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其干预

2016-08-18 07:40
关键词:平均分独生子女分值

郭 伟 伟

(郑州大学 教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1)



当代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及其干预

郭 伟 伟

(郑州大学 教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1)

拖延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为了解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运用心理学规律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引导大学生克服拖延的相关建议。采用Aitken拖延问卷对某高校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拖延现象在男女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拖延行为的平均成绩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年级差异(p<0.001)。城镇与农村的平均分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分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大学生;拖延行为;拖延干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生活压力加大,由此导致的拖延行为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拖延现象更是普遍存在。例如:临近考试时挑灯夜战,布置的作业或论文不到截止日期之前不去准备,闹钟铃响了关掉再睡5分钟……由此可见,拖延行为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常态,给他们带来了很大困扰,必须加以引导。对此提出有效的教育策略。

1 拖延的含义界定

对于拖延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Sabini 和Solomon等人分别从认知和情绪的角度对拖延行为进行界定,认为拖延是一种非理性的、与个体的心理痛苦相联系的延迟行为。此外,研究者们还从拖延行为后果的角度来考虑,认为拖延是可以推迟计划中预期要做事情的开始和完成时间的一种行为。而Lay提出的定义则认为拖延具有跨时间、情景的一致性,是一种具有个人倾向性的行为延迟[1]。从心理学视角分析,拖延是拖延者恐惧失败、追求完美也是恐惧成功的一种应付恐惧的心理策略;同时拖延也是拖延者避免疏远,避免亲近,使自己处于安全的舒适区的一种维护心理平衡的策略[2]。由此可见,拖延是指在完成一件为了维持生存必须完成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懒惰的,具有自愿、回避和非理性特征的一种行为。

2 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分析

笔者对郑州市某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展开问卷调查,以了解当代大学生拖延行为状况,并基于问卷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使大学生在校园中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2.1调查对象与方法

2.1.1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某高校全日制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41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是85.1%。

2.1.2方法

本次调查所使用的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的问卷为Aitken拖延问卷,是Aitken在1982年编制的一个用于评估大学生长期持续拖延行为的自评量表。 该问卷由19个条目构成。采用五级评分法,“完全不符合”记1分,“基本不符合”记2分,“不能确定”记3分,“基本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其中2、4、7、11、12、14、16、17、18等9个题目是反向记分。运用spss13.0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

2.2研究结果与讨论

2.2.1不同性别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比较

对不同性别的某高校在校大学生拖延行为问卷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分析数据见表1:

表1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性别差异

注:*p<0.05,**p<0.01,***p<0.001

男女被试的平均分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不显著(p>0.05),即两组的方差齐。女生与男生的分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1.354,df=118,p>0.05)。说明拖延现象在男女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但从均值上看男生比女生稍低,这可能与性格有关。男生做事稍微利索干脆一点,而女生较喜欢拖沓。相比男生而言,女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较多一点,可能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地分配和管理时间,也就比较容易出现拖延行为。

2.2.2不同年级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比较

对各年级学生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其结果Levene Statistic=2.507,组间自由度df1=3,组内自由度df2=116,显著性概率Sig.值(即p值)为0.062,即p>0.05。这表明各年级组的方差在0.05显著性水平上差异不显著,即各组方差是齐性。然后对各组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拖延行为的平均分之间存在显著的

表2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年级差异

注:*p<0.05,**p<0.01,***p<0.001

年级差异(F=10.646,p<0.001)。事后分析的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大一和大二的平均分差异不显著,p>0.05;大一和大三的平均分差异显著,且大一高于大三的平均分,p<0.05;大一和大四的平均分差异也显著,且大一高于大四平均分p<0.001;大二和大三的平均分差异显著,且大二高于大三的平均分,p<0.01;大二高于大四的平均分,p<0.001;大三和大四的平均分差异显著,且大三平均分高于大四,p<0.05。

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拖延行为进行方差分析:大一新生拖延现象最为严重,比任何一个年级拖延平均分都要高。这可能是大一学生刚从学业繁重的高中来到了他们所谓的大学天堂,没有了以往的压力,什么事都往后推。另外,可能有的学生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还不适应大学生活,不知道怎么分配时间,所以也就出现了拖延行为。

