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周学熙与启新洋灰公司的近代化管理

2016-03-16 06:45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近代化管理

王 迪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略论周学熙与启新洋灰公司的近代化管理

王迪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河北 保定071002)

[摘要]启新洋灰公司是20世纪初中国著名的民族企业,其掌门人是清末民初活跃在经济舞台上的领军人物,具有“南张北周”之称的“北方实业之父”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是在唐山细棉土厂的基础上建立的,并在周学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与近代化管理下创造了企业的辉煌,增长了民国财政,奠定了华北地区尤其是冀东工业体系的基础,在华北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拟对启新洋灰公司的源起、发展顶峰中周学熙的经营策略以及启新洋灰公司在华北经济近代化的贡献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近代化;管理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历程中,“南张北周”曾是创办实业的一面旗帜。“南张”系指江苏南通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北周”则是代指我国北方最大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团的创始人周学熙。周学熙是清代光绪年间举人,于清末曾任职天津道、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等。民初曾两次担任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先后创办囊括工、农、商、金融等近二十家近代企业,于20世纪初形成了周学熙实业集团。启新洋灰公司的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企业,特别是水泥行业坎坷命运的缩影,“不只在旧中国的水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生发展史上也具有很大的代表性”。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开展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启新洋灰公司借国内兴起的实业救国之风,在周学熙经营团队稳健的策略运筹中,积极扩展销售渠道,占领国内大量市场份额,独霸水泥行业二十年之久。

一、企业源起

启新洋灰公司的前身是始建于1889年的唐山细棉土厂,创办人系当时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该厂建立之初正值洋务运动后期,为满足工矿企业和军事工程对水泥的日益需求,同时以唐廷枢独到的市场远见,追求高额利润,遂奏请创办唐山细棉土厂,一个仍带有军事工业性质官商合办企业。“据开办章程,该厂创办的目的;造成之土,应先尽军械所官用,提取其盈余,再行发售民间销用。”然而该厂建成之后,便面临两大问题:其一,水泥混合料之一坩子土由广东香山远道而来,运输费用增加;其二,烧制技术落后、土法立窑烧成的产品质量差、成本高,毫无市场竞争力。直至1892年唐廷枢病故,停办细棉土厂。

20世纪初,全国范围的收回利权运动兴起,各省绅商纷纷要求“铁路自办”,加之清末民初年间清政府实施“新政”,一时间水泥需求量猛增。周学熙洞悉到了细棉土厂的长久之利,便上书袁世凯收回部分利权,即被英商所占的唐山细棉土厂,之后周学熙于1906年5月开始便与当年参与签订骗占开平矿权合同的德璀琳展开一系列交涉。周学熙得到袁世凯的支持后立即给德璀琳信函:“唐山细棉土厂,本系另一公司,并有北洋官本在内,不与开平矿局相干,其第二次开办,系本道具名禀奉北洋大臣批准,并经本道委派李士鑑为总理。……现袁官保决意将该公司仍由本道主持办理,所有阁下与英公司订立暂行垫款之事,应请知照,即日起截止结数清算……”但德璀琳多次以细棉土厂与开平矿务局事务繁琐为借口,有意推迟。经过几次交涉之后,德璀琳向周学熙勒索两万两白银,唐山细棉土厂遂于1906年8月被赎回。次年更名为“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确定以“制造洋灰,运销中外,以挽利权,而垂久远”为企业宗旨,确定“龙马太极图”为产品商标并注册于农工商部,简称“马牌”洋灰。1906-1924年周学熙任总理,设总理处于天津,厂址设于唐山。

二、周学熙之经营策略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严重地受到帝国主义资本和商品的抑制和摧残。在这期间,周学熙毅然成为敢于与西方资本主义竞争的近代民族经济实力的代表,敢于大胆运用资本主义经营理念,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促使公司获取高额利润。

(一)官私资金共筹

刚筹建启新洋灰公司时,周学熙计划招商股,含坐本五十万两和行本五十万两。所谓“坐本”,即建厂需要的固定资金,“行本”即经营企业时所需的流动资金。在袁世凯的强大支持下,同时巧妙利用自己在北洋政府所任财长的特殊职位,在直隶官银号和淮军银钱所各借支50万银元,以作为建立新厂和购置新式设备之启动资金。周学熙为改变以往民族企业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的性质,这次建厂便决定先由国库垫资,之后招商股。创办公司时借助了国家资本,但是周学熙很快将官本转化为私人资本,从资本筹集角度来讲,启新公司成为民族私人资本主义企业,是商办而非官督商办性质。

