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2016-03-15 22:34:23王占军徐楠楠徐忠东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苏教版新课标

王占军,徐楠楠,徐忠东

(合肥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苏教版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王占军,徐楠楠,徐忠东*

(合肥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自初中生物新课标实施及初中生物实验考试成绩纳入中考总分以来,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效果已备受广大教师们所关注,实施有效的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是达到实验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笔者根据初中新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这一实验为例,开展苏教版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并结合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教师在使用该评价体系时的注意事项,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苏教版;新课标

1引言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1]。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2]。我国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2011版初中生物课标》)指出,实验教学既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一类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形式;因此,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乐观。周晋在针对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时发现,传统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及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的现象[1]。兰伟等人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现80%的教师认为目前中学是采用教师组织笔试的形式对生物实验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局限于随堂的实验报告,缺乏针对实验操作技能的考察[3]。“如何提高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中学教师对中学生学习生物实验的评价一般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一是简单省时的书面评价方式,考核学生对实验结果或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二是耗时较长的操作观察评价方式,考核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4]。两种评价方式相比而言,通常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书面评价方式。当前,许多学者聚焦于构建有效的中学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例如:熊正和在分析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评价方式时指出,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评价内容应包括实验课堂表现性评价,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结果的评价,学生相互质疑能力的评价和探究问题能力的评价[5];陈明探讨出四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小组量化性评价、言语评价和纸笔测试性评价[6];王志影等通过对传统高中生物实验纸笔测试评价方式进行分析,探究了该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评价功能、测试题型,以及学习过程中重点考查和评定的内容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实验纸笔测试评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7]。然而,相比高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而言,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自2013年起,合肥市初中生物实验考试成绩已计入中考总分,继而关于初中生物实验的教学研究也备受关注。因此,本文依据《2011版初中生物课标》中的评价建议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肥市初中使用的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开展苏教版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研究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这一实验以二级主题的形式被列入《2011版初中生物课标》的活动建议中,而且该实验于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被选作合肥市中考实验考试内容;因此,笔者选择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中“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这一实验进行苏教版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2.2方法

全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评价表法和问卷调卷法三种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由《2011版初中生物课标》中的评价建议可知,该课标从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两个方面给出了如下评价建议:在评价内容方面重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以及重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在评价方式方面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倡导采用档案夹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其次,收集有关初中生学习生物课程时心理特点的文献,发现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善于表现、兴趣广泛但不专一以及长时间学习后会出现反应迟缓和情绪烦躁现象等心理特点[8];另外,班杜拉认为使个体知道自己拥有某些能力的言语劝说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9]。因此,在评价内容上,采用的评价表严格控制评价内容的量,避免学生出现过度学习;在评价方式上,师评这一项设置了教师定性评语,使学生从教师的评语中得知自己有能力获得想要的成功。

笔者从如下几个方面构建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一是评价目标与要求,评价的目标旨在改善教师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验效果;在评价要求上要做到客观公正。二是评价原则,本着评价依据《2011版初中生物课标》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原则;本着多元评价主体与多元评价方式的原则;本着重视评价过程的原则。三是评价类型,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等人根据评价实施时间和发挥作用的不同,把学生学习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10]。本文设计的评价表的使用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属于形成性评价。四是评价内容,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在对学生能力评价这一部分,笔者尤其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五是评价方式,由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可知,学生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共同构成[9];而且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本文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以期全面、准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更好地检测实验三维目标的达标程度。根据以上五点要求对“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这一实验进行评价表的设计,由于该实验为探究实验,所以在评价内容的设计上首先参照《2011版初中生物课标》附录一教学与评价实例中“种子萌芽环境条件”探究活动的评价,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10个题目,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依次展开;其次,评价表的题型设计倡导多样性。在评价实验三维目标中的能力目标时,注重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评价,该内容体现在评价表的第9题。在评价方式上则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主体上运用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的评价方式;重视结果评价的同时更注重过程评价;除了给予学生量化的分值评价外,还兼顾使用评语式的评价方式。除此之外,在定量评价上,量化到小组成员的平均分,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小组成员的凝聚力。利用该评价表进行评价的步骤为:实验课前将评价表分发给学生,用该表辅助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实验结束后先由学生完成评价表中的自评部分,再由教师完成其中的师评部分,最后由学生算出自己的个人得分及小组平均分。

