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洪杏, 彭 鑫
(1.湖南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 2.湘潭大学 历史系, 湖南 湘潭 41110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市政管理学”教学改革研究
伍洪杏1,彭鑫2
(1.湖南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205;2.湘潭大学 历史系, 湖南 湘潭 411105)
摘要: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市政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市政管理学”教学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地方本院校“市政管理学”教学中存在教材建设滞后、教学模式与学科特点不匹配、实践教学的水平较低、师资力量缺乏、实践教学新平台缺失等方面的问题。需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和构建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构建与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市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关键词:地方高校;市政管理学;教学改革
国务院于2014年3月正式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未来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1]。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第一,新型城市化是对传统城市化的扬弃。传统的城市化走的是一条粗放式的发展道路。注重城市的发展数量、轻视城市化的质量,注重城市经济的发展、轻视城市精神的培育,注重城市生产、轻视生活娱乐。粗放型发展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半城市化”或“假城市化”现象,城市化水平极低。第二,新型城市化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与环境保护型的“三型”城市化。新型城市化实现节能减排,实施绿色发展,要求土地、水与能源等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减轻城市化对生态的压力,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降低城市发展的物质消耗。第三,新型城市化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城市化。新型城市化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人的自身发展和人的自身需求满足,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和谐发展的城市化[2]。市政管理学是专门研究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学科。它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城市与城市化、市政管理体制、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社会管理、城市环境管理以及城市发展等具体问题。新型城镇化将对“市政管理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对《市政管理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市政管理教学改革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市政管理学”的教学需求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要求市政管理的教学科研应根据相关城乡发展管理实践活动呈现的新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既要对市政管理的基础性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更要切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需要,发挥关注与解决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新问题的实践功能。只有接通地气的教学科研才能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培养。
(一)要求内容更加丰富、综合性更强
新型城镇化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市政管理学》教学应将这些新的特点、新的要求和新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使内容更加丰富。同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市政管理学》教学综合性也极强。由于市政管理学本身涉及的内容及其广泛,一方面,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其内容涉及城市公共管理的所有内容;另一方面专业人才培养上的综合性则体现为对学生能力的全面性上,即既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与管理能力等一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要求知识更新速度更快
随着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我国城镇化不再仅仅关注城镇的发展速度,而是更加关注城市生活品质和市民幸福指数。这些要求的变化决定了服务于城市管理的《市政管理学》教学知识更新速度将很快,决定了《市政管理学》课程必须向社会开放、关注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及时吸收最新的城市管理理念和技术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
(三)实务性和实践性要求更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市政管理学》涉及新型城镇化的特征、市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城市社区社会管理以及城市环境管理等具体问题,这就决定了《市政管理学》这门课程实务性和实践性要求均较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城市管理部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城市管理活动,使学生对城市管理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地方本科院校“市政管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湖南省为例
《市政管理学》课程是城市管理、行政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的选修课程。近年来,湖南省一些本科院校,如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大学、中南林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吉首大学、湖南商学院、长沙学院相继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将“市政管理学”列为行政管理专业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并在实际教学中开设了该课程。虽然这些地方本科院校《市政管理学》在课程建设方面在不断完善和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建设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要
当前,市政管理学教材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内容陈旧滞后,不符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城市管理的理念和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越来越明显。然而国内现行市政管理学教材却理念相对落后,内容相对陈旧,滞后于城市管理的发展需要,造成与市政管理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3]。截至目前,湖南只有两本相关教程,一是湘潭大学的李佑新教授于1990出版的《市政学》(湖南出版社)。此版教材虽然是全国最早的教程之一,但当时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说还没有真正起步,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了35年,教程对现实的指导性可想而知。二是湖南农业大学的李燕凌教授于2006年12月编著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政学导引与案例》,该书于2008年获得湖南省优秀教材奖教材称号,并于《市政管理导引与案例》2011年3月再版。该书虽然在市政学案例方面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但第一版略显繁琐,第二版也没有很好地结合新型城镇化背景。第二,忽视能力培养,偏重单一知识传播。国内现行市政管理学教材,虽然杨宏山教授主编的《市政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已经是第三次出版,王佃利教授主编的《现代市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6月已经是第四次出版,总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其编写仍是沿袭的传统教材编写的思想,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的介绍上,而如何提升学生的能力在内容上并没有体现,特别是没有紧密结合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市政管理人才所需的核心能力来写。
