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玉梅
(湖北师范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团体辅导技术在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荆玉梅
(湖北师范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湖北 黄石435002)
〔摘要〕本文将团体辅导技术引入公共心理学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从而实现高师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方法全面改革,全面创新高师院校公共心理学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团体辅导;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
自 1978 年高等师范院校将心理学课程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以来, 心理学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一直肩负着培养师范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任,在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近两年,随着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的推进,师范生同样面临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压力,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高教界历来十分重视这门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质量。近年来,部分学者对一些地区的高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效果不大满意,表现为“在憧憬中开始,在无趣中结束”,“学时无趣, 学后无用”等。同时发现师范毕业的优秀教师和非师范毕业的教师相比,并未表现出师范特色课程( 心理学、教育学) 方面所受教育的明显优越性。可见,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方法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也提到在教学中,需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结合90后学生个性鲜明、充满活力、热情开放等特点,以及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认真调研课程性质和团体辅导的活动形式,将团体辅导的技巧引入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实践,充分运用团体轻松的氛围,积极的人际互动,深刻的自我体验及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价值澄清等特点。努力探索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对公共心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一、团体辅导技术在公共心理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近年来,团体心理辅导越来越多的成为高校学生发展性团体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团体辅导活动一直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在解决大学生发展性问题(如人际交往、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职业规划)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团体辅导技术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
实际教学中发现,班级凝聚力越强,与老师的互动效果越好,教学参与及知识运用情况越好,相反,班级整体氛围不佳,学生的互动和学习热情都将下降,可见运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班级建设对于推进公共心理学的课程教学至关重要。而团体辅导技术强调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和感受,所营造的接纳、鼓励、支持、肯定、积极、健康的氛围有利于同学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对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归属需要的满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参与学习、相互学习、共同学习的良好局面。
2、团体辅导技术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动
据调查,大学生对公共心理学的课堂教学方式亟待改进的要求很高,很多学生反映在上课前对心理学抱有较高的期望,但实际教学中发现课堂气氛沉闷,讲授多偏理论,轻实践,互动不足。而团体辅导技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设计互动游戏,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活动中。
3、团体辅导技术可以对理论内容进行即时实践
高师开设公共心理学的目是让学生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未来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了解受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特点,选用受教育对象乐于接纳的教学方式,更好的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所以在公共心理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需要对能够指导教育教学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等内容进行科学的实践,让学生真正领悟所学内容并学以致用,团体辅导的魅力在于能够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在小组游戏和互动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改变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体验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身或未来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实现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4、团体辅导技术有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
目前高校公共心理学多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学生人数多,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少,老师成为单纯的知识讲授者,没有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一方面,在学生心理上面临迷茫、困惑、无助时教师很难发现,更谈不上给予科学指导,另一方面,学生希望在群体中得到交流、认可和提升,教学中也很难关注或提供适合的机会。团体辅导技术可以较好的弥补这一遗憾和缺失,一个互动良好、充满支持、相互信任的团体对于学生个人成长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也有助于心理学教师真正发挥教师育人的功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实现教学相长。
二、团体辅导技术引入公共心理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及实施情况