启新公司之所以能够顺利招商股与周学熙的个人交际圈、政府时局的新政政策以及自任长芦盐运使时期长芦盐商的投资分不开的。周氏企业吸收官僚军阀私人投资加快资本原始积累,引起一批投资热。如做过几任州县官的卢木斋,他将做官搜刮而来的“宦囊”作为投资资本;周学熙在任长芦盐运使期间,曾指使天津大盐商李士铭及其后代李颂臣、李益臣等办盐务而索取的资本作为投资。1910年,启新扩新股150万元,周氏又提出“拟以一半尽归股东分认,其余一半拟请钧部及邮传部酌附官股”。1912年,启新洋灰公司准备增股300万元时,周又提出“尽归股东分认三成之二,其余三成之一,禀请交通部酌附官股”,有数据统计“在1912年至1928年,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官僚军阀,其资本总额占同期民族工业的84%,在天津工业发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官僚军阀以私人名义持巨额私人资金,大多投向资本规模大、技术设备较为先进且机械化水平高的工矿企业,这一行为无疑为发展现代化大机器生产解决了资金紧迫问题。

启新洋灰公司虽然出于利益追求而创办,同时初期建厂资金全部来自私人投资,是一个典型的私营资本主义企业,但也有其封建因素的存在。以周学熙为中心的公司股东,股东之间主要以家族、姻亲、同乡、同僚等封建关系为纽带;同时在周任职期间也以封建家长制的独断专行姿态掌管企业,封建因素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义性质企业的发展。

(二)特权关系保驾护航

周学熙在企业经营策略中深知“关系”在经济竞争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并在企业集团中渗透其处事思想。他认为“无政治之力,则不易推动;有官僚之习,则将成腐化,故必以商业化之方式,而佐以官厅之督导。”

第一,资金使用特权。上文提到,周学熙运用其官职长芦盐运使和淮军银钱所会办等特殊职位,为企业筹得转公为私的资金,获得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第二,市场销售特权。启新洋灰公司获得了清政府农工商部的饬令,“关内外、京张、京汉、正太、汴洛、道清、沪宁各铁路局查照购用,以免利权”,并与启新公司订立专用合同,同时规定其他同类公司不能够援以为例。洋灰属大宗建筑类货品,启新水泥曾一度垄断中国水泥市场,销售量最高曾占全国总销量的92%,“马牌”水泥曾广泛用于津浦铁路等多条国内重要铁路、黄河桥和广州珠海桥等桥梁建设以及像青岛、厦门、威海等地的堤港建设,在20世纪初的国内市场占据了重要位置。

第三,赋税减免特权。周学熙凭借其与袁世凯的特殊权利关系,曾呈请袁为启新洋灰公司豁免或减轻税额,为公司降低成本额,获取更大经济利润。在公司招股章程中表明:“本公司制造各货,前已详情咨部覆准,原照湖北织布等厂成案,无论运销何处,只完值百抽五正税一道,沿途概免重征,并豁免出口税项,嗣后自应仍遵原案办理。”这一项特权政策,为公司扩大再生产、赢得更多利润、增强企业实力扫除障碍。

第四,燃料互惠特权。1900年,英国垄断趁八国联军侵华之机,勾结开平煤矿督办张翼骗占煤矿。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同意周学熙与英商交涉,但收回矿权的行为失败,这时周便提出新建滦州煤矿,并顺利获得了袁世凯的批准。1908年5月,公司成立于天津,定名于北洋滦州官矿有限公司,后来周任总理,更名为滦州矿务公司。煤是制作水泥的必要燃料,启新曾与滦州煤矿订立合约,“滦矿售煤与洋灰公司,应酌减价值,不得过于开平市价的十分之七”,使公司可以长期应用较为廉价的煤炭资源,减少生产成本;同时并商定启新公司卖给滦州煤矿的水泥也少收30%的利润,这两项合订分别为双方公司获取了减低成本的特权。

第五,交通运输特权。据建后三年统计,启新水泥“占全国水泥总销量的92.02%,创办当年就赢利45 402元,1908年赢利184 700元,1909年赢利高达248 400多元,股息红利高达185 000多元,为股本的18%”。启新公司1924年已建4个制灰厂,全国有59个洋灰分销处,年产150万桶。水泥属大宗商品,运输成本较高,为此启新洋灰公司和轮船招商局签订合约达成协议,“招商轮船载运洋灰公司货物,凡在沿江、沿海,无论由何埠至何埠,均援照运汉阳铁厂例,按怡和、太古各行运价再减七折核收”,与其他铁路以及招商局均定有互惠政策,一般也会按六、七折算。交通运费的减免,保证了启新产品以廉价的运输成本运往至全国各地的分销处,这些运输互惠合约对启新来讲尤为重要,为公司整体成本核算降低了比例。

