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日本女性教育权益发展探析

2016-03-16 13:53
关键词:入学率男女权益

张 冬 冬

(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近现代日本女性教育权益发展探析

张 冬 冬

(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日本是亚洲较早实现近代化的国家,这与教育事业、尤其是女子教育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但是,日本政府主导而发展起来的近代女性教育,其宗旨是为了培养良妻贤母,大大曲解了女性的教育权益。现代日本女性真正获得了受教育的权益,女性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成果显著,但“良妻贤母”女性教育理念的影响依然存在。

日本;女性;教育权益

女性是否享有教育权以及享有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关系到民族的文明程度,关系到女性自身的解放,因此,国家保障女性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是现代化程度的标志。明治时代以来日本女子教育虽然比较发达,但日本女子教育权益的真正获得是在二战后。本文拟通过近现代日本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来探讨女性教育权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二战前:被曲解的女性教育权益

在东亚国家历史长河中,女性曾长期处于无学状态,日本较早地开启女子教育之门,但男女教育权益发展极不均衡。在古代社会,日本女性普遍不能进入教育机构接受学校教育,只有贵族家庭在家庭内部对女孩子进行书法、诗歌、音乐等训练。进入幕府时代,武士阶层也效仿贵族,在对女子进行家庭内的习字、读书等教育的同时,也强调顺从、贞节、静雅等妇德伦理的涵养。至德川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庶民教育兴盛,民众对读书识字、发展智育的需求增加,平民教育机构寺子屋应运而生,普通百姓家庭的女子也有了进入寺子屋学习的机会。

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将建立近代教育体制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1871年7月,文部省成立后大力推进女子教育的发展。同年11月,派遣津田梅子等五名少女与以考察欧美政治文化为目标的岩仓使节团同船赴美国留学。1872年先后开设了东京女子学校、京都府女子学校、开拓史女子学校等女子学校,拉开了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序幕。文部省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制度。1872年6月,发布《学制施行计划书》,提出“兴小学之教,洗从来女子不学之弊”,要求女子要与男子一样学习文化知识。同年8月,颁布《学业奖励之告谕》,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要求。同月,颁布并要求实施《学制》,从法的层面要求一切人民必须入学,甚至规定对不进学校的行为处以罚金或量刑。随着《学制》的颁布和一系列女子学校的成立,日本迈出了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第一步。1879年废除《学制》,颁布《教育令》,提出实施“男女别学”(第42条),确立了男女两性双轨制的初等教育方针。1907年修改《小学校令》,建立义务教育制度,女子初等教育制度基本完善。据统计,在《学制》出台后的第一年(1873年),日本女子的小学入学率为15.1%;到1883年,上升到了33.6%,1893年为40.6%;1903年升至89.6%;1913年达到了97.5%,经过近40年的发展,近代日本实现了女子小学教育的普及[1]492-493。

女子中等教育也随之发展起来。1891年,《中学校令》改正版公布,日本政府首次正式将高等女子学校列入国家中等教育体系。此后,相继颁布《高等女子学校规定》《高等女子学校令》,对女子中等教育进行了全面规范,1910年通过修改《高等女子学校令》设立实科高等女子学校,女子中等教育制度得到了完善。1899年日本全国官办高等女子学校为30所,在学女子有7023人,至1907年女子学校增长到108所,学生也达33776人,1918年学校增至192所[2]。

近代日本女子高等教育有了初步萌芽。最初的女子大学是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教育家开办的私立女子大学,如1900年建立的津田塾大学、1901年开办的日本女子大学等。此后,逐渐有极少数女子进入国立综合大学学习。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支持建立了一些以培养中学女教师为目的的师范学院。到1935年,日本国内女子大学达48所,包括国立大学2所、地方公立大学6所、其它私立大学40所[3]。

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代日本女子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实质性的发展,这对于提高女性的知识水平以及日本整体国民素质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近代日本工业化成功的因素之一。然而,从女性自身权益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由政府主导的近代日本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对女子教育权益的曲解之处。

