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2016-03-16 10:40
关键词:文艺观文艺思想文艺理论

赵 文 婷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柏拉图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赵 文 婷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9)

柏拉图的思想理论包含哲学、神学、政治学、教育学、诗学等,其文艺思想也承接于多学科理论思想,并形成带有多重特色的文艺观。时代背景及先哲们的文艺思想是影响柏拉图文艺思想的外因,柏拉图的哲学主张、政治理想、美学观点和心理条件是内因。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对后世西方诗学、西方现代心理文艺理论、二十世纪文艺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以及中国的文化建设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柏拉图;文艺理论;综述

0 引言

柏拉图存世的作品除了《苏格拉底的辩护》以外,全部用对话体写成,其对话主角除最后一部著作《法律篇》外都是苏格拉底。(陈太胜,2008:25)这种“苏格拉底的对话”文体及其代表的对话体文学体裁被后代很多思想家、作家所推崇。通过阅读柏拉图的作品,能直接感受其文艺思想的博大精深。纵观其多部作品,人们对他的文艺理论作如下总结:理式是事物唯一真实的本质,诗人或诗不能把握这一本质。文艺创作源于灵感或模仿,灵感的形态是迷狂,根源是神力,模仿的对象是真理的影像,模仿迎合的是人性中的低劣部分。(张学仁,1986:39)其文艺理论结合哲学、神学概念,具有唯心主义色彩,在多重影响因素作用下其文艺作品呈现出伦理型、功利性、神学特征。

1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1.1 对话体文学与探寻真理

在柏拉图的作品中,苏格拉底被塑造成理想中智慧的哲人形象,他与各阶层的人民对话,启发他们的心智,指出他们的无知并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对话体裁被后代称为“苏格拉底的对话”,这种对话文学体裁取自希腊史诗和悲剧,但在柏拉图的发展下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对话”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真理以及人们对真理的思考具有对话本质。巴赫金认为:“真理不是产生和存在于某个人的头脑里的,而是在共同追求真理的人们之间诞生的,是在他们的对话交际过程中诞生的。”(陈太盛,2008:25)二是柏拉图的对话体广泛采用“对照法”和“引发法”,前者指的是把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见解加以对比;后者指的是引起对方讲话,而且要言无不尽。三是主人公是思想家,作为提问者的苏格拉底在问答模式的对话中常常处于有利地位,不同于我们一般印象中无知的提问者被动求知的形象,这是因为苏格拉底本身知道答案,提问只是对回答者进行检验,苏格拉底正是在不断地追问中获得有利地位的,这种有知者对无知者的提问有利于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对自己的思想进行良好的外部呈现。

柏拉图的文笔流畅自如,在论证中善于运用想象、比喻,使文章富有诗意美,同时又有着咄咄逼人的逻辑追赶力,展现出浓厚的雄辩色彩。(陈太盛,2008:4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柏拉图的文艺思想带有强烈的哲学色彩,他把探讨真理的真善美作为目的,文艺创作只作为目的实现的途径之一,换句话说,他认为文艺理论的价值在于完善哲学理论。那么文艺究竟能不能表达真理?文艺是不是美的呢?柏拉图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这与文艺的本质有关。

1.2 文艺的本质与诗人的谎言

柏拉图的“理式论”从根本上否定文艺。柏拉图区分了事物存在的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其中理念世界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本源,是第一性的,后面两个世界都是它的派生物,而艺术世界离真实最远,和他隔着两层,是影子的影子,模本的模本。因此从模仿的对象来看,文艺模仿的不是真理。柏拉图认为人性的主要因素是理智、意志和情欲。其中,理智、意志属于人性中高尚的部分,而情感情欲则属低劣部分。(张学仁,1986:39)对事物的正确判断需要理智,而情感情欲会误导人的判断。因此从模仿的心理基础来看,文艺迎合的是情感情欲这些人性中低劣的部分。柏拉图通过对诗人所模仿的艺术世界以及模仿的心理基础来说明文艺的表象模仿性和低劣性、否定其真理性和美感。

柏拉图认为文艺的本质不仅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之模仿,还来自于神授的灵感。柏拉图认为诗人凭灵感来创作,而灵感来自于神授,身为第六等灵魂的诗人并未观照过理念世界,也不可能回忆起理念世界的美,其优美创作来源于神,诗人本身只是神与观众之间的中介而已。由于诗人创作灵感说的思想支持,柏拉图对灵感来源的诗作给予了肯定,但灵感诗是否表现真理呢?柏拉图认为灵感诗的诗人虽然参与传达,却不能说诗人表达了美和真理。