(二)教学模式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特点不匹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市政管理学的人才培养应服务于构建需求至上的人性之城、和谐开放的包容之城、以民为本的服务之城和诗意栖居的宜居之城。这就要求市政管理的教学模式应根据相关城乡发展管理实践活动呈现的新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然而目前湖南省内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市政管理学教学模式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不匹配,教学模式仍是沿用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课程体系结构的逻辑层次,制约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与学科特点不匹配的教学模式从长远角度来看是不利的。
(三)实践教学水平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新型城镇化对《市政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性要求很高,然而,湖南省地方本科院校《市政管理学》实践教学水平还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缺乏。实践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需要实践教学相关的一套体系的支撑。而从目前湖南省整体的公共管理学科的教育体系来看,《市政管理学》课程普遍存在实践课程安排不足的问题。以湖南商学院为例,其实践体系比较匮乏,实习内容还比较单一,主要停留在参观与观摩学习阶段,实践教学水平还处于很低的水平。第二,实践教学方法单一。由于目前《市政管理学》课程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高校教师基本上都缺乏实务经验,对相关的市政管理实务操作知识匮乏,无法摆脱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讲授方式[4]。目前,湖南省地方本科院校《市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受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的限制,基本上还没有走出传统教学方法的桎梏,即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教师队伍建设无法满足新型市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
双师型队伍建设是提升市政管理学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从现阶段地方院校教师整体队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他们大都是刚毕业就走上了教学工作岗位,这就造成了教师队伍普遍实践教学能力不高,无法满足新型市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而从公共管理学院的师资来看,具有正规公共管理学科教育背景的教师不多,而具有城市管理学科背景的教师更少。以湖南商学院为例,其现有的《市政管理学》教学团队中,只有一名教师具有城市管理背景,实践教学能力整体水平不高。显然,目前湖南省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还很落后,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五)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无法满足市政管理学实践教学的需要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市政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充足的实践教学平台,这既是同学们实践教学的物质载体,也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舞台和空间。然而,就目前湖南省地方本科院校实际情况来看,校外的实践基地相对不足,适合《市政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校外实践场所就更加的少之又少。实践教学平台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无法满足市政管理学实践教学的需要,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市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为了使《市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更符合新型城镇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议相关部门要求将该课程列入行政管理专业、城市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从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完善《市政管理学》实践教学平台几个方面入手。
(一)围绕新型城镇化市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教材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决定着“市政管理学”学科知识更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而学科知识更新、课程改革是“市政管理学”教材建设的依据。“市政管理学”教材的编写,一方面要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充实新的发展成果、总结新的经验和传授新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学到新型城镇化背景所需要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强化能力培养的理念,摒弃传统重视知识点,忽视能力点的观念,加强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的核心能力培养。
(二)结合新型城镇化市政管理人才培养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要求市政管理的教学模式应根据相关城乡发展管理实践活动呈现的新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对《市政管理学》教学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考评方法的改革主要促使教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两者都有利于市政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改革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教科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更不要说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了上好公共管理学科中这门新兴的课程,就必须改革和创新市政管理学的教学方法,以保证市政管理学的教学质量。第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将市政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通过“海口强拆暴力执法”案例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拆除违建不能以暴制暴,如果一旦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那不仅违法,甚至还容易激发社会矛盾,引起更大的冲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城市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依法行政”的理念。第二,课堂辩论教学法。课堂辩论教学法是一种将辩论融入课堂的教学方法,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氛围[5]。如在讲到城市规划理论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课堂辩论,一组的观点是城市分区理论适合我国国情,另一组的观点是城市分区理论不适合我国国情。通过辩论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城市分区理论利弊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等等。第三,角色扮演法。通过采用角色扮演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例如在学到城市与城市化这一章的时候,引入一个市政府为了改造城中村而要对一个城中村进行拆迁的案例,让学生来扮演该市拆迁办的办公室主任,如何来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拆迁的决策。通过角色扮演,不仅弄懂了市政执行的基本环节和要求,也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整体理念和辩证思维。
其次,改进考评办法。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除了发达地区之外)普遍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还停留在观念上,在课程教学中,理论学分占的比重偏高,一般占了总学分的80%;而实践课时相对较少一般只占总学分的20%(其中课内实践教学大约占15%,课外实践教学大约占5%)[6]。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进一步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市政管理学》课程的考评中,可以适当加大实践教学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可以由原来占总成绩的20%,提升到占总成绩的30%。其中,实训(实习)模块、第二课堂活动模块占15%,课程设计(论文)和创新实践训练模块占15%。同时,还要对其考核方式进行配套改革。将讨论、访谈、小组的课题调研等作为考试形式。这样才能督促学生真正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
