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淑华
(江西理工大学 文理系,南昌 330013)
近二十年思维风格研究述评
雷淑华
(江西理工大学 文理系,南昌 330013)
摘要:思维风格一词源起于认知风格,最早出现在Sternberg的心理自我管理理论。研究分析了国内外近二十年对思维风格的概念界定、社会化、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等方面研究,旨在使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多关注个体思维风格,提高能力,促进教育。
关键词:思维风格;个性特征;学业成绩
思维风格(thinking style)的研究是伴随着认知风格而发展起来的。 认知风格一词最早由Allport[1]提出,反映个体在解决问题,思维和记忆中,典型或习惯化的方式,指一个人处理,思考,观察问题和记忆的独特或习惯的方式,[2]是个人一贯偏好的组织和处理信息和经验的特征。[3]
一、认知风格研究
风格与能力不同,能力是指人们的最高行为,完成的水平。能力可分为高低好坏,而风格是人们的典型行为,表现的形式,没有高低好坏之分。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认知风格的研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显著阶段,一是40年代至70年代末,是认知风格结构模型的增值期;二是80年代,是风格理论的综合期,研究者进行了风格结构理论的大量研究;三是自90年代以来,是风格理论的成熟与结构模型的定型期,取得了许多突破和进展。
在增值期,研究者观察发现定义被研究的认知风格模型,如:场依存-场独立,拘泥型-变通型,广视分类型-狭视分类型,齐平化-尖锐化,分析-非分析,认知复杂型-认知简约型,聚合思维型-发散思维型,扫描型-聚焦型,整体型-序列型,言语型-表象型等等。[4]但是众多名称实质是给予相同维度的不同标签。[5]而在综合期,思维风格研究从模型研究转向了结构和测量,其中包括Curry(1983)的著名“洋葱”模型(Three-layer Onion Model),他认为人格,认知风格和行为风格三者关系是一个洋葱,相互作用,有机结合。最深层是人格类型,特点为稳定,不和环境直接发生作用,中间是认知风格,受人格因素的制约,因环境而改变,被学习策略修改,比最外层稳定,是个体处理信息的加工方式的特征。而表层是容易被观察和被影响的风格。三个层次的特点是由外到内稳定性依次加强。[6]但是在这一时期,“很多研究者在学习认知风格研究方面从事工作,忽视了其他风格类型的存在” 。[7]正如Jones(1997)所说,认知风格由于研究领域庞大和分散,缺乏结构性和适用性。[8]自90年代以来,认知风格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者认同认知风格是个体的特征和一贯性的组织和加工信息的方式。Richard 和Riding(1997)[5]在回顾了30多个认知风格模型,分析了每种模型的描述、相关、评估及影响之后,提出整体-分析(Wholist-Analytic)和言语表象(Verbal-Imagery)两个认知风格基本维度,前者是指加工信息时,个体倾向于从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看,后者是指个体以言语形式还是以表象形式来表征信息和思考问题。[9]
早在Sternberg提出心理自我管理理论之前,瑞士心理学家Carl Gustav Jung提出八种人格类型: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情感型、外倾直觉型和内倾直觉型,这直接启发了西方心理学对思维方式问题的探讨。奥地利心理学家Alfred Adler 和个人建构心理学创始人Kelly都对“生活风格”及其形成及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做了研究。[10]20世纪80年代, Myers 和Briggs以Carl Gustav Jung人格类型分类法为基本理论,从4个方面两个维度衡量分类认知风格,提出了梅-比人格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s)(MBTI)。[11-12]Riding(1997)及同事在早期工作基础上发展出了比较完善的认知风格测量工具CSA,并确认了其认知风格理论的结构效度。[5]另一研究者Fiona Beddoes Jones也从多种角度对思维方式分类为26种。他们的研究对管理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更多地研究思维方式的推广应用价值。[13]
二、思维风格研究
1. Sternberg 心理自我管理理论-思维风格
1988年,美国心理学会(APA)主席,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Robert J. Sternberg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风格理论-心理自我管理理论(theory of mental self-government),并在该理论中首次提出了思维风格(thinking style)概念。按照他的观点(1997),思维风格既不属于能力范畴,也不属于人格范畴。思维风格是指人们所偏好的思考方式,风格是一种思维的方式,它不等同于能力,而是个体倾向采取的运用自身能力的一种方式。[14]该理论把人的思维和国家的管理相类比,认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治国方式, 不同的人也有自己的一套自我组织和管理的思维风格,它们体现在一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像政府机构一样按照功能、形式、水平、范围和倾向五个维度对思维风格进行细致的区分,共13种思维风格,(如下表)一个人的自我管理方式是多种思维风格的组合。Sternberg & Wagner编制的思维风格问卷(The Thinking Styles Inventory)是最重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心理学领域运用最广泛的思维风格测量工具。[15]
该量表从功能、形式、水平、范围和学习5个维度由13个分量表组成。(1)立法型风格(legislation style)的人喜欢创造和自己提出计划,处理未经事先规定或设计好的问题。(2)执法型
Sternberg思维风格分类表
(Executive Style)的人喜欢按已定的规则做事,不喜欢自己去创立结构,一个有天赋的立法风格的学生更可能被看成捣乱分子甚至是叛逆者,幻觉的压力会迫使学生采取这种执法风格(李洪玉等,2004)。(3)审判型风格(Judicial Style)的人喜欢评价政策、规则和程序,发表意见,看法和评论。(4)专制型风格(Monarchic person)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处理一件事物或其中的一个方面,专心致志,富于激情。(5)等级型风格(Hierarchic person)的人可以按先后轻重急缓设立目标,同时面对多种事物,条理分明。(6)平等竞争型风格(Oligarchic person)的人认为多个目标和方法具有同等的重要性。(7)无政府型风格(Anarchic person)的人偏好在无结构,没有清晰程序可遵循的环境下工作。(8)全局型风格(Global Style)的人喜欢处理整体的抽象的问题,喜欢概念化、理论化的任务。(9)局部型风格(Local Style)的人喜欢处理具体的细节的事物,喜欢追求事物的本质,刨根问底。(10)内倾型风格(Internal Style)的人倾向于内部,喜欢单独工作,喜欢独享他们的才智和主意。(11)外倾型风格(External Style)的人倾向于外部,喜欢与他人共同工作,与人分享思想。(12)激进型风格(Liberal Style)的人喜欢最大限度地超越现有的规则和程序,去面对不熟悉不确定的情绪,对变化的容忍度高。(13)保守型风格(Conservative Style)的人维持现有的规则和程序,做熟悉的工作,避免模糊与变化的情境。
