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探析
--以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2016-03-16 18:06刘小若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创新

刘小若

(武汉科技大学 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81)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探析

--以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刘小若

(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81)

摘要:志愿者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要以志愿精神为根本,针对当前网络媒体环境,结合最新的政策指导,在志愿者招募流程、培训形式、激励制度、服务内容等方面突破创新,并与学校相关部门有效配合,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新型管理模式,最终达到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标,以便推动高校图书馆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漫长的图书馆史上,志愿者活动被认为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石。捐书、捐钱、捐物、参与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等事例在图书馆发展史上不计其数。时至今日,世界上仍有不少图书馆靠志愿者赖以维持[1]。我国公共图书馆招募志愿者的行动始于1996年,由福建省图书馆开创。此后,许多图书馆都引入了志愿者服务[2]。关于图书馆志愿者的理论分析,已有学者做过专题论述。2013年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志愿者工作也作为正式指标进入评估文件,足以证明志愿者活动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就出现过图书馆志愿者活动,但直到现在,有相当多的图书馆对志愿者服务还处在摸索阶段,由于图书馆对志愿者的认识不充分,在志愿者服务的运作方式、管理归属及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最大限度的挖掘志愿者服务在图书馆运行中的巨大潜能,从而妨碍了志愿者活动的进一步有效开展。

一、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内容

志愿者服务是一件立足社会、关注社会、关心公民的社会公益事业。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是图书馆联系广大读者之间的纽带,可以扩大服务层面、提升图书馆的对外形象,同时还可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人格,这是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发展基础。

(一)日常工作

图书馆的工作涉及到读者服务的方方面面,部分属于日常性的事务相对简单和而且单一,如馆内功能介绍、读者流动引导、书架调整、图书借还传递、破损书刊修复、期刊下架送装订等业务可由志愿者分担。不仅如此,大学生头脑灵活,学习能力强,还具有计算机和相关专业知识及能力,像图书馆馆藏数据的录入,网络信息的查询、数据库资源的利用等较为专业性的事务也可以由高年级的大学生志愿者和研究生助馆来辅助完成,不仅可以让专职图书馆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更深层次的研究,还能使大学生的信息检索及利用的能力和素养得以提高。

(二)参与文献资源建设

由于志愿者来源于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作为读者,通过自身的体会和调查,就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和反映读者对文献资源和图书馆服务的多种需求,可以作为图书馆增加新的服务内容、资源建设的参考依据,达到图书馆资源结构的完善,避免有限资金的浪费。

(三)激发创新思维

大学生志愿者身为年轻群体,熟悉当前新技术新媒体的应用,通过参与图书馆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可以更好的利用图书馆来深入了解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从而激发出创新思维,为建设智慧型图书馆提供新设想。

(四)提供针对性特色服务

针对学校老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图书馆可以利用志愿者来为他们提供人文关怀与便捷服务,如图书代还、图书传递、送书上门、预约借阅、为外籍人士提供汉语翻译和辅导等。

(五)公益性服务

针对图书馆人员和经费不足的实际情况,志愿者除完成上述服务的同时,还可以让志愿者参与诸如公共卫生、学术活动与会议服务等工作,同时给予一定的补偿[3]。

二、国内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现状

图书馆是一个公开、自由、平等、互助的公共环境,公益性是其主要特征。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活动较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认知仍然存在不足:

(一)对志愿者精神的认识还十分有限

志愿者在各高校存在的数量和担任的工作不尽相同,其成员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但他们的活动往往带有政治活动色彩,有的以班级或党小组“学雷锋”活动形式服务;有的高校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逐层推进,由团委、学生会等组织参与和引入,过于行政化的组织方式难以培养志愿者主动服务意识,从根本上违背了志愿精神,致使活动难以常态化,制约了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发展。

(二)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定位不准确

在国内,大多数图书馆都将志愿者安排在以体力劳动为主的整理书架、清洁卫生这类极为常规性的岗位上,致使志愿服务工作缺乏新意和教育性,满足不了志愿者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不能充分调动起志愿者的积极性,限制甚至扼杀了志愿者对图书馆的创新型工作的激情。

(三)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人员规模不大,评价机制不完善

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不能一阵风,要有长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志愿者活动刚展开时,许多同学觉得很新鲜,开始会一窝蜂报名参与,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评价机制,一段时间以后,某些走形式,敷衍了事的志愿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教育,图书馆对态度认真,工作表现优异的志愿者又不能给予很好的表彰和激励。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志愿者人员的大量流失,更难以形成广泛参与的规模。

(四)志愿者的服务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对志愿者培训不够,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进行相关培训。

(五)志愿者服务的梯队不合理,可持续发展性不足

要避免志愿者出现人员断层,必须正确看待志愿者的工作,客观评价志愿者的作用,大力宣扬志愿者活动,努力营造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氛围,并且形成切实有效的推陈纳新志愿者招募机制,否则该项活动的可持续性难以为继。

