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跨文化教育课程刍论
——兼论成人英语课程的重构

2016-03-18 07:08:01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成人跨文化

黄 骥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应用外语系,海口570228)

成人跨文化教育课程刍论
——兼论成人英语课程的重构

黄 骥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应用外语系,海口570228)

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的深入推进使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成人教育由于自身的特点使其在开展跨文化教育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为顺利推进成人跨文化教育,成人英语课程可以籍由学科上的优势被重构为承载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平台,从而彰显自身在成人教育中的影响与地位。

成人教育;跨文化教育;课程;成人英语

当今时代,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的日益推进促使良好的跨文化素质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必须,每一个人不仅要尊重、理解人类生活中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而且要具备深刻的反思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共处。这无疑是一项终身的任务,需要一以贯之地对普通公民给予积极的教育与引导[1]。作为推进我国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成人教育在对成人公民开展跨文化教育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亟须加以深入探讨。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成人跨文化教育及相关的课程问题略作阐述,望同行批评指正。

一、开展成人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教育能够促进成人教育更积极地面向世界,有效因应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与开放,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愈发深入广泛,这使得“面向世界”的教育命题更为凸显。就跨文化层面而言,由于大量的对华投资与外国人士持续进入中国,同时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投资与旅游,如此庞大的双向人员往来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中外文化日益频繁的交流与碰撞。相比以往,跨文化素质对于今日的中国人显得尤为重要,屡见不鲜的中国游客海外不文明举止、中国公司对外投资遭遇抵制等现象的产生就跟国人缺乏应有的跨文化素质有关。考虑到跨文化素质缺失作为一种“功能性缺失”更多地发生在具有独立社会交往能力的成人身上,而成人教育在开展跨文化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可以有力地增强中国公民放眼世界的能力,培养具有大国风范的国民,使中国更好地融合于世界。

(二)跨文化教育有助于深化成人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形成和谐包容的社会发展格局

作为面向成人的教育类型,成人教育具鲜明的群众性与社会性,其发展的活力与趋势始终跟社会的发展变迁密不可分。面对当前急剧多元的社会变化,成人教育亟待深化服务社会的功能以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2]。深入推行成人跨文化教育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跨文化”除了指跨越不同国别的文化,还指一个国家不同文化群体、阶层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如何增强这些不同族群、阶层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内在要求。通过促进人们对不同群体文化的理解与尊重,成人跨文化教育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消解社会中的某些不和谐因素,推动“多元一体”[3]社会发展格局的形成与繁荣。

二、成人跨文化教育的课程模式

跨文化教育的指向性十分宽泛,为此不同学科、不同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均可以提供相关的内容与指导。从开展跨文化教育的课程模式来*本节的撰写直接参照了美国学者班克斯(James A. Banks)关于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模式的提法。多元文化教育(multi-cultural education)和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al education)虽然在词义上存有区别——多元文化主张多种文化的平等共存,具有较强的静态性;跨文化则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富于动态性——但两者的核心内涵是一致的,都倡导不同文化的彼此理解与尊重,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平等与进步。因此,本文所指称的跨文化教育包括了多元文化教育的相关概念内涵与研究范畴。看,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贡献模式

贡献模式亦即英雄和节日模式,其方法是用与主流文化的英雄和节日进入课程相似的标准把异次文化的英雄与节日添加到课程中,但课程的基本结构、目标和显著特征保持不变。贡献模式的优点是以快速的方式在课程中加入异次文化的内容,但缺点是无法将异次文化作为一个动态和齐全的整体来理解,从而使学生对异次文化的认识停留于肤浅的水平。这种课程模式更多地运用于中小学校的跨文化教育。

(二)添加模式

添加模式的特点是在不改变课程的基本结构、目标及本质的情况下将异次文化的内容、概念、术语及观点添加进课程中,具体做法是通过添加相关课程的书、单元或附属课程来实现的。添加模式能够把异次文化的某些内容融入现有的课程结构中,让学生对异次文化的相关内容有比较完整的了解,但不足之处在于对所选择的异次文化内容阐释不够深入,难以帮助学生形成“他者性”的视角。添加模式是跨文化教育在大学阶段常用的课程模式,特别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为学生提供跨文化知识指导已成为当前英语教学中的共识。

(三)转换模式

转换模式旨在通过对课程的重构将不同观点、内容等均衡地整合到课程当中,即在对课程的基本目标、结构以及本质等做出改变的情况下,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因素在推动社会的过程是如何相互碰撞融合的。这种模式基本消除了贡献模式和添加模式所固有的局限性,增强了学生从多元文化、多民族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事件;但转换模式也存在着课程修订力度大、施教难度高等问题,因此在跨文化教育领域推广不畅,尤其是在跨文化教育开展不甚充分的国家和地区,转换课程模式的推行面临相当多的困难。

