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舒, 史启新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浅论动画的审美特性与美育功能
方舒, 史启新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人类审美情感载体的动画艺术作品,正以强劲的姿态,广泛渗透于大众的日常生活。然而在功利主义的引导下,动画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亦带来了动画作品的片面商业化,缺失了其应有的审美价值与美育功能。美育功能是动画艺术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能,怎样处理好动画创作中审美性和效益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下动画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动画的审美特性和美育功能的研究,探讨出动画艺术如何拓宽大众审美视域,真正发挥社会美育功能的途径。
关键词:动画;审美特性;美育功能
动画,顾名思义,即“动”着的画,是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动态化视觉产品,是一种跨越语言与文字界限的艺术交流形式,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亦是蕴含时代审美特性的文化传播媒介。“寓教于乐”这一特性,更是使得动画艺术作品能够出色胜任大众审美教育功能;数字化环境下,动画作品几乎陪伴了每一位青少年的成长,成为人们审美活动的宠儿,无形当中影响着动画受众者审美价值观、人生观乃至世界观的构建。
一、审美与美育的概念
审美作为一种艺术特征——“言有尽而意无穷”,它促使我们自觉按照美的规律进行造物活动,培养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审美鉴赏力和爱美情感的培养则是每一个社会人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必须经历的审美活动。此外,审美会带给艺术受众视觉的愉悦享受,并引领人们品味艺术作品中的人文内涵,进而升华为内心的愉悦美感,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美育亦可称为审美教育,旨在培养人们拥有美的品格、美的情操、美的理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实践力,其作为一种超越性、综合性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901年,在《哲学大纲》中,蔡元培先生谈到了关于美育的概念,他认为美育应划分为社会美育、家庭美育和学校美育这三种模式,而学校美育则是在现代美育百年发展历程中,发展最佳的美育模式。现今,随着数字媒介的发展,动画消费高速增长、动画审美活动愈发活跃、动画的应用范围全面扩张、动画的美育功能亦日益增强,动画美育已成为中国美育需要关注的时代性重要课题。
二、动画的审美特性
动画传达的信息跨越了不同国界、民间风俗、性别年龄及文化精神,从而决定了动画艺术的独特性;同样地,这些构成动画审美价值的特征也造就了动画审美的特殊性。
1. 动画的幻想性审美
动画创作是一个织梦的过程,叙述的故事情节大多极富魔幻性和趣味性,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马尔库塞认为:在艺术中那种远离变更实践的成分,应该被视为未来解放实践中的必要成分——视为‘美的科学’、‘补偿和满足的科学’,艺术不能直接变革世界,但它可以为变更那些可能变革世界的男人和女人的内驱力作出贡献。”[1]379在实拍手法的影片中,逼真感往往是人们追求的,可动画片恰恰相反,它的侧重点就在于摆脱传统纪实拍摄手法和传统美学枷锁的桎梏,用感性思维结合超现实主义魔幻色彩,构成动画艺术无可替代的幻想性审美。现实与超现实的碰撞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幻想欲望,更易引起动画受众者的情感共鸣,实现动画的审美诉求。
幻想性审美类型的动画可概括表现为三类:第一种,动画叙事情节中包含着幻想性审美,且故事主题的选材上也极富幻想性;第二种,不仅止步于故事题材的幻想性,在人物角色设定上,也基本都是运用幻想性表现手法;第三种,借助假定性条件,结合幻想性审美表现手法让动画作品可以逃离“现实”。
《长发公主》、《魁拔》、《冰雪奇缘》、《哈尔的移动城堡》、《龙猫》、《神奇飞书》、《冬追夏赶》等,都是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幻想性审美动画优秀范例。创作者引领动画受众带着一颗童心畅游在这些天马行空的奇幻虚拟空间里,运用变化无常的仙术、神幻魔法、精灵传说、神奇宝物等外在超现实助力,借古讽今,以虚代实,通过夸张的艺术审美张力,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期许与憧憬,宣泄人类的欲望与忧愁、渴望与失落、爱憎与悲喜,满足了动画受众的猎奇心,从而增加角色认同感。动画片《哈尔的移动城堡》,成功运用了幻想性审美,赋予女主人公苏菲魔幻的超现实主义色彩。苏菲因为得罪了蛮不讲理而又丑陋卑劣的女巫,被巫术由妙龄少女变为90岁的老妪。战战兢兢地离家出走后,幸运地进入了一座奇幻的空间移动城堡,在战争背景下与城堡的主人——魔法师哈尔共谱一段战地恋曲。影片既营造了玄幻奇妙的故事场景,情节发展上也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突出了反战的主题,彰显人文关怀。
2.动画的时代性审美
动画作品的时代性审美价值会受动画创作者自身时代意识的影响,且动画审美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动画创作中需注重“入乡随时”,如何去定位这个时代动画的审美特性,也就成为动画创作中首要考虑的问题。动画的时代性审美要求我们在动画创作中注重内容与形式结合,超越传统,诞生出进步、新颖、富有时代气息的高雅动画艺术作品。契合时代脉搏的动画作品,势必会体现动画时代性审美的优越性,从而成为跨越不同受众年龄层、不同国界的动画艺术精品。
当然,动画的时代性审美并非盲目遵循时代潮流,需注意“度”的把握,切忌为迎合市场,过于低俗化与商业化。动画从业者应肩负起社会与历史的责任,意识到动画产品的设计承担着时代公共美育的重任,设计出与时代性审美相适应,蕴含时代精神的动画艺术作品。
3.动画的隐喻性审美
隐喻作为一种更为丰富的故事表述方式,又称暗喻,其意义在于内涵的表达及表象的演绎。隐喻是动画艺术中惯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常用投射法,通过一类事物的部分特性归纳出另一完全不同范畴事物的特性,其得益于对主体经验和客体相似性的分析,最终促使经过隐喻性审美艺术加工的动画作品,虽来源于现实生活,艺术性和人文价值却远远高于现实生活,极大地满足了动画受众者的情感诉求及审美诉求。
隐喻性审美在动画制作中,充当着微妙的化学催化剂效用,将现实与幻想巧妙地融为一体,寓意深刻而含蓄,主题得以升华且赋予作品特殊的美学效应。如动画片《雇佣人生》、《平衡》、《千与千寻》、《火车火车过山洞》等,都是优秀的隐喻性审美动画佳作。艺术大师将虚幻的动画世界演变为现实版生活的缩影,隐喻当下人类的生活状态与价值观,提倡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真情和人间大爱的向往;亦有存在的虚无感、皈依何处等生命哲学问题的探讨。这些动画含蓄而巧妙地诉说着深刻的话题,表达大师们的社会责任感、现实忧虑感及对人类未来的反思,艺匠之心,可见一斑。
