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杰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法律文化】
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侵权问题探析
何 杰
(阜新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阜新 123000)
依法治校是当前高校管理的重要方式,能够很好地将我国依法治国思想融合到高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为了有效地推动依法治校,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为高校依法治校提供了良好的依据。尽管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近年来高校学生管理中仍存在侵害学生权益的现象。对此,本文以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侵权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校管理中常见的侵权行为类型及原因,提出了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高校解决学生管理的侵权法律问题,提高高校依法治校水平。
依法治校;高校学生;管理;侵权
高校学生管理是确保高校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如管理不当,不仅直接影响高校正常运行,还会衍生出侵害学生权利的问题。因此,首先要明确高校学生在高校管理中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处的法律地位。
(一)高校学生的基本权利
高校学生作为高校的重要主体,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理应得到法律保护。高校学生的基本权利主要有:一是实体性权利。所谓实体权利,是指能够影响到高校学生实际利害关系的权利。其中,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这些权利是高校学生享有的实体性权利。二是程序性权利。程序性权利是确保高校学生实体性权利最终归属的权利,这些权利的实现能够保障高校学生实体性权利得到更好地实现。高校学生的实体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相应的程序性权利来得到救济,从而来保障实体性权利,如知情权、听证权、申诉权。高校学生实体性权利受到侵害时,则可以通过程序性权利的享有来加以维护,最大化地保障高校学生的基本权利。
(二)高校学生的法律地位
高校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享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具体表现为:一是服从管理的法律地位。对于高校学生的法律地位,在我国《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校是独立的公法人,依法享有管理的权限,高校与学生之间,高校是权利主体,学生是义务主体,高校学生需要服从和接受高校的管理,并根据高校的要求,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学习。可见,高校与学生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1]二是与高校之间的平等法律地位。进入高校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学生进入高校就读,意味着学生与高校之间存在着合同性质的民事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之下学生与高校之间有着平等的法律地位。三是接受相关服务的主体法律地位。高校学生不仅属于社会公民,而且还属于学校内部人员,在高校内部管理中享有主体的法律地位。学生进入高校之后,高校需要积极提供相应的服务,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服务、困难补助、发放奖学金、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服务等,确保学生能够在高校学习期间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高校管理中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侵害
受教育权是高校学生享有的重要权利,但是在实际的高校管理活动中,往往会对学生的受教育权加以侵害。尤其是近些年,高校学生管理中频繁出现法律争端,迫切需要将高校学生工作纳入到法治化轨道。[2]高校管理中对学生受教育权的侵害集中表现在入学、退学方面。一是设置不合理的入学条件。学校在录取学生方面,应该设置合理的入学条件,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但是,部分学校在入学条件方面,设置一些与专业学习无关的身体条件,并对这些条件要求较为挑剔,使得一些符合专业条件但是身体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难以进入这些高校学习。这种处理方式,使得学生的受教育权遭受侵害。二是设置不合理的退学条件。在部分高校,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违法处分学生,尤其是勒令学生退学和开除学生的学籍,使得学生难以按时完成学习,无法顺利毕业。如在高校学生中存在谈对象和同居的现象,部分高校以此为由开除学生,这样对学生显然不公平,严重地侵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二)高校管理中对学生人身权的侵害
人身权是高校学生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包括人格权与身份权。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隐私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肖像权;身份权是一种身份性质的权利,如荣誉权、亲属权等。高校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往往存在着对学生人身权造成侵害的情形,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侵犯学生的隐私。隐私权是高校学生人身权中的重要权利之一,该权利的确立旨在对学生的个人信息、私人事务等加以保护,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安静的学习环境。但是,针对学生的隐私权,高校时常会在管理中予以不同程度侵害,如很多高校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生宿舍,翻查学生的私人物品。还有部分高校,将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公示,这样势必会对学生的隐私造成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的家庭隐私遭受侵害之后,给他们造成的伤痛更为严重。可见,高校学生管理随意、疏漏后势必侵害学生权利。[3]