三、建立志愿者服务组织管理的运行机制

健全的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组织是志愿者活动持续、有效开展的保证。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该校图书馆以《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为核心来完善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并于2009年成立了“图书馆学生志愿者协会””(简称“图协”)。该协会是由校团委领导、图书馆指导、校学生会直接管理、学生自主管理的校级学生社团。校团委、图书馆、校学生会三方共管,合作共建,使图书馆学生志愿者团队的地位和影响力有组织保障,在大学生中颇具号召力[4]。该校图书馆于2014年12月启动,在历时半年的清库调整活动中,通过对志愿者的科学管理,合理的人员调配,志愿者和图书馆馆员高效配合,使得该馆的清库和馆藏结构大调整工作不仅按时地完成,还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以及多方面的表扬。

可喜的是,随着各校志愿者活动的普遍开展,教育部在2015年3月印发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后文简称《办法》),首次规定在大学阶段实行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根据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累计,认定其为一至五星志愿者。该办法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加强了高校对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指导。与此同时,图书馆则应该严格监督,做好志愿者服务的各项工作记录,建立准确清晰的志愿者服务档案,包括志愿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务信息、培训信息等。目的是为了改变图书馆对志愿者要求宽严不一、朝令夕改等常见问题,以维护图书馆志愿工作的严肃性,端正志愿者工作态度,提升志愿者的服务热情。

四、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激励程序,全方位提升志愿者素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各项工作均起步于志愿者招募。有效的招募可以为后续的培训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辅之以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就可以保证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长期保持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良性运转。

(一)招募流程和方式

在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招募工作中,首先要遵循自愿原则,然后再择优招募。在招募之前,图书馆必须做好各个方面的宣传工作。在普及文明风尚,宣扬志愿奉献精神的同时,更要向潜在的志愿者明确他们工作的权利、义务和意义、要求等。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和手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招募信息的发布渠道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及图书馆主页、校园广播、校报、橱窗和宣传展板、公开宣讲、QQ群等,还可以通过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方式进行有效的推广,且通过实践证明,效果非常显著。

(二)志愿者培训

志愿者的培训决定了志愿服务的质量。图书馆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制定系统的培训活动,帮助志愿者快速了解馆情,树立正确的服务态度,提高其在参与志愿服务时的工作能力。还可以通过岗位选拔模式,激发每一个志愿者的潜能,选择最佳人选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优化志愿者资源配置。

培训内容大致分为①馆情知识:包括馆藏信息、藏书分布、服务时间、纸质文献借还总量、电子资源使用情况等;②安全教育:包括熟悉馆内建筑布局、安全通道和出口、突发意外情况的紧急处置方法、消防设备的使用等;③职业礼仪:包括团队协作方法、语言艺术、沟通能力等;④专业技能:包括图书的分类体系、本馆排架规则、网上查询功能、自助借还服务、数字资源使用方法等。培训形式则可以采取集中讲座、发放资料、参观实践、老师帮带等多种方式。在武科大图书馆,不仅配备有专门的指导老师,还利用志愿者骨干或“图协”资深协会成员来对新招募志愿者进行传帮带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意在向志愿者弘扬志愿精神,揭示图书馆工作的职责意义,以加深志愿者对于图书馆服务无私奉献的认同感。

(三)优化激励制度

健全的激励制度是防止志愿者流失的有效手段。虽然志愿者服务是学生自愿奉献、帮助他人的公益行为,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高校图书馆仍然可以通过其它渠道对志愿者进行奖励与补偿。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年终加以表彰,授予其“荣誉馆员”称号。这一做法,可以极大的肯定志愿者工作的价值,培养其成就感,满足志愿者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诉求。在志愿者开展各类活动时,图书馆还可以给予全面扶持。此外,结合《办法》中相关条例规定,高校图书馆给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学生建立详细的志愿服务记录档案,联合学校的学工、教务、团委等相关部门,将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纳入到实践学分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从而与发展学生党员、评选优秀大学生、遴选学生干部以及奖学金、勤工俭学、助学贷款等的综合评定相挂钩,从满足志愿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来培养志愿者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保障志愿者的工作热情,维持志愿者服务的持续发展。

五、小结

志愿者活动一直伴随着漫长的图书馆发展史。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虽然开展已有一些时日,然而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还有待提高。在2008年《图书馆服务宣言》发出后,各高校图书馆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都先后开展了各具本校特色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活动,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武汉科技大学将图书馆志愿者活动纳入高校实践育人的教学研究项目,是贯彻高等教育实践育人的一种新思路,是图书馆创新读者服务工作、实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新模式,最终达到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新目标。在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政策指导下,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事业因为志愿者服务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在图书馆传统业务受到强大冲击的当下,迎来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白兴勇.关于图书馆志愿者的理论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5(2):37.

[2]洪文梅.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2):164.

[3]陈艺.加强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9(12):50.

[4]吴芳,等.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工作管理与服务探索——以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6):221.

责任编辑:游涛

收稿日期:2016-05-05

作者简介:刘小若(1983-),女,湖北省武汉市人,理学硕士研究生,现在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890(2016)02-0082-03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创新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