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侠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8)
重庆方言歇后语初探
李宗侠
(四川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重庆方言隶属于北方方言中西南官话,是西南官话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方言歇后语是重庆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对重庆方言歇后语的探究,可以增加人们对方言魅力的感悟。
重庆方言; 熟语; 歇后语
普通话即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1]。汉语方言是汉语的一个分支。说方言并不违背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原则,推广汉语普通话也并不是意味着要消灭汉语方言。方言应该被当作一种重要财富来珍惜。
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隐喻性的,另一部分则揭开这个隐喻的意思。所以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只说前半部分,即含有隐喻性的那一部分,受话者便可以领悟到句子的意思。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叫作“藏词”,运用歇后语也体现出了使用者的一定文化内涵。《重庆方言俚俗语》[2]中所收的歇后语都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隐喻性的,另一部分则揭开这个隐喻的意思。我们这里以《重庆方言俚俗语》中的歇后语为材料进行探讨。
歇后语可以根据不同依据进行分类。例如可以根据前后两个语节是隐喻关系还是转喻关系分为隐喻类、转喻类[3];可以根据歇后语后一语节是否为熟语分为熟语解说类、非熟语解说类[4];还可以根据解说部分结构上是词、短语或句子等成分来划分。
我们根据句子前后两个语节是谐音还是意义上的联系,把歇后语分为谐音类和逻辑推理类。谐音类就是在歇后语中添上一定的谐音要素,如“炒了的虾米——红人(仁)”;逻辑推理类就是可以根据前一部分逻辑推出后一部分,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逻辑推理类歇后语又可以根据前后部分的关系将歇后语分为喻事类、喻物类。
2.1谐音类
重庆方言中的谐音类歇后语主要是利用字与字之间的同音或近音,把前后部分联系起来,由一种意义引申出发话者表达的另外一种意义。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谐音类歇后语主要是在后一个语节里运用谐音特点来表达意义。谐音类歇后语往往使受话者需要绕许多弯,才能明白发话者所想表达的意思。例如:
(1)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太难了,我这是半边脑壳不长毛——没得半发(办法)。
(2)他很倔强,是一定要回老家的,真是矮子过河——淹(安)了心。
例(1)利用歇后语“半边脑壳不长毛——没得半发(办法)”,隐含着说话者自己无法处理这个“问题”,含蓄风趣地用歇后语表达出来。字面上意义,“发”指的是头发,即一半边脑袋有头发,一半边脑袋没有头发,这里“半发”谐音“办法”,利用二者之间的音近特征,含蓄地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例(2)中运用歇后语“矮子过河——淹(安)了心”风趣地表现出“他”的决心很坚定。“淹”字在重庆方言中读为“安(ān)”,这里“淹”与“安”谐音。
谐音类歇后语还有很多,比如“电风扇出故障——没有转(赚)”、“茶壶装白酒——没得壶(福)”、“白布下染缸——要作蓝(难)”等等。
2.2逻辑推理类
逻辑推理类,即前后两个语节之间利用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安排。逻辑推理类歇后语可以粗略地分为喻事类、喻物类。
2.2.1喻事类
重庆方言中的谐音类歇后语主要利用客观或想象的事情来打比方。例如:
(1)最近我的生活过得好紧哦,真是板凳上打麻将——哈不转了。
(2)哎,老板的命令就像百货公司的东西——没得价钱讲。
例(1)中的“哈”的意思是扒拉,从字面上看,意思是板凳这个地方太小,无法完全施展开来。这里其实是用来比喻手头紧,或者是事情有点多,有点无法照应,利用歇后语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难处。例(2)表现出说话者抱怨老板的指令太严格,不能打折扣,没有回旋的余地。利用人们的日常生活常识得知,百货公司或者超市里面的商品是明码标价的,是不能像路边地摊那样根据买者的心理定价进行讨价还价的。
除了上面的这些歇后语属于喻事类,重庆方言中的喻事类歇后语可谓是俯拾皆是。比如“蚂蚁戴眼镜儿——没得那么大的脸面”、“光脑壳跟倒月亮走——沾光”、“河沙坝写字——抹了就是”等等。
2.2.2喻物类
喻物类歇后语往往是利用一些物件或者动物来打比方。所以喻物类歇后语可以根据前一语节的特征分为利用物件来打比方和利用动物来打比方两类。例如:
(1)小强小时候经常调皮捣蛋,做很多坏事,真的是个半边云中吊桅杆——天棒。
(2)你莫小看这个兵了,他已经是鬼冬哥长胡子——老雀儿了。字面指年老的猫头鹰,比喻有经验的人。
例(1)运用歇后语“半天云中吊桅杆——天棒”来表达说话人对小强小时候的看法。从字面意思上看是天上的棒子,实指小强小时候非常鲁莽,是个小坏蛋。例(2)中利用“鬼冬哥”来打比喻,重庆人称猫头鹰为“鬼冬哥”,字面上看“老雀儿”是指年龄大的猫头鹰,实际比喻的是有经验,例子中就是运用这条歇后语来比喻“这个兵”是老兵了,他的经验非常丰富,不能小觑。
除此之外,还有“八个人斗一桌——座无虚席”、 “推屎爬耍刀——黑壳壳虫要造反了”、“乌龟吃墨水——龟儿心黑透了”等等。
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运用方言歇后语往往可以收到形象生动和诙谐幽默的效果。它能够调动受话者的积极性,让受话者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歇后语所表达的意思。
3.1形象生动
文灿和张兴华认为,“重庆方言熟语结构简练,但指称的内容却非常到位。”[5]方言熟语具有明显的通俗性,是因为方言熟语的取材一般都是来自人们日常生活。与人们衣食住行相关的事情,最有可能成为方言熟语的材料。人们在使用方言熟语的时候,常常感觉到描述的生动性与形象性。例如:
(1)莫总问我的个人问题,我现在还是较场坝的旗杆——光棍一条!
