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2016-03-16 03:54曾志浩李冬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价值观

曾志浩,李冬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6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曾志浩,李冬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65)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是当下凝聚共识、团结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流价值观。作为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政治素质、法治观念和健全的法律人格,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价值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方面遇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人的一生都在选择,需要什么,放弃什么,去做什么,不去做什么,怎样去做,表面上是无意识的,却恰恰体现了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因此,我们说价值观是人们生活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导向,任何人的言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某种价值观的引导,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目前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党的十八以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工作中,要实现习总书记所说的“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第2版。,就要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课中的引领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

课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课教材明确强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同学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根本途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9页。。“基础”课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乃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发挥着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基础”课由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三大部分组成,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二、三章)包括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以确立高尚人生目的为主要内容的人生价值观教育等三大内容。道德教育(第四、五章)包括以确立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法律教育 (第六、七、八章)主要通过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和把握,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构成和特征,正确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体现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内容,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形成的课程体系,奠定了 “基础”课教学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础性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基础”课的教学主线,对 “基础”课教学具有引领、育人和稳定三大作用。

(一)引导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 “基础”课教学中的基本作用

“基础”课系统地阐释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了具体的价值指向和发展目标,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性。目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分化和矛盾比较突出,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多元化的社会思潮通过各种新媒体不断地影响和冲击着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强“基础”课教学的引导功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 2013年8月21日,第1版。,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于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各种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确立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二)育人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 “基础”课教学中的根本作用

“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针对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求奇、求实的心理需求,找准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内化为大学生内在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学业和身心发展,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兴国之魂,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实现共同的价值追求,对当前大学生健康价值观形成起到引领、导航与催化剂的作用,能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健康成长”*张红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德育发展》,《光明日报》2015年6月9日,第14版。。

(三)稳定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 “基础”课教学中的基础作用

维护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校是社会稳定的前沿。“基础”课教学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尽可能帮助大学生达成政治共识,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偏执性,消除政治上的分歧与偏向,在思想动机、价值观念、思想方法上取向一致,有效防止大学生行为越轨和行为异常,发挥维护社会稳定作用。“基础”课给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团队意识,也能培养他们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精神,并能锻炼他们的组织和沟通的能力。

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础”

课中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又一个重大创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这三个价值目标各有其特有含义和实践要求,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是非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使命光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压舱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在21世纪,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较量,不单单是硬实力的较量,更是包括价值观在内的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使命艰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要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新时期思想上精神上的鲜明旗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精神来源。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最重要的社会规范。而这两种规范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们需要传承和教育才能获得。“基础”课恰好是以帮助人们认知规范并遵守规范为使命的一门课程。“基础”课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为主线,依据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他多学科知识,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锻炼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政治素质、法治观念和健全的法律人格的必修课程,其主要框架包括: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整本书贯穿着价值观的引领,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这种引领,也可以说是价值规范的引领。价值规范既是社会生活意义与秩序的表现形式,又是社会资源控制和利益分配的约束条件。价值规范是一种行为准则,或是一种导向群体共同价值的规则体系。“基础”课是社会主义社会规范的具体体现,它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努力帮助一些大学生克服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不足之处,帮助其树立道德信仰、理想信仰、法律信仰。道德信仰是人们在行动中对至善和幸福的追求,是实现自我的道德义务的手段。理想信仰是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建立在科学理论体系基础上,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和认识的基础上,预测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并提出人类的理想和终极价值追求,这种信仰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先进性,它是道德和理性的统一,也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法律信仰的树立在于,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从而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信仰。只有树立法律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至上权威,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基础”

课教学的有效途径

“基础”课教学是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主阵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党的十八大以后,高校“基础”课教学应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实践育人的独特性。

(一)把教材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基础”课教师要在把握知识要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事热点、社会舆论动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形成个人自觉行为规范,让学生能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行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知、信、行统一。例如,在讲授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中的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所涉及到个人与他人的和谐这一问题时,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将内容延伸到如何善待父母、孝顺父母的问题上,可以通过诵读“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讲《二十四孝》中的小故事,看《妈妈做的饭》短片,唱《父亲》,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情况谈孝敬父母、学会感恩的感悟等教学环节,让同学们感受真实“友善”道德的洗礼。活动结束后,也可以让同学们写下自己内心感受,写上自己对父母最真挚的祝福,贴在“心墙”上。又比如在“基础”课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的教学中,可以与从2014年起设立的12月4日国家“宪法日”的宣传活动以及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的校园教育活动等相结合,让大学生畅谈对宪法的感受,畅谈个人心得体会,逐渐培养大学生崇尚宪法、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并逐渐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把教材和中华传统美德结合起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悠久的中国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中,就包括了优良的中华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永远不会过时,它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这也是它能对广大中华儿女产生强大感召力的‘文化密码’。”*朱善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德树人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2014年6月17日,第7版。因此,要在“基础”课教学中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道德传统,加强教材知识和传统美德的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实践”的教学中,可以先安排学生查找历史名人及当代道德模范,思考他们在那个时代是如何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的,让大学生谈体会、谈感受,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自觉地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总之,我们要紧紧围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以诚信、法治、孝道等为切入点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通过讲座、辩论赛、座谈会、读书会等活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民族绵延不绝的精神基因,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土壤”,应努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涵养,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

(三)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当代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需要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第2版。大学不是世外桃源,不是脱离社会的纯粹的书本世界。对于“基础”课来说,加强实践教学更加显得重要。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养成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基础”课要积极开拓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逐渐引导大学生融入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活生生的行动。例如,可以在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的教学中,组织大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这些活动要紧扣教材,也要形式多样,寓教于乐;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校园寻找“最美大学生”的活动,为大学生体验道德榜样的力量搭建平台;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或社团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校园文化节等主题活动,开展个人道德品德养成教育、勤劳节俭教育、敬业奉献教育等等。总之,“基础”课教学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青年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创新教育内容,发挥载体功能,立德树人,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启迪、感染学生,增强认同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贡献的理想信念。

(责任编辑:李莉)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the Instruction of “Basic”Courses

ZENG Zhi-hao, LI Dong-na

(SchoolofMarxism,Guna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65,China)

Abstract: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socialist ideology, are aimed at attaining current consensus, solidarity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As the main channel and front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learn Marxist theories and to gain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courses on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so as to help students to cultivate good character and political quality, rule of law and sound legal personality, training and education and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teaching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and legal basi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guidanc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6)-01-0140-05

作者简介:曾志浩(1979-),男,广东兴宁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道德哲学;李冬娜(1976-),女,广东汕尾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08-2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四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编号:GDJG20142351),2013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级教研重点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四维互动’校本教学模式的改革试验”(编号:201310),2015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粤东西北地区实践育人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编号:JYZD2015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当代美国意识形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编号:14YJC710052),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美国意识形态建设的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编号: YQ201411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价值观
“不等式”基础巩固
我的价值观
“整式”基础巩固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