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校实践育人能力研究

2016-03-15 23:42夏显明
关键词:仪器设备实验室育人

夏显明

(安徽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校实践育人能力研究

夏显明

(安徽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从外延式转到内涵式提升的转型发展,提高实践育人能力,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分析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实验室功能定位、技术人员能力、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方法和措施。通过有效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手段,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制订科学的实验室发展规划,推进信息化程度提升,激发实验室人员积极性,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提高高校实践育人能力。

实验室;实践育人;资源配置;管理机制

一、前言

以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和实践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不断规范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实践育人新机制是新形势下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实验和实践教学对学生形成以上素质和心理品质,对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养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作为实验和实践教学的载体,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基地[1]。近年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取得了较大进步,内容不断丰富,形式进一步拓宽,承载实体建设成果丰硕,经验得到了固化,但是实践教学改革与管理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当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增强学生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创业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克服趋同化倾向,努力体现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是当前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把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融合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上来,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作为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内容,以科学性、合理性、可扩展性及适度超前性的技术装备工作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科学、规范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管理促进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开放共享,科学管理,是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阻碍实验室建设、管理与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建设与管理缺乏科学的论证与规划,与学科专业发展需要脱节;管理机制不畅,责任主体不明确;设备资源缺乏合理配置,重复购买建设;激励机制建设不完善,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实验室功能定位不准确等等。

(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后

高校实验室建设一直以来沿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方式,严重阻碍着新时期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主管部门过多,造成运行不畅,开放共享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滞后等问题。学校在获取了实验室建设资金后,各二级单位各自为政,积极争取,但又没有根据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和学科专业特点,对现有实验室布局、仪器设备等情况缺乏科学规划与统筹安排,缺乏开放共享意识、配置优化意识和整体意识。学校为平衡院系,往往重复投资,资金使用效率低、效益差。同时,由于当前校园信息化建设还相对滞后,实验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不够完善,在设备的管理者与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流不通畅的情况,广大师生不清楚全校实验资源分布状况,而管理者在绩效考核要求方面又希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这种矛盾在各高校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落后的实验室管理体制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重复投入,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大学实验室建设发展趋势,迫切需要进行实验资源整合、增效和改革[2]。

实验仪器设备是高校的重要资产,只有在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保护下才能发挥它本身的作用,切切实实的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管理人员缺乏,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仪器设备使用效率或效益没有考核,设备损坏没有追究制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单位不能自主安排和使用维修费用,也是导致了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不及时、设备使用效益不高的原因[3]。

(二)实验室建设缺乏科学规划

高校实验室总体布局大多数仍然沿革较为传统的方式,各二级单位各自依据自身的学科专业进行申报建设。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主管部门而在校级部门,如设备管理处、实验室管理中心或基地管理处等,学科专业发展总体规划又在科研处和教务处。一方面校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对所需仪器设备缺乏科学的论证,不能站在学校整体资源分布的高度去组织调研和论证;另一方面各二级单位更多从自身的学科专业发展进行申报建设,很少全面考虑相关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这样就造成了校级管理部门、二级学院都没有办法真正从学校学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规格与要求、专业布局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去综合考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这些造成了实验室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或无用购置;重理论、轻实践思想泛滥;按课程设置实验室,各实验室建设小而全或大而全;实验室建设缺乏长远规划造成论证不足等。

多头管理、分散建设的现状造成了实验室资源一方面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各使用单位之间资源信息不能做到开放共享。例如,我校十几个二级学院都建有自管计算机室,计算机2000多台。一方面设备利用率低,而另一方面如大规模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机房不够用,甚至相近专业的计算机教学都不能共享共用。这说明按照传统模式建设的实验室在设备、用房、人员配备以及资金投入上存在低效和浪费现象。

(三)实验室队伍积极性不高,培养乏力

长期以来,实验室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在高校各个部门都存在,这就造成了实验室队伍积极性不高,实验室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实验室师资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职位评聘等方面与理论教学师资相比相差较大。一方面降低了实验室队伍在教学基本保障方面的主体作用,严重忽视实验教学在实践育人中的作用,同时也违背了教学中心地位的理念;另一方面打击了实验队伍在实验室工作中的热情与积极性,造成实验教学师资在心理上认同实践教学不重要的错误观念。这种现象的存在不利实验队伍的建设、培养和提高,也不利于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容易造成队伍不稳定和人才流失。由于高校发展相对缓慢,不能吸引高学历的实验室管理人才,再加上实验室管理岗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得不到学校的重视,也享受不了与理论教学师资的同等待遇,导致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2-3]。

同时,高等学校实验室队伍中,实验技术人员相对学历较低,所学专业十分繁杂;当前各高校在高层次人才竞争方面日趋激烈,但主要还是在理论教学和科研人才方面,而随之而来的家属安置等问题一下子都推到实验教学队伍中,使得实验室队伍整体状况更为复杂,无论是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还是在专业技术水平、专业素养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无法与当前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相匹配。而实验室人员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很多高等学校愿意花钱引进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却舍不得在实验室人员的培训上加大投入,造成了实验室队伍整体水平偏低。部分高校在师资培养经费的使用中也时常忽略实验人员,实验人员很少能有机会外出学习或参加技能培训,致使使用和管理水平落后,不能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功能[4]。