启新洋灰公司虽然依仗封建特权控制国内水泥市场,但之后公司在抵制外国水泥,特别是抵制日本水泥倾销事件时,表现了强烈的民族力量,发展了民族资本,为民族工业争光。

(三)引进西洋先进人才技术

启新洋灰公司创立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初期阶段,纵观时局中所建立的民族企业均有生产规模狭小、设备简陋、产品质量不高并且管理制度较为落后等特点。启新公司作为周学熙创办的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某种意义上,运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指导和生产设备是其增强公司竞争力和立于民族企业之林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因。

(四)聘用技术人才

1889年建立的唐山细棉土厂“当时原料石虽由唐山开采,但坩子土取之于广东香山,趁开平煤矿运煤船只回空之便,运料至塘沽再转运唐山”,终因缺乏竞争力而倒闭。1900年,周学熙被任命为开平矿务局总办。他考察到因开平局自身原料需要,同时看到水泥销售市场广阔,决心新建启新洋灰公司。周学熙聘德国化验师昆德汉斯考察唐山本土原料情况,取唐山附近的黏土进行技术化验,发现其质地优良,并用大城山石灰石。这一技术难题的解决,不仅具有先进的科学意义,而且对于启新洋灰公司本身颇具长远经济价值,同时为公司获取利益在时间和路程方面取得了便利,从源头上降低了制灰成本。

同时,周学熙对外籍人才的任用率高。由于近代中国受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人们思想闭塞,接触不到西洋先进的科学,周任用外籍人员,一方面为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知识,以及新的思维模式和经营理念;另一方面也使思维闭塞的国人大开眼界,活跃风气。除了敢于引进技术人才之外,周学熙还聘用外籍查账员,试图与国际外贸经济接轨,并获取外界对启新洋灰的信任,赢得竞争力。这些人员上的任用,展现了周学熙在国际化金融领域的竞争意识和长远眼光。

(五)引进、更新生产设备与技术

周学熙虽然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但也是个开明的封建士大夫,曾赴日本考察工业和教育,并提出中国要学习日本大办教育、振兴实业。他十分关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态势,关注在近代化时期机器设备的更新换代,深知先进的机械在推动工业生产方面的重大作用。由于原厂运用土法烧制生产,技术落后。因而,从1906年建立启新到1923年间,周学熙曾三次从丹麦著名的史密斯公司购置了当时世界上制造洋灰最新式的卧式旋转钢窑和钢磨等机器设备。这十七年中,启新洋灰由旧机生产年产6万桶猛增至年产150万桶,日产也迅猛增加,极大地增加了启新在水泥市场的占有率。

在周学熙总理启新洋灰公司期间,他将引进和开发技术同时进行。到1923年,启新水泥完成新建厂购置先进机器的计划的同时,周学熙提议引进电气动力技术,这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所使用的工业技术,并通过多次调试,研发出国产旋窑,“曾自制旋窑一具安装使用,以进一步制造全套水泥机器”。周学熙勇于引进先进西洋生产技术和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增加了公司利润,探索出成功的经营之道,保证了启新水泥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建立销售网点,扩充营业机构

启新公司建立初期,销售业务不多,仅在总理处设立一个营业部。但是随着启新水泥销售范围的扩大,开始进行分区域管理。在1923年的公司第11届股东大会上提出建立南北部总批发所的建议,北部总批发所设于天津,主要以扬子江以北各省为营业区域;南部的总批发所则设立于上海,以扬子江流域和沿海地区为营业区域。之后,启新公司又建立东西总批发所,最终在上海、天津、沈阳、汉口四个城市设立了4个总批发所,并在全国范围内设置59个销售分销处或者代理处。

启新洋灰公司创新策略,建立了一种与现代营销网络模式相类似的分销模式,覆盖全国,为启新水泥的销售市场广开销路。良好的销售渠道为公司的资本积累打下基础,资本迅速增长,从创办时的100万元,截止到1924年资本已达880万元,占全国水泥业资本总额的55.70%。从创办初期的1907年到1924年的十八年间,利润额也有了一个飞速提高,盈利总额高达13 899 886元,年平均盈利77万元。

(七)注册商标,进行广告宣传

新闻媒介是传播产品信息的重要载体,而广告又是面向百姓大众最为广泛的工具之一。周学熙明确提出,要想对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产生威慑力,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必须要有自己的产品商标,要有品牌意识。有了公司商标才能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在市场上流通,与其他商家展开竞争,赢得利益。1906年,启新洋灰公司建立之初,周学熙任公司总理,亲身参与设计产品商标并主张注册专利商标,定“龙马负太极图”为启新洋灰的商标,简称为“马牌”洋灰,“表达了周以国产水泥为抵抑漏卮,而凌欧美的抱负”。