首先,日本政府发展女子教育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保障女性权益,而是为了培养“良妻贤母”。1898年实施的《明治民法》维护男尊女卑的原则,将女性置于无权地位,不承认女性有独立的人格。在家庭中的男女不平等直接导致全社会的男女不平等,保障女性权益也就无从谈起。在这种大环境下,女性存在的价值仅仅在于家庭,女子教育也不是以提高女性作为“社会人”自身的文化素质为目的,而是为了塑造“良妻贤母”,让她们具备培养有文化的下一代国民的能力。19世纪末期日本开始发展女子中等教育的时候,其宗旨就是“使学生具备他日嫁到中流以上家庭后成为贤母良妻所必需的素养”[4],因为“良妻贤母是女子的天职”,而高等女子学校则是“为实现这种天职而进行的必要的中流以上女子教育的机关”[5]。

其次,战前女子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了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有着相当大的局限性,因此难于产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性人才。具体而言,无论是初期的重视智育教育还是后来的加强女德、修身教育,近代日本女子教育过程中都比较注重家庭实用技术的培养。在1868~1879年近代女子教育兴起之初,女子使用的教材多为从西方翻译而来的家政教科书。1879年始儒教保守教育思想复活,政府加强女德教育,实行男女别校教育,专门强化女性的道德修身教育,还为女子特设裁缝等家政科目,以往仅是传统观念的“女主内”的角色意识已经影响到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这种教育效果限于家庭层面,培养的女学生社会适应性较差,很多只能胜任家务劳动。战前女子参政意识弱、劳动就业率低,与保守、狭隘的女子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再次,近代日本女子教育权益与男子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从教育理念来看,近代女子教育经历了欧式的自由开放理念,最终确立为以涵养妇德教育和培养家政机能为主,而男子教育一贯注重智育的培养。从教育的普及来看,男子教育起步早于女子教育, 1897年,女子小学入学率为50.86%,而男子已超过80%; 1875年,男子的中学入学率为女子的近30倍,至1905年仍为3.3∶1[1]484-485。在学校设置方面,近代日本建立了男女有别的学校教育体系。女子在特设的女子小学或者共学的下等小学毕业后转入女子中学。中等阶段,实行“男女别学”。女子中学的设立晚于男子中学,且至中等教育结束,女子的学习年限共为10年,而男子则为11年。在高等教育方面,男子中学毕业后可进入帝国大学等国立大学学习,而女子大学多为政府开办的女子师范学校或民间办学的私立学校,一般国立大学是不接收女学生的。

战前女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发展增加了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为现代日本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战前女子教育的快速发展,促成了“良妻贤母主义”保守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男女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也长久存在,直至战后仍较为明显。

二、二战后日本女子教育权益的真正获得

二战后,日本在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民主化改革,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准则,女子的教育权益状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推进教育民主化改革的进行,客观上对保障女性的教育权益、促进了女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战后日本女子获得了与男性平等接受学校教育的权益。1945年12月,内阁会议讨论并通过《女子教育刷新纲要》,明确女子教育的方针为“以男女相互尊重为目标,促进男女间教育机会均等、实现教育内容同一化,推进女子教育改革”。1946年颁布的《日本国宪法》明确规定,全体国民依其能力同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1947年《教育基本法》颁布,其中第3条明确提出教育机会均等,规定全体国民均应享有按其能力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强调不允许因种族、信仰、性别、社会身份、经济地位、门第的不同而在教育上有所差别。针对1945年以前男女分校的状况,该法第5条明确规定“必须确立男女同校受教育的原则”。同年颁布的《学校教育法》与《教育基本法》的精神完全一致,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准则,内容包括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男女同校等内容。此后,日本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规,战后日本新的教育体制基本建立起来。日本女子学校教育被纳入正规教育的轨道,为女子平等接受教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保障。

