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专业招生考试改革探析

2016-03-15 13:55陶亚萍
关键词:艺术专业高校

陶亚萍

(南京晓庄学院 美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71)

高校艺术专业招生考试改革探析

陶亚萍

(南京晓庄学院 美术学院, 江苏 南京211171)

摘要:目前高校艺术专业招生呈现生源数量、新办艺术专业爆炸式增长,但教学资源紧张、教学质量下降的状况。在招生考试制度方面存在计划分配不均、考试形式模式化、录取专业分数不准确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文化编者科目的设置选择、专业考试组织形式的改进、录取方式转变等方面加以改革。

关键词:高校;艺术专业;招生考试

0 引言

近年来,由于社会对艺术人才需求的扩大,高等艺术教育出现了空前的繁荣,高等艺术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艺术院校招生的数量快速增长。但随着艺术考生生源数量急剧上升,艺术教育质量却严重下降。如何能招到优秀的艺术人才,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当下高等艺术教育的关键,而作为指挥棒的高校艺术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

1 目前高校艺术专业招生的基本状况

1.1 生源数量激增

据统计,全国每年高考艺术类报名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中湖北、山东、江苏、河北均为艺术大省,考生报名人数3万到10万不等,每年二三月份,各省市艺术类考点场面火爆,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为此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来保障专业考试的顺利进行。一些文化成绩较差的学校,几乎全是艺考生,“艺考”似乎成了这类考生上大学的唯一途径。

1.2 普通高校新办艺术专业爆炸式增长

1999年各高校扩大招生,“艺考”这一诱人的蛋糕,吸引了全国大批综合性普通高校开办艺术专业,原有艺术院校也大量扩招。以2010年为例,全国大约1 000多所高校,其中700多所普通高校招收艺术类本科专业。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院校如农业、林业、理工、医学院校,也都纷纷成立了艺术系,许多普通高校在不具备艺术专业办学条件下,也陆续大量招收艺术专业学生,原有的一些艺术院校,为了经济利益,更是加大招生数量。

2 高校艺术专业考试“热”的原因及不利影响

“冷”与“热”均不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常态,“艺考热”是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因素造成的现象。

2.1 社会需求急剧增长,就业与收入为看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不断提高,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艺术人才。社会需求范围广泛、艺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乐观,是许多高考学生选择“艺考”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部分艺术类人才供不应求,艺术类学生毕业后收入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要高出很多,如广告传媒、艺术设计、广播电视编导、动画等一些热门艺术专业。尤其是明星效应,使得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艺考”是成名致富的捷径。

2.2 文化课要求低

高校艺术类录取的文化课分数线只有普通文理科分数线的60%左右,有的甚至更低。虽然中国大学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期,但仍有许多考生考不上大学,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目前这个比较重视文凭的社会,文凭仍然是许多就业岗位的重要“门槛”之一。部分文化成绩较差,无法获得普通大学文凭的考生,就将“艺考”作为获取文凭的唯一途径。尽管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不断给艺考泼冷水,提出种种质疑,但谁也不能否认,艺考对于广大高中生来说,确实是通向理想大学的一条捷径[1]。

2.3 教育资源紧张,教学质量下降

近几年,“艺考热”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招生量不断地扩大之后,普通高校艺术专业出现师资短缺、办学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管理混乱等现象。另外,艺术专业由于其专业教学的特殊性,有些科目只能上小课,如音乐专业的某些方面教学,只能“一对一”或一个教师面对二三个学生。生源数量增加,配备的师资不足,有时为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普通高校只能“小课改大课”,几十人一同上专业技能课,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许多考生都是上了高中才开始学习艺术的,有的甚至到高二、高三才开始。他们绝大多数文化成绩较差,对艺术的认识模糊,这样的学生入学后,既无学习艺术的兴趣,又缺乏应有的文化基础和素质。

3 高校艺术专业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艺术专业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计划、考试、录取、管理等方面。

3.1 计划:区域分配不均

高等学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怎样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格,需要招收什么样的人等,在具体的招生工作中要依据招生计划来进行。在制定招生计划的工作中,过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凭办学条件招生,也有学校一度片面追求高层次、追求高计划等,这些集中到一点就是招生计划与社会需要脱节[2]。每年“艺考”招生工作前,各高校艺术专业根据各自院校情况来确定本校各艺术专业招生的计划数量和招生专业,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部分普通高校在制定艺术类招生计划时没有按照就业市场的需求,完全从学校经济创收出发,随意扩大招生计划,甚至以合作办学的名义增加招生计划。在计划制定时,多数艺术院校一般都倾向于本地生源,即本省招生计划数量远远高于其他省份。由于外省专业加试标准和本省专业统考标准是不同的,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同省份考生入学机会的不均等。

3.2 考试:专业加试模式化

以江苏美术类专业统考为例,专业考试内容多年来均是素描、色彩、静物默写。形式从未作过改变。为了对付这种模式化地专业考试,考生们开始机械的训练背画。一些刻苦勤奋的学生,即使没有天赋和绘画基础,通过短期的培训,也能获得较高的专业成绩。这种模式化的专业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忽视了考生的艺术个性特征、艺术创造力,只能培养出“匠才”,而非艺术家。

