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形态

2016-03-16 06:27南昌航空大学刘籽宏张颖谭秋艾娇
中国商论 2016年26期
关键词:服务化业态服务业

南昌航空大学 刘籽宏 张颖 谭秋 艾娇

“互联网+”与中国经济的未来形态

南昌航空大学 刘籽宏 张颖 谭秋 艾娇

“互联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主要是因为利用市场优化、业态优化、结构优化等手段的原因,这些手段的使用让我国经济向产业服务化方向进行调整。“互联网+制造”的重要基础是“中国制造2025”,在这个基础上,制造业能够在“互联网+”的引领下完成转型升级;激活增值服务是“互联网+服务”推动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我国的现代化农业也将在“互联网+农业”的引领下,提升现代化水平,服务化潜力得到释放,从而带动彼此间的产业化,以实现相互融合。

“互联网+” 制造业 服务业 农业 产业服务化

互联网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深切地融入到了各行各业当中,现如今一个新的概念——“互联网+”,它被提出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优化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国的经济转型将会受到“互联网+”的深远影响。

1 “互联网+”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想要产生结构转型效应,主要还是要从优化市场结构、优化业态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这三方面入手。而“互联网+”推动中国经济结构向产业服务化方向调整,主要依靠创新驱动[1]。创新驱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互联网+”的过程。差异化供给是产生创新的根本原因,在各行各业当中以需求为导向的创新,都是由“互联网+”这一驱动器来进行驱动的。当然在创新被驱动的时候也能够将互联网产业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以技术研发为辅助,市场创新为主要改革的“互联网+”,也能够将在优化结构过程中出现的高附加值问题顺利解决。这样一来,“互联网+”在新业态中占据的比重变得越来越大,互联网在我国行业中的参与度也在逐年增加,随之产生了更多的多样化增值应用。市场创新因为“互联网+”而产生新特点:首先,具有可沉淀成本的差异化竞争状态更适合“互联网+”,该竞争状态主要表现为应用完全竞争、平台类是“自然垄断”新垄断竞争结构,而不同于同质化的完全竞争状态;其次,“互联网+”提高的不是一般的效率而对效能,指的是效率与多样性并重;最后,提高劳动者的多样性产出也是“互联网+”所特有的,其不仅能够非常直观地创造就业,还能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机会。

“互联网+市场”而不是“市场+互联网”,因此可见其中最根本的就是“互联网+”。真正将“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网络将发挥着主导作用。信息化的驱动作用是互联网能够形成有效资源配置机制的根本原因。市场对资源配置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也在“互联网+”的引领下得到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这个过程中也显示出了超强的资源配置能力。与政府机制不同的是,配置资源上网络与市场机制是一致的,在配置资源上是扁平化的进行分配[2]。且网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不同之处在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手段是定量的价格,而网络机制在配置资源的时候主要手段则是定性的信息。如此一来,网络机制在配置资源的时候能够更加精准地对资源进行配置,从而形成情境定价。

2 “互联网+”将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国政策推行的“互联网+”计划中被排在首位的就是“互联网+制造”,其中制造业服务化是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实,不仅仅是我国将制造业与互联网之间的联合重视起来,美、德这些世界制造强国也十分重视制造业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美国在近些年推行的有工业互联网,而德国则是实行工业4.0计划。这些制造业与互联网联合起来的计划其实不仅仅能够保持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经济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制造”与美、德两国的“互联网+制造”并不十分一致,我国的优势在于市场创新,美国的优势在于技术创新,而德国的优势在于制造业的中间环节。三个国家的“互联网+制造”有相互竞争的势头。我国的“互联网+制造”想要超越其他两个国家获得主动权,就必须要利用自身市场优势,加强服务化环节的创新驱动。目前我国与制造业相结合主要体现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只有行动计划与互联网相结合的力度加大,中国才能有机会在弯道超车。

上述内容从表面上来看属于技术,其本质还是属于新业态。市场创新中包含着发展新业态,想要实现发展新业态这一目标还要依靠商业和技术相互配合才可以。制造业的新业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由“互联网+制造”形成的,主要是指制造业的服务化,从而达到解决高附加值的稳定来源的目的,服务化和智能化并不是根本目的,它们都只是手段,优化产业结构也只是为了达到最终目的。第二,在我国的“互联网+制造”中制造应用的支撑服务需要加强,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因此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形式也有所不同,我国需要先将支撑消费性服务加到制造业体系中来,形成世界级的生产性服务业,比如阿里巴巴那样的世界级平台。中国与美国在生产性支撑服务平台上的实力难分伯仲。利用自己的服务平台来支撑自己的制造业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因此对中国而言,价值互联网的定位和作用非常重要。第三,多样性制造将加强“互联网+制造”的高附加值,制造业的产品更多的向个性化的制造应用服务上发生转变,也是降低复杂性成本、提高多样性价值的根本手段。“互联网+制造”在中国发展,最主要是依靠技术创新,企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在不断增大,先进的制造业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这样使得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这两大创新得到了良好的驱动。