问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新的评价体系是否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能帮助教师达成实验教学目标;所以,该问卷以本文设计的评价表为基础,围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共设计了10个题目。问卷设计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题型为填空题,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填写;第二部分调查学生对本实验的掌握情况,以期检验新的评价体系的实施是否有利于教师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本部分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与开放性题。

3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为合肥市滨湖区第四十六中学七年级4个班的225位学生;其中,未使用评价表的两个班为对照组,记为A班;使用评价表的另两个班为实验组,记为B班。A班发放调查问卷115份,收回113份,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95.65%;B班发放调查问卷117份,收回110份,有效问卷108份,有效回收率92.31%。使用SPSS 19.0软件对A班和B班的问卷总分数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B班问卷总分高于A班的问卷总分,差异性分析揭示两班问卷总分之间的P值为0.046(P<0.05),两个班的问卷总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新的评价体系的实施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3.1知识目标方面的比较

表1中知识目标分析结果表明,在知识目标上尽管A、B两个班的问卷平均分之间的P值为0.320(P>0.05),呈现为非显著性差异;但是,B班比A班的问卷平均平均分高1.021分。虽然A、B两班“知道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这一单项的问卷平均分之间的P值为0.137(P>0.05),表现出为非显著性差异,但在该单项中B班比A班的问卷平均分高0.879分,占“知识目标”总项中的两班总分差的86.09%,表明“知道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这一单项在“知识目标”总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的评价体系发挥了作用。七年级的学生对探究实验接触的不多,若要他们准确说出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不够的;而依据新的评价体系做出的评价表在呈现方式上是以科学探究的六大步骤依次展开的,教师的讲解与学生完成评价表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记忆。这进一步验证了赵丽娜等[11]在视觉听觉同时刺激模式下ERP的同步性研究中所得出的结论,即当视觉刺激和听觉刺激同时作用于大脑时,会推动信息整合与深度加工。然而,在“理论知识的获取”和“能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合理结论”方面,B班与A班的这两项的问卷平均分较为接近,问卷平均分之间的P值分别为0.815和0.998(P>0.05),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体现在分值差上也仅仅分别相差0.142分和0.001分。由此表明,新的评价体系的使用对学生这两方面知识目标的达成影响不大。

3.2能力目标方面的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在使用评价表后,学生能力目标的成绩也有一定的提高。B班学生比A班学生在能力目标上的问卷平均分高将近1分,P值0.399(P>0.05)。虽然A、B两班在能力目标上总分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经过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在“初步具备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这一项上,B班与A班的问卷平均分的P值为0.006(P<0.01),说明A、B两班该项问卷平均分出现了极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得益于评价表中第6题对“实施计划”一项的评价,实施计划是学生将事先写在纸上的实验计划落实于具体操作中,对这个过程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诊断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在进行实验时“哪一步做错了”和“这一步该怎么做”,从而将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做好,保障实验顺利完成,这即是评价体系中所提出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在“具备进一步探究的能力”上两班学生问卷平均分的P值为0.054(P>0.05),无显著性差异;但是,《2011版初中生物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由此可见,如何优化本文设计的评价体系以帮助学生提升探究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新的评价表的使用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一项非但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抑制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分析表2数据可知,B班比A班问卷平均分足足低了1.356分,“为何出现这一现象?”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方面的比较

