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威
(哈尔滨学院 外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泰德·修斯的自然生态观探析
张艳威
(哈尔滨学院 外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摘要]文章主要探讨了英国的桂冠诗人泰德·修斯的生态意识的形成及其作品中反映的生态自然观。泰德·修斯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对理性主义及工业文明进行了反思,倡导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对于打破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栖居”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生态意识;泰德·修斯;人类中心主义;天人合一
一、泰德·修斯生态意识的形成
泰德·修斯(Ted Hughes,1930-1998)是二战后英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因诗集《雨中鹰》而崭露头角,并令萎靡的英国诗坛为之一振。随后他又出版了《牧神》《沃德沃》《乌鸦》《季节之歌》《高黛特》《摩尔镇》《埃尔梅尔废墟》以及《河流》等诗集,1984年被英国女皇授予“桂冠诗人”的称号。泰德·修斯出生在西约克郡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小镇位于奔宁山脉的峡谷中,这里青山绿水、林木茂盛。在他家屋后不远处有一条运河,他经常和哥哥去钓鱼。哥哥杰拉德是修斯年少时的偶像与玩伴,他们一起打猎宿营徜徉于花草鸟兽、川溪林莽间,与自然为伍。自然成为修斯一生创作的素材。7岁时修斯举家搬到了南约克郡的迈克斯巴罗,这是一座荒凉的矿山小镇,废弃的工厂随处可见,河流污染极为严重,这给他带来了难以抹去的痛苦记忆。后来泰德·修斯在皇家空军服役两年,大量系统地阅读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取得了剑桥大学彭布鲁克学院的奖学金,并主攻英语,但随后又转入考古学和人类学。
泰德·修斯逐步意识到诗歌具有潜在的能力,能激活人的心理力量,并模仿大自然的节奏,给人带来内心的平静,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就像萨满的巫师一样,诗人也在进行着通往潜意识的旅行。如果诗人拥有强大的能力去传达旅行中所感受的冲动与能量,读者也会感同身受,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并与社会建立更强的纽带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泰德·修斯决心成为诗人,用诗歌去医治社会的顽疾,重新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二、泰德·修斯诗歌中蕴含的自然生态观
(一)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萌芽。然而工业文明以前,人对自然控制的思想并不是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人与自然基本处于和谐共生的“有机共同体”中。但到了16-17世纪,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模式逐渐发生了转变。现代科学之父培根阐述了开采矿山、探索自然奥秘的必要性,从理论上开启了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的新局面。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思想,进一步加大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使人最终成为自然的主宰,从此人类开启了大规模改造自然的历史。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将自然视为人的奴仆,强调对自然的索取与统治,这必将导致自然资源的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修斯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在作品中极力揭露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所带来的灾难,呼吁人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在《雨中鹰》标题诗中,他把人与鹰做了显著的对比。“我”艰难跋涉在雨点咚咚的耕地里,大地张开大口,似乎要把“我”吞掉。而鹰却静垂双眼,双翅轻盈,将宇宙万物控于掌心。“‘我’迷离了双眼,呛住了呼吸”,在风中饱受凌辱。而鹰却如极星般恒定,指引着狼狈挣扎、奄奄一息的溺海者前行。“我”被鹰的那种超强的自控能力及对周围环境的掌控能力所吸引,而鹰显然有荣格所说的“自我中的上帝形象”。在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无助的。人类妄想凌驾于自然之上、奴役自然,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是多么的狂妄自大。
(二)自然带来的灵感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理性主义传统源于古希腊。培根的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拉开了欧洲近代理性主义的序幕。启蒙运动极力倡导理性的伟大力量,认为理性高于感官,是审视一切事物的标准和权威。凭借理性,人可以得到关于世界的普遍知识,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甚至凌驾于上帝之上。理性主义世界观冲破了神学的束缚,推崇理性思维,强调逻辑概念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人的情感及本能需要。修斯认为,西方现代文明及理性主义世界观压抑了人的本能需求,窒息人的内心生活,他强调直觉和自然本性对人的重要意义。在修斯看来,思考并不是简单的机械推理,它更是与自然交流的过程,自然往往会给诗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在《思想之狐》一诗中,诗人揭示了诗歌创作的过程。一天晚上,诗人独坐桌旁,诗兴索然。黑暗中却有什么东西在骚动着,并渐渐走进了诗人。哦,原来是一只小狐狸,它轻移小脚,穿梭于林间,将纤巧的小脚印在了雪地上。它的眼睛越睁越大,仿佛一团绿色绚丽夺目。突然它放出一股强烈的狐臭,闯入“脑海中黝黑的洞穴”。窗外群星寂寥,钟表嘀嗒依旧,而诗人的纸上已落满诗行。显然这只小狐狸是灵感的化身,它在诗人的脑海中倏忽闪现。修斯认为,写诗是“一种特别的激动,有如催眠状态,相当不知不觉的全神贯注。这样你能分辨出一首新诗在你心中颤动,然后出现轮廓,再以后是实体和颜色。最终,清晰的最后成品在无生命中形成。一切都太熟悉了,不会弄错。这是狩猎,这样产生的诗是新物种,是你生命之外生命的新标本”,可以说,《思想之狐》是对诗人写诗过程所做的最好诠释。
(三)人与自然的融合