柏拉图对文艺和诗人进行抨击,否定艺术作品的真实性,贬低文艺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并在理想国中痛斥诗人的谎言,驱逐诗人。针对柏拉图对文艺的指控,国内外学者从多方面给出自己的见解。十六世纪英国人文主义诗人、文学理论家锡德尼在《为诗辩护》一书中坚持了艺术反映生活的唯物主义原则,批判柏拉图作品的内容和力量虽然依靠哲学,而他们的外表和美丽却最为依靠于诗。邱紫华在《形成柏拉图功利主义艺术观的历史原因及其评价》中指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客观的唯心主义理论,其根本错误在于它抹杀了客观现实,把假想当成了真实;其认识论还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刘再复、林岗在《柏拉图对文学的指控》中提出柏拉图赖以指控诗的总前提即理想国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诗也就有了它的立足之地。张学仁在《再识柏拉图文艺观》中提出柏拉图的贡献在于文艺理论系统上的开创性,即使有不合理因素也在于其文艺的功利主义影响。邹贤敏在《柏拉图文艺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中肯定了柏拉图文艺理论中的合理成分,认为柏拉图的文艺思想是人类文艺思想螺旋上升发展的重要一环。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柏拉图文艺理论的评价贬大于褒,文艺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并没有在柏拉图的指控下消失,文艺反映生活高于生活的唯物主义原则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对于柏拉图的文艺观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其价值。从他所处的时代来看,人类认识还处于低级阶段,对现实世界和客观规律认识不足,且多种体制下分裂的希腊城邦作为社会背景要求位于贵族阶级立场的柏拉图带有政治功利性文艺思想。当然,柏拉图的文艺理论的确有不可取之处,其神授灵感和回忆真理等描述不符合科学性,也不利于文艺的进步。

2 柏拉图多重特色的文艺观

2.1 先哲影响及时代背景

柏拉图的文艺理论可以概括为:“理式论”“模仿说”“灵感说”以及“抵制诗人论”。对柏拉图文艺理论的探讨对内绕不过其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对外还要考虑先哲与时代背景的影响。在对文艺作品进行哲学思考时,柏拉图借鉴了他以前的许多理论家的观点。赵红梅在《柏拉图文艺伦理观的双重背景》中指出柏拉图正是在他的时代的“逼迫”下,民主派艺术文化观念的“压迫”下,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苏格拉底美学思想的启迪下,建立自己艺术观的。邹贤敏在《柏拉图文艺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中指出柏拉图吸收了赫拉克利特的朴素辩证思想,发展了“苏格拉底式的辩证法”,认为考察任何哲学问题都必须把相反的意见彼此对立起来。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先哲对柏拉图认识论和辩证法上起到效用,使得柏拉图以“有用”为标准评价文艺,以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真理。

柏拉图文艺伦理观的形成还来自其所处的时代。在柏拉图的时代,贵族权力开始明显削弱、民主势力开始兴起,文艺上旧的传统观念开始动摇,新的民主风气逐渐形成。柏拉图代表的封建贵族势力受到诡辩学派代表的民主势力的挑战,为此,他提倡要用道德的文艺来拯救不道德的文艺。

2.2 多重特色的表现

柏拉图文艺理论的表现是伦理型。赵红梅指出柏拉图的三大内在背景(哲学依据、美学前提、心理基础)潜在规定了其文艺观的伦理属性,使柏拉图走向实用主义,将其文艺观伦理化,为理想国服务。柏拉图文艺理论表现出功利主义。究其原因可以发现,古希腊哲学发展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探讨对象由自然界转向为人类社会,从而使哲学具有了强烈的政治色彩和实用性。柏拉图所勾画的理想国的蓝图集中表现了他的政治理想,正是对理想国的向往和设计,才使得他研究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并且使他的艺术思想有着极端功利主义的色彩。

柏拉图的文艺思想还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诗人创作的灵感说以及诗人接受神灵附体的迷狂状态等都表现出神学特征。有学者提出,柏拉图所观照的是一种理式神学,这种神学带有一定的理式世界的真理。诗人的模仿诗作不具有真理性,而受到神灵感应的诗人在迷狂状态的诗作却表现出美的特色,这种理性神学观照下的理式之诗具有美的特质,能够通过诗人这个媒介向观众传达真理。

由此得出,柏拉图并不否定一切艺术,只否定“伤风败俗”的艺术,显现出伦理型文艺观的特点;柏拉图认为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它给人提供娱乐、快感,而在于对人理性的培养和对理想国的功用,显现出功利主义的艺术观;柏拉图否认文艺的认识功能和认识价值,肯定其伦理价值,呈现出追求真善美理式真理的特点。柏拉图在深知诗的魅力的基础上反对诗,这是由于历史的限制及其政治抱负的原因,表现为他外化的文艺观违背于深层意识中的文艺观。

3 结论

柏拉图的文艺作品透视其文艺理论,其开创的“对话体文学”正是其探寻真理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柏拉图文艺理论形成过程的分析论证,提出正是在理性哲学、理式神学、功利主义教育观、国家政治理想等内因作用和时代背景及先哲影响等外因作用下,其文艺作品呈现出伦理型、功利性质、神学特征。且其文艺理论的矛盾不仅在于柏拉图政治理想与诗人天性的矛盾、哲学与诗学的矛盾,核心还在于人类追求现世功用与其自然天性的矛盾。

[1]张学仁.再识柏拉图文艺观[J].西北大学学报,1986,(2).

[2]刁克利.柏拉图诗人论的矛盾及其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

[3]赵红梅.柏拉图文艺伦理观的双重背景[J].求实学刊,1996,(2).

[4]刘明月.柏拉图文艺思想对后世西方诗学的影响[J].青年作家,2011,(5).

[5]陈太盛.西方文论研究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李增华

10.3969/j.issn.1674-6341.2016.06.061

2016-04-11

赵文婷(1992—),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I109.2

A

1674-6341(2016)06-0147-02

猜你喜欢
文艺观文艺思想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下《幻灭》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探析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夏目漱石《草枕》中那美人物形象与“非人情”美学
胡风的性情与悲剧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论朱自清创作中自省意识成因
自由与忠诚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