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醉龙民俗文化的社会价值考究

2016-03-16 13:28肖长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龙舞长洲香山

肖长华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36)



香山醉龙民俗文化的社会价值考究

肖长华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36)

醉龙,作为香山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于广东省中山市长洲,流行于澳门、中山、珠海等地区,是广东省汉族一种传统舞蹈。探索醉龙的构成和发展以及社会价值有助于对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更好地展示其作用和魅力。

醉龙; 民俗文化; 社会价值; 香山

醉龙又称醉龙舞,是香山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醉龙诞生于广东省中山市长洲,流行于澳门、中山、珠海一带,是广东省一种汉族传统舞蹈。近几年来,醉龙以令人瞠目的旺盛生命力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现在已经成为香山民俗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它对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对团结海内外华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醉龙的构成及特点

舞龙运动又称“耍龙灯” 和“龙灯舞” , 一项承载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民间习俗, 是在我国特有的生存环境中不断演化并深受普通百姓喜爱的民俗运动。“神灵” 的原始观念, 可以说导源于对龙的崇拜[1]。传说龙可翻江倒海、主宰人间雨露,因此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龙文化。舞龙是中国元素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技艺,也是在中国特有的生存环境中不断演化而来深受普通百姓喜爱的民俗运动。它是中国民间自发的一种与龙有关的传统的民间活动,主要在重大的庆典、节日里出现,以代表吉祥如意,平安快乐之意。香山醉龙产生历史悠久,它是由木雕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构成,人们约定四月八日舞醉龙,舞醉龙主要有以下过程:首先,举行“开光点睛”仪式;然后,武术师手持木柄铁制三股铁叉率舞者入庙祭龙和转龙;最后,族人一起大吃大喝,痛饮之后,饮者持龙且歌且舞。中山醉龙只有龙头和龙尾,龙头是木头雕刻,配上真鹿角和眼睛,起舞者故作醉态,举步轻飘,东倒西歪,龙尾随之摆动,演绎龙的各种形态。醉龙融合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表演者有较强的武术功底和很好的身体素质,马步如山、腰腿灵活,运用醉拳的套路,突出酒醉后舞木龙的千姿百态。澳门醉龙舞与妈祖信俗结合起来,其特点是:1.娱乐性,展现人们的欢快心情;2.祈福性,人们舞醉龙目的是为了驱邪迎福;3.血脉性,海内外乡亲认祖归宗的重要纽带;4.凝聚性,反映人们崇尚龙文化,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一定要团结起来为民族争光。

二、醉龙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的美好愿望与无能为力,衍生出对神灵的思想依赖,其中对超自然的信仰成为人们期望改变自然为我所用的主观愿望。在古老的农业社会,龙成为主宰人类命运的天神,象征着吉祥和五谷丰登。醉龙产生于广东省中山市长洲的一种形式独特、完成了酒和龙舞完美结合的极具民俗文化内涵的传统舞蹈。

醉龙源于南宋,当时,长洲属香山县仁厚乡辖下的一个海岛。明代嘉靖二十六年 (1547 年) 的香山县境图开始有 “长洲山”的记载。据《长洲村志》记载:宋代景定三年 (1262 年),朝廷大臣黄宪(献,号敬斋)到安南国加封陈日暄,回国途中在海上遇到风暴,官船随波逐浪飘到长洲。黄宪辞官到长洲开村,并在村中建有一间侯王庙,庙中除供奉神像外,还供奉木雕龙头、龙身、龙尾,作龙图腾崇拜,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均在庙宇和宗祠中祭祀和转龙。[2]在长洲建侯王庙以后,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七晚上子时,全村的人都到侯王庙祭祀。首先由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 “开光点睛”仪式。“左点天地动,右点日月明,中间一点升华盖,乾坤日月鬼神惊。”从开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醉龙是用于驱邪的。随后,武术师手持木柄铁制三股铁叉率舞者入庙祭龙和转龙。三股铁叉也是用来驱邪,最常见的就是面目狰狞的门神所持的利器。随后,族人一起大吃大喝,痛饮之后,饮者持龙且歌且舞,此习俗由此约定俗成,成为今日我们所见的醉龙之舞。发展至明代,长洲等村落的村民称这种民俗易名为:四月八舞醉龙。

古时香山处于岐江河出珠江口的隘口位置,这一特定的地理位置正处珠三角西岸的海河交汇处,源远流长的珠江和广淼浩荡的南海在这里汇集,海水河水,一咸一淡,大陆文化和蓝色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孕育出一种独特的人文——“咸淡水文化”。500 多年前,先民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中原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海派文化在这里冲突、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水文化,这也使得中山长洲醉龙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风格和文化魅力。[3]中山醉龙只需龙头和龙尾,龙头为木头雕刻,配上真鹿角和眼睛,起舞者故作醉态,举步轻飘,东倒西歪,龙尾随之摆动,故有“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在似醉非醉中演绎龙的各种形态。醉龙融合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要求表演者有较强的武术功底和很好的身体素质,马步如山、腰腿灵活,运用醉拳的套路,突出酒醉后舞木龙的千姿百态。

