“这个我也想到,他只为正房没甚人样,不成材料,家事全不照管,所以他要讨个帮手。”[6]240《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四十回:你有本领,有缘法,那怕他三层大两层小,一个男子汉顺了我,满家里我就是个主子,谁敢不敬。[1]285
三层大两层小,矛盾重重;情况复杂。《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七回:“大人家的营生,三层大两层小,知道怎样的。”[12]462《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八回:“只是狄员外乔乔的,你三层大两层小,只怕自家主不下来。”[2]878也作“三重大两重小”。《醒世姻缘传》第五回:“这三重大两重小的衙门,又淡薄,又受气,主意不做他。”[2]57《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第二十五回:翟员外余兴未尽,指望移席到他卧房,和银瓶挨肩叠膝,倚着偎着,一递一口儿亲近顽耍,也不在了我费了这些钞。[1]164
第二十六回:苗青故意先输了,董玉娇斟上满满一杯酒,倒在玉卿怀里,一递一口吃了。[1]177
第三十五回:斡元帅大喜,连连斟上酪酥蒙古老酒,不觉一饮而尽,唱到浓处,搂到怀中,和银姐一递一口儿吃酒,用手摸他胸前,只见香滑如玉。[1]242
第四十一回:只落下金玉姊妹二人,在炕上腿压着腿儿,把烧酒斟着一个钟里,一递一口儿,吃到乐处,金桂道:“梅姐姐!你眼前喜事临门,咱姊妹们会少离多了! ”[1]293
第四十一回:两人原是耍惯了的,搂着脖子,一递一口,亲嘴咂舌,一片声响。[1]295
一递一口,一人一口交替着。《隔帘花影》第十三回:“皮员外余兴未尽,指望移席到他卧房,和银瓶挨肩叠膝,倚偎着一递一口儿,亲近顽耍,也不枉了我费了这些钞。”[1]104《金屋梦》第二十四回:“苗青故意先输了,董玉娇斟上满满一杯酒,倒在玉卿怀,一递一口吃了。”[7]158《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七回:“然后西门庆与妇人一递一口儿吃酒。”[12]465该词在今山东聊城方言中仍在使用,例如:他们两个人一递一口地在喝酒。《汉语大词典》未收该词,当据此增补。
丁耀亢的 《续金瓶梅》在艺术成就上逊于《金瓶梅》,且因果报应的消极思想贯穿小说始终,但《续金瓶梅》比《金瓶梅》内容更加广博,历史感更加厚重。目前对于《续金瓶梅》的研究多集中在其文学艺术上,但从语言学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的论文很少见,对其词汇研究的更是微乎其微。丁氏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书中的词语反映了明末清初冀鲁官话的实际面貌,对研究近代汉语的词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词典字书的建设也不无助益。《续金瓶梅》词语丰富多彩,本文只是考证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余词语的考释以待来时,以期引玉之作。
参考文献:
[1][清]丁耀亢.续金瓶梅[M].济南:齐鲁书社,2006.
[2][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4] 董绍克,张家芝.山东方言词典[K].济南:语文出版社,1997.
[5]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 4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6][清]佚名.隔帘花影[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
[7][民国]孙静庵.金屋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8]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 5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9] 许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0]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 12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11][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济南:齐鲁书社,1988.
[12][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3][明]安遇时.包公案[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14]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 1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15] 沈从文.沈从文自传·绿魇[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
[16][明]冯梦龙.醒世恒言[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7][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
[18][清]石玉昆.七侠五义[M].上海:世纪出版社集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19][元]德辉.敕修百丈清规[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
[20]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 9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21][清]文康.儿女英雄传[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王川]
中图分类号:H 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2X(2016)06-0035-08
收稿日期:2016-03-02
作者简介:孙绪武(1965-),男,山东聊城人,文学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汉语史。
Interpretation of Words in The Sequel to The Plum in a Golden Vase
SUN Xu-wu
(Guang 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Abstract:The Sequel to The Plum in a Golden Vase,written by Ding Yaokang who was born in Zhucheng, Shandong,in Qing Dynasty,was banned for suspicion of treason.The book was written in Ji Lu northern mandarin.Many words are lost in contemporary dictionaries and researcher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eldom pay attention to this book.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ome words from this book.
Keywords:The Sequel to The Plum in a Golden Vase;words;interpre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