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实学的当代启示

2016-03-15 23:16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学礼乐教化

吴 光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哲学所,浙江 杭州 310025)

河北实学的当代启示

吴 光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哲学所,浙江 杭州 310025)

河北实学的特色主要有:第一,倡导以“隆礼重法”为途径、以“富民强国”为目标的“王霸兼用”治国战略;第二,重视礼乐教化的制度建设;第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强调实学、实用、实习。上述特色对于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具有启示性意义:第一,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来源是多元的,最好的治理战略是“一元主导,多元辅补,王霸兼用,礼法合治”;第二,国家治理必须重视礼乐教化、以文化人;第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作风。

河北;实学;王霸兼用;礼乐教化;实事求是;中国梦

中国古代的实学思潮,风起云涌者有六个时期。一曰先秦稷下学宫兴盛时期,出现了诸子争鸣、儒墨显学;二曰西汉初期儒道争长时期,出现了儒学复兴进而走向独尊;三曰东汉初期经学会讲时期,出现古文经学兴盛;四曰盛唐三教争长时期,出现儒家文献的系统整理;五曰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崛起,儒学再度复兴;六曰明清之际的学术转型,从理学、心学走向实学。

在这几个关键时期,河北地区的儒学几度兴盛,成为儒学重镇。涌现了名垂千古的大儒。例如出生在邯郸、在稷下学宫“最为老师”“三为祭酒”的战国实学大儒荀况;汉武帝时期坚持“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并对汉武帝制订礼乐制度、复兴儒学作出重要贡献的河间献王刘德;又有向汉武帝进《天人三策》,提出“德主刑辅”治国战略和“抑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广川(今属衡水市)大儒董仲舒;唐初主持编撰《五经正义》的衡水籍经学大师孔颖达,为统一经典注释立下大功;清初博野(今保定市)大儒颜元著《四存编》,强调“实学”“实用”“实习”,并且躬行实践、推行实学教育,成为实学巨擘,等等。我们可将从荀子开始中经刘德、董仲舒、孔颖达到颜元的河北儒者的儒学概称为“河北实学”。

总结河北实学的特色,大致可分三点:第一,倡导以隆礼重法为途径、以富民强国为目标的王霸兼用治国战略。《荀子·强国篇》说:“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人君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尽亡。”显然,荀子是主张礼法合治、王霸兼用的实用之学的。荀子所谓“霸道”,与“好利多诈、权谋阴险”的法家治国路线根本不同,它是以“爱民”为前提的儒家民本思想,与“隆礼尊贤”的王道相辅相成。第二,重视礼乐教化的制度建设。荀子撰有《礼论篇》《乐论篇》,专论礼乐制度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董仲舒也极力主张新王必须改革礼乐制度以应天命、定人心,他说,王者“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春秋繁露·楚庄王》)。河间献王刘德则搜集了大量的礼乐文献以备政治之需,《汉书·礼乐志》称赞“汉典寝而不著……河间献王采礼乐古事稍稍增辑,至五百余篇”“河间献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天子(汉武帝)下大乐官常存肄(习)之,岁时以备数”。第三,坚持“实事求是”,强调实学、实用、实习。《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说:“河间献王徳,以孝景前二年(前155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师古曰: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正本),加金帛赐以招之。由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立二十六年薨(前129年)。中尉常丽以闻曰:王身端行治,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恵于鳏寡。大行令奏谥法曰:聪明睿知曰献,宜谥曰献。”可见,河间献王刘德是宗奉儒道、坚持实事求是的儒者。这也是“实事求是”一词的原始出处。

清初大儒颜元(1635-1704年),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教育思想,严厉批评了宋明理学家空谈义理、知行脱节的修养方法,而主张“实学”“习行”“实用”。《四库全书总目·存学编提要》称“元生于国初,目击明季诸儒崇尚心学放诞纵恣之失,故力矫其弊,务以实用为宗”。颜元在自著《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一节中自称:“惟愿主盟儒坛者远溯孔孟之功如彼,近究诸儒之效如此,而垂意于‘习’之一字,使为学为教,用力于讲读者一二,加工于习行者八九,则生民幸甚!吾道幸甚!”[1]46他又在《上太仓陆桴亭先生书》中自述:“某著《存学》一编,申明尧、舜、周、孔三事、六府、六德、六行、六艺之道大旨,明道不在诗书章句、学不在颖悟诵读,而期如孔门博文约礼,身实学之、身实习之终身不懈者。”[1]52-53正因为特别强调实学、实习,所以他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习斋”,并在手定的《习斋教条》中规定:“凡为吾徒者,当立志学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并要求学生“宁为一端一节之实,无为全体大用之虚。如六艺不能兼,终身止精一艺可也。”[1]59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以颜元为代表的清代河北实学经世致用、躬行实践的学术风格。

