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1430)
应用技术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杨克
(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1430)
应用技术型高校作为我国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益尝试,在形势与政策教学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课堂管理困难、填鸭式教学占据教学主流。互动式教学实施困难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坚持问题导向,深化课程改革;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培养新媒体素养;加强应用技术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技能等,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
应用技术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课堂实效
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是“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积极发展继续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所指定的一种办学体制”[1]。2014年开始,国务院引导一批非研究型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作为形势与政策课老师,两年来一直在为推进应用技术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而思考和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许多困扰。本文就应用技术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展开探讨,尝试性地提出课程改革的措施,期待对广大同仁教授形势与政策课有所裨益。
(一)政治性
形势与政策课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着眼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严格按照党和国家的最新方针和政策进行教学内容的编写和教学计划的制订。除此之外,还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政治敏锐感,学会正确分析国内外时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作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其教学必须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为导向。教授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四个全面”为主,将二者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然而,对当代大学生的教学,这种政治性又不可赤裸僵硬地展现,须艺术地将生硬的政治语言从有形化为无形,生动表达、触及心灵,引发共鸣,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润物无声地完成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递。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职业观的建构。
(二)时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的时效性,就是在课程的教学中需要将国际社会的主流认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讲清楚,将国家和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讲清楚。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能够真实再现事件本身,也能够让学生在事件的学习过程中接受教育,最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的安排不仅要有总体规划,而且能够因时而变。国内外形势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形势与政策课老师,须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特征和国内外重大事件,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策略、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制定教育内容,要根据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与时俱进地对授课内容加以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之,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我们的教学一定要紧跟时代形势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2]。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时效性,要求教育者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针对最新的事件和政策调整教学内容。
(三)多元性
形势与政策课中的热点问题,是学生们最为关心的内容。当前,热点问题发生的领域广、频率高,还有大量的信息渠道、舆论导向和传统的影响产生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形成了形势与政策课的多元性特点。热点问题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国际热点;第二类是国内热点及最新方针政策的出台;第三类是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热点事件。这三类热点问题常常通过不同的专题来完成教学。比如国际热点中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朝鲜半岛局势、中东叙利亚问题等专题教学;国内热点如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政治体制改革(反腐败问题)等;与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如个人信仰与价值观(王宝强离婚事件)、就业创业等。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多元性特征,坚持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
(一)课堂管理困难
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称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生产生活实践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国大部分“二本”“三本”高等院校构成了从事这类教育的主力军。从河北省教育厅公布的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试点的10所本科高校名单来看,多为21世纪以来升本的院校,学生的素质和国家、省属重点院校相比有一定的落差,这就决定了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存在管理难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睡觉是常见现象,老师和手机抢学生的情况在应用技术型高校里比较普遍;课程到课率低,开学之初学生还有新鲜感,比较守时守规,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的到课率越来越低。虽然课程的讲授多为案例和故事,趣味性比较浓,但是学生的关注点和课程的设置往往有很大的偏差,很多学生宁愿玩手机游戏也不愿意听老师谈诸如中美关系的故事。另外,应用技术型高校受经费的限制,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比较严重,大班教学比较普遍,这种讲座式的大班授课也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授课过程中学生认为班容量比较大,老师不会特别“关照”他,因而迟到早退现象严重,精神散漫懈怠。
(二)填鸭式教学依旧占据教学主流,互动式教学实施困难
笔者在几年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切身体会到,教师们比较认可或者理论上一直推崇的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限。在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让自己教授的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力图以学生身边的故事来达到教化育人的目的,但是学生对老师的问题和启发的反应并不尽如人意,没有几个学生响应,互动不起来,效果一般。当然,学生积极性也受教室客观条件、课堂人数的制约,超大规模的课堂人数使得教学过程中互动启发式教学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在上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下,不少教师丧失了教学改革的信心,不得不重拾填鸭式等教学方式,因此,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当下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堂上还比较普遍地存在。
