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游戏学说评析

2016-03-16 23:26
文化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伽达默尔弗洛伊德玩游戏

孙 敏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文化与教育】

西方游戏学说评析

孙 敏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古今中外的人们喜欢玩游戏,游戏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现基于现有文献把西方相关游戏学说划分为形而上、心理和文化等三个研究视角,并将其分别细分为自然游戏说与自由游戏说、本能游戏说和虚拟游戏说以及文化游戏说与存在游戏说,并就各个观点与贡献进行评析。

B223.5

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喜欢玩游戏。但人类为什么喜欢玩游戏?游戏究竟有何迷人之处?自古以来,不同西方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本文聚焦形而上、心理和文化等三个视角,评析相关游戏学说的内容及其贡献。

一、形而上游戏说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和人类的存在方式之一,游戏在西方形而上学与世界、造物主和人性等宏大主题相联系。以下重点评析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以及近代德国康德和席勒的相关游戏学说。

(一)古希腊的自然游戏说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把世界视为“火的自我游戏”,指出世界的起源及万物在其中的秩序都具有游戏的特征,按照逻各斯罗的原则,一切事物都像火一样,变动不居,处于永恒的生成变化状态,而永恒的火就像玩游戏的孩子不断建设着、破坏着,虽经万古岁月亦以此自娱。同是古希腊哲学家的柏拉图则从人神关系的角度讨论游戏,提出人是作为玩具而被上帝创造,故应在对神的祭献、唱歌和跳舞等游玩中按其天性度过一生,这样才能为其赢得众神的恩宠和庇佑。[1]可见,虽然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的游戏思想富有神话气息,但其中蕴含了游戏是世界的自然属性,亦是人的天性,故人自当尽情游戏于世界。

(二)康德与席勒的自由游戏说

康德和席勒等近代德国思想家选择从人性的角度探究游戏。在他们眼中,游戏体现了人性,揭示了人的自由本质。康德将游戏与劳作对比,指出劳动是为了获得活动之外的结果,而游戏的目的在于体验活动本身的乐趣。人在游戏中能完全抛开功利道德羁绊,完全投入于当下的嬉戏,展现出人性固有的丰富想象力和自由创造力。席勒进一步指出游戏是人的天性,“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人才游戏;而只有在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并将游戏视为补救人性的现实分裂而使其达到完美的途径。[2]他提出,人同时具有追求状态变化的感性冲动与追求形式不变的理性冲动,只有通过既有事件又有法则,既有变化生成性又有恒定性的游戏冲动,人才能调和前两种对立冲动,达到人性的完美。[3]可见,康德和席勒都强调人在游戏中发挥其自由创造的本性,人性在游戏中才能趋向完美,从而突出游戏对人类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

二、基于心理视角的游戏说

不同于形而上游戏说中人与世界关系的宏大叙事,基于心理视角的游戏说立足于个体心理需要和特征,探讨游戏存在原因及其功能。在此重点评析斯宾塞、谷鲁斯和弗洛伊德的相关游戏学说。

(一)斯宾塞与谷鲁斯的本能游戏说

英国思想家斯宾塞指出,高等动物无须把所有时间精力都用于满足直接生理需求,闲暇时其器官出于自然惯性自发倾向于保持运动,而这种由剩余精力推动的活动就是游戏。游戏活动看似无用,但它往往模仿谋生活动,故能起到谋生技能练习的作用,能间接促进生存。德国心理学家谷鲁斯不赞同斯宾塞的剩余精力发泄说。他例举小狗和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乐此不疲,即使玩得精疲力竭,也仅稍作歇息之后继续玩,而短暂停歇根本不足以使其积蓄剩余精力。故人类玩游戏并非出于发泄过剩精力,而是另有其因。谷鲁斯将其归因于生物本能,他提出游戏与攻击防卫、护幼育儿、逞能炫耀及摹仿等生物本能有关。[4]可见,斯宾塞与谷鲁斯的游戏学说都承认游戏是人类本能,强调游戏是人类为了正常生存和健康生活必须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

(二)弗洛伊德的虚拟游戏说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从潜在动机的角度解释人类游戏现象。弗洛伊德肯定人类玩游戏的表层动机在于游戏带来的快感体验,但认为这种快感体验只是游戏者深层次基本欲望得到满足的主观标志,而未被满足的深层次欲望才是驱使人类去游戏的真正原因。因游戏者未必清楚这种深层次动机,故应将其称为潜在动机。弗洛伊德进一步区分儿童和成人游戏的潜在动机。他指出,儿童游戏是儿童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愿望的虚拟活动,他们按其中意的理想方式安排游戏天地里的一切。等到儿童长大成人,他们继续游戏。由于羞于像儿童那样玩游戏,因此成人通过幻想和做梦的形式从精神上继续游戏,但其潜在动机依然是去虚拟性地满足其在现实中未被满足的需要和愿望。[5]可见,弗洛伊德把游戏视为人创造性地通过虚拟活动来替代性地满足其在现实生活中未必满足的欲望,因此游戏是一种比本能更高级的人类精神需要。