河北实学的上述特色,对于我们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大略有三:

第一,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来源是多元的,一般的结构是“一元主导、多元辅补”。儒家主张“王道为主、兼用霸道”和“德主刑辅”的治国战略。这个“霸道”,并非是纯任刑罚的法家式极端专制,而是荀子所谓“重法爱民而霸”的儒家式霸道。以“独尊儒术”著称的汉武帝的曾孙汉昭帝曾训诫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徳教、用周政乎!”(《汉书·元帝纪》)就是说,汉家统治制度并非是独尊儒术,而是王霸兼用、礼法合治的。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战略,应该借鉴历史上的治理方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10月1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会上所说:“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2]这是对荀子“隆礼重法”思想与汉代“霸王道杂之”治理制度的精辟论述。从新中国立国到“文化大革命”,我国治理战略曾经长期排斥儒家的王道政策,在文化政策上则将儒家思想等同于封建主义加以批判否定,因此造成几代人的道德沦落、信仰迷失。现在,经过几十年的拨乱反正,人们开始认识到复兴儒学的必要,开始出现尊孔、尊儒的新趋势,这是一个可喜的趋势。但我们必须明白,国家治理政策是由多元思想文化交互作用形成的合力决定的,尤其是现代社会,不可能形成一家独尊的局面,因此,最好的治理战略是一元主导,多元辅补,王霸兼用,礼法合治,推行尊儒而不独尊的文化政策。

第二,国家治理必须重视礼乐教化、以文化人。中国是礼仪之邦,一向重视礼乐教化、以文化人。所谓“礼乐教化”,就是以礼乐文化传统推行教化,使社会安定,人心思治。所谓“以文化人”,就是用人文精神教育人民,使百姓明道立德,天下归仁。而“礼乐教化,以文化人”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传承或重塑本国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所以,确立当代中国与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当务之急,当今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正是适应了中国和平崛起时代对公民进行道德人文教育的需要。

第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和实学、实用,是河北儒学对中华儒学思想宝库的重大贡献。我们要学习、继承和发扬河间献王刘德和大儒颜元的教化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从实践中发现真理,以实践标准检验真理,坚持知行合一,强调躬行实践,反对空谈、浮华的学风与作风,从而争取事业的成功。而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中,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想人民所想,“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礼记·大学》),这才能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是违背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去推行不得人心的政策。例如,近年笼罩许多大中城市的雾霾,实际是粗放工业化导致的人祸,某些地方不顾百姓反对,搞硬行平坟、迁坟,搞“三改一拆”,推行强迫命令、拔苗助长式的“城镇化”,这就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我们的官员亟须明白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须知凡是违背民心的政策举措最终必将受到人民与历史的惩罚!难道1958年大跃进时期招致天怒人怨的“共产风”“平调风”的历史教训还不够严重吗?所以在我看来,实事求是,知行合一,既是执政党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也是当政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思想作风与人文素质。

[1] 颜元.四存编[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57.

[2] 新华网.习近平谈历史上的国家治理:礼法合治 德主刑辅[EB/OL].(2014-10-13)[2014-12-03].http://news.qq. com/a/20141013/052442.htm.

(责任编校:卫立冬 英文校对:吴秀兰)

The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of Hebei Philosophy of Real Learning

WU Guang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Zheji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angzhou, Zhejiang 310025, China)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Hebei philosophy of real learning includes: 1) advertising the strategies of“combining both benevolent government and tyrannical government” to governing a country, which take “stately etiquettes and oppressive law” as the way and “making a country rich and strong” as the goal; 2)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urtesy and music education; 3) adhering to th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style” of scientific attitude and laying stress on the philosophy of real learning, pragmatism and practice.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of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to the great practice of achiev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Firstly, the sources of strategic thoughts of governing a country are diverse and the best strategic thought is“taking one thought as the dominant one and the others as supplementary ones, combining both benevolent govenment and tyrannical government, and using both etiquettes and law; secondly, governing a country must value courtesy and music education and educate people by principles; Thirdly, adhering to th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style”of ideological line, and the ideological style of “uniting knowing and doing as well as practising personally what one preaches.

Hebei; the philosophy of real learning; combining both benevolent government and tyrannical government; courtesy and music education;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style; the Chinese dream

B2

A

1673-2065(2016)05-0005-03

10.3969/j.issn.1673-2065.2016.05.002

2014-12-15

吴 光(1944-),男,浙江淳安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浙江省儒学会执行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衡水学院特聘教授。

猜你喜欢
实学礼乐教化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浅析福泽谕吉实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从《大武》“乐”看戏剧教化人心之能效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新实学”刍议
王阳明的实学思想及其对新实学研究的启示
中日韩学者研讨构建东亚新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