3.3 录取:专业分数指标不准确

考查艺术人才的标准往往是的,在招生考试中作为学校总是把学生的专业水平高低作为生源优劣来判断;但有时候,有的专业成绩非常优秀的考生,其文化课成绩却不理想,常常因为这个原因而失去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学生和学校都感到遗憾。[3]目前,艺术专业考试与其他文化考试一样,以专业成绩的高低来评价考生的专业水平。艺术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个艺术作品或表演,不同的评价者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不可能科学地反映考生的专业水准,录取的办法是,对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均合格、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成绩均达到分数线的考生,按他们专业考试的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并注意相关科目成绩,参照考生所报志愿的顺序,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专业考试的分数线由招生院校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分别确定[4]。全国各省每年通过艺术单招录取的考生很多,各高校对艺术类考生录取方式存在差异,文化线、专业线的划定、录取计算方法又不尽相同,有些环节无法监管,有的高校是以专业合格,按文化成绩高低录取,有些以文化达到一定分数线,按专业成绩的高低录取,还有的高校是以专业和文化的总分录取,或折算成一定比例综合后录取,因此给各省招生监管部门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招生录取过程中,考生不能获得有效的、正确的信息,自身公平受教育的权利难以维护。

3.4 管理:缺乏相关法律保障

只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才能“依法治考”。目前,我国的招生法制体系尚未建立,对目前高校艺术专业考试中出现的许多不良现象,仍然无法可依。如外省单招,由各高校自主组织专业招生考试,在外省设立专业招考点,具备一定的自由度,这就可能出现所谓暗箱操作的行为。专业考试过程中,主考工作人员及监考教师的素质及行为都会对专业考试的客观公正性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监督、管理的薄弱必然会导致腐败的滋生。所以应健全招生工作的管理与监督制度,各高校在组织专业考试中应积极主动接受社会、家长、考生的监督,坚持信息透明化、公开化。只有建立规范、完善的“艺考”专业招生管理体系,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才能为艺术类专业考试的各项招生工作提供法制保障,有效防止暗箱操作等违规违法行为。

4 高校艺术专业招生考试的改革设想

4.1 文化统考科目的设置

文化统考科目的设置对中学教育及艺考学生具有导向性作用。文化统考科目与内容的设置应有利于高校选拔特殊艺术专业人才,可以考虑在文化统考科目中设置艺术类基本理论考试科目,如美术、绘画方向等艺术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内容要有能甄别考生艺术基本技能和艺术综合素养方面的部分。文化统考科目的设置,建议将中学阶段的主干课程和艺术基础理论知识科学组合,并依据学科特点和优势,分为若干科目组,各组门数相等,每个科目组可考查各自的艺术专业基础知识,艺术类考生有必考和选考科目。高校不同艺术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所需科目组成绩作为招生依据。因为不同的艺术学科,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统考科目组,有助于各类艺术专业招到各自所需的学生。

4.2 专业考试组织形式的改进

目前高校艺术专业招生考试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专业统考,即由各省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招生考试,通常针对本省考生;二是专业单招,即由各高校各自组织的艺术专业招生考试,通常针对外省考生。由各省教育主管招生部门组织的专业统考,经过数年的实践探索,其运作模式已较为成熟,但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存在临场发挥问题,同时因教育主管部门精力、经费等限制,无力在一年内组织多次考试,这就可能使一些考生失去机会。高校自行组织的单招考试,由于各自为政,又会使学生疲于奔命。同时,各高校的专业单招还可能存在不公平、暗箱操作等诸多问题。

上述两种考试组织形式均存在弊端。各高校艺术专业考试组织形式的改进有助于推动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改革的不断深入。如由各招生高校提出各自考试诉求,社会经营性机构组织考试,政府招生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可有效解决目前考试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

4.3 录取方式的转变

录取工作是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环节,科学合理的录取方式是高校招生公平、公正的重要保证,也是高校能够招到所需学生的重要保证。而录取方式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录取工作的成败,进而影响整个高校招生的成败。

当下各高校艺术类专业一般有以下几种录取方式:专业课达线后,专业分加上文化分数排序;专业达线后,专业分和文化分数按一定比例折合相加排序;文化达线后,按照专业分数排序;专业达线后,按文化分数排序。这几种录取方式对文化和专业各有侧重,不同高校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录取方式。从表面看,这种举措能比较科学地帮助高校招到其所需要的学生。但实际上,由于艺术评价标准的主观性特点,决定了专业分数并不能科学衡量考生的专业水平,因此以专业分数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就存在先天缺陷。笔者建议对于艺术专业成绩,可以以等级来评价考生水平,先以等级排序,同等级的考生再以文化分数排序,这种录取方式要比上述几种方式更能科学合理地反映艺术考生水平。

参考文献:

[1] 吕迎春.决定高考志愿成败的50个细节[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255.

[2] 王秀卿.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论研究[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4:388.

[3] 柴永柏 .建国60年中国大学发展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318.

[4] 赵亮宏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概述[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4:37.

[责任编辑:王晓青]

收稿日期:2016-01-10

基金项目: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山水画创作中的形式语言研究”(2014SJD180)

通讯作者:陶亚萍(1974-),女,江苏淮阴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美术学及绘画艺术理论研究。 E-mail: 251160115@qq.com

中图分类号:G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876(2016)01-0074-03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高校
职业学校艺术专业“团—团”合作探讨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