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丰园
(黄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研究
于丰园
(黄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生导师制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生导师制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大学的质量与效益。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目标是“教书育人”“行知合一”“求真务实”,遵循的原则是“全员参与”“为人引学”“专业为本”,在实施过程中分为虚拟阶段、模拟阶段与实质阶段。
创新创业;本科生导师制;目标;原则;模式
知识社会的发展对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发展的源动力则是自身不断的创新。创新是在已有理论与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新思维、新方法并解决问题。中国本科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自1997年清华大学举办第一次大赛已历经18年路程,中国本科生导师制则可以追溯到1927年大夏大学,现在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生导师制普遍存在于各种类型的大学中。但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1]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经历了起步、中止、复苏与繁荣四个阶段,[2]85-92导师在思想、知识、学术、做人、学习等方面通过个别教学的形式给予学生指导,在实施过程中与本科生导师制的理念不一致。[3]95-97如师生比偏大导致导师制流于形式,指导要求繁琐反而使得部分教师无所事从等。
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生导师制这两个问题将对大学建设的质量与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解决这两个问题本身就需要一种创新思维。大学的创新并不只在于设置新机构、颁发新文件,创新也可以是对原有结构的重新组合、对原有问题的综合考量。把创新创业与本科生导师制结合起来,这样本科生导师制能够解决创新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创新创业又为本科生导师制指明目标,提供指导平台,创新指导方式,解决导师制中形式主义、目标模糊、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所以大学应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目标导向,根据学校自身的类型特征建立一种全新的、系统的、所有要素参与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根据大学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目标是 “教书育人”“行知合一”与“求真务实”。
(一)教书育人
就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而言,其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育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 “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塑造学生创新创业人格,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使教师意识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与重要性,为导师制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思想环境。[4]116-119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通过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导师制的模式创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培养新型的“劳动者”“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行知合一
创新创业教育与本科生导师制都要求把教师与学生的“知与行”统一起来,使得“教、学、做”三者合一。[5]56-57“知”要求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导师与学生均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这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创新创业知识;“行”指师生能够进行知识生产与知识应用,这包括以专业知识生产为核心的科技项目的研发,又包括以创新创业知识为核心的实质经济体的建设。导师应具备学科专业高深知识,可以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一般的大众的创新创业转为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的生产、技术转化、知识创新与应用,帮助学生获得专业创新创业技能。 [6]103-106
(三)求真务实
创新与创业是两个不同概念,但是这两个概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都是以求真务实为目标。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体现出陶行知先生“求真”的理念,作为大学的内在诉求,创新创业都是追求真理的真实的反映,是每一个大学成员的目标。务实是大学的时代要求,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导师制明确指向学生就业、服务地方、知识应用等实质要求,要求提高大学生实在的创新创业能力。求真的过程是一种虚拟、模拟的知识创新、思维创意,而务实则是实在的技术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的实质反映。求真要求导师对学生进行严谨的学术探索,所以创新的结果应该是真实的;务实要求导师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也就是学生的开拓进取与脚踏实地的事业心。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应遵守下述教育原则,才能对已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延伸与补充,有效地解决现有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是体现面向全体的新型校园文化下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原则要求。全体包括学校的所有机构、全体教师、每一个学生,这是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根基和血脉,也是大学所要建设的校园文化。创新创业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突破传统创新创业知识学习的金字塔结构,形成新型扁平化的去中心化的全员参与的大学文化。所以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首要原则,要求学校系统中的所有要素都以创新创业为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全要素参与的教育改革,要保证整个学校系统的所有要素都指向创新创业,做到全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而本科生导师制则是一个很好的可利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导师,每一个学生也必须分配一个导师,简单地说就是能够将所有教师与学生吸纳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为人引学
为人引学是社会发展需要与学生价值体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组织形式的转变,为人引学的原则要求导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能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为人引学强调导师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现状,努力使之获得与其自身发展相匹配的新知识、新能力与新价值观,是尊重主体性和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原则。[7]119-120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可以获得专业教师内源性支持,对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进行多元化设计,帮助全校师生重新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专业为本
脱离了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8]48-50而立足于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是所有人都可以进行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但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则又有着不同的特色。专业教育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是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生成的深层根基,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专业教育体系将成为无源之水,难以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专业优势,无法吸引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9]87-91离开专业教育的学生创新创业只能停留在 “为生存而创新创业”的阶段上,无法进入更深层次的主动创新创业、高质量的创新创业。这就要求导师能够有效地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起来,立足于专业背景进行创新创业的引导。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虚拟阶段、模拟阶段与实质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互相支持的系统工程。
(一)虚拟阶段
虚拟阶段在大学新生一进学校便着手实施,通过导师的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该阶段直接指向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充分形成一种创新创业的想象力,即创意。虚拟阶段的关键在于理念形成,在于如何培养学生具有专业化的创新创业的想象力,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
