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怡琳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0)
If条件句结构的范畴认知视角及翻译策略
莫怡琳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对If条件句进行分类并对其翻译进行剖析,认为根据主从句之间是否存在充分条件关系、因果关系及真值对应关系,把条件句分为原型条件句和非原型条件句两大类,意在推动认知语言学理论和If条件句的翻译研究结合。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If条件句原型条件句非原型条件句
在英语翻译研究中,我们发现If从句引导的主从复合句是一个在句法结构、语义关系和语用环境方面都比较复杂多变的语言现象。一般认为,If引导的条件从句与主句存在必然的条件逻辑关系,都表示“如果……就……”。然而,英语条件句中If从句不一定是主句的充分条件,如:
(1)If you are interested,he is my husband.(徐李洁,2005)
例(1)中,“if you are interested”与“he is my husband”并没有必然联系,只是说话者根据对方的表情或者话语间接得知“对方可能想知道他和我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的信息。可以发现,If从句是一个复杂多义的语言现象,如果不深入分析,而一味将其翻译为“如果……就……”的形式,则会曲解原文If从句的意思,读者也将不知所云。需要注意的是,有些If从句并不会导致主句的必然发生,其条件充当交际功能,比如表达不确定性及客气委婉语气。范畴化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活动,是人脑利用相似属性将事物进行分类的心智过程。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探讨If条件句的分类认知理据,并就其翻译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Rosch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最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原型”是范畴内的典型代表,其与同一概念的成员有更多的共同特征,在范畴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提出“原型范畴理论”,它有以下基本特征:①范畴是凭借原型特征建立起来的完整概念;②范畴成员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成员之间有隶属程度差异;③成员之间存在相似性和和共性特征,可构成一个连续体;④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
3.1If条件句的界定
If条件句是由条件主句及从句组成的复合句,即“if p,then q”典型结构。在逻辑学上,一个有效的推理方式通常表现为:如果p,那么q;因为p,所以q(徐盛桓,2004)。根据这一有效推理形式,如果有些条件句能转换为原因句,那么这些条件句里的条件是真正逻辑上的条件,条件句为真正条件句,否则为非真正条件句。
3.2If条件句的复杂性
如上面所说,If条件句的从句应该是引起主句发生的条件,然而,由于其受语义关系和语用环境的影响,实际情况往往比较复杂。以下面的句子为例:
(2)If Mary is wearing a wedding ring,she and Bob finally got married.(徐李洁,2005)
例(2)中,“Mary带着结婚戒指”并不会得出“她和Bob结婚”的结论。综上所述,英语If条件句的从句并非总是促使主句发生的原因,许多“非条件”的“条件”都已经进入条件句的范畴,并成为条件句范畴里的一员。
3.3If条件句的原型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原型是范畴里最典型的代表,是人们识别某一范畴时费时最短的成员。从上文对If条件句的界定分析可得知,如果从句是主句发生的充分条件,符合“如果p,那么q;因为p,所以q”的有效推理形式,则此If条件句是原型条件句。
3.4 英语If原型条件句
根据If条件句原型标准,笔者将If条件句分为两类:原型条件句和非原型条件句。在原型条件句中,条件从句是导致主句发生的充分条件。而英语原型条件句中根据主句情况能否实现又分为真实条件句和非真实条件句。真实条件句中,从句假设条件实现几率为50%,即有可能实现、有可能不实现。而非真实条件句中,从句假设条件实现几率低于50%,即不大可能实现。对真实条件句和非真实条件句的研究甚多,本文不详述,只列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3.4.1 真实条件句
真实条件句主要分为客观真理、个人习惯及预告三类:
(3)If you heat ice,it will turn into water.
译:如果你把冰加热,它就会融成水。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由于真实条件句的从句是主句的充分条件,因此翻译时可直接直译成“如果……就”这样的汉语假设句。
3.4.2非真实条件句
在非真实条件句中,从句所述情况与事实相反或者难以实现,需要使用虚拟语气,因此也称为虚拟条件句。非真实条件句可分为三类:①从句所述情况与过去事实相反;②从句所述情况与现在事实相反;③从句所述事实与将来事实相反。
(4)If I were you,I’d start looking for another job.
译:我要是你,早就去找另一份工作了。
从例(4)可以看出,和真实条件句一样,翻译非真实条件句时,既可遵循“如果……就”的框架,又可翻译成“要是……就”或者“万一……”,这样既可凸显假设可能性极小,又表达出其中的虚拟语气。
3.5 英语if非原型条件句
从上文所述可知,在原型条件句里,条件从句必然导致主句事件的发生,而非原型条件句里的条件却不是导致主句发生的充分条件。非原型条件句从交际角度看,其目的不是述说某种条件联系,而是想借助条件句的表达方式达到某种表达效果。
(5)If she took a walk like this one every morning,she would be much better by the time she left Sicily in nine day’s time.
初译:如果她每天都像今早这样出去跑步,那么在九天后离开西西里的时候她就会更加健康。
再译:如果每天都像今早这样出去跑步,她在九天后离开西西里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健康。
例(5)中“she took a walk like this one every morning”也不一定会使得“she would be much better by the time she left Sicily in nine day’s time”,只是说话者根据“她每天跑步”推断“她九天后离开西西里时会变得更加健康”。这类推断性条件句弱化了“从句作为充分条件”的限制,属于if条件句的非原型成员。Dancygier把这种条件句称为“推理性条件句”(inferential conditioanls)(徐李洁,2005),主、从句表现从一前提(已知信息)推理出一个结论(新信息)的心理过程。那么在翻译此类条件句时,需将其中的推论意思表达出来。
(6)Well,if that isn’t the limit.(冯春灿,1998)
初译:如果那不是最后的限定。
再译:那竟然不是最后的限定!
例(6)中,说话者想借助条件句表达对“不是最后限定”的一种惊讶。虽然并不存在着充分关系,例(6)偏离了原型条件句,但从深层次意义可以看出“那竟然不是最后的限定”是说话者的感叹缘由,因此例(6)也属于非原型条件句。初译版本是对原文的if条件句结构的复制式输出,并没有达到原文想要达到的感叹效果。分析例(6)为非原型条件句后,笔者在充分理解语境的情况下,把握了原文想要表达的情感,增译“竟然”以突出说话者的意外之意。
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英语if条件句,并对其进行了原型条件句及非原型条件句的分类。原型条件句中的真实条件句可按照“如果……就”的框架进行翻译,非真实条件句则可按照“如果……就”或者“万一……”等框架进行翻译以突出其虚拟性。非原型条件句的主从句并不存在充分条件关系,从交际角度看其“条件”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因此,处理非原型条件句的翻译时,需注意把原文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翻译出来才能做到信实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冯春灿.试论英语If条件句的类型及其使用[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122).
[2]李淑静.if条件句与充分条件性——if构块式理据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41-147.
[3]李月艳.从原型范畴理论的角度谈if条件句[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2.
[4]罗凌萍.原型范畴理论视野下的If条件句认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9).
[5]沈家煊.复句三域“行、知、言”[J].中国语文,2003(3).
[6]徐盛桓.逻辑与实据——英语if条件句研究的一种理论框架[J].现代外语,2004(4):331-339.
[7]徐李洁.论“if”真实条件句的“条件”[J].现代外语,2003 (2):136-142.
[8]徐李洁.英汉条件句:if与“如果”和“如果说”[J].外国语,2004(3):44-50.
[9]徐李洁.if条件句分类再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