其次,战后日本女子逐渐有了与男性接受相同课程教育的权益。战后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在学校教育的内容上,男女差异较为明显。以家庭课为例,战后初期,以实现建设民主家庭为目标,日本学校设立了家庭课。此后,文部省开始逐步强调“女子特性论”,指出女性的家庭课教育是培养女子作为主妇、作为母亲的教育,强制女子高中生必修家庭课。这一时期,家庭课被定位为预备主妇教育,成为女子教育的代名词。直至1989年,文部省颁布了《新高中学习指导纲要》,规定家庭课由女子必修、男子选修改为男女必修,持续了30年之久的仅要求女子必修家庭课的状况得以改变。

再次,更多女性开始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从明治维新至战后初期,日本学校教育制度实施的是男子从小学到帝国大学和女子从小学到师范学校的双轨制。当时,女子进入大学特别是帝国大学犹如天方夜谭,她们能够进入的国立高等教育机关只有数量极少的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如御茶水女子大学、奈良女子大学等。战后,高等教育对女子全面开放,1945年12月4日的《女子教育改革要纲》指出,女子教育改革的方针是“实现男女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内容均衡化及男女互相尊重之风气”,要领是“向女性开放高等教育机构,实现女子中学与男子中学教程的均衡化,在大学教育上采取男女同校制”[6]。

在政策的引导和保障下,一些大学开始接受女学生,女大学生的入学率也由1954年的4.6%逐渐增长至2009年的55.3%。其中,1990年的女大学入学率超过了男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当年仅有7个国家的女子大学入学率高于男子。仅从四年制大学的入学率来看,1975年男女比例为41.0∶12.7,2009年为55.9∶44.2,女子的大学入学率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与男子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7]。从就读的科目来看,女大学生较多集中于人文、社会学科,近年来,攻读法律、政治、经济、工学和农业的女生在逐渐增多,女子高等教育的专业逐步突破性别限制,与男子接近。另外,攻读研究生课程、进入研究领域的女子也呈现出逐年增多趋势[7]。

战后女子在高等教育权益的提升方面突出的表现是以女子为主体的短期大学的繁盛。从建立初期开始,女子进入短期大学的人数就很多,1950年有40905人,1960年增加到54873人,是同年在短期大学男子的2倍多(男子为26655人)[8]。1960年以后,进入短期大学的女生比例越来越高,短期大学的办学理念、开设课程等显示出明显的女性化倾向。1975年至1995年间,女子的短期大学入学率均在20%以上[7],也就是说,当时每四五个女生中就有一个是短期大学毕业。短期大学鼎盛时期,很多四年制女子大学也专门开设了短期大学。短期大学成为普及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现代日本女性教育权益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在日本政府和女子自身的努力下,战后日本女性获得了男女共学、男女平等的教育文化权益,现代女子教育权益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

(一)入学率高。1904年日本女子的小学入学率就达到91.5%,这为战后女子教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47年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女子的小学入学率均在99%以上,为女子继续进入中高等教育机关提供了保障。从中等教育的入学率来看, 1950年日本女子的高中入学率仅为36.7%。此后逐渐提高,1970年达到82.7%,并超过男子。近年来男女的高中入学率均保持在96%以上。在高等教育方面,日本女子的大学学校教育几乎是在战后才发展起来的,大学本科的女子入学率1954年仅仅为2.2%,1995年增长到22.9%,当年男子的入学率为40.7%,2008年女子入学率为42.6%,男子的55.2%,与男子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从短期大学中仅招收女子的大学来看,1954年女子的入学率为2.4%,此后逐年上升,1975年增长至20.2%,至1995年发展平稳,比例都在20%以上。战后女研究生的入学率也逐年增高,1970年女研究生的入学率为1.5%,1985年增长到2.5%,至2008年达到7.5%[7]。

