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珍
信息化视角下探索地方政府管理的创新机制
何永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地方政府管理提出了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战略,地方行政管理的自我创新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地方行政管理的创新机制,其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快、稳、好的发展,本文将针对现阶段政府管理机制,详细剖析其中存在的弊端,并给出具体的参考意见。
地方政府;管理创新;解决措施
地方政府治理就是地方政府部门运用政府权力,为解决地方政府面临的公共问题,从基础上维护与实现整个地方的整体利益,对地方事务施加管理。地方政府管理上的自我创新,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战略的能动回应,当前我国在地方政府治理工作上存在许多弊端,弱化了政府在民众心理的地位,疏远了民众与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治理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手段。
地方政府指管理一个国家行政区事务的政府组织的总称,地方政府管理就是地方政府部门运用政府权力,为解决地方政府面临的公共问题,从基础上维护与实现整个地方整体利益而对地方事务施加管理的政府行为模式,其本质是走法制化道路,需要先清除腐败分子,管理好地方的一切社会任务,保经济、保安全、保发展、保民生,一切方向‘人民’才是主要的,我们的社会体制就是民主集中制,一切为人民,人民就为政府,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就是先亲民,再爱民,再帮民,真正地做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面地提高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随着改革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地方政府治理理念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社会地方治理的需要,现阶段地方政府治理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
1.治理理念陈旧
正确的治理理念是实现地方政府治理有效实施的关键,然而在传统背景和地方治理理念的影响下,现阶段的地方政府治理仍然存在“偏利性”“前摄性”“盲从性”的错误理念,传统的地方政府治理理念是以自身所具有的权利、权威,运用政府权力集中对社会的各种事务进行强制性管理,从而形成了管制型区域自治的治理模式,在这种“单中心”的区域治理理念下,地方政府难以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公共服务,“单中心”的区域治理理念,使地方政府内常常出现越位、异化的现象,使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的目标大打折扣。
2.政府治理体制的缺失
地方政府治理的本质是走法制化道路,运用政府权力,为解决地方政府面临的公共问题,从基础上维护与实现整个地方整体利益。完善的治理体制是地方政府治理的基石,然而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在完善的政府治理体制上还存在许多缺陷,在权力的分配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上都有表现。一方面,权利分配不合理,常常出现过多、无节制地使用公共权力的现象。个别领导干部因不能满足当前权利的界限,出现“越权”的现象,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主管经济的领导因为利益的诱导,背弃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不愿简政放权,导致公共权力滥用、公共权力的异化,最直观也是最为广大民众与社会舆论所痛恨的那就是腐败,利用自身权力牟取私利,使公共权力特殊化。另一方面,政府人员不作为、不负责,怕担责的思想切实阻碍了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落实;权力配置不合理,地方政府对信息的透明度做得不够,导致民众并不知道其公务人员的职责范围是什么,致使越权、揽权、随意用权的现象出现,从而导致部分官员不仅不带头守法、严格执法,而且还喜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涉司法公正,甚至有的公务人员为了达到个人的政绩,粗暴地干预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不惜侵犯群众合法的经济、社会甚至人身权利,导致干群关系恶化、社会矛盾激化。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使政府在区域治理上缺乏体制创新,严重影响了治理模式的改革,成为弱化地方政府治理的关键因素。
3.地方政府治理缺乏力量支持
公民的社会力量在地方政府的治理体系中是不可忽略的部分,然而现阶段,由于地方政府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民众参与地方治理的渠道有限,民众文化水平有限,因此民众更关注涉及自身利益的相关通告,加之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民众参与地方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从而致使地方政府治理模式上缺乏力量的支持。
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能力以及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地方政府治理体制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对地方政府治理的要求,因此地方政府的治理体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地去摸索创新,。将针对现阶段地方政府治理体制上存在的弊端,给出以下参考意见。
1.治理理念创新