在发展“互联网+制造”的时候要做到软硬兼施,将物理的硬与信息的软充分结合,这样中国的制造业才能够做大做强,发展到最优。“中国制造2025”能不能够实现,主要看中国能不能够实现新业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让中国在比较和竞争中都占据优势。

3 “互联网+服务”将强化现代服务业

互联网发展服务业这一发展思路主要是在重点发展支撑服务业上,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撑服务,通过发展支撑服务业,来刺激多发性发展,使得高度价值的增职业态得到发育。中国服务业升级的一个风向标就是互联网服务业的升级,互联网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部队和关键组成部分。互联网中具有生态化和平台化的电子商务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流通业的面貌也因此发生了改变,中小企业的商业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增值应用和基础平台的分离是互联网服务业态上的一个关键特征,服务业的所有子行业只要有“互联网+服务”的出现,那么就必将受到影响,其中就包含互联网医疗、互联网交通、互联网金融等。服务业内部的应用服务业与内部支撑服务业的业态分离实际上就相当于增值应用与基础平台的分离。这种分离对业态的创新主要有以下两点。

轻资产与重资产的分离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将创造多样性的复杂性成本有效降低,为多样性增值创造了轻资产运作的条件。在资产比重中知识形态的虚拟资产比重增多是“互联网+”带来的一个重大改变,改变服务业固定成本中以前主要是固定成本的现象,向无形投入上转移。增值应用的提供者由于这无形资产的零成本复制而不再需要重复构建固定成本。多样性价值的复杂性成本也由“以租代买”的商业模式而有所降低,这与工业4.0的原理上是一致的。

社会分工由于服务业的“小生产”和“大生产”而更加有效。服务业的“小生产”在于增资应用的个性化定制,而服务业的“大生产”则在于基础平台的大规模制造。在“大生产”方面,生产性服务与支撑服务业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产性服务业中包含有支撑服务业,但是生产性服务业不都是支撑服务业,平台是支撑服务业提供生产性服务的形式,这种直接提供人工服务的形式只能算是简单再生产的生产性服务。欧洲的电子商务与中国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欧洲的电子商务发展不如中国,但是其各方面条件都比中国好。这主要是因为欧洲没有大平台只有应用,而中国有像阿里巴巴一样的大平台,这就属于服务业中的重工业。中国的“互联网+服务”的主要核心就是将中国的服务业从整体的小生产状态向社会化大生产这样的世界级水平发展。

在信息生产力基础上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是“互联网+”新业态的实质,在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引入生产力,为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提供实际上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范围报酬内递增驱动新业态发展。

4 “互联网+农业”将提升现代化农业

我国再有几年时间就步入信息经济时代了,这其中能够与信息化驱动工业化相一致的路径选择的是服务化驱动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新方向就是农业服务化。农业服务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问题[3],“互联网+农业”要想解决农村家庭经营的精准对接市场与多样性价值之间的矛盾还要依托农村生产化这一基础。依托互联网平台为农民增收并开辟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农业现代水平,而且将信息化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新动力,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有效率将会大大提升。

要想实现“新三农”转型就必须借助电子商务和信息化的力量,这也是我国时间农业服务化的基础任务。就我国目前在农村实行的电子商务进程来看,其还是有利于让农村从差异化上向服务化上进行转型升级的。一旦转型升级成功,就意味着我国农业就不再处于以前的同质化产业化阶段,而是向服务化大力迈进。“信息化+农业”是“互联网+农业”的实质,而“工业化+农业”则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只有真正的厘清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实现我国的“互联网+农业”之路,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两次现代化统一。

服务化只有比产业化马力更强,比产业化效率更高,农业生产率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服务化不完全等同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农业中的新商业基础设施。这一基础设施在农业中得到应用普及,那么其就成为了劳动力、资本、土地地位相同的核心生产要素,农业生产的流通关系也得到了重新的优化重构,为信息经济下农业升级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中国制造时代中农业发展的思路就是产业化,但是现在,我国的经济也在急剧地向服务化方向升级,这样现代农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地位也需要有一个提升。我国农业要在产业化机制下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服务体系,这种服务体系不同于其他的服务化,它有助于与政府主导的服务体系共同发挥社会服务作用,形成互补。这让农业向信息经济跨出了伟大的一步。

信息经济要全方面发展,就离不开“互联网+农业”。而农业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主要形成了三种服务业态,第一是农业电子商务支撑服务,第二是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交易服务,第三是农业电子商务衍生服务[4]。农民增收的主体主要就是依靠第三种——农业商业衍生服务,农民在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时候“互联网+”还可以提供十分有利的服务保障,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镇一体化发展得到促进。

[1] 丁艺.“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6(12).

[2] 刘杰.“互联网+”助力生活服务业的发展研究[J].知识经济,2016(03).

[3] 陈志军.“互联网+”模式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对策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6(02).

[4] 刘唯.“互联网+”时代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J].工业经济论坛,2016(04).

F124

A

2096-0298(2016)09(b)-161-02

猜你喜欢
服务化业态服务业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服务化模式和服务化收益研究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战略研究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谢先文:面对新常态 开创新业态
制造服务化发展战略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