由表3结果显示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B班比A班问卷平均得分高3.276分,两班问卷平均分的P值为0.024(P<0.05),可见新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作用最大。具体而言,在“具备一定的团队意识”这一方面效果尤为显著,A、B两班问卷平均分的P值为0.006(P<0.01),说明两班该项问卷平均分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在评价表中设计了对学生相互交流这一内容的评价;其次,在评价方式上,将定量评价量化到小组成员的平均分,增强了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但评价表的使用对“关注与生物学相关的生活常识”和“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两方面影响不大,A、B两班问卷平均分的P值分别为0.070和0.912,均大于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生活经验的获得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次评价表的使用尚未达到由质变到量表的飞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形成更是具有一定的长期性。

综上所述,新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从问卷调查结果上也反映出:无论在知识方面、能力方面,还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B班比A班的问卷平均分都要高,说明笔者本着“依据教学目标,兼顾多重目标”的评价原则构建出的苏教版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具有能帮助学生达成生物实验学习三维目标的优点。

4讨论

问卷结果分析表明,知识目标项中A、B两班总的问卷平均分及单项的问卷平均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虽然在能力目标中的两班总的问卷平均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该项中“初步具备生物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这一单项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不仅两班总的问卷平均分不显著差异,而且“具备一定的团队意识”一项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上述内容详细分析如下:

4.1本文构建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优点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笔者所构建的苏教版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有助于实验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达到了评价学生实验课程学习效果是否提高的目标。在“初步具备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这一项能力目标上,B班与A班的问卷平均分的P值为0.006(P<0.01),在“具备一定的团队意识”这一教学目标方面,B班与A班的问卷平均分的P值为0.006(P<0.01),A、B两班在这两项评价内容上都出现了极显著差异,说明在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新的评价体系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这与熊正和和高峰[12]在中学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中的研究结论一致。

本文构建的苏教版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之所以能表现出上述优点,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目标明确,本评价体系构建的目标旨在改善教师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验课程的学习效果。

(2)在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笔者严格按照评价依据、评价主体与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中的原则实施。

(3)选择使用正确的评价类型,笔者采用形成性评价,较多地鼓励学生,突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每个小组的优劣势。在学生动手实验前、动手实验时以及动手实验后都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不像传统的评价过分重视实验的结果。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整个实验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矫正实验教学偏差,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4)评价内容确立准确,笔者将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确立为评价内容,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5)评价方式使用得当,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能全面、准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更好地检测实验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标程度。

4.2本文构建的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不足

由调查结果可知,知识目标项中A、B两班总的问卷得分及单项的问卷得分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与熊正和与高峰[12]在“中学生物实验及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的结果一致,即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进行分析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成绩无差异,熊正和与高峰[12]认为这是由于知识记忆较为简单,对评价结果影响不大,在能力目标中两班总的问卷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两班的问卷平均分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仔细分析数据后发现,在“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一单项中,使用评价表的班级反而比未使用评价表的班级平均分低。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问卷题目进行如下分析:

问卷第4题设计的目的是用来检测学生是否能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合理的结论;第8题是用来检测新的评价体系的使用是否能使学生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果显示,在这两个方面使用评价表的班级都比未使用评价表的班级平均分要低,均为非显著性差异,表明评价表的使用对这两方面的目标达成并未起到作用。但是问卷的统计结果也反映出了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问卷第2题未使用评价表的班级比使用评价表的班级平均分高了1.356分,表现为显著性差异,表明评价表的使用非但未促进反而阻碍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对于本文构建的苏教版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所显示出的不足,笔者经过分析原因并提出一些注意事项,旨在对已构建的苏教版初中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完善(详见图1)。