(二)高学历化。尽管直到战后日本大学教育才向女子敞开大门,女子向高学历的发展却是迅速的,成果也是显著的。女子大学教育首先发展起来的是女子短期大学,1975年至1995年的20年间,日本女子短期大学的入学率均在20%以上,高于同期女子四年制综合大学的入学率,短期大学入学率的提高为战后日本女子学历的迅速提高做出了贡献。1975年,女子的短期大学入学率为20.2%,四年制大学入学率为12.7%,研究生入学率是1.7%,合计大学升学率为34.6%;1995年大学升学率为53.0%;至2009年,增长到62.1%,即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女子接受大学教育[7]。现代日本女子高学历的人数和比例在不断增加,与男子一样接受四年制综合教育以及进入研究生院学习、从事研究工作的女性比例也逐年上升,高学历阶段男女差别逐步缩小。

现代日本女子教育权益得到了较好的维护和保障,在实际发展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和进步,并对日本女子自身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现代日本女子教育权益事业的发展中,仍存在这一些不足之处。

其一,良妻贤母主义教育影响犹存。战后初期,日本建立了一套男女平等的学校教育制度。但是,近代以来长期形成的“良妻贤母”的思想观念和性别定位并没有随着民主化教育改革的推行而立即消失,还会不时地影响着日本社会和教育事业。20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民主化改革方针的转变,日本社会开始出现要求恢复旧家族制度、加强修身教育等声音,以应对考试为名,一些学校内部开始实行男女分班教学。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业界“为了创造更多的利润”,提出“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希望妇女“献身”家庭、生育未来的劳动力、伺候工作的丈夫。与此呼应,学校的女子教育以强调“女子的特性”为名,提出“妇女将来多从事家庭劳动,需要培养她们独特的能力”,开设专门针对女子学生的家庭科、保育科、看护科等,培养新式“良妻贤母”。这一时期日本的女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新良妻贤母主义”思想影响的结果是,教育越发展,社会性别分工意识就会越强,女性所受的思想束缚就会越重,现代女子的文化教育权益发展必定会受到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女性参加社会工作人数的增加,教育界对女子教育的理念也作出相应的调整,“新良妻贤母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逐步削弱,但是要从根本上摆脱其影响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其二,男女不平等依然存在。战后日本女子教育与男子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无论是大学入学率还是研究生入学率,女子均落后于男子。1995年以前,升入大学的女子一半以上都就读于学制仅有两年的女子短期大学,由此,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限要比男子短。而且,综合大学和研究生院的培养方向为精英和研究型人才,而短期大学则以职业教育为主,可见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上,女子有逊于男子。

而且日本男女在专业选择上的差异非常明显,学科专业分化现象严重。在职业学校,男子选择最多的是工学和商贸,女子最多的是商贸和综合,极少有男生选择看护学,而选择工学的女生不足2%[9]。在女子短期大学,1970年占据前四的专业依次是家政、人文、教育、社会,占到81.2%,而工业专业的学生仅占8.4%[7]。在四年制大学,男生选择理工科,女子选择人文、家政的倾向较为突出,同样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色。

四、近现代日本女子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女子教育在我国也颇受重视,政府颁布了《宪法》《教育法》及《义务教育法》等系列法律法规,有力保障我国女性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益。我国高等教育中女性比例高于日本,然而,我国女子的中等、高等教育入学率仍相对较低(2013年男女毛入学率高中85%,高等教育30%),女子教育机构尚不发达,女子教育亟待发展。考察近现代日本女子教育权益的获得与发展,可为我国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如下启示。

首先,女子教育本身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女子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女性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现代日本教育的普及尤其是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日本女性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专业训练,她们视野更加开阔,对自身发展及职业定位有了很大的变化。更多女性开始冲破 “男主外,女主内” 传统观念的束缚,走向社会,实现就业。高入学率与高学历,提高了女性的知识教养水平和职业能力,良好的教育是女性增强社会竞争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保证。另一方面,女性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现代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因为占人口总数一半的女性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她们能够和敢于参与、适应科技成果带来的生产环境、生产对象和生产工具的变化,使得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先进技术、高端成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日本全国推广开来。女性在创造、传播和分享高科技成果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日本自动化、信息化、高科技化产业的发展,推动着整个日本社会经济的进步。