一直以来,公共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在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教学资源较难满足小班教学的需要,而科学的团体辅导要求学生人数不超过40人甚至更少,教学场所内桌椅可自由摆放,团体带领者需要有较丰富的组织和团辅经验。基于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将团体辅导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相关教学内容,努力形成“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知识拓展与游戏互动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目的是活跃教学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互动中领会心理学相关理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1、课程准备阶段(2课时)
首次上课,通过破冰游戏向学生介绍团体辅导相关知识和公共心理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人数,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确定10-12人为一小组,尽量保证组内成员来自不同寝室、不同班级或专业,性别比例合理,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座位,选定组长,组名,组歌,通过活动让组内成员相互熟悉并相互了解,签订小组契约,如不迟到不早退,保护成员隐私,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确保小组成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相互接纳、相互支持、共同进步。
2、课程教学阶段(28-30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对偏理论的章节(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脑、感知觉)主要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在课程讨论环节,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结合组内发言,组间竞争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内容的讨论过程。
而针对偏应用的章节,可以充分引入相适应的团体活动,结合团体辅导技术,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如讲到需要与动机一章时,采用“生活方式拍卖场”、“洞口余生”等活动,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和成就动机,从而加深对需要层次理论、动机理论、动机冲突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学会化解动机冲突,尊重自身需要。
讲到情绪与情感一章时,通过“杀人游戏”、“自画像”以及“弄坏心爱之物”等团体活动,了解人的情绪表现、情绪状态以及不合理情绪产生的原因等,学生在团体游戏中体会怎样识别他人的外在情绪表现,了解自己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学会更好的控制和调控情绪
讲到人格一章时,通过创编、表演“爱情公寓”、“红楼梦”等人物个性特征鲜明的情景剧让学生了解人类个性心理特征,气质类型及人格理论,学会恰当评价自己,悦纳他人,同时理解人格发展阶段,了解青少年人格发展特征。
讲到意识发展一章时,科学选用团体活动“我是谁”、“生命曲线”等,深刻剖析自我意识的结构,觉知自身存在的心理历程。
讲到人际关系一章时,可选择的团体活动较多,如“戴高帽”、“你比我猜”、“冲突大搜索”等反应人际互动的游戏,协助学生体会群体心理特征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意义,在活动中可针对学生反应的具体人际冲突进行“右脑风暴”,做到学有所用。
3、课程总结阶段(2-4课时)
对整个课程教学环节进行总结和回顾,利用团体辅导的“总结技术”,分小组反馈组内成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处理小组内成员的离别情绪,做好离别祝福与答谢工作。同时指导小组成员对课程重点、难点进行总结与归纳,并做好课程满意度调查与评价工作。
三、团体辅导技术引入公共心理学教学的反思
1、团体活动不宜过多
一方面,教学场地和学生人数均不符合团体活动的要求,同时学校对课堂教学也有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小组内成员是同班同学,相对比较熟悉,在分享和自我暴露方面很难真正做到完全接纳与信任,同时,课程重难点的讲授仍是课程的关键,所以团体活动的设计不宜过多,每次课程延伸选用1-2个活动为宜,鉴于场地原因,团体活动均采用分享交流式,不适宜大范围的人员走动。
2、教学过程相对固定
公共心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差异明显,包括文科生、理科生、艺术生、体育生等,所以要保证教学方式被不同的学生群体所接纳,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严格遵守教学进度表,认真撰写教学大纲,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效果。
3、大胆改革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师如何考核学生决定学生如何去学习。一直以来,公共心理学的考核方式多为期末考试(80%)+平时成绩(20%),一些学生只凭期末突击背诵即可蒙混过关,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和运用差强人意,所以在引入团体辅导技术后,需要大胆改革评价方式,将小组分享,组间竞争成绩,参与讨论情况,活动开展情况等作为平时成绩,占考核成绩的40%,将心得体会,活动小结作为平时作业,占考核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加大考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综合考评体系,从而使公共心理学的教学从偏理论转为偏实践。
4、全面培训师资队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而团体辅导技术涉及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对授课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在每一章节开始前,教研室需组织专门的教学研讨活动,针对团体游戏的设计、规则、分享,相关理论知识的讲授等进行说课和讨论,提高教师驾驭团体活动的能力水平,合理删减传统教学讲授的内容,使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公共心理学授课教师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昕.团体辅导在咨询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2 ).
[2]樊富珉. 团体心理咨询[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波.团体辅导在《大学生人际关系心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3).
[4]《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2012]1号.
(责任编辑:王国红)
[基金项目]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14Q084);2013年度湖北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成果(XJ201340)
[收稿日期]2016—01—05
[作者简介]荆玉梅,女,湖北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6)04- 0106- 03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6.0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