这一阶段的工作首先在于建设若干多层次、系统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导师与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共同开发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相结合的跨学科、多元化、应用型的校本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目标设置与课程内容的调整则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动态和创新创业模式的变革,把具有区域特色精神的地方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纳入院本教材。[10]56-60导师参与创新创业院本课程开发,能够进一步理解创新创业的内涵、过程与方法,并将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之中,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自身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导师掌握了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的课程知识,自身就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其次,在虚拟阶段,导师利用学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以自主学习、讨论等为契机,介绍本校、本专业已有的创新创业案例,鼓励学生构建基于本专业的创新创业的图式,使其初具创新创业的理念。虚拟阶段关注的是创新创业知识情景再现的构建,导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思考,提出问题并从理论上给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讨论问题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
(二)模拟阶段
这个阶段开始根据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程度来划分,通常在大学二年级开始,是承接虚拟阶段与实质阶段的中间环节,是创业技能与创业准备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将头脑意识中想象力的可能性转化为模拟实践情境中的可行性,这是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有意识的模仿,是验证创新创业想象力的必备过程。导师只要认可学生在虚拟阶段学习过程中具备的专业知识基础、创新创业理念,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与独特性便可引导学生进入第二阶段,模拟创新创业。
这个阶段既是选择阶段,又是全员参与阶段。导师与学生在虚拟阶段想象力与创意只有一部分存在可能实现的机会,而且这种实现还需要实践的检验,贸然开始创新创业则会带来过多的不确定性。所以需要挑选出某几个创意与想象力,参与到学校或者企业的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之中。例如导师积极组织与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以项目作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实际载体,以项目研究与建设为平台,引导课题组的学生逐渐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和系统地处理各类问题的综合能力。导师指导的非课题组的学生虽然不参加项目研究与建设,但导师用这个项目为案例,指引非课题组的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强化非课题组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与理念。
在该阶段,导师要借助学校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以及学校提供的其他教学资源,如专业实验室、工作室、网络平台。项目组的学生与非项目组的学生都开始接触到这些资源并能通过模拟的方法进行最基本的研究创新或实体模拟,学生开始转化学习方式,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导师引导学生与企业创新技术人员、创业实践者开展对话,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性地思考和审慎地认知创新创业的艰难困苦,尽量减少盲目与非理性的创新创业。
模拟阶段已经开始突破以学校为系统的内部结构,学习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学校的实践基础扩张为校内外新型的社会系统。可以增加校外的导师,形成“双导师”,这样就能达到“行知合一”“求真务实”的目标。
(三)实质阶段
实质阶段是最终阶段,这个阶段不是根据时间来划分,而是导师根据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学生根据自身的创新创业的资源来确定。这个阶段是应用阶段,是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具体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本身就是一个由创新创业前教育、创新创业中教育和创新创业后教育构成的生态系统,这要求导师对学生的引导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还应在学生进入到实质阶段时帮助其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11]49-55虚拟阶段与模拟阶段还是以学生在学校学习为本,而实质阶段则不再仅仅停留在学校层面,而是进入到地方社会的各个机构,需要大学、地方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的多元合作。这对导师提出更为复杂与更高难度的要求,即教师要拥有与各组织机构打交道的经验,熟习地方社会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掌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实质阶段的第一步导师引导学生获取投资资金,挖掘创新创业的第一桶金。如指导学生申请学校中的创新创业专项经费、社会机构的创业基金、地方政府的支持创业资金以及社会风险投资基金等;引导学生掌握企业注册、工商税务、企业选址等知识与经验,帮助学生走向创业。在此过程中,导师要引导其他学生参与或者了解学生的实质创新创业的过程,而不仅仅是面对创新创业学生的引导。导师要指导学生具有风险意识与成本意识,开始迎接实质创新创业的挑战,导师与学生共同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实施的可能性。
实质阶段学生的创业方式有在校创新创业、休学创业、毕业即创业、毕业后创业等方式,所以在校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学生接受众多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时效性终身伴随学生。实质阶段可以突破地域与学制界限,导师利用师生间的正式关系,将实质阶段师生的非正式关系延续下去,鼓励毕业创业学生与在校学生之间保持沟通与交流,为不同时期的学生搭建关系。处于虚拟阶段和模拟阶段的学生从已有的实质阶段的案例学会如何进行创新创业和技术转化、让创意变成产品、争取创新创业资金等,学校的历届学生将会以这种关系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活动系统。
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新常态,本科生导师制则是大学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二者的结合就是一种创新。大学能够历经千年存在,就是因为大学在演变过程中持有知识进化的本质,大学内部结构的变化始终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从而使大学在继承传统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与范式转换。
[1]新华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EB/OL].[2015-05-13].http://news.xinhuanet. com/2015-05/13/c_1115272337.htm.
[2]于丰园.中国导师制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文献的科学计量分析[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5(3).
[3]赵晓兰.尝试抑或捷径: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
[4]屠春飞,卢佳芳.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5(5).
[5]王革,刘乔斐.高等学校一种新的教育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09(9).
[6]宣勇.理念、路径与制度:创业教育视域下的高等教育变革——评黄兆信等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转型发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12).
[7]刘树春.基于第二课堂建设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开展[J].江苏高教,2015(3).
[8]陈奎庆,毛伟,袁志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及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22).
[9]黄兆信,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4(8).
[10]牛欣欣.基于区域特色的地方大学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3).
[11]张务农.我国学校创业教育发展:形态、问题及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4(3).
责任编辑:吴 夜
Research on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Oriented towar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Yu Fengyu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41,China)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in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the paper proposes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university by combi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The goal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oriented to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to teach and educate people,to achieve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o be pragmatic,following such principles as full participation,guide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ization.Its implementation can fall into the virtual stage, the simulation stage and the substantive sta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goal;principle;model
G647
:A
:1672-447X(2016)06-0111-04
2016-06-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C880143);安徽省重点教研项目(2014jyxm342);黄山学院科研项目(2014xhwh001);黄山学院教研项目(2013JXYJ03)
于丰园(1972—),江西东乡人,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课程论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