美国环境伦理学教授——卡罗琳·麦茜特博士认为,人类在古代社会盛行是有机论的自然观,正如麦茜特博士所说的,“从我们这个物种的朦胧起源时代开始,人类为了生存,就一直生活在与自然秩序的日常农耕的、直接的有机关联中”。对于古代的先民来说,大自然是一个有生命、有智慧、有灵性的世界,人们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和爱意。有机论的自然观广泛存在于古代哲学、宗教、艺术、社会生活中,在古代人类思想框架中占据主导地位。有机论自然观把自然与人类看作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对人类利用自然、开发资源具有某种道德的或宗教的约束力。但随着科学革命的不断推进,自然观的机械化和理论化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驾驭自然的观念逐步成为世界的核心观念。机械论自然观把自然看作一个死寂和被动的世界,遵循着机械力学规则运转,可以随意被人类改造与征服。培根是引发“科学革命”的思想奠基者,同时也是技术征服自然、造成“自然之死”的始作俑者。继培根之后,霍布斯、伽桑迪、笛卡尔、莱布尼兹、牛顿等日益把科学革命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相结合,使机械主义上升为一种权利结构,不仅凌驾于自然之上,而且控制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结构及运行法则。修斯认为,人类在工业文明及理性主义的重压下,被欲望所驱使,对自然界肆意掠夺,正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所以人类必须回归自然,为自然复魅,从自然中汲取营养,从而获得身心的健康。修斯的一生饱受家庭变故的困扰。他的妻子美国自白派女诗人普拉斯自杀身亡,使他备受责难。后来他的伴侣阿西亚又以同样的方式自杀,使他受到舆论的谴责,更成为女权主义批判的靶子。所以从20世纪七十年代起,修斯阅读了大量的道家思想的作品,逐渐学会了容忍与豁达的智慧,开始以平和坦然的心态,来承受一切苦难,并逐步达到了内心的平静。1979年出版的诗集《艾尔梅尔废墟》中的《树》,展现了他人生转变的历程。在《树》中,主人公把自己比作一棵大树,却接连遭受自然的打击,“然而愤怒抱怨能有什么作用,就让该发生的发生吧!”
诗集《河流》中的老人是一位游钓者。与普通的渔夫不同,他捕鱼并非为了吃鱼,只是对鲑鱼这种旧石器时代遗留下的海洋生物特别感兴趣。他一生都在追寻这种鲑鱼,他想了解它们的产卵情况、生活习性,更为重要的是,他想了解它们如何在史前文明中历经磨难,幸存下来的智慧。他看到了河流中到处是废弃的汽车外带、自行车轱辘、瓶子、废铁等垃圾,他看到了人类打扰了鲑鱼的沉思,他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侵扰与破坏。在诗集前几首诗歌中,如《圣诞前夕的早晨》老人逐步放弃了人类高高在上的架子,体会到自然的脆弱与艰辛,对鲑鱼努力生存给予了深深的同情。《无月的子夜后》是诗集中一首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诗歌,当“具有神奇肌肤”的鱼引领者老人步入到死亡与超验的世界时,当河流低语着“我们抓到了他!”时,捕猎者成为捕猎的对象。谁是渔夫,谁又是被捕的鱼呢?这种观点与庄子的思想不谋而合。在《齐物论篇》里,庄子质疑是庄周出现在蝴蝶的梦里,还是蝴蝶出现在庄周的梦里?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对立彻底消失,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在诗歌里,渔夫逐渐意识到鲑鱼的生存斗争揭示了生与死的秘密,也象征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这一意识使猎手对于猎物有了更深层次的同情,老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亲近。在诗集最后一首诗《鲑鱼产卵》中,老渔夫陶醉于自然美景:“……我的身子前倾注视着河水,倾听着它/直到我的双眼将我自己迷失……”老渔夫最终忘记了自我,完全融于自然中。可以说,渔夫探寻鲑鱼之旅也是修斯的探寻之旅。修斯意识到人类只有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平等地对待自然万物,关爱生命,才能重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摆脱理性主义的束缚,恢复人性的完整,最终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种种危机。可以看出,泰德·修斯遵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万物平等统一、相互依存。
三、小结
泰德·修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90多部作品,为他赢得了无数的奖金和荣誉。他对原始质朴的东西非常着迷。在作品中,他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进行了批判,对理性主义及工业文明进行了反思,彰显了自然的活力与生机,讴歌了自然给人类带来的灵感与疗伤功能,呼吁人类尊重自然、关爱自然,重新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这对于打破主体与客体、自然与文化的二元对立,重塑价值观,积极探索人类摆脱生存危机的出路,实现海德格尔所倡导的“诗意的栖居”具有重要的价值。
责任编辑:张庆
[收稿日期]2016-05-2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2544061。
[作者简介]张艳威(1973-),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7—0084—03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7.019
Ted Hughes’ View on Natural Ecology
ZHANG Yan-wei
(Harbin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Abstract:The British “poet laureate” Ted Hughes’ natural ecology awareness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its formation and the ideas that are reflected in his works. Ted Hughes criticized anthropocentrism and reflected rationalism an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He supported the idea of human-nature integration,which is of great value in terms of breaking the binary opposition of man and nature,and realizing harmonious home of man and nature.
Key words:ecological awareness;Ted Hughes;anthropocentrism;human-nature 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