(三)围绕新型城镇化市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才需求的需要,将《市政管理学》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分解成实习(实训)模块、第二课堂活动模块、创新实践训练模块和课程设计(论文)模块四个模板,并按照各模块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实习(实训)模块。实习模块包括实习调研、各类社会实践、见习活动以及志愿者服务等。一方面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类小假期,适时安排相关城市管理见习、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组织在校生参与城市管理现场执法活动,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学生寒暑假的时间,由专门的指导老师带队,组织学生去实习单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从而使学生提前感受工作环境和感知实践,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7]。
其次,第二课堂活动模块。开展丰富多彩的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市政管理学相关学术报告、市政管理学相关的知识、技能比赛等活动,能够有效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在课余活动中锻炼自我,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再次,创新实践训练模块。创新实践训练模块主要是通过鼓励和激励学生参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科研项目设计、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深入探讨市政管理问题,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最后,课程设计(论文)模块。课程设计(论文)模块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课堂理论知识和课外实践技能的能力,通过完成课程设计(论文)模块,学生能够对自己学习市政管理学课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不足。
(四)围绕新型城镇化市政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市政管理学》实践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与教师的观念、能力和素质有关。《市政管理学》实践教学需要“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既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在市政管理一线工作的经历。针对现有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现实,地方高校应侧重加强对专职实验教师师资的补充,并切实注重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培训、进修、研讨、考察和交流等工作。应鼓励青年教师到高等学校、培训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以及企业进行进修学习,提升学历学位和专业实践技能,还要有计划性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市政管理一线学习实践,真正实现教师的“双师型”素质锻炼。
(五)结合新型城镇化市政管理人才培养的特点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平台
从某种意义上讲,《市政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需要,其根本原因在于实践教学平台的缺失。因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更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一方面要注重强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与市政管理相关的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组织、第三部门组织、企业等的合作交流,选择一大批实习单位供学生实习实训所用;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加强对校内模拟实训环境的建设,为学生校内开展模拟实训创造有利条件。根据《市政管理学》实践教学的性质、内容和特点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构建满足实践教学综合性和全面性的实训基地的生态环境。同时,校内实训基地要具有开放性,不能因空间和时间问题而将部分学生拒之门外,使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另外,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凸显科技之风,积极营造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环境和气氛,努力把校园建设成为学生的科技孵化园,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教学的条件[8]。
“市政管理学”教学改革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育人工程,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它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和提高。高校应充分重视加强“市政管理学”教学改革工作,围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需要,从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完善《市政管理学》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来发力,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市政管理学”教学改革方案,从而培养出一大批符合现代市政管理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4-03/16/content_2640075.htm.
[2]刘瑞荣,李志强.大都市圈副中心的新型城市化路径选择——以广州从化市为例[J].当代经济,2014(2):143-145.
[3]刘康声.高职教材建设思路及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23):52-54.
[4]郑二红.市政管理学的课程特色及其教学效果的改善[J].教育评论,2014(6):115-117.
[5]陈媚.谈《市政管理学》的课堂教学[J].法制与社会,2005(5):243.
[6]付坤.吉林大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的方案设计与实施保障体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5.
[7]伍洪杏.试论地方本科院校《市政管理学》实践教学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5(6):96-100.
[8]李阳.我国高校本科实践教学及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On Reforming“Municipal Management”Course in Loc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WU Hongxing1,PENG Xin2
(1.HunanUniversityofCommerce,Changsha,Hunan410205;2.HistoryDepartmentof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105)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poses higher request on municipal management talent and teaching Reform has become the top priority.There are such problems as outdated textbooks and teaching mode,low level of practice teaching,lack of teachers and absence of practical platform on“Municipal Management”course.To adapt to the new urbanization,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reform method on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optimize the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system and constru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ies;Municipal Management;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6)04-0113-04
作者简介:伍洪杏,1975年生,男,湖南会同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市政管理学教学改革研究”(XJK014CG0530);湖南商学院教研教改课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市政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03
彭鑫,1991年生,男,湖南茶陵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