(2)肚脐眼冒盐——内咸(涵)
例(1)中的歇后语从字面上看,指的是较场坝的旗杆上什么都没有,实际上指的是“我”现在还是个单身汉。这里用描绘较场坝光秃秃的旗杆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现在的个人问题状况,即“光棍一条”,具有鲜明的形象色彩。重庆方言歇后语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还可从语音、词汇等方面体现出来。例(2)就是利用方言语音的相似来表达说话者的意思。在重庆方言中,“咸”读成“涵”。这里利用方言语音和方言词汇来描述,体现出了浓郁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此外,还有“癞疙包吃豇豆儿——悬吊吊的”、“老婆婆打呵嗨——一望无牙(涯)”、“麻雀嫁女——叽叽喳喳”等等。
3.2诙谐幽默
方言熟语往往不会像书面语那样需要避讳太多事情,常使用口语性的词语,直叙胸臆。使用重庆方言歇后语有时会收到诙谐幽默的效果。例如:
(1)小明今天因为小黄的一个小口误而斤斤计较,硬是像蚊子放屁——小里小气的。
(2)他今天太搞笑了,竟然阴倒整了一下以前的惹过他的人,硬是乌龟吃墨水——龟儿心黑透了哈。
例(1)用歇后语“蚊子放屁——小里小气”来描述小明,带有鲜明的讽刺口吻。例(2)用歇后语“乌龟吃墨水——龟儿心黑透了”来描述“他”,极具诙谐幽默性。适当使用歇后语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可以密切双方感情,缩短彼此的距离,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幽默,有时可以体现出说话者的个性特点。有时人们听到有些歇后语会有种忍俊不禁的感觉,本是对方用来骂人或者讽刺别人,但是受话者却丝毫没有生气的感觉,反而自己哈哈大笑起来。不仅消除了彼此之间的误会,而且还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重庆方言歇后语在人们日常交际中,可以传达出丰富的信息。有时候,人们不可避免地出现意见不一致,甚至是起冲突,在交际中适当合理地运用歇后语,可能会缓解彼此紧张的气氛。有时候,人们交际中会问到些有损本人面子的问题,或者是难以启齿的问题,那就需要一定的语言策略来维护自己的面子,同时又不让问者心里不舒服。这个时候,歇后语就有用武之地了,利用歇后语含蓄幽默的效果,来巧妙地回答问者的问题。这既使得自己不丢失面子或者泄露一些重要的秘密,又避免了使谈话场景出现冷场的情况,也使问话者开心一笑,有效地促进了交流的进行。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方言落后、粗俗。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开始加大了对方言的注意力,吸引了研究者对方言的研究,现在已经取得了一些可观的研究成果。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并不是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普通话词汇也一直在吸收生命力、表现力强的方言词汇。重庆方言歇后语中的有不少的词汇正在逐渐融入民族共同语中。重庆方言歇后语是重庆地域文化的载体之一,通过对重庆方言歇后语的研究,可以增加人们对方言魅力的感悟,促进方言文化的传承。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M].增订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
[2]杨月蓉.重庆方言俚俗语集释[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0-12.
[3]周洁,李佳.“内涵外延传承”理论框架下汉语歇后语的认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0):56-58.
[4]武占坤.汉语熟语通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135.
[5]文灿,张兴华.重庆方言熟语调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107-109.
责任编辑俞林
Exploration on the Xiehouyu in Chongqing Dialect
LIZongxia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610068, China)
Chongqing dialect belongs to the southwest mandarin of northern dialect,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uthwest mandarin. Chongqing dialect Xiehouyu is one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carriers. Exploration on Chongqing dialect Xiehouyu can increase our comprehension of dialect charm.
Chongqing dialect; idiomatic phrase; Xiehouyu
2016-04-23
李宗侠(1991—),男,重庆丰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4.019
H 033
A
1671-7880(2016)04-0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