三、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的办法与措施

近年来,面对高等教育形势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实验室建设力度的加强,实验建设和管理工作如何做到科学性、高效性、规范性和前瞻性,是高等学校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以明确实验室功能布局为导向,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1999年中国政府《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规定了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0年要达到15%的目标,高校教育规模扩展迅速的完成。而长期以来,实验室建设都是以仪器设备的大规模增长为主要方向,而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实验室内涵建设起步较晚,从而导致实验室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低效发展[5]。从专业建设、实验室功能定位、资源有效配置、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及实验建设发展过程来看,高校实验室建设必须有清晰明确的顶层设计,资源整合要统筹兼顾。主要包括以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需要有明确的管理机构。设置实验室管理专门机构,采用“校院二级管理,以校为主”的原则,逐步建立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学校主要负责全校实验室宏观管理和指导,包括全校实验室的整体设置、实验室的全面建设规划、以及检查督促等工作;各学院(系)主要对实验室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包括统一调配和管理其所属学科(或专业)的基础课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6]。二是明确实验室建设、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清晰确定实验室功能定位,这是实验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前提。三是结合学校事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明确建设思路。

(二)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科学制订实验室建设规划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由外延扩张逐渐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也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了更高的目标:要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观念,以强化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为保障,形成实践育人合力。

高校应紧紧抓住学科专业建设的契机,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科学设计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业、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作为实践教学的载体实验室建设尤为重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科学规划是有效整合仪器设备,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关键环节。在实验室建设规划制订中要坚持以下几点:一是学科平台的建设,要注重学科发展方向,注重校内外平衡,满足师生教学、创新与社会服务的多种需求;二是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建设一批跨课程、专业、学院的实训中心;三是兼顾教学、科研发展需要;四是加强学科专业平台建设,树立资源共享开放意识,加强信息化建设。

(三)以提高设备共享和开放程度为目标,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或智慧化校园建设是当前高校基本建设重要方面,也给实验室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开放提供了契机。因此充分利用高校校园网的重要作用,建立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等实验资源共享信息平台,以达到提高实验室的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程度的目的[6]。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做到实验教学过程的全程监控与管理,极大的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方式方法,也给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加快捷、高效、便利的教与学的模式。共享信息平台可以让实验室及其资源的使用者实施了解资源共享的相关信息,包括信息发布、查询、预约和确认等,使实验室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甚至可以做到实验教学过程网络化,如实验方案网上交流,实验报告提交与批阅,师生在线互动讨论,使用者信息、设备登记、设备维护维修信息通报等等。

(四)以改革实验室工作评价标准为途径,激发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在当前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是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关键环节。而大多数学校在人员聘用、工作评价、考核及上岗政策方面,普遍存在着“轻教学、重科研”的思想,在思想认识层面也同样存在着轻视实验教学的误区。如何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改进:一是深入开展教学思想观念大讨论,彻底摒弃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视为“教辅”人员的观念;二是改革实验室工作考核指标和职称评定标准,目前部分高校在此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

将实验室教学改革的成果、自制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开发和研制、实验项目开发与运用,仪器设备利用率,实验中心平台设备的开放共享效益,设备的安全使用及维修纳入绩效考核,作为实验室工作的评价内容,甚至在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方面作为重要的参考内容;三是强化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与业务水平的提升。学校应于政策、资金、培训机会等方面大力支持[1,6-10]。调动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因素,这些措施将有利于调动实验室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维护实验室队伍的稳定,促进实验室的资源共享和实验室开放。

四、结语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高校要应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优化实验室设置和资源配置,改善实验仪器设备结构,提高实验室开放共享率,使有限的实验资源发挥更好的效益,不断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11-13]。学校应根据学科专业发展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保证实验室建设效率高、质量好、运转顺畅、管理规范、资源配置合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拓宽实践育人渠道,提高实践教学和合作育人质量。

[1]王一珉,李晓林.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支撑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221-223.

[2]张彩红,许宏山,虞春生,等.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路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188-192.

[3]易娟,冯源.合理优化配置高校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利用率[J].科教导刊,2014(2):239-240.

[4]温涛,刘俊千,刘有军,等.实验室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4):104-105.

[5]梁建光,鲍丽杰,李维卫.高校转型过程中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305-307.

[6]李以明,曲守东,王涛,等.地方高校实验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228-230.

[7]夏永林.高校实验室资源的和谐配置与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85-87.

[8]张亚利.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9,18(2):137-139.

[9]郑传明,胡长文,黄如丹,等.教学科研实验室开放资源共享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382-384.

[10]韩大冬.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08,24(6):40-41.

[11]傅毅.高校实验室贵重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建设[J].衡水学院学报,2011,13(1):81-84.

[12]杨连发.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管理及使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8.

[13]张慧蓉,张建伟,薛华柏,等.高校中心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科学仪器,2010(2):193-195.

责任编校 谢贤德

G482

A

2095-0683(2016)06-0158-04

2016-11-09

安徽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400)

夏显明(1970-),男,安徽怀宁人,安徽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实验室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