2.2.3不同来源地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比较

表3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生源地差异

注:*p<0.05,**p<0.01,***p<0.001

来自不同生源地的两组被试的平均分值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不显著(p>0.05),即两组的方差齐。城镇与农村的分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4.814,df=118,p<0.05)。相比农村,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拖延行为更为严重,这可能是来自城镇的学生生活条件好一点,父母满足他们的要求较多,为他们所做的准备也比较周全和完美。在农村,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早就形成了勤奋的习惯,能够独立自主,照顾家人的情绪、饮食起居等。生活的环境不同,性格也会受其影响。因此,相比城镇大学生,农村大学生的拖延较不明显。

2.2.4大学生是否独生子女拖延行为的比较

表4 大学生拖延行为的独生子女差异

注:*p<0.05,**p<0.01,***p<0.001

独生子女拖延平均分值为55.83±7.048,非独生子女为52.967±8.254。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方差齐性检验结果不显著(p>0.05),即两组方差齐。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分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1.511,df=118,p>0.05)。以上结果表明,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大学生拖延行为没有明显影响。

3 拖延行为的干预措施

针对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必须从各个环节来加以干预,但最重要的是应从个人角度来改善大学生拖延现状,促进其个人健康成长。

3.1科学的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不当是拖延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与拖延行为是显著负相关[5]。因此要避免拖延,学生应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科学时间管理习惯。科学的时间管理包括正确区分事件优先级和培养时间分配能力[3]。依据问题的紧急和重要程度,可将问题区分为4 种类型(如图1所示)。事件处理的优先级为:先处理重要和紧急程度高的事(第一象限);其次处理的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第二象限);然后应当处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第四象限),如接电话;最后处理的则是不重要不紧急的事(第三象限),如与朋友闲聊。依据时间的分配,急的事情分配的时间应多一些,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则会转化成紧急事件而引起焦虑。

3.2增强自我效能感

叶艳晖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显著负相关,且在时间管理倾向和拖延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5]。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掌控形势并获得良好的结果,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则认为自己在完成某项活动或任务时没有能力和信心。拖延者就是自我效能感较低的群体。高自我效能感可以使人们增加在困难面前的积极态度,变得更有自信心,更有自主性。对教师和辅导员而言,可以通过疏导学生的心理焦虑和压力,通过安慰与鼓励等方式,用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正视学业,学会自我肯定,减少逃避心理[6]。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有一种胜任感, 对任务形成一种积极的心态,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且有信心完成该任务。如可以创设一些拖延者能成功完成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时间管理能力, 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实施适当的干预过程中,要适时对拖延者减少拖延行为、并按时完成任务的良好表现进行正强化, 如物质奖励或赞扬,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对自己能力的认识。

3.3正确的归因

拖延行为的个体通常把能力作为评价自我价值的标准,该观念和不稳定有关。海德认为,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7]。一般来说,人们会把行为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韦纳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8]。拖延者认为,如果不付出多少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就会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如果付出很多努力却失败了,便会觉得是无能的表现。因此可以看出,能力通常被认为是稳定的和不变的。而能力在多种情境下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那些经过努力还是失败者,这样的经历会使他们引发更多的消极情绪和无力感。可以看出,正确的归因可以影响个体对结果的情感反应,增强成就动机和成就行为。因此,大学生应做到正确归因,判断是外部原因还是内部原因导致自己行为失败,不要只归为内部原因,如努力、能力等,还应考虑有一些外在影响因素。正确的归因同时也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逐步摆脱拖延行为。

[1]董一.浅谈大学生拖延行为与自我控制的关系[J].社会研究,2012,(29):91—92.

[2]王锡梅.基于心理学视角下的拖延行为[J].社会心理科学,2013,28(11):16—18.

[3]张玉妹.大学生学习拖延状况及其干预[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3,33(2):78—81.

[4]马泽威.拖延现象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信息,2013,55(3):112—117.

[5]叶艳晖.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时间管理倾向与拖延行为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3):436—438.

[6]牟蕾,曹宇鹏.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J].高校管理,2012,(5):139—140.

[7]宫丽,刘继茹.归因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9,(2):110—111.

[8]徐爱红,徐梦吟.大学生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3,23(1):26—28.

责任编辑:卢宏业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4.041

2016-06-12

郭伟伟(1989—),女,河南郑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G444

A

1674-6341(2016)04-0099-03

猜你喜欢
平均分独生子女分值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体育考核新方案出炉 项目分值变化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平均分一半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两种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