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概念的隐喻表征

2016-03-16 15:52
关键词:范式隐喻权力

熊 春 海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权力概念的隐喻表征

熊 春 海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理论认为,抽象概念的加工离不开隐喻,即抽象概念是以具体概念为基础发展形成的。权力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其隐喻表征的研究主要涉及垂直空间隐喻、大小隐喻和颜色隐喻。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究权力概念的隐喻表征形式,并对具有单向作用和相互作用的隐喻映射进行比较分析。

权力;概念隐喻理论;隐喻表征

0 引言

概念作为思维的一种基本的构建单位,是人们进行推理、问题解决和决策等思维过程中必须先具备的认知活动。权力是人们较为熟知的抽象概念,常被定义为为了达成自身目标而使用的一种对别人的行为施加影响的能力[1]。那么,人们在大脑中是如何对抽象权力概念进行表征的?人们在日常用语中会借用上下方位来表达权力,如“上级”“上司”指权力较高的人,“下级”“下属”指相对权力较低的人。除此之外,大小也与权力密切相关。“大”与高权力对应,“小”与低权力对应。在语言表达中有“大臣”“小人物”等;在日常生活中,相对于普通员工的办公室,领导的会更加宽敞。

目前,权力概念隐喻的已有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某种单一的感知觉隐喻表达方式,目的在于探索其对社会信息加工的影响。由于人的具体经验是有限的,人们会使用多种具体概念来表征和认知某一抽象概念[2]。本文在简述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CMT)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有关权力概念隐喻表征的已有实证研究,随后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1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

在具身认知观下,抽象概念是在感知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然而,抽象概念与具体的感知觉并没有直接的联系,那么它要如何才能获得表征?在具身认知观点的推动下,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是人们用直接的、简单的、具体的源概念来认识和理解间接的、复杂的、抽象的目标概念, 进而实现对抽象概念的表征[3]。源概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具体事物或感受到的直接经验,如温度、空间等;目标概念通常为难以用言语描述的或抽象的事物或体验,如情感、道德等。

概念隐喻理论是Lakoff等人[4]在接受具身认知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解抽象概念表征的一种理论,认为抽象概念的加工离不开隐喻。隐喻的作用机制是建立源概念和目标域概念之间的隐喻映射。隐喻映射是人们为了获得新的理解和知识,将已有的具体经验的图式结构架构到抽象范畴上的过程,也就是说,隐喻的本质是人们利用简单、具体的经验去建构复杂、抽象的概念。人们掌握的概念中,仅有很小的一部分直接来自源生活经验,如空间的上下、物体的大小等。除此之外,人们还掌握了大量的非直接经验的、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的获得常要借助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来实现[5]。目前有大量的研究支持抽象概念的隐喻表征理论,如用具体的空间距离概念表征抽象的时间概念[6]、亲密度[7]、相似度[8]。

2 权力概念隐喻表征的实证研究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抽象概念可通过多个不同的具体概念来表征, 从而实现概念的多重隐喻表征。近年来,心理学家围绕权力这一抽象概念从不同的隐喻表征形式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了概念隐喻理论的基本观点。

2.1基于垂直空间隐喻的实证研究

Lakoff等人[9]认为,在人类抽象概念系统形成过程中空间隐喻的作用在所有隐喻中处于中心地位。人们时时刻刻处于某个空间范围中,所以空间的概念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空间隐喻是利用上下或左右等空间概念为源概念来表征抽象概念的隐喻方式。

Schubert[10]的研究采用Stroop范式最先对权力词的垂直空间上下隐喻表征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当权力词在下方呈现时,被试对低权力词的判断反应时显著快于对高权力词的判断;当权力词在上方呈现时,被试对高权力词的判断反应时显著快于对低权力词的判断。也就是说,被试对于权力词高低的判断受到了词语呈现方位(上、下)的影响,出现了经典的方位Stroop效应。与此类似,Zanolie 等人[11]运用ERP进行的研究中,要求被试先对呈现的高低权力词的词性进行判断,接着对屏幕上方或下方随机呈现的字母“p”或“q”进行判断,结果发现当呈现词为高权力词(低权力词),同时字母出现在屏幕的上方(下方)时将会激发更大的 N1 波幅,这为权力概念的空间表征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验证据。

国内一些硕士论文也对权力的垂直空间隐喻进行了实证研究。董丽星[12]在其论文中设计了多个实验对此进行探究。在实验2中,屏幕垂直上下位置会随机呈现成对的高低权力词汇,要求高权力组(低权力组)被试判断高权力词汇(低权力词汇)出现的位置。结果发现,当高权力词在上、低权力词在下时,被试进行选择判断的时间显著短于高权力词在下、低权力词在上的情况。这些研究结果说明,高权力词和低权力词呈现在与其表征的垂直空间位置一致时(高权力——上,低权力——下),被试的反应得到易化;相反,如果不一致,被试的反应会推迟,表明权力概念可用垂直空间上下隐喻进行表征。

2.2基于大小隐喻的实证研究

Lakoff等人[3]认为权力的大小隐喻表征具有众多的经验基础。在进化过程中,大多数哺乳动物是根据体积、身高来决定自身的权力等级,因为与具有身高和体积优势的动物相比,身高或体积弱小的动物更可能生存下来。个体成长的经验也容易使我们将权力高低与体型的大小联系在一起。

Schubert等人[13]用实验研究验证了权力的大小隐喻表征,实验中高低权力词以两种大小不同字体呈现给被试,要求判断呈现的权力词是代表高权力,还是低权力。结果表明,低权力词用大号字体、高权力词用小号字体呈现比低权力词用小号字体、高权力词用大号字体呈现时,被试的反应更慢、错误率更高。也就是说,权力的大小隐喻表征存在于英语语言文化中,那么这种隐喻方式在汉语言文化中是否也存在?杨惠兰等人[14]运用不同的实验范式来探讨汉语中权力的大小隐喻,结果发现在Stroop和内隐联想两种研究范式下汉语中都存在权力的大小隐喻表征。此外,唐佩佩等人[15]为了探究权力概念的空间大小隐喻,运用更具生态效度的社会情境实验范式,结果也表明权力概念存在大小隐喻。