(四)社会行动模式

该模式除了正常的传授跨文化知识之外,还要求学生就他们已学过的与异次文化有关的概念、问题做出决定并采取相应行动。在社会行动模式下,学生在了解多元化社会中某些争议性的问题后,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来分析和辨别具有选择性的行为,进而采取行动以协助问题的解决。这种模式有助于发展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的思考与行动能力,所以常被视为跨文化教育的实践课程,多见于跨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或课外活动中。

(五)专业模式

专业模式指针对学生的需要和教学要求而专门开设的跨文化课程。这种模式有别于前述四种课程模式,其显著之处在于它不是把多元文化的观点、内容散布于不同的学科与课程中,而是将相关的跨文化内容与概念汇集于专门的单一课程当中。专业模式下的跨文化教育内容丰富,其专业性与理论深度为以上四种模式所不及,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高阶思维和分析能力,因而是当今高等院校开展跨文化教育时常用的课程模式。

以上五种课程模式各有特点,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任务和对象而被运用于具体的跨文化教育实践中。对于跨文化教育在成人教育中的开展,同样必须要根据成人教育的具体情景加以创造性地实施。从当下成人教育的课程发展趋势看,成人教育越来越注重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基础上走课程综合化的路径,强调课程内容的内在关联性与多样性,力求在现有的课程框架内包容和整合更为充实的知识内容。与此同时,鉴于外语学科具有让人们更易于接触异域文化的特质,跨文化教育的开展很多情况下都是以外语课程为载体的。基于此,作为成人教育基础课程的英语,在成为成人跨文化教育主要课程载体方面就具备了先天的学科优势,可被视为在既定成人教育课程结构中施行跨文化教育的优先课程平台。此外,为使成人英语课程发挥出卓著的跨文化教育功效,成人英语也亟须进行重构以扩充课程容量,从而显著增进成人学习者对跨文化知识的了解。比照上述跨文化教育的五种课程模式,很显然,成人英语课程的重构需求高度切合“转换模式”的内涵特征,不妨将其确立为实施成人跨文化教育课程的主要参照模式。

三、成人跨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

鉴于跨文化教育范畴的广延性,有必要对其所涉及的涵盖面加以廓清,以促进对课程内容的明确选择。总体而言,成人跨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应涵盖六大主题。

(一)以英语为表征的国际文化

在以英语为国际通用语言的当代,对于非英语国家和民族而言,学习英语及附载其上的文化与其说是一种选择,毋宁说是一种必须。经过几个世纪的扩张与传播,英语文化的范围早已从偏于一隅的英伦三岛发展至全世界,形成了包括众多种族与国家的巨大文化圈。特别是作为核心的英美文化,从18世纪以来一直代表国际主流文化,蕴含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在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此,脱离了以英语为表征的国际文化,作为生活在全球化时代的公民,成人学习者就难以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有起码的认知。

(二)其他域外文化

除了英语文化,世界上其他的文化同样丰富多彩,绚丽迷人,如伊斯兰文化、非洲文化、斯拉夫文化、西班牙语文化、日本文化等都极具特色,内涵深厚,都在不同程度上展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积累的精神财富。全球化时代下的成人跨文化教育,在关注最为常见的中英两大主流文化之外,有必要顾及世界其他文化,才能获得全面的世界图景。另外,值得着重指出的是,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拓展对我国邻邦及联系紧密的国家的文化认知,是培养具有大国风范的公民所亟待加强的,非常有利于我国睦邻友好周边环境的塑造。

(三)中外文化交流史

跨文化教育离不开对不同文化交流历史的了解。交流是任何文化发展壮大的途径,是一种文化生生不息的“无尽活水”。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和连绵不绝的传承性而著称于世,这与其海纳百川的特质是分不开的。熟悉中外文化交流史对于正亲身经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通过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内容——尤其是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激荡碰撞,成人学习者可以从中明了古老的中国是如何逐步走向现代世界的,这对于塑造成人公民健康开放的时代观不无裨益。

(四)国际关系

全球化的加剧使当今的国际关系已不限于传统地缘政治上的国家制衡与零和博弈,而是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国家之间的彼此依存和协同。面对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譬如恐怖袭击、气候变暖、防止核扩散、经济衰退等,任何单一主权国家或国际组织都难以独自应对,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并肩合作。作为新兴大国,中国正日趋融入现有的国际体系,在世界舞台上显现大国影响力。身为中国公民,成人学习者有必要知晓国家与天下的发展大势,增强作为世界公民的责任感。

(五)中国少数民族文化

作为拥有56个民族的大国,中国各地、各族的文化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促进成人公民对本国不同民族文化的学习与了解是成人跨文化教育的应有之义。以往的跨文化教育过多强调对别国文化的学习,但实际上对本国多元文化的学习与认知同样至关重要。考虑到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重视学习主流文化而忽略民族文化,我国应加强成人公民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这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实现中华大家庭的和谐稳定。