其次,女子教育形式应多样化。如何能有效促进女子教育的发展是各个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日本政府采取多途径多样化办学,学校教育门类齐全,不同层级教育机关发达,在初、中、高各级教育阶段设置各式各样的课程、各式不同特色的学校。以举办高等教育的机构为例,既有日本政府主导的国立大学,也有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兴办的公立大学,还有私人财团创建的私立大学等;从专业设置及学校规模来看,包括综合性大学、职业特点突出的短期大学、单科大学以及专门学校和专修学校(相当于我国的中专和大专)等;从学习年限来看,有两年制和四年制;从女子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的升学选择来看,可选四年制男女共学大学、女子大学,还有短期大学、专修学校、各类专门学校等。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教育机关,为女性学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与选择余地,促进了现代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日本四年制男女共学的综合性大学不断发展壮大,而女子学校有数量减少、规模缩小、目标转型的趋势。

此外,女子教育的内容也应更加丰富。日本女子教育内容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首先,选择理工科的女性总人数和入学率均呈增长之势,考入研究生院继续从事研究的人数明显增多。传统女性多集中于家庭等一些人文社会学科,涉足理工科的少而又少。2010年,日本文部省将“科学技术领域的男女共同参画”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政府开始重视女子在理工领域的发展。其次,女子学校的国际性日益增强。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的发展,日本各女子学校在发展理念、课程设置、就业指导等方面都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女子教育的国际化色彩愈来愈浓。

综上,现代日本女子获得了与男性平等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而且在学校教育的课程内容上实现了与男性一样的平等选择权利,高等教育的门户也向女性开放,女子教育权益保障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一些显著成就,推动了日本女性与社会的发展。但是,“良妻贤母主义”陈旧思想观念的影响尤存,男女教育差异仍然较为突出。日本女性要真正享有与男性接受平等同质的教育权益,仍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1]文部省.学制百年史[M].京都:帝国地方行政学会,1972 .

[2] 高等女学校研究会.高等女学校の研究:制度的沿革と設立過程·資料2[M].东京:大空社,1990:25.

[3] 日本女子大学女子教育研究所.大正の女子教育[M].东京:国土社,1975:342.

[4] 教育时论[N]:桦山资纪文部相在地方视学官会议上的演讲,1899-07-25:22-23.

[5] 教育时论[N]:文部大臣菊池大麓在高等女学校校长会议上的演说,1902-05-05:38-39.

[6] 宮原誠一.資料日本現代教育史[M].东京:三省堂,1974:23-24.

[7] 男女共同参画局白书2009年男女共同参画的现状与对策第8章 [DB] http://www.gender.go.jp/whitepaper/h22/gaiyou/html/honpen/b1_s08.html.

[8] 香川せつ子、河村貞枝.女性と高等教育:機会拡張と社会的相克 [M].京都:昭和堂,2008:316.

[9] 井上輝子、江原由美子.女性のデータブック:性?からだから政治参加まで[M].东京:有斐閣,1991:104-105.

Research on Female Educational Rights in Modern Japan

ZHANG Dong-dong

(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Japan is one of the earliest realizing national modernization,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specially the. However, the modern female education in Japan the government led and developed, its aim is to cultivate good wife and mother, greatly istorted female education rights. Modern Japanese women get real educational equity,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women education results, significant, but the effect of "good wife and mother" women's education idea still exists.

Japan;female;educational rights

10.16366/j.cnki.1000-2359.2016.02.025

2015-03-17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6-zd-016)

K313.4

A

1000-2359(2016)02-0126-05

张冬冬(1978-),女,河南济源人,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史学博士,主要从事日本社会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入学率男女权益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2020年我国在校生2.89亿人
漫话权益
男女有别
从小学入学率和师生比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特点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全世界都在扩招
广场舞“健身权益”与“休息权益”保障研究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