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天津,300350)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何静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天津,300350)
[摘要]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高职院校呈现出贫困程度更深、贫困群体更大的特点,其中,贫困生出现的诚信意识淡薄等负面问题日益显现。如何更好地将资助与育人有机结合,成为当前资助工作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以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学院资助体系建设,提出了优化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Research on the Subsidization System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ke the Tianj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as an example
HE Ji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 Management,Tianj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Tianjin300132)
[Abstract]Currently, impoverished students' problems in universiti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especiall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wing features of deeper poverty and greater poverty groups, in which the poor credit consciousness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and other negative issues become more prominent. How to combine subsidization and education preferably becomes an urgent issue in the subsidization work. Comb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financial aid system, this paper takes the Tianji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s as an example, and proposes a feasible countermeasure to optimize impoverished students'subsidization educ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mpoverished students; the subsidization system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高职院校呈现出贫困程度更深、贫困群体更大的特点,其中,随之产生的如心理困惑、交往障碍等“精神贫困”问题也更加凸显,这就给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将经济资助与精神救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效性,成为当前资助工作面临的紧迫问题。
近年来,学院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校建设计划,充分利用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天津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学校规模日益扩大,学生数量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贫困生问题也更加明显,近三年来,贫困生数量占全校在校生数量的比例均超过1/4还多。为此,学院按照教育部及天津市教委要求,逐步加大人财物投入,提升包括“奖、贷、助、勤、补、免”等方面的综合性资助体系建设,取得良好实效。
(一)资助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资助机构,提升服务效率。学院按照教育部、天津市教委的要求,于2006年率先成立了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并结合天津市《关于建立健全天津市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通知》(津政发〔2007〕56号)要求,制定并完善了“贫困学生资格审核、注册及综合测评细则”、“校内无息贷款(缓交学费)实施细则”、“学生勤工助学管理规定”、“‘贫困学生职业技能取证基金’实施意见”、“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等资助体系细则,为贫困生提供一体化服务,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专门机构的成立,提高了资助育人工作信息统计分析的准确性,确保了资助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促进了国家、学校有关资助政策和措施的真正落实,加强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的有效整合和创新提升,为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二是健全管理体系,形成合理机制。在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院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核心,落实统一管理机构建设的领导责任制,拓展建立了由学校行政主要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学生资助育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各资助育人统一管理机构的中长期目标和发展规划,促进资助育人管理科学化体系建设工作,负责对资助育人管理机构的平稳运转进行指导管控及督促检查。目前,该中心由分管学生工作副院长牵头,学生工作部、财务处、总务处以及各系协同负责,统一协调各项人力、经济、政策资源。各系部根据学院统一部署,设专职辅导员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三是规范资助评审和认定,确保公平公正。为进一步规范资助评审及贫困生认定工作,学院出台了有关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天津市人民政府奖学金等的评审规定和要求,同时强化了民主评议的重要性。目前,学院已形成班级、系部和院部三级评审机制,增加了奖助学金评审的透明度,保障了学生的合法权益。班级成立由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学生代表等组成的评议小组,其人数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1/3,班级评议小组依据工作规范,评议并判定贫困生认定等级,产生初审名单,由各系部进行全系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学生处报批,最终上报天津市教委。在国家级奖学金及助学金申报评审期间,院部和各系部均设立了电话、邮件、网上留言等渠道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并予以及时解答。
(二)资助工作成效