(1)评价表与问卷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

问卷在本次调查中起着检测评价体系是否真正能发挥效果的作用,所以设计一份客观而高效的问卷显得尤为重要。问卷题目的设计要紧密围绕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和实验评价的具体内容。比如,问卷第2题是为了检验学生在使用了评价表以后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在评价表中设置的第7题与之相对应。然而,评价表中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评价更倾向于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而不是对图像的分析,因此应考虑完善评价表或者修改调查问卷。关于评价表的完善与问卷的修改应从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出发,要求教师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目标。首先,实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满足《2011版初中生物课标》中对学生实验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其次,制定教学目标要先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也要预设学生通过学习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2)评价表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使用该评价表给B班学生上实验课时,虽然教师已经向学生讲明评价表的用途,但是新事物的发展需要较长的适应过程,学生刚接触这种评价体系时,对这种评价方式显得不适应。笔者还发现,部分学生的评价表中自评总分和师评总分差距很大,说明学生未客观地实施自我评价。所以,笔者将前文中的评价步骤进行如下完善:①在实验小组的分组上,教师把完成实验分组后,提出实验相关的问题,要求小组成员结合教师的问题交流讨论,这样便于学生之间彼此相互熟悉,同时也符合初中生善于表现的心理特征;②该评价表的使用应紧密结合实验教学,一边进行实验课程的学习,一边填写该评价表;同时控制实验课程学习内容的量,避免长时间学习造成初中生学习效率降低和产生烦躁情绪;根据华生行为主义理论可知,过度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练习时间已经很充足,还要继续学习,其练习曲线则是水平线,学习效果不再提高[2];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避免过度学习,避免因长时间学习造成学生出现反应迟缓和情绪烦躁的心理现象;③在学生实施自评前,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实施客观精准的自我评价,逐步提高学生的自评能力,使学生的注意力由“对实验结果的关注”转移到“对实验过程的关注”的高标准中;④教师对小组实验的评价要客观,评价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与“不对”等简单的是非评价上,而应该注重评价内容的深刻性,能够让学生从教师的广开言路中得到思考,能够让学生清楚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哪个环节操作有误,哪个环节做得比其他小组好,哪个环节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重要的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是委婉而具有鼓励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致谢:感谢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孙娴老师和合肥市滨湖区第四十六中学周龙清老师在论文完成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周晋.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9, (6):124-126.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兰伟,崔亚东,王茹平.利用高校资源创新中学生物实验教学[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4):152-154.

[4]张晓燕.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解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3(3):61-64.

[5]熊正和.中学生物实验课程评价方式构建的探索[J].魅力中国,2009,(29):57,59.

[6]陈明.优化实验评价,促进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生物学教学,2013,38(8):37-38.

[7]王志影,白贞女,郝锦峰,等.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纸笔测试评价设计的原则与程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44-245.

[8]任艳.中学生心理特征与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28.

[9]杨小峻.布鲁姆的教学评价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咸阳师专学报,1995,10(5):52-55.

[10]赵立颖.教育综合大纲解析[M].上海:中国石化出版社,2015,453.

[11]赵丽娜,周群,刘铁军,等.视觉听觉同时刺激模式下ERP的同步性研究[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5,14(1):4-6,10.

[12]熊正和,高峰.中学生物实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实验教学研究,2012,(5):14-17.

Practic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Evaluaiton System of Jiangsu-edited Biology Experi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WANG Zhanjun, XU Nannan, XU Zhongdong

(SchoolofLifeScience,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ology Experi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effect of 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has been draw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refor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Biology Experiment is the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aims of experiment teaching. Considering the evaluation suggestion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uthors conducted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based on Jiangsu-edited Biology by taking "Research on chemical absorption in the oral cavity" as a case,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handle some problems in the investigation for teachers while applying this evaluation system.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will help promot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Biology Experi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Key words:Biology Experi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Jiangsu Edition;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收稿日期]2016-01-20

[基金项目]合肥师范学院2015年度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创新工程基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KJ2015A186),合肥师范学院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3rcjj01)和校产学研项目(2014cxy33)

[作者简介]王占军(1984-),男,博士,生命科学学院讲师;*通讯作者:徐忠东(1965-),男,硕士,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73(2016)03-0127-06

猜你喜欢
苏教版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5:04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苏教版《语言规范与创新》仍有不规范的地方
语文知识(2015年12期)2015-02-28 22:02:07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