(一)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教学方法灵活性相结合,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是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历来坚持和倡导的基本原则。对于任课教师来讲,把原则的坚定性与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形势与政策课上有所收获的重要法宝,也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不二选择。
首先,课程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以人为本”体现在形势与政策课上,就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着眼点和动力。“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即尊重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差异性与个体多样性,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思想接受规律,把握其心理特点和成长成才的需要”[3]。大学生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要以他们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关爱他们,满足他们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更好地服务大学生为目的,改革和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为实现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人的健康人格、个性培养和塑造方面,应最大程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获得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正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充分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运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丰富生动的实践,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引导他们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其次,理论教学要坚持差异化教学的原则。差异化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兴趣以及天赋的差别组织教学活动。我校作为艺术类院校,学生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分级别进行差异化教学。对于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要全方位地对其进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对于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根据专业需求,在提高学生道德水准的同时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在具体课程上,应深刻把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本质规律,“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聚焦大学生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回应大学生思想困惑和精神诉求”[4],制定最为贴近学生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能最大限度地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由于新时代大学生了解时事的手段和渠道很多,任课教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备课时尽可能地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加进去,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案例来辅助教学,以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再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启发、读诵启发、讨论启发、图示启发、渗透启发及视频启发)、案例教学法以及研讨式教学法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重要方法。虽然这些教学方法在应用技术型高校里很难实施,但是不能因此对这些教学方法失去信心。必须认识这些教学方法在应用技术型高校适用的特殊性,寻找这些教学方法在应用技术型高校适用的特殊路径。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群体思想状况,根据他们接受知识的特点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调整课程难度和进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查小组或者讨论小组,结合最新发生的重大热点事件设置相应的专题,组织和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学生的发言情况,把握学生的思想脉络。持之以恒地坚持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课上掌握更多的知识,也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师生双方通过这种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不但在知识、方法上相互促进,而且能够很好地促进情感的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二)培养和提升新媒体素养,运用高科技成果开展教学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成果所形成的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的普及,新媒体条件下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也是大势所趋,微课、慕课都是新媒体的手段之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手段的选择,必须适应当前信息化、碎片化的时代特点,把微课、慕课等新媒体手段充分运用到教学当中。会用作品向学生说话,善于通过影像制品服务教学,娴熟地通过影像教学讲中国故事、传播正能量,这是21世纪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必备的素养。“90后”的学生喜欢用眼睛看,而不太喜欢用耳朵听,这就要求教师多用影像语言影响学生,通过影像化的语言达到“化人”的效果。
使用微课教学,方式是“视频+导读”。如果拟在课上采用微课方式,任课教师必须在课前完整地根据大纲要求完成微课制作,并根据课堂教学进度逐次播放,使播放的每个微课都能与课堂内容的知识点相关联。微课输出的特点是“图像+声音”。根据人的学习心理特点,这种多途径的输出手段,比单一途径的教学手段能够综合地、更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和大脑,从而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根据课上学生的疑问点和反馈,教师下课以后应及时对共性问题制作新的微课,放到学生的微信群、QQ群里,让他们观看以形成自己的理解并完成作业。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引导、督促学生课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通过微信群、QQ群完成作业的监督、引导外,师生还应更多地聚集在一起,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实现对学生课下的示范引导。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基于互联网的形势与政策课学习。还应像有论者提出的那样,“形势与政策课程教研室要针对网络等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主动开通高水平教师主持的网上专家论坛,开辟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空间,适时引导学生的在线交流,开展在线答疑”[5]。