2. 国内外思维风格研究
自Sternberg提出思维风格一词后,国内外研究者对思维风格在概念界定,社会化和教育领域的运用进行了研究。Dai & Feldhusan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和思维风格测验量表做了思维风格概念界定研究,结果发现,思维风格与人格特质之间不存在一致的稳定关系。[16]Grigorenko & Sternberg在1995年研究发现,思维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年龄、性别、文化、父母受教育水平与教养方式以及学校教育和职业等因素的影响,[17]Sternberg的思维风格可社会化的观点,对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此外,Francisco Cano Garcia & Elaine Hewitt Hughes (2000) 通过对西班牙大学生思维风格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发现了思维风格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18]Bemardo等人(2002)在对菲律宾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一些风格类型包括执法型、保守型、等级型、无政府型和内倾型风格与成绩显著相关。[19]
中国研究者对这一领域也展开了系列研究。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Li-Fang Zhang (张丽芳)教授发现思维风格与人格特质有一定的重叠,她把Sternberg的思维风格概括地分为三类:思维风格类型I,由产生创造性和更高认知复杂性水平的思维风格构成,包括立法型,审判型,等级型,整体型和激进型风格,他们乐于挑战和冒险。思维风格类型II,包括执法型,局部型,平等竞争型,和保守型风格,他们倾向于赞同他人或者权威定向。思维风格III,不属于I或II,可是却依赖具体的风格要求,可能显示来自两组的风格特点,包括无政府型,专制型,内倾型和外倾型风格。[20]她在1999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年龄,工作经验,旅游经验等特征与思维风格呈显著相关,7种思维风格对学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与创新性信息处理有关,强调挑战和冒险的计划制定,判断,整体和开放性的思维,与常规性的信息处理过程有关,强调对规则的遵守和权威倾向的执行,局部和保守型思维。[21-22]Li-Fang Zhang 对香港和内地大学生的研究结果发现思维风格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不同的思维风格对不同学科成绩有预测作用。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文化对思维风格和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思维风格与认知风格发展部分重叠。[23]
武欣,张厚粲(1999)比较了思维风格在性别、文理科、地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后,总结了中国大学生思维风格方面的一些特点,发现思维风格与智力相关很低,指出思维风格是种独立于智力的特质,同时对思维风格量表的信度,效度和结构进行了探讨,结论为该思维风格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使用信度高。[24]郑磊磊,刘爱伦(2000)通过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了男女生思维风格倾向,性别和文理科差异,指出人们对个体心理资源的不同控制导致思维风格差异,并影响个体的行为控制。[25]李洪玉,姜德红,胡中华等人对思维风格概念界定[26]和中学生思维风格特点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思维风格是指思维时的态度和方式,是思维的性格特征体现。他们使用自行修订的Sternberg-Wagner 思维风格量表对中学生测试后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男生和女生在思维风格上的显著差异。[27]林丰勋,孟庆茂(2003)也对中学生的思维风格与人格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思维风格的年级主效应和性别主效应显著,而且年级与性别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立法风格,司法风格,开放性风格,等级制风格与学生的数学,语文,英语各种成绩呈显著正相关。[28]
三、思考
从以上回顾可见,思维风格不同于智力和人格,是个体运用能力的偏好,每个个体拥有一组风格,而不是拥有一种风格。思维风格不同于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一种思维潜能,是个体思维的内在可能性,而思维风格是个体运用自身能力思维的方式,能力有大小,而风格无大小之分。以往研究在确定了思维风格概念结构之后,证实了思维风格与个性特征、环境、经验等有关系,对学业成绩有预测作用。具有不同思维风格的人,喜欢采用不同的方式发挥自身的能力。这也给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不同个体的思维风格特点,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同时国内关于思维风格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不多,仍有不少有待探讨的问题。无论是对大学生还是中学生的思维风格特点都需要研究者进行更多研究。其次,在青年个性特征明显,社会环境纷繁复杂,挑战日益增多的时代,如何更好地利用思维风格的社会化特点,也是研究者未来的主要课题。此外,研究者发挥思维风格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将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个体思维风格,提高能力,促进教育,具有启示意义和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Allport G.W.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M].New York: Holt Co, 1937.