(三)高校管理中对学生财产权的侵害
高校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对属于个人的财产享有专属权利,不受外界的侵害。而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对学生进行罚款的情形,使得学生的财产权受到侵害。如2012年3月,齐鲁晚报报道,潍坊某高校学生在微博上发声,称学院对学生使用大功率用电器进行罚款,对不叠被子的学生也进行罚款,这一规定引来学生的一片不满。可见,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高校时常会采取罚款的方式加以管理,造成对学生财产权的侵害。关于罚款,在我国《行政处罚法》中明确规定,行政处罚需要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予以实施。而高校并不是行政机关,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授权可以对学生进行罚款,高校对学生所作出的罚款属于违法行为,对学生的财产权造成了严重地侵害。
(四)高校管理中对学生程序性权利的侵害
程序性权利是高校学生实体性权利得到实现的重要权利类型,只有在程序性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的条件下,实体性权利才能够得到维护。尽管在我国相关的教育法律以及高校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了学生享有的程序性权利,如申诉权、诉讼权等。但是,在实际的高校学生管理中,时常会出现侵害学生程序性权利的情形。尤其是在学生对高校的侵权行为进行申诉时,往往难以得到解决。2015年9月,东南教育网报道,江西应用科技学院一群老师殴打一名学生,并要求他别在网上发帖投诉,校方答应付检查费而受害学生表示至今还未到账。由此可见,高校管理学生时,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服从,并采取各种非法的方式阻碍学生进行申诉,使得学生的程序性权利遭到侵害而难以得到保障。
(一)高校管理缺乏法律法规依据
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高校加强了对学生的管理,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高校过多地关注管理的目的,而未能很好地关注法律所赋予学生的权利,造成高校管理侵权行为的出现。导致高校管理侵权行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高校管理缺乏法律法规依据。在我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学生享有的各项教育权利,而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过多地重视学校权力的行使,而忽视学生权利的维护,这些由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严重地违背了相关的教育法律,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此外,高校对学生的罚款处罚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些多是由高校结合自身的管理而制定的,显然没有法律法规的依据。正是存在着这些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管理制度,使得高校并没有很好地重视学生享有的权利,而是任意去侵害学生享有的相关权利。
(二)高校管理存在程序缺失
高校在管理方面,尽管在相应的管理制度中明确了学生享有的程序性权利,如申诉权、对处理结果的异议权等。但是,如何实现这些权利,高校并没有在管理制度中明确加以规定。这种存在程序缺失的管理方式,极易造成学生的实体权利受到侵害之后,难以通过具体的程序来加以维护,使得学生的权利遭受侵害的现象不断发生。此外,在对学生进行处分方面,高校过多地以教师的意见为主,而没有全面地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得学生难以对相应的行为进行申辩,造成学生遭受到不公正的处分。针对高校的不合理处分,学生提出申诉意见时,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往往会相互推诿,使得学生的申诉难以得到及时的处理,学生的实体权利也就难以得到更好地保障与维护。
(三)高校管理者法治意识淡薄
高校管理者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并没有严格依照相应的法律制度或学校制定的制度来进行,而是将个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运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对学生加以管理。可见,高校管理者法治意识淡薄,这是造成高校管理侵权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学生进入高校,就要接受教师的管理,并要对教师言听计从。高校管理者以学生的管理者与知识的传授者自居,要求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按照自己的规定进行,一旦学生违反或是提出不同的意见,管理者就认为学生存在忤逆行为,甚至是认为学生对管理者的权威地位造成影响,而对学生做出不合理的处分,使得学生的权利遭受侵害。
(一)建立系统的高校管理法律体系
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需要从法律体系建设的角度来加以推动,这样才能够高效快速地实现依法治校。由此,我国可以建立系统的高校管理法律体系,以此来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是对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加以完善。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法律法规的完善,较为典型的就是《教育法》。我国在完善《教育法》时,应明确规定高校学生享有的基本权利及表现形式,并对高校承担的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样,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就可以做到依法治校,积极承担义务,确保学生的权利能够得到维护。在该法律中,还需要明确规定高校在依法治校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对违法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高校管理人员进行处罚,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等。二是出台相应的管理法律制度。高校学生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从学生入校到毕业,这些环节中都应当有相应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如对于学生的日常考试管理,可以出台相应的《考试条例》,明确学生在考场上的行为标准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出台《学位条例》,明确规定学生获得学位的条件以及具体标准;出台《高校学生行为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的各项行为准则以及违法行为的处理方式等。通过出台这些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推动高校依法治校,确保高校管理工作有更为坚实的法律依据。