(六)相关的社会次文化

所谓次文化(subculture)是指在同一社会中,某群人或某些团体展现出的与主流文化明显不同的文化特征[4],尽管当前的中国社会日益文明、开放与宽容,但很多传统狭隘的观念依然限制着人们的思维与看法,由此造成社会上仍旧存在比较普遍对弱势人群的歧视、虐待和疏离等情况。很多成人公民虽然人生阅历丰富,社会交往广泛,但他们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比较多,对他们开展相关的社会次文化教育将会减少他们的成见,促进社会中不同群体的沟通与友好互助。

三、成人跨文化教育课程的实施

为了顺利贯彻成人跨文化教育课程的“转换模式”,有以下几方面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一)推进成人英语课程变革,发挥英语的文化认知功能

“转换模式”的核心内涵即是要求相关的跨文化教育课程载体必须有针对性地对课程结构、教学目标等做出相应的变动,以适应跨文化教育教学的需要。以往普教化严重的成人英语课程强调英语的语言学科式训练,导致对英语的人文内涵挖掘不足,使英语对成人学习者的教育效能难以显现。有鉴于此,切实推进由注重语言技能培养转为以讲授语言文化知识为主的课程变革就成了实现成人英语课程重构的核心要务[5]。为此,成人英语的课程变革必须要紧紧围绕如何充分发挥英语的文化认知功能来展开,继而扩充成人英语应对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的课程能量,为成人学习者跨文化素质的提高服务。

(二)发展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推行契约式教学

成人教育在对象和需求上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决定了成人教育的课程开发具有灵活多变的特质,因而通常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领导力以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对于在成人英语课程框架中实行“转换模式”的跨文化教育来说,发展教师的课程领导力至为关键。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成人学习者,成人英语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完成从语言训练到文化讲授的转型,并能够根据成人学习者的不同需求进行跨文化教育课程的自主开发,为他们提供丰富适宜的课程内容。与此同时,为促进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不妨在成人跨文化教育课程中推行契约式教学。在教师和学习者之间引入契约的方式,既有助于保持双方平等稳定的教学关系,又给予了成人学习者充分的自主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施行阅读新模式,扩大对成人学习者的知识覆盖面

阅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从文本中获取意义的基本过程与活动。面对不断发展的多元文化现实,仅仅局限于狭獈的课堂讲授已不能满足成人学习者对跨文化知识的需求,而在成人学习者中贯彻符合其自身特点的阅读模式则能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与内涵,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成人学习者母语好、理解力强的特点,可以施行基于母语之上的多元文化自主阅读[6],以增强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开阔知识视野。除此之外,结合当前信息化社会的优越环境,还可以为成人学习者打造便捷的电子平台以实现“移动阅读”和“泛在阅读”,如此一来不仅推动了成人跨文化教育的实施,同时也契合国家倡导的全民阅读的行动精神。

四、小结

伴随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奔涌向前,跨文化素质对现代人的重要性愈发显现,使得跨文化教育成为了一种素质教育,关乎个人、国家的发展。成人教育以其全民性、终身性的特点在开展跨文化教育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功效。在众多的成人教育课程中,由于学科性质上的“亲缘性”,成人英语完全可以被改造为承载跨文化教育功能的主要课程平台。通过一定的课程重构与变革,成人英语不仅因此获得应对全球化及文化多元化的巨大能量,而且得以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提高自身在成人教育中的影响与地位。这无疑可以视为成人英语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1] 乌尔夫.作为跨文化教育的教育:一场全球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4).

[2] 朱新均.成人教育的责任和使命[J].成人教育,2005(7).

[3] 孙秋元.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之我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

[4] Larry A.Samovar, Richard E.Porter, Lisa A.Stefani.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黄骥.试论成人英语课程功能的转变[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6] 黄骥,李华闽.在成人“泛英语”阅读中推进国际理解教育[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10).

On the Curriculum of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for Adults——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of the English for Adults

Huang Ji

(Lecturer in College of Tourism, Hainan University,Hainan Haikou 570228 )

With the further advanc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has been emerg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dult education, however, plays the special role in carrying 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due to the features of its own. In order to carry 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for adults effectively, the curriculum of the English for adults can be re-constructed to its advantage in subjects into the major platform serving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which in turn helps lift the influences and status of the English for adults in the adult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English for adults

2016-09-03

黄骥(1977-),男,海南文昌人,海南大学旅游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与应用语言学研究.

G720

A

2095-5987(2016)06-0049-04

●新常态背景下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论坛●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成人跨文化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成人不自在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 13:47:38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Un rite de passage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现代企业(2015年1期)2015-02-28 18:44:00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