2.3基于颜色隐喻的实证研究

颜色是日常生活中较为被熟知的具体概念,我们时时刻刻都处在色彩缤纷的环境中。已有大量研究表明,生活中普遍存在颜色隐喻现象。如Sherman等人[16]探索道德概念的颜色隐喻表征,发现被试对黑色不道德词、白色道德词的反应快于对黑色道德词、白色不道德词的反应。

汉语中有不少用颜色来表征权力的词,如金碧辉煌、灰衣粗布等。那么,在汉文化中是否存在权力的颜色隐喻?杨惠兰等人[14]设计两个实验探讨权力概念的加工是否激活了颜色隐喻表征。实验1采用Stroop范式,其实验逻辑为,要是被试对金色低权力词、灰色高权力词的反应明显慢于灰色低权力词、金色高权力词,则说明权力概念可用颜色进行隐喻表征。结果显示,被试对金色高权力词的反应显著快于灰色高权力词,而对低权利词的反应正好相反。实验2采用内隐联想范式,结果表明低权力词与灰色方块联结的反应快于与金色方块联结;高权力与金色方块联结的反应快于与灰色方块联结。两种实验范式下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在汉语中权力概念存在高权力——金色、低权力——灰色的颜色隐喻。

3 总结与展望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有形、简单的具体概念是人们掌握和理解无形、复杂的抽象概念的基础,通过具体的感知觉经验人们能把握与抽象概念相关的信息。通过综述已有关于权力这一抽象概念的隐喻表征研究,我们发现,首先,权力概念可通过垂直空间上下位置、大小和颜色进行隐喻表征;其次,权力概念隐喻表征的研究主要运用了Stroop范式和内隐联想范式。这些研究都支持抽象概念与具体经验存在密切的关系。

未来对权力概念隐喻的研究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权利概念的隐喻表征是否还存在其他形式?有研究发现疑似权力左右隐喻的现象,具体而言,被试对高权力词出现在左边比右边反应更快更准;对低权力词出现在左右两边的反应没有显著差异[17]。

(2)已有研究证实某些抽象概念确实存在多重隐喻表征(如权力),但在自然情况下,人们是如何从多重隐喻中选择某种隐喻映射模式对抽象概念进行理解?这种选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者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下抽象概念会激活相应的隐喻表征,且激活的那个隐喻表征形式是最符合当前情境的[18]。对此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去证实。

(3)隐喻映射是单向作用,还是相互作用?早期的研究者认为感知觉体验对抽象信息的加工是单向的。近年有研究表明,隐喻映射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例如权力概念可用空间大小进行隐喻表征,空间大小的知觉会受到权力概念加工的影响[15]。今后的研究应对具有单向作用和相互作用的隐喻映射进行比较分析,对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索。

[1]Keltner, D., Gruenfeld, D. H., & Anderson, C. Power,approach, and inhibi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2003,110(2):265—284.

[2]殷融,苏得权,叶浩生.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2):220—234.

[3]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Lakoff, G., & Johnson, M.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9.

[5]张恩涛,方杰,李文毅,罗俊龙.抽象概念表征的具身认知观[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3):429—436.

[6]Casasanto, D., & Boroditsky, L. Time in the mind: Using space to think about time[J].Cognition,2008,(106):579—593.

[7]Williams, L. E., & Bargh, J. A. Keeping one’s distance: The influence of spatial distance cues on affect and evaluation[J].Psychological Science,2008b,19(3):302—308.

[8]Boot, I., & Pecher, D. Similarity is closeness: Metaphorical mapping in a conceptual task[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10,63(5):942—954.

[9]Lakoff, G., & Johnson, M. “Afterword”. 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

[10]Schubert, T. W. Your highness: Vertical positions as perceptual symbols of powe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5,89(1):1—21.

[11]Zanolie, K., van Dantzig, S., Boot, I., Wijnen, J., Schubert, T. W.,Giessner, S.R., & Pecher, D. Mighty metaphors: Behavioral and ERP evidence that power shifts attention on a vertical dimension[J].Brain and Cognition,2012,(78):50—58.

[12]董丽星.权力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及对垂直距离判断偏差的影响[D].烟台:鲁东大学,2015.

[13]Schubert, T. W., Waldzus, S., & Giessner, S. R. Control over the association of power and size[J].SocialCognition,2009,27(1):1—19.

[14]杨惠兰,何先友,赵雪汝,张维.权力的概念隐喻表征:来自大小与颜色隐喻的证据[J].心理学报,2015,47(7):939—949.

[15]唐佩佩,叶浩生,杜建政.权力概念与空间大小:具身隐喻的视角[J].心理学报,2015,47(4):514—521.

[16]Sherman, G.D., & Clore, G.L. The color of sin: White and black are perceptual symbols of moral purity and pollution[J].Psychological Science,2009,20(8):1 019—1 025.

[17]邓棉琳.权力的上下和大小隐喻及表征关系[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18]Torralbo, A., Santiago, J., & Lupiáez, J. Flexible conceptual projection of time onto spatial frames of reference[J].Cognitive Science,2006,30(4):745—757.

责任编辑:李增华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4.062

2016-03-09

熊春海(1991—),男,福建龙岩人,心理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心理过程与人格。

B842

A

1674-6341(2016)04-0149-03

猜你喜欢
范式隐喻权力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活的隐喻》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权力的网络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