在群组完成答疑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想要解决的最直接相关的问题上,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地看待问题,避免陷入思想上的误区。互联网为基础的微课、慕课教学,可以完成某些传统课堂教学任务,但并不是说全部教学活动都可以由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来完成,新媒体教学平台不能替代而只能辅助课堂教学。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技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必须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创造条件给教师外出培训机会,扩展教师知识面。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对师资力量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应把知识体系和理论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在学术上具备专业的理论素质和能力,同时在理论的实践运用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在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形成具有思政课教师自身特点的‘双师’型人才”[6]。“双师型”教师标准的要求,对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教师来讲,更加切合实际。怎样实现“双师型”呢?更多的外出接受培训和参观见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俗话说:“少见而多怪,见多而识广”;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成为一汪汩汩不竭的泉水。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只有经常外出参加培训和考察,开阔眼界,接触实际,不断地获取更多的信息,才能实现上述目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往往都是民办院校,由于受经费制约,教师的脱产进修、攻读学位与外出考察交流等活动,是一个瓶颈性环节;而有限的外出进修、考察、交流等机会,也偏重于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教师,而包括形势和政策课在内的公共课教师很少、很难享受到这样的机会,致使形势和政策课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时,不能不陷于闭门造车、思路陈旧、创新乏力的窘境,很难达到课程设置的理想教学效果。因此,为提高包括形势和政策课在内的公共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推动他们贴近“双师型”标准,应用技术型高校应加大对这部分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而要加大经费投入,首先要解决的又是观念上对公共课不应有的忽视、轻视现象。须知,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绝不能只会对专业技术的应用,而必须是包括政治觉悟、道德素养在内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新人。包括形势和政策课在内的公共课教师在实现这一目的过程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任。加大对他们的培训投入,就是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上投入的具体表现。
其次,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使用先进教学手段和工具技能。大数据时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发展变化很快,稍有懈怠就会落后于时代而被淘汰。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和所有的人民教师一样必须在使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方面走在时代的前列。如果仍然停留在落后的教学手段使用上,不会及时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必然降低教学的实效性。当前,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须在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互联网技能。如上所述,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时效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任课教师及时发现热点、关注热点、跟踪热点,这样才能系统地将课程教授清楚,才可以将碎片化的知识优化整合和再创造,以更好地适应学生对系统知识的需要。而互联网是一个知识和资料的海洋,可以及时、方便地搜索和下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所需的各种资料,还可搜索和下载有关教学乃至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等资料。
第二,数字技术技能。形势与政策课所需的视频的剪辑、微课的制作、PPT课件的制作是一门专业化很强的技术,又是任课教师必须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的技术。有人认为,这些技能对年轻老师们来说不应该是什么问题,都会做的。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这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并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尚有所欠缺或者说不够精湛娴熟,一些老师还需要学生辅助其完成PPT的制作。因此,强调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加强数字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并不是无的放矢。
第三,现代社交技能。30年前,师生之间的交往主要是纸质文字信函方式;十几年前,师生之间主要沟通方式进步为移动电话、QQ等手段;新时期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除了传统的电话、QQ等,又增添了博客、微博、微信等。这就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必须适应新时期社交平台的变迁,熟练地使用这些新的社交软件和学生互动。如果一味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不能及时用学生喜爱的社交软件进行交流,必然进一步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公共课中一门很小的课程,以此作为研究课题似乎有小题大做之嫌。但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形势与政策课虽然微小,但既是高校公共课的一部分,它就必然具有高校公共课固有的属性;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高校公共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扰。比如说公共课大班教学的问题,就是公共课任课教师都面临的一个头疼问题。因此,研究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应只把眼光盯在这个狭隘的领域里,而应对整个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公共课教学改革展开思考。着眼于这一点,本文可算作一篇抛砖引玉之作吧。
[1]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中国政府网,2014-6-22[2016-10-8].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47/201406/170695.html.
[2]尚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10):51.
[3]李合亮,王辉.新媒体与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52.
[4]黄蓉生.着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4):18.
[5]黄德杰.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研究与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100.
[6]杨克.增强民办艺术类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效研究[J].河北传媒研究,2015(5):188.
(责任编辑:杭长钊)
2016-09-26
杨克,河北传媒学院马列部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形势与政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