传统的“单中心”治理理念出现了“偏利性”“前摄性”“盲从性”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难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公共服务,治理理念的改革是实现地方政府区域治理的前提,在市场经济的领域上,地方政府要构建完善的市场经济理念,在熟练掌握市场规则的前提下,把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杜绝垄断行为经济越权的发生,维护市场秩序,确保良好稳定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在文化建设上,政府应做好基础设施文化、教育上的创新,定期做好文化知识的宣传,提高民众文化知识水平,激发民众参与地方治理的积极性,在治理理念上真正地到“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从而最终实现地方政府治理体系整体的平衡发展。
2.构建完善的地方政府治理体制
传统的地方政府治理理念是依靠自身所具有的权利、权威,运用政府权力集中对社会的各种事务进行强制性管理,而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地方政府应该从传统的强制性管理治理理念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消除地方政府的逐利性、消极被动性以及行为的短期性特点。地方政府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做好市场监督管理,确保公平竞争,从而维护市场秩序。相比较强制性的管理,一套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治理体制更适合民众的需求。
3.地方政府治理模式上的创新
随着信息产业、民众社会能力、网络化、沟通结构的发展,参与式治理备受青睐,要做到“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与民众的沟通是第一位,在沟通中了解民众的需求,从而避免治理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满足民众的需求,了解实时情况,将传统的强制性治理转变为参与式治理,参与式治理突出强调了民众的“参与”,只有与民众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切实了解百姓动态,从根本解决民众的需求。地方政府要为公众参与治理提供便捷的参与渠道,比如建立网上公众平台,让民众自由发言,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形成良好的互动协商关系。地方政府从中了解民众的实时需求,拉近政府与民众的关系,避免了治理工作的盲目性。为了参与式治理的有效实行,地方政府可以让社会组织、私营企业、公民在主体多元化参与,切实实现参与式治理的宗旨,建立政府与公民合作、协商的伙伴关系,有效地弱化单一中心权威治理制度。参与式治理模式的提出,是地方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是推动地方政府治理协商与合作的关键因素。
4.地方政府治理制度上的创新
制度上的创新是地方政府治理工作的核心,地方政府在制度上首先应该确定好职权界限,避免滥用权力现象,从根本上约束其意志与行为,用完善的治理制度约束其按规章办事。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公务人员办公有法可依,按照行政法律法规去执行。要健全地方政府行政法律法规,及时了解中央法律规定的最新动态,做到与国家法规相一致。
5.地方政府治理方式上的创新
科技水平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备受关注,新颖的治理方式是推动地方政府治理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时代在进步,地方政府的治理方式也需与时俱进,电子政务已经逐渐成为政府治理工作的主要部分,电子政务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民众参与治理工作的渠道问题,地方政府利用电子政务这一功能,建立政府公众账号,民众可以足不出户,了解政府公布的相关规定,有效地节省了以往政府发布信息的人力、物力与时间,同时电子政务的出现也为民众提供了方便有效的参与渠道,避免了沟通难的问题,地方政府可以及时了解民众的需求及建议,拉近民众与政府的距离。在公众账号上,政府要做到信息透明,这既避免了单一中心权威治理,又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有利于切实维护了民众的根本利益。电子政务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政府公务员信息化技能的提高,因此政府要定期对相关公务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的培训,最终实现电子政务与地方政府体制变革的有效结合。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从传统的强制治理观念向为人民服务转变,从本质上对地方政府治理机制进行创新,拉近地方政府与民众的距离,促进区域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只有不断地创新治理理念、完善治理体制、构建治理制度、改革治理方式,才能有效推动地方政府治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袁建伟,李生校.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与机制[J].企业经济,2013(05):151-154.
[2]翁列恩.地方政府创新的动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3]曹惠民.地方政府治理型绩效评价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4]滕霞.信息化视角下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5]刘宇明.转型期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6]杨兴红.地方政府行政编制影响因素及动态调整策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3.
[7]张晨.转型视野中的地方治理:空间转换、体制重塑与绩效评价转向[D].苏州:苏州大学,2014.
[8]吴松阳.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地方政府信访工作机制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4.
[9]张斌斌.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困境与突破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作者单位:中共辽源市委党校)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