这些作品中,获得第6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平衡》,更是一直盘踞心中,难以忘怀。拍摄手法上,该片采用逐格拍摄的方式,属玩偶动画,拍摄成本低,却是具有极高艺术性的压卷之作;全片场景设计上,奉行了极简主义,只有一个勉强维持平衡的非稳定平台;人设造型上,唯一不同的仅是衣服背部标识的数字,其余外表特征完全一致;故事情节上,一个能够发出欢快音乐的不明箱体的突然到访,催生了五人的贪念与私欲,为了争夺音乐盒,他们打破了原本勉强维持的平衡。最终的结局耐人寻味:胜利者如愿剔除了其余四人,独占了音乐盒,相对地却又彻底失去了音乐盒,只能永远与之遥遥相望,无法触及。短片用极简的手法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人性的“欲求本质”,采用新的蒙太奇镜头组合方式巧妙暗喻了人类个体与大众群体的构成关系。隐喻性审美表现手法,在娓娓叙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匠心独运地暗喻出作品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批判标准,构成动画的深沉意义,升华作品艺术性,宛如张僧繇画龙的一点,令观影者心动神驰,会心莞尔。
三、动画的美育功能
数字化环境下,数字媒介和交互设计飞速发展,动画艺术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们尚未意识到动画艺术的美育效果时,它早已成为社会美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审美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被改变并重塑。
1.动画美育功能的优越性
审视中国当前的社会美育现状,动画美育在当代美育中的优越性显而易见。首先,在美育实施流程的对比上,随着交互设计的日益盛行,动画美育较其他美育形式而言,更具主动性。因为善于发现身边的美是人的天性——标志的动态化设计之美、动画影视作品中视听语言的美、意境美、动画各类衍生产品中的美等。中国“文以载道”的思想,促使中国动画艺术作品具备“寓教于乐”的特殊美育功能,深刻的内涵,使其审美价值的可传播性更加广泛。其次,从美育实施的载体来看,数字媒介不断发展及普及,使中国动画的美育功能有了更广泛的施展平台,而动画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联性也使得动画美育更具亲和力和公信力。
2.如何加强动画的美育功能
动画美育功能的加强与否,取决于动画行业的发展水平。现今,我国动画设计能力虽有了很大提高,可大部分动画作品还几乎无法承担社会美育之重任,动画行业中充斥着过于商业化和平庸化的动画作品。
中国在经济腾飞的同时,美育亦应得到该有的重视,公众的审美能力和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急需加强。加强动画的美育功能,需要每一个动画从业人员的努力,在创作中融入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精髓,为动画作品美学价值提供民族意识的支撑,同时把握时代脉搏,结合传统美学思想与现代美学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富有感染力的设计语言、充满美感和创意的造型设计来加强动画的美育功能。当动画艺术产品的审美价值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动画的美育功能才会最大程度地得到强化。
四、结语
动画审美活动的纷繁形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衍生,大众的审美价值观也随之不断发展。同时,得益于传播媒体的变化与普及,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会趋向多样化,应用范畴亦会更加广泛。动画艺术作品作为社会美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寓教于乐”,兼具娱乐性与人文性等多重属性,势必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且不断影响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在动画艺术创作过程中,需在满足人们情感价值取向的同时,注重人文关怀,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给予人们美的感受,还需传达出一份纯真的人文精神。
动画艺术作品是一种视听语言的交流,它以美的姿态演绎着众多的人生感悟,在数字化环境下探讨动画的审美特性与美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席勒著.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6.
[2]杜卫.感性教育:美育的现代性命题[J].浙江学刊,1999,(6).
[3]曾耀农.论审美心理过程及其特点[J].天津大学学报, 2000,(4).
[4]彭松.韩国高校动画艺术教育的几点借鉴[J].中外企业家,2009,(11).
[5]吴冠英.动画艺术的“语言”特征与审美价值[J].装饰,2002,(3).
[6]徐孝先.审美教育中的审美境界[J].中国大学教学,2007,(5).
责任编辑:胡栩鸿
A Study o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of Animation
FANG Shu, SHI Qi-xin
(School of Arts,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Wuhu Anhui 241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the animation art, as a carrier of people’s aesthetic emotion, has widely permeated into the daily life of the public with a strong trend. However, with the temptation of utilitarianism, the animation industry is booming with the problem of the one-sided commercialization, thus lacking it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it should have.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is an important social function of animation art, therefore, how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aestheticism and effectiveness in animation creation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in the current animation industry.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methods for animation ar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to broaden the aesthetic horizon of the public and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Key words:animatio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3-0052-03
作者简介:方舒(1987-),女,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动漫设计与理论。
收稿日期:2016-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