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数据显示,近三年,学院平均在校学生数逐年增加,平均达到8800人,学院奖助学金受助学生平均为5405人次,比例达到60%以上;特殊困难补助受助学生平均为770人次,比例达到9%;伙食补助受助学生平均为868人次,比例达到10%,勤工俭学岗位受助学生平均为2272人次,比例达到26%;学费减免和无息借款学生人次累计达到640多人,三年累计支出资助经费600多万元。可以看出,一是学院受助学生的覆盖面大大扩展,二是资助类型实习了全方位、多层次和立体性,三是资助工作有力地保证了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通过勤工助学等实践,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院资助育人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显示出部分阻碍资助工作育人功能实现的客观因素和不足,影响着育人效果。笔者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当前的资助体系仍存在着如宣传薄弱、资助认定程式化、育人功能欠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一是资助育人政策宣传有待加强。笔者随机选取100人进行抽访显示,7.8%的受助学生、22.3%的学生家长不了解国家现行资助政策体系。这充分说明现有的政策宣传工作有待加强,只有在面上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学生、家长、社会都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有效促进资助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育人主体还存在片面化。通过抽访发现,现有的资助育人奖助体系,还仍以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为主体,对于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意义较大,但对于一些经济、学习均存在问题的贫困生则效果甚微。如何不断完善现有资助育人政策,在新的经济形势中把握好资助重心,尽可能不放弃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权利,应成为我们深度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是重视经济资助,育人功能欠缺。资助育人工作,对于贫困生来说,不仅具备一定资助意义,更加不可忽视的是其核心的育人功能。大学生本身就处在一个对于自身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而贫困生不仅要面对学业的压力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更要考虑自身和家庭的经济状况,造成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目前,存在着贫困生恶意欠费、还款违约的现象,这反映出部分贫困生诚信意识淡薄。而我们的部门教育工作者也仍然存在“资助育人就是经济援助”的偏差观念,在履行经济救助职能后,忽视了对贫困生的教育工作,淡化了资助育人原本应具备的育人树德职能,导致资助育人难以达到预期要求。
资助育人工作必须面对实际,育人是核心功能,资助是外在手段,只有在资助中坚持育人,在育人中完善资助,才能培养锻炼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激励他们的自主发展,从而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
(一)在资助体系中大力加强育人功能的提升。
一是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资助政策的意义。国家建立起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资助政策体系的目的,客观上是解决贫困生读书的经济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贫困生的自强自立,让他们在感恩国家、社会、高校给自己关爱的同时,明确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回馈社会。为此,必须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贫困生正确理解资助政策的内涵和意义。
二是大力加强励志教育。励志教育能够帮助贫困生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理念,消除自卑无助的消极心理,做到正确面对并解决困难,进而形成良好的内在品质。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载体,如三观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活动,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微信、微博等,提高教育效果。
(二)实施差别化资助育人方式方法。
充分利用不同年级有不同需求的特点,实施差别化资助育人方式方法。对于刚入学的新生,重点是学费减免、奖助学申请、职业规划教育及必要的心理辅导,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学习、生活困难,疏导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助其快速融入校园生活,有效引导学生培养乐观向上、自强进取的精神,坚定报效祖国和人民的信念。对于中年级(大二)学生,重点是大力开展勤工俭学、能力实践等资助育人工作,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得到帮助,从而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独立意识。对于大三面临毕业的学生,应着重于就业指导和诚信教育,为贫困生提供及时有效的职业规划帮助,从根本上根源上解决“授人以渔”的问题。再则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贫困生养成诚信还贷意识及感恩意识,让他们以实际行动承担起他们肩负的时代责任。
(三)对资助体系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
为切实做好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学院应继续加强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对资助体系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一是要继续与国家资助政策深入对接,保障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二是简化工作流程,细化工作内容,规范贫困生认定标准,让全体学生都及时了解,做到“申报简单,标准合理,评比公正,管理到位,发放准确”。三是坚持完善贫困生电子档案和诚信档案,及时跟踪贫困生守约状况,制定相关措施,促进贫困生的顺利发展。
实践表明,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以资助为手段,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切实丰富资助育人的方式和内容,才能取得良好的资助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68号).
[2]姜旭萍.关于进一步完善资助育人工作的若干思考[J].孝感学院学报,2012,(01).
[3]高菲斐.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和谐意义[J].教育与职业, 2011,(17).
[4]蔡志远.浅析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J].辽宁高职学报,2011,(05).
[5]王永林,王哲.大学生资助体系:高校隐性德育资源中的重要一环[J].理工高教研究,2007,(6).
[6]周海英,邱伟青,张智等.完善高校资助育人模式初探[J].新西部,2009,(8).
[7]裴巧玲,姜德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06).
[8]曹瑛,李萍.新资助政策背景下资助育人实践得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作者简介]何静(1982-),女,天津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6-24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004(2016)01-0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