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路径

2016-03-16 05:00:21菅建伟
文化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国学理论课思政

菅建伟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文化与教育】

国学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路径

菅建伟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

传承和弘扬优秀国学传统文化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要。高校思政课应牢固捍卫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国学传统文化育人作用。本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契机,探究当前形势下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国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将国学传统文化融入思想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合理路径。

思政课;教学改革;国学传统文化

2014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书育人结合起来。”这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更明确了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方向和高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理念,将国学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精神。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新形势下,为捍卫意识形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打造“95”后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隐性渗透作用。

立德树人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学来说,判别一所高校德育教育成败的关键就是思政课教学反响如何。为努力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心目中抽象、枯燥性的固有形象,各大高校在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径中使尽浑身解数,有的在实践教学环节下功夫,有的创新教学手段,也有的强调教学内容。以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北京现象”为例,深刻揭示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思维,与重大理论现实、时事热点、学生最关切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从而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揭示问题本质。浙江湖州师范学院思政课教学改革则采取另外一种手段,通过学校与市委宣传部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将教材体系转化为实践体系,使思政课教学达到入脑、入心的良好效果。依托当地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将国学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通过系统的国学传统文化教育洗礼,使学生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加具有广阔的人文视野和现实的人文关怀,从而达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目的。

二、国学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必要性

(一)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生存延续的精神命脉,是生生不息的思想文化资源。从《国学,在燕园又悄然兴起》到武汉大学开设国学班,从央视《开心辞典》国学栏目的举办到《百家讲坛》走红,国学热已成为当今中国时代常态。文化批评家叶匡政强调:“国学在今天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传承,更多是为了从中凝练一整套公众尊重和认可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来建构一个全民共享的文化、利益、道德共同体,维护国家和社会治理秩序。”[1]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及各省市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高校不仅要从思想上做好宣传工作,更要贯彻到各类教育教学全过程,尤其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已故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是保持民族繁荣昌盛的基础……国学启蒙教育好比是奠定民族文化的根和脉,冬去春来,这种文化的隐形力量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瞬时显现,或表现为民族凝聚力,总之,国学的力量是为了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2]他还强调:“当代大学生,不管学科背景如何,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把国学作为一门必修课,文史、理工、经管、艺术类学生都不例外。”[3]

在高校范围内普及国学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适应新形势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的现实要求。

(二)国学传统文化贯穿于“两课”的教学内容中

国学传统文化是贯穿高校“两课”的一条主线,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唯物辩证法、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教学内容中总能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因此,突显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抓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隐性渗透作用,彰显“育人”功能,也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改变原来思想政治教育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现象,运用丰富的理论源泉,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涵。传统文化所具有民族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往往会在潜移默化对大学生的心灵产生影响,使他们不满足于对传统文化精髓一知半解,更加热爱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遭受屈辱历程所产生的传统文化,从而引导他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并且有责任和有担当承担起传播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题中之意。

三、国学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路径

第一,充分挖掘和阐发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体系中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是讲好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的“第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围绕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三大板块内容,强调国学传统文化育人的过程应分为四个阶段:理想信念教育—行动实践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性格命运教育。此外,在课程理论教学中增设国学传统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儒家“仁爱”原则、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民本”思想、“诚信”美德等时代价值,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方针是如何从博大精深的国学宝库中高度凝练出来;以历史上爱国仁人志士为切入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扶贫济困关爱社会为抓手开展行动实践教育,俭以修身,静以养德,提升人格素养,积极投身于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争做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

课堂教学中增强文化输入,如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章节,导入《史记》《春秋》《离骚》《国语》等国学经典,彰显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引导学生应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摒弃消极错误的价值取向。再如,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人格修养、修身理论和方法,不仅为学生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髓,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思想、道德教育层面,对内塑造学生人格,对外养成崇尚道德的行为习惯提供借鉴,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喜爱、守护和践行。

第二,在实践教学中开展“国学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此外,还应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渗透国学传统文化,如组织学生参观国学大师纪念馆、国学院、革命圣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用大师的人格魅力和言行影响每一位学子。参观完后,可要求每一名学生撰写规定字数的心得体会,作为社会实践的分数计入成绩单。还可以通过举办名家讲坛的形式,用传统国学文化浸润学生心灵;也可以通过举办高端国学思想研讨会、“国学”主题演讲比赛、图书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国学氛围,让学生深度领会“国学”智慧。

第三,树立典型,开展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学生骨干培训。优秀的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传递着积极的正能量,通过对这一部分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能在班集体、全校范围内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积极引导全校师生形成学习道德的良好风尚,从而掀起一股读国学、学国学、用国学的热潮,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1]白秀萍.传承中华文化做有根中国人——浅谈经典诵读对孩子素养提升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5):71-72.

[2]黄昕,姚婕.文化多元背景下构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体系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8):137-139.

[3]巴晓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72-75.

【责任编辑:王 崇】

G410

A

1673-7725(2016)03-0145-03

2015-12-15

本文系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

资助(项目编号:2015J021)的研究成果。

菅建伟(1987-),女,山西忻州人,讲师,主要从事国学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国学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垂”改成“掉”,好不好?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