(二)健全高校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侵害学生权利的情形,对此,我国应健全高校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确保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纠纷能够依法得到治理。一是成立高校学生管理委员会。我国可以在高校内部成立高校学生管理委员会,由教育局工作人员、高校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代表组成,学生在遇到权利受到侵害或是纠纷时,可以向学生管理委员会求助,然后由高校学生管理委员会协助解决,确保学生在权利受到侵害之后能够得到及时救济。同时,也可以很好地体现出高校学生管理中对学生的尊重。[4]二是制定高校申诉与诉讼制度。高校学生有合理的理由与证据证明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侵权问题时,可以采取申诉或诉讼的方式加以处理,如向学校学生管理处申诉、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诉等,通过申诉来维护自身享有的基本权利。高校学生通过申诉无法维护合法权益时,可以向高校所在地区的法院提起诉讼,以此来通过诉讼的方式维护个人的合法权利,从而更好地得到权利救济,确保高校学生管理中的纠纷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三)加强高校法治宣传和教育,培养师生法治精神
师生法治精神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完善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更为有效地推动高校依法治校。基于这一点,有必要加强高校法治宣传和教育,培养师生法治精神。一是利用高校宣传平台来加强法治宣传。高校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如校园广播、校园文化墙、校园微信公众平台、高校网站等。在这些平台上发布关于高校管理的法律法规,让师生能够通过这些平台及时了解法律法规的内容,并将这些法律法规运用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从而培养师生良好的法治精神。[5]二是定期举办法治讲堂,培训师生相关的法律知识。高校可以定期举办法治讲堂,邀请国内知名的法学教授、律师以及法院工作人员等,为师生讲解相关的法律知识。这样,师生可以通过在这些法治讲堂中的学习,增强个人的法治意识,积极运用法治来推动高校管理工作。
(四)加强高校学生管理者“依法行政”
高校学生管理实现依法治校,管理者采用的管理方法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要加强高校学生管理者“依法行政”。作为高校管理者,需要严格按照职责要求,依据法律的规定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一是明确高校学生管理者的职责。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可以制定高校学生管理者履职制度,明确规定高校学生管理者的职责,严格要求高校学生管理者按照履职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确保“依法行政”得到推行。二强化对高校学生管理者“依法行政”的监督。高校学生管理者是否“依法行政”,需要从监督的角度来加以推动,特别是要实现法治代替人治。[6]高校可以成立高校学生管理者监督委员会,由学生代表与教职员工组成,高校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现高校学生管理者未能“依法行政”的情形时,可以将这些情况反馈至高校学生管理者监督委员会,并及时对高校学生管理者加以惩处,提高高校学生管理者“依法行政”的积极性。
在当前依法治校的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的侵权法律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只有充分地解决高校学生管理的侵权问题,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高校依法治校才能够真正得到实现。我国在高校学生管理方面,需要从法律体系建设、权利救济与纠纷解决、法治宣传和教育、高校管理者“依法行政”方面加以改进,这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侵权法律问题,提高高校依法治校水平。
[1]刘华.高校学生管理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法制与社会,2008,(10):245-248.
[2]马晓丽,查志刚.高校学生管理法律体系及构建法治化工作模式的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07,(6):94-97.
[3]廖文秋,张文艳.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7):125-128.
[4]付红梅.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若干法律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6):329-332.
[5]曹钟安,吴巧巧.高校学生管理法律纠纷的主要类型与防范机制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4):72-75.
[6]徐进.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侵权行为及对策研究[J].创新教育,2015,(12):173.
【责任编辑:王 崇】
D920.0
A
1673-7725(2016)03-0185-05
2016-01-25
何杰(1982-),女,辽宁阜新人,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