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6-03-16 18:25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张 叶 丹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张 叶 丹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博”“微信”“微视”等为标志的“微媒介”快速涌现,社会进入信息传播的“微时代”。“微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挑战。探索“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微媒介”为标志的“微时代”为信息传播拓宽了渠道,网络新媒体技术开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大学生伴随着网络成长,成为使用“微媒介”的主要群体,因此,只有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才能够为他们更好地投身社会主义事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微时代”对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微时代”作为网络发展的新形态所呈现出的特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传播内容碎片化影响大学生价值判断。“微时代”的传播信息短小精悍,可以在海量的信息中快速获取信息,然而该特点消解了内容的系统性,导致了信息传播碎片化,增加了完整信息获取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信息价值的评判。第二,传播主体去中心化增加价值选择难度。在当前Web2.0网络系统中,受众不再一味被动地接受信息,传播主体也不再是唯一的主导中心,由单一的传播方式发展为交互的传播形式,人人都有发布信息和接收信息的主动权,信息传播去中心化。第三,信息传播的隐匿化降低信息发布者道德约束力。在互联网中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都具有隐匿性,双方在网络空间交流,能屏蔽真实信息,道德约束力大大降低,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对自己的言行不负责任,青年学生容易被误导。

二、“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领域,大学生成为主力军,活跃在虚拟的网络领域,进行情感交流、人际交往、信息分享、休闲娱乐活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诸多问题。

1.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缺乏足够重视

高校利用“微平台”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实践进行了探索。但是,并没有主动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动权,宣传工作者也没有积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缺乏足够重视。高校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存在信息发布不及时,互动性不强,覆盖范围较小,对舆论事件没有及时抢占话语权等问题,削弱了宣传教育的主导权。

2.冲击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微时代”吸引了青年学生的注意力,使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受到严重挑战。毛俊认为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依托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课堂[1]。“微时代”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参与性意识提高,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传统的课堂教学弊端显现,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如果不加以改进,跟上时代步伐,很容易使教学僵硬与现实脱节,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

3. “微平台”的相关配套服务和举措不成熟

目前,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设计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教师虽然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但是多媒体应用知识较欠缺,而在技术方面比较娴熟的新媒体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却又不到位。即便开通了官方媒体,管理“微平台”的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低,互动性不足,信息发布不及时等问题也很突出。

4.评价体系不健全

高校缺乏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体系。传统的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过于强调对结果的评价,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评价重视不够,严重影响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完善的培育评价体系是检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陈芝海认为,适合的评价方式需要公正地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状况,还需要有效地指导教学[2]。

三、“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提升大学生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应坚持以下原则。首先,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的原则。高校管理部门应对校园中的“微平台”加强管理,使校园媒体在良好的秩序下运营,推进其有效传播。主动占据传播优势地位,建设有监督能力的宣传部门,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其次,坚持创新性和继承性结合的原则。“微时代”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的平台。但网络负面信息容易在思想上误导大学生,坚持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寻找最优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首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长效机制。一方面扩大典型示范的影响力,评选优秀大学生,发挥榜样的感召激励作用,使高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前沿阵地,另一方面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利用校园传播媒体进行宣传普及,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升国旗仪式、演讲活动、第二课堂讲座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引领作用,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日常教育中。其次,校园官方媒体是教育者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桥梁之一,充分发挥校园官方媒体在校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管理者不应该简单地进行封、堵、管,应该发挥领导作用,主动使用新媒体,达到舆论引领的效果[3]。高校管理者应提升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领导力,引领舆论导向,抢占话语权。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提倡师生平等,教师和学生加强课堂互动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素材,这样就避免了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丰富教育形式。

以人为本,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评价主体中形成以“本人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议”的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模式,将学生互评作为主要环节,同时发挥教师评价的主导作用。完善评价方法,保障评价体系的科学性。选择符合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法[4]。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实施跟踪调查、问卷法、心理测量法、档案袋评价法、表现性评价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 毛俊,双传学.“微时代”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江苏高教, 2015,(4):122-124.

[2] 陈芝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

[3] 张春贵.“微时代”当注重打造“微博领导力”[J].理论视野,2012,(8):71-73.

[4] 梁志厂.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15.

(责任编辑:刘学伟)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6.04.028

收稿日期:2016-06-12

作者简介:张叶丹(1990-),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9-2080(2016)04-0104-02

猜你喜欢
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