由于启新洋灰使用马牌商标货真价实,赢得了市场上的信任,消费用户纷纷认牌购货。周学熙还采取多种方式对产品进行宣传销售,比如,任用女婿担任南北业务推销员;抽取公司洋灰样本,分别送往英、德、日等国家进行标准化检验,查看启新水泥的质量是否达标,并每次都把国外的检验报告公布于世;把国内使用启新水泥建筑的大工程一一拍照成册,以增强用户对产品质量的直观了解。由于采取这些独特的宣传方式,在当时销售市场中可算是开创之举,在国内为马牌水泥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为产品获取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实力。

(八)兼并、联营,垄断经营

湖北水泥厂成立于1907年,创办人是湖北道程祖福,厂址设在湖北大冶县黄石港,1909年建成投产。第一年便与“日本三菱公司两次签订合同,共借日金36万元,年息6厘,6年期限,把现金之全部产业并将来增加之产业都一并作抵押”。1914年,湖北水泥厂遇资金不灵问题,无力偿还日本三菱公司的到期借款,日本公司企图将其吞并。启新洋灰公司企业董事们趁机指令另一股东打着“华丰实业社”的旗帜收购湖北厂,同时将其改名为“华记湖北水泥公司”。随后启新公司与其订立合约,兼并湖北厂,实现垄断国内水泥市场的远大目标。

打破启新水泥一统天下八年之久(1914-1922)局面的是1921年刘鸿生在上海创办的华商水泥公司,之后又有1922年姚锡舟创办在南京龙潭的中国水泥公司。1923年开始投产之后遂与启新水泥形成鼎足之势,开始了互相竞争的局面。启新为夺回其原有的市场占有额,于1925年与华商签订联营合同,规定华北、华中地区为启新水泥独自占有,江、浙、闵、粤以及香港地区为联营区域,并在联营的五年期限内规定销售数量、协定标价。

三、结语

周学熙深受西学的影响,对资本主义工业史有着独特的了解,从政后曾先后去往德、日、英等国家工业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考察,周氏集团的企业大都是规模较大、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现代资本主义企业,他的企业经营思想充满了近代化意识,开国内工业生产先河,真正形成了工业产业规模。

周学熙经营管理思想创立了民族企业的管理机制,拓展了市场竞争模式,他凭借自身独到的金融意识,充分利用官方资源、西方人才、技术与经营理念以及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20世纪初在华北地区创建了一个囊括水泥、煤矿、纺织、金融等行业的庞大实业集团。周学熙拥有市场占领前瞻性,对市场竞争具有敏锐的判断眼光,将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融合,他所倡导的一整套管理方法是企业发展壮大和供后人借鉴的宝贵财富。

周学熙对启新洋灰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对现代企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他的实业活动启发和促进了直隶沿海士绅农商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转发,为华北地区的近代化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同时为民族企业的创建、运行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实践性的典范,周学熙的实业活动也推动了唐山、秦皇岛两个城市的诞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士浩.启新洋灰公司史[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63.

[2]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唐廷枢给李鸿章的禀帖[A].启新公司第1号卷[C].

[3]周学熙给德璀琳的信[A].启新公司第1号卷[C].

[4]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启新洋灰公司史料[M].上海:三联书店,1937.

[5]彤新春.周学熙与近代华北现代化[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8).

[6]周叔嫃.周学熙先生别传[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7]孙玉杰.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探析——以启新洋灰公司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6,(6).

[8]凌宇,方强.启新洋灰公司发展策略浅论[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5).

[9]娄友昆.启新洋灰公司历史概述[A].唐山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C].

[10]盛斌.周学熙资本集团的垄断倾向[J].历史研究,1986,(4).

[11]刘娟.论史学的真实与客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11).

[12]周志俊.北方实业家周学熙[A].工商史料2[C].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13]上海社会科学研究经济研究所.刘鸿生企业史料(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4]郝庆元.周学熙传[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15]唐少君.周学熙与启新洋灰公司[J].安徽史学,1989,(4).

责任编辑:张庆

Zhou Xuexi and Qixin Cement Company’s Modernization Management

WANG Di

(Hebei University,Baoding 071002,China)

Abstract:Qixin Cement Company was a famous national enterpri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century,whose CEO was Zhou Xuexi——“father of the North enterprises” who was also a leading entrepreneur since the late Qing period. Qixin Cement Company,developed from the former Tangshan Fine Cotton Soil Company,gained reputation under Zhou’s effective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modern management. They not only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of local finance but also made the industrial foundation for the North China,especially the east Yi area industrial system. It is summarized Zhou’s managing strategies during the beginning and peaking period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orth China economy.

Key words:Zhou Xuexi;Qixin Cement Company;modernization;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15-09-26

[作者简介]王迪(1990-),女,回族,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6—0117—05

[中图分类号]K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6.026

猜你喜欢
近代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柯树勋改革与西双版纳的近代化
在自我否定和整合中一路走来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
论汉阳铁厂选址对武汉近代化的影响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