澳门过去归属香山管辖。19 世纪末中国战祸连绵,香山一带鱼行从业先辈移居澳门,在澳门开设渔栏,首先将醉龙这一民间传统习俗在当地的渔栏行等社区中开展传承,继而演化成澳门鲜鱼行同业间团结象征的节庆活动。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这原本是佛教的“浴佛节”,但在澳门却是渔行的传统节日,是渔行从业人员尽情欢乐的“狂欢节”。各个渔行往往聘请身手高强的青壮年,于当日一早,在澳门营地街市三街会馆前举行舞醉龙活动。首先在三街会馆关帝古庙前举行开光 (点睛) 仪式,然后到妈祖庙去参拜,因为渔民、渔栏主和鱼贩信仰妈祖,视之为海上救苦救难的女神。醉龙开光后就被赋予神灵之气他们威风凛凛地游走在大街上,所到之处,人们顶礼膜拜。将醉龙舞与妈祖信俗结合起来,是澳门醉龙舞与长洲醉龙舞的最大分别之处。不过,其对风调雨顺、身体健康的祈求,与长洲醉龙舞的龙王信俗又是一脉相承的。

2006年,中山醉龙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1月31日,长洲醉龙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醉龙在澳门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数代传承人的努力下,澳门鲜鱼行醉龙节庆发展渐具规模,团队日渐庞大,成为澳门社会独具地方特色的大型传统节庆活动。随着醉龙舞在澳门当地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澳门当地百姓和政府都十分重视这项传统文化项目,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还将醉龙舞作为地区特色民俗文化项目加以重点保护,并将澳门的“鱼行醉龙节”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醉龙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醉龙的传承促使中华文化深深地溶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和团结,使海内外华人提升了爱国主义情感,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醉龙文化的传承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醉龙这种传统舞蹈能够一直流传至今,与黄焯根老人及其家族一代代的努力传承分不开。黄焯根是长洲醉龙的第五代传承人,他为保护和传承醉龙倾注了满腔心血。文革期间,醉龙舞被禁止,醉龙等道具受到严重破坏,黄焯根冒着被批斗的危险从垃圾堆里捡回古旧木龙收藏于家中,从而使长洲醉龙得以保存下来。1977 年,黄焯根重出江湖,将原来的长西国术社改名为长洲龙狮团,他亲自出任团长。2005 年,黄焯根组建长洲醉龙醒狮队并出任教练。从此,黄焯根全身心投入到醉龙的传承中去。近年来,黄焯根老人已经将醉龙的习俗仪式和主要套路传授给了自己的儿孙和长洲村村民,目前,醉龙已经成为了长洲村全村参与的一个传统项目。长洲年轻一代学习醉龙热情非常高,几乎所有的居民都以能够参加醉龙表演为荣。

在黄焯根老人和长洲村民的努力下,醉龙不断发扬光大。黄焯根老人被文化部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醉龙也从中山舞向了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1996年,沉寂了20多年的长洲醉龙在中山市“慈善万人行”活动上精彩亮相后名声大噪,多次受邀到各地演出。2007年,长洲醉龙队远赴悉尼,参加当地的华人春节大巡游。2010年5月,长洲醉龙获邀去上海世博会参加中山馆的醉龙表演;同年底,又赴广州参加亚运闭幕式。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对醉龙这一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2005年起,长洲社区居委会每年投入20多万元对“长洲醉龙”这一文化遗产进行深入发掘,整合和保护。国家和中山西区政府每年都给予醉龙队一定的补贴。2008年,中山市西区成功举办首届醉龙文化艺术节后,从2012年起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四届。中山西区政府还邀请醉龙队的核心成员去给辖区各中小学生传授醉龙技艺,每周五体育课上,轮番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们对学习长洲醉龙兴趣非常浓厚,长洲醉龙的发展后继有人。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澳门居民也带着醉龙回到中山长洲村的侯王庙进行祭祀,与家乡的醉龙队伍切磋醉龙舞技艺。醉龙舞的传承活动,已经成为了海内外乡亲认祖归宗的重要纽带。同全国各地其他民俗体育活动一样, 醉龙的命运也和近代中国的兴衰休戚相关。可以预见,随着长洲醉龙、澳门的“鱼行醉龙节”相继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醉龙这张香山民俗文化的闪亮名片将会得到进一步擦亮,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弘扬。

[1]王春光.广东舞龙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5.(1):44-47.

[2]林凤群.醉龙舞的传承模式及其意义[J].文化遗产文化遗产,2013(6):151-156.

[3]段琼、程响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长洲醉龙”略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7):107-108.

2016-05-15

肖长华,(1980-),男,湖南湘乡人,硕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龙舞长洲香山
北京香山
游香山
大连海逸长洲居住区景观设计探索与实践
断龙舞
东海人龙舞喜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
长洲水利枢纽建成“船舶吃水智能化检测与预警系统”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太平清醮
且行长洲路
浅析栖霞龙舞的传承现状与发展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