三、基于文化视角的游戏说

与侧重个体需要的心理视角游戏说不同,基于文化视角的游戏说侧重从人类文化活动的角度探讨游戏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功能。以下重点评析赫伊津哈与伽达默尔的相关游戏学说。

(一)赫伊津哈的文化游戏说

荷兰文化史学家赫伊津哈认为游戏首先是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而文明自始至终是一场游戏,人类社会的重要原初活动从一开始就全部渗透着游戏。[6]他指出游戏有如下主要特征:(1)自愿性或自由性,即游戏必定是游戏者出于自愿而非被迫参与的;(2)虚拟性与非实利性,即游戏并非现实活动,而“只是假装的”虚拟活动,且游戏不直接服务于任何功利目的,参与者为了游戏而游戏;(3)在时空特征和活动规则上的封闭性,即游戏在与现实生活隔绝的特定时空范围内开展,且有独立于现实规则的特定规则规范参与者的游戏行为;(4)规则的绝对权威性与游戏形式的可审美性,即在游戏时空范围内,参与者必须绝对服从游戏规则,而游戏规则的这种绝对权威性造就了游戏富含节律与和谐的秩序美。[7]可见,赫伊津哈强调游戏是文化的本源,一切文化活动都渗透着游戏的精神并具有游戏的基本特征。

(二)伽达默尔的存在游戏说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进一步强调游戏是人的存在方式,且游戏的主体是游戏而非游戏者。他提出游戏只是通过游戏者的活动得以实现,但游戏活动独立于游戏者的意识而按照自身规则和逻辑运行,故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游戏在游戏者的参与中按自身规则往返运动,通过游戏者的参与来完成自身。而游戏者共同参与游戏,相互融合于游戏,并通过游戏来表现升华自我。故游戏是游戏者对存在的当下参与,游戏和游戏者通过游戏过程相互促进自身的自我表现、自我创新和自我延续。伽达默尔认为观众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他们在游戏观赏过程中同样被游戏的精神所浸淫乃至全部占有,观赏者因能更全面地观赏游戏而成为真实感受游戏“意味”的人,游戏为观赏者表现自身的精神而存在。[8]可见,伽达默尔强调人们在游戏过程中被游戏精神和规则濡化而成为游戏文化的一部分,而游戏作为文化亦借此获得自我表现、自我创新和自我延续。

四、结语

基于现有文献把西方相关游戏学说划分为形而上、心理和文化等三个研究视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形而上视角立足世界、造物主和人性等宏大主题探讨游戏: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的自然游戏说把游戏视为世界和人类的自然属性;康德和席勒的自由游戏说则强调人通过游戏发挥其自由创造的本性从而趋向完美。心理视角侧重个体的心理需要和特征探讨游戏存在的原因及其功能:斯宾塞与谷鲁斯的本能游戏说强调游戏是人的生理心理本能;弗洛伊德的虚拟游戏说则主张游戏是一种比本能更高级的人类精神需要。文化视角选择从人类文化活动的角度探讨游戏的基本特征和文化功能:赫伊津哈的文化游戏说总结了游戏作为文化活动所具有的共同形式特征;伽达默尔的存在游戏说则强调游戏作为文化过程对人及其自身的自我表现、自我创新和自我延续功能。

[1]洪琼.西方“游戏说”的演变历程[J].江海学刊,2009,(4):69-75.

[2]董虫草.自由论的游戏理论:从自为论与和谐论到自足论[J].学术研究,2006,(11):21-27.

[3]尤战生.审美与人的感性生存——试论席勒的“游戏说”[J].山东社会科学,1997,(1):74-77.[4]董虫草,汪代明.虚拟论的游戏理论:从斯宾塞到谷鲁斯和弗洛伊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224-228.

[5]董虫草.弗洛伊德眼中的游戏与艺术[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0-45.[6]何道宽.游戏、文化和文化史——《游戏的人》给当代学者的启示[J].南方文坛,2007,(6):15-24.[7]董虫草.胡伊青加的游戏理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48-56.

[8]白雪.伽达默尔游戏观及其美学思想[J].齐鲁学刊,2007,(5):114-116.

【责任编辑:董丽娟】

G898

A

1673-7725(2016)04-0132-03

2016-02-25

孙敏(1977-),女,浙江富阳人,讲师,主要从事组织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伽达默尔弗洛伊德玩游戏
哈哈大笑玩游戏
回到古代玩游戏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内在话语
论伽达默尔的经典观
“友谊”作为哲学问题的深刻意蕴与当代意义*——伽达默尔实践哲学中的一种理解和诠释
精神科学思想批判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