[2] Messick, S.A. Validity [A]In R.L. Linn(ed.)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3rd edn[M].New York Macmillan, 1988: 77-96.
[3]Sternberg R.J. Intelligence and cognitive styles. In : Hampson, S. F. & Colman, A.M. (Ed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personality.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1995.
[4]Rayner S. & Riding R.J. Towards a categorization of cognitive styles and learning styles[J].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7, 17:5-271.
[5]Riding R.J. On the nature of cognitive style[J].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7, 17:29-49.
[6] Curry L. An organization of learning styles theory and constructs[J].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35185 1983.
[7] Riding R.J.& Cheema,I. Cognitive styles- An overview and integration[J].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1,11: 193-215.
[8] Jones A.E. Reflection-impulsivity and Wholist-Analytic : two fledglings? Or is R-I a cuckoo? [J].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7.
[9] Tennant M. Psychology and Adult Learning[M].London: Rontledge, 1988.
[10]侯玉波. 实用心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11]Mayers P.B., Myers K.D. Personality Type Indicator (revised) Palo Alto,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93.
[12]Mayers I.B. McCauley M.H. Manual: A guid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Ma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Palo Alto[M].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98.
[13]侯玉波. 社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14]Sternberg R.J. Thinking style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5]Sternberg R.J. Wagner R.K. Thinking styles inventory (unpublished test) Yale University. CT: New Heaven, 1992.
[16]Dai D.Y. & Feldhusen J.F. A validation study of the thinking styles inventory: implications for gifted education. Roeper Review, 1999, 21(4): 302-313.
[17]Grigerenko E.L. & Sternberg R.J. Thinking style [A]In D.H. Salofske & M. Zcidncr(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and Intelligence[M].New York, Plenum Press, 1995.
[18]Francisco C. & Elaine HH. Learning and thinking styles: an analysis of their interrelationship and influence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0, 20(4):413-430.
[19]Bermardo A.B.I, Zhang L.F. & Callueng Thinking styl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mong Fillipino students[J].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02.163.
[20]LI-Fang Zhang & Sternberg R.J. A threefold model of intellectual style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J].2005, 17(1):1-53.
[21]Li-Fang Zhang ,Postiglione G.A. Thinking Styles, self-esteem,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1,31.
[22]Li-Fang Zhang Thinking styles and modes of thinking: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J].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2.
[23] Li-Fang Zhang Thinking styles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J].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2002, 163(2):179-195.
[24]武欣,张厚粲. 思维风格测验在大学中的初步应用[J].心理科学, 1999,(22):293-297.
[25]郑磊磊,刘爱伦. 思维风格与创造性倾向关系的研究[J]. 应用心理学, 2000,(6):14-20.
[26]李洪玉. 思维策略[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
[27]李洪玉,姜德红,胡中华. 中学生思维风格发展特点的研究[J]. 心里发展与教育, 2004,(2):22-28.
[28]林丰勋,孟庆茂. 中学生思维风格与人格特质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19(4):27-32.
责任编辑:郑诗锋
A Review of Studies on Thinking Style in Recent Two Decades
LEI Shu-hua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The thinking style, originated from cognitive theory, was first presented in the theory of mental self-government proposed by R. J. Sternber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roduce and analyze the definition, socialization of the thinking style as well as its im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both in China and overseas, which aims to appeal the families, schools and society to d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dividual thinking style and promote the education.
Key words:thinking style; personality; academic achievement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2016)03-0059-04
作者简介:雷淑华(1969-),女,江西丰城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3097)
收稿日期: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