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刘金秀 杨宇(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南疆地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讨
——以塔里木大学为例*
王伟刘金秀杨宇*
(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新疆阿拉尔843300)
摘要:介绍了塔里木大学近年来在农业专业硕士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结合南疆农业生产特点,确立了农业专业硕士培养思路和培养定位,建立了以课堂、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为主的多元培养体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从招生到就业的全程指导,确保硕士生的培养和就业质量,并总结了现存的问题,指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疆;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导师;实践基地
Abstract:Firstly,the paper presented the success of Tarim University in recent years 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Within the features of southern Xinj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training ideas and ori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degree were established and diversified training system mainly based on class,labs and practice bases was created.It was also stressed to build teams of teachers and raise students'research ability.Besides,guide from admission to employment was provided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and employment.Finally,problems were concluded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was determined.
Keywords:Xinjiang;professional master;training model;tutor;practice base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新疆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事关祖国的经济建设大业。新疆高校承担着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与科技服务的重任。目前国内外较成功的高等教育理念是高等院校通过服务地方获得政府与企业支持,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培养模式[1]。因此,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区域发展服务并办出自己的特色,逐步成为区域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智力中心,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新疆高校办学的基本定位。
塔里木大学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本着“做塔里木文章、创区域性优势、建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思路,坚持“立足南疆、面向兵团、服务新疆”的方针,按照“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要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协同创新,优化整合学科资源和优势,在农作物种植、动物养殖、农业机械化等领域培养政治可靠、专业过硬、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能独立承担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和处理农业、农村事务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解决新疆“三农”问题提供智力支撑。
近三年培养的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业成绩、论文成果、竞赛获奖和就业情况等都取得了较好成绩,标志着塔里木大学办学定位相对准确,培养模式基本合理,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课程平均成绩82.6分,9人获得国家奖学金、“翔裕”“王新生博士”奖学金;主持省级研究生项目3项,校级4项,参与项目27项;发表学术论文106篇,包括CSSCI 3篇,核心期刊论文31篇。其中,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2篇、三等奖4篇。我校已培养47名农业专业硕士研究生,63.8%的毕业生扎根边疆,成为自治区和兵团各行业骨干,在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为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了积极贡献。大部分毕业生独立承担着农业领域技术或管理工作,工作能力强,得到各企事业单位的一致认可,进一步巩固了塔里木大学为南疆地区输送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地位,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南疆地区需求大量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以,结合南疆农业产业特点,学校引进理论水平较高的实业家、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精英,组成多元化、高学术含量的专兼职导师队伍,实行研究生导师组制度,联合培养,共同孵化。
学历上,在学校对口支援政策和鼓励教师继续深造的优惠政策的双重推动下,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点教师55名,其中教授25名,副教授20名;研究员和高级农艺师10名;博士学位教师16名,硕士32名。
通过参与课题,在导师团队的带领和良好的科研氛围熏陶下,研究生大量掌握本学科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追踪学科最新进展,掌握学科交叉知识。同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都会得到激发和锻炼[2]。本学位点致力于解决新疆地区的“三农”问题,立足科研前沿,积极申请科研项目,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科研人才奠定基础。近三年本学科导师承担科研项目19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3项;省部级项目25项;厅局级项目21项;横向项目115项。在项目推动下,全体教师深入生产一线,从事科学研究、科技服务和科技扶贫工作,同时,凝练科研成果,发表科技论文185篇,其中四大检索文章9篇,核心期刊论文131篇;授权专利22项。另外,教学成果丰富,有多人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能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重视实践基地建设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重视应用和实践,培养能够满足行业需求,动手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而积极建设校内实践基地是必由之路[3]。另外,高校依据自身特色与优势,实施产学研结合战略,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最新理念和培养人才的主流模式。产学研结合战略集成了科研、教育、生产的功能与优势,以实现高校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教育模式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取得巨大成功[4]。
我校一直很重视与当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先后签订多个产学研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为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研究条件。目前,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点共有各类实践基地40个。近两届先后有54名研究生深入基地锻炼,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为顺利获得学位奠定基础。
1.研究生培养发展不平衡。2.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3.双导师队伍机制有待改善。
一是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增设行业前沿发展讲座,加强案例教学,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有机衔接。二是加强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动校企协同创新,达成校企合作双赢。三是加强“双导师”队伍建设。首先要鼓励导师开展前沿性课题研究,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鼓励导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创新人才;鼓励导师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导师形象[5]。另外,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加大在合作企业遴选具备指导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能力的专家担任导师的力度。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调动校外导师参与高校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
今后作为南疆主要高层次人才输出基地,塔里木大学应着眼长远,通过应用性研究和科技开发,加强与当地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优势互补,培养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技术素质过硬,“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干得好”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增强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胡保玲.地方院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35(3):275.
[2]郑宏珍,初佃辉.创新平台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4:82.
[3]王平,白金峰,葛牧.对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4:206.
[4]李志生,李斌,郭初.工科院校依托实习基地和科研项目开展产学研实践的改革探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95-96.
[5]赵红华,季顺迎,段庆林.如何从导师的角度提高和改进研究生的创新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212-21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2-0046-02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计划(编号:TDGJ1314)
作者简介:王伟(1979-),男,塔里木大学,副教授,从事农业机械化工程科研与教学。
*通讯作者: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