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教育真谛而生——评何夏寿《爱满教育》

2016-03-16 11:02黄国才福建省特级教师省语文教研员
未来教育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戏文特级教师名师

黄国才/福建省特级教师、省语文教研员



为践行教育真谛而生——评何夏寿《爱满教育》

黄国才/福建省特级教师、省语文教研员

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学科带头人评比的《五月端阳》阅读教学课堂里,一位帅气的男老师在课堂即将结束时,自然而深情地清唱起越剧:“屈原事君已十载,平日为人王明白。奸臣如此来陷害,分明另有诡计在……”通俗易懂的唱词,委婉动听的曲调,加上男老师有板有眼的演唱,赢得了孩子和听课评委的满堂喝彩。

这位帅气的男老师便是《爱满教育》的作者——何夏寿老师!何老师擅长将家乡的越剧融入语文课堂,拓展文本,丰富语文课堂形式,增加语文课的文化色彩,带给学生视听享受。他所著的《爱满教育》真是一部适合九岁孩童到99岁老翁阅读、适合普通家长到专业教师阅读的书!何老师虽然是五岁半上学,但真正“启蒙”是在九岁——九岁那年,夏寿同学被父亲的“魔术桶”(小桶有上下两格分别装大米和黄泥螺,可对调)吸引而答应父亲以后都去“五龙庙”看戏,因为“魔术桶”就是父亲从戏文《狸猫换太子》里学来的。

现在的孩童六岁进小学“启蒙”,但初步懂得一些读书做人的道理,差不多在九岁(读四年级)左右。此时,若与《爱满教育》相遇,一定会擦出火花的。所以毫无疑问,《爱满教育》必然也适合“99岁老翁”阅读,适合“普通家长”阅读,因为书中的故事都是“生活的故事”,似乎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身边,不仅能引发共鸣,而且会有一种怅然若失又失而复得的感觉——原来普通的事件中蕴含着许多自省与育子的道理,为普通父母求得教子育女“成人成才”“成龙成凤”的真经。它也同样适合“专业教师”阅读,因为书中的故事都是“教育的故事”,蕴含着“教育的智慧”,是活生生的教育学、心理学。一个个至真至情的故事,包孕着一个个至纯至善的义理,揭示了“浙派”名师成长的规律和教育的理念,彰显出“浙派”名师的人格魅力和人文修养。

1979年,何老师17岁,高中毕业,当时的政策将他拒之高考门外,但是,村里的学校却不,准确地说是村里的孩童向他开了一扇窗——他通过考试到“家乡前庄村小”做了代课教师。1988年,他被浙江省绍兴县教育局破格招收为公办教师,后来,他成了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首批名师导师!

我们不禁要问,何老师是怎样“跨越式”发展的?

“一方文化育一方人”——名师成长的沃土

有人说,浙江大师辈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从何老师的《爱满教育》里读出了另一个原因,浙江大师辈出,是“一方文化育一方人”。循着《爱满教育》,不难发现何老师成长背后的文化沃土。“文化”实为“人化”,与何老师相处的“人”是怎样“化”人的呢?

何老师的母亲在他去村小学代课的第一天,“早早起床,为我请了灶君菩萨(我们家乡参加新工作的一种风俗)。在菩萨面前,母亲一边化纸钱,一边对我说:‘当老师说难很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对小人(方言,小孩子)好,书便可教好的。’”从此,母亲的话如春雨浸润着何老师。

何老师的父亲没有进过学堂,却爱看戏文,坚信“戏文告(方言,教)人做人”。父亲不仅自己爱戏文,还把幼小的儿子领进了戏文天地。“从此,我迷上了看戏……我的肚子里也收藏了几百出戏文。”何老师如是说,“戏文不但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生活,还教会了我怎样看人,怎样做人。”这是一道怎样的精神盛宴啊!

最难得的是何老师的姐姐!这个从没上过学的姐姐,却能做弟弟的“家教”,不仅教年仅五岁的弟弟唱歌、识字、做算术,还发明了“辫子写数法”,还在弟弟身上进行了“试错”教育法!

还有何老师的“强盗”哥哥、爱人桂珍、宝贝儿子……

如果这些都是何老师的至亲给予的“文化”,是分内的,那么,像周鹤龄老师、张杏云老师、周一贯老师……那些曾经素不相识的人给予的“文化”,则是分外的。这分内的和分外的文化,便构成了“一方文化”,浸润在这样一方文化里,成为“大师”就有了土壤。

一把解剖自己的“手术刀”——名师成长的利器

何老师自省反思,是自觉的、严厉的,犹如用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解剖自己,让自己的灵魂暴露在阳光下。

在自己八岁的儿子面前,他自查反思:“不同的只是我自己,需要给自己外部装点门面时,我导演孩子,鼓励儿子言不由衷,为自己赢得名声;而想要孩子表里一致时,我又故作清高,一本正经。”于是,他由衷地感叹,“儿子如师,一颦一笑,拭拂着成人世界言不由衷的世故;一诘一问,探寻着真实人生表里一致的行程”,幽默睿智。

在自己的至爱桂珍面前,何老师更是撕下所有伪装,像个犯错的孩子,承认自己“区别对待学生”的劣迹,并深刻反省:“说起来,我也算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战线上的一员老兵,但在心地善良、包容他人等方面,我觉得自己远远不及桂珍。”

是啊,我们都是凡人,若要不凡,必须自觉自省、一心向善。这也许就是当代教育家冯友兰先生的“觉解”吧。有此觉解,才可臻于完美。

辛勤采得百花粉——名师成长的法宝

蜜蜂之所以能够酿出芳香的蜂蜜,是因为蜜蜂采得百花粉,还会自己加工酿造。何老师就是这样。

他善于将世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收集整理、去粗取精、琢磨思考、酝酿加工,最终酿成教育智慧之琼浆玉液。他用教育家的眼光来审视世俗生活中的桩桩件件,用慈悲者的心灵感化世俗生活中的男生女生,仿佛只为践行教育真谛而生。如此,他为“童话教育”的办学思路寻得根基,他独创了“戏文教学法”,他将学校更名为“金近小学”,他发现“历史的脚步是圆的”……

他的“爱满教育”,其实也是“爱满生活”“教育满爱”“生活满爱”,是“生活即教育”的生动诠释,是“教育即生活”的当下版本。《爱满教育》满含爱、满含善良,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在本文的跋中的评价:

教育不是别的,只是生命的向善。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农夫、村妇,所有善良的人们都会从心灵深处明白这个真理。雨果说,“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阳”,《爱满教育》显得如此朴实,但却十分深邃,它正概括了教育世界中这一最正派的精神脉络。这应该是本书不可不读的理由吧。

猜你喜欢
戏文特级教师名师
明万历《荔枝记》戏文新解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华天骅手捏戏文泥塑作品
喻湘涟手捏戏文泥塑作品
名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