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元曲与元代山水画意境之关联

2016-03-15 13:23:57莉张合肥学院教育系安徽合肥3000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芜湖400
关键词:元曲艺术魅力关联性

陶 莉张 迪(.合肥学院教育系,安徽合肥3000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芜湖400)



试论元曲与元代山水画意境之关联

陶莉1张迪2
(1.合肥学院教育系,安徽合肥230001 2.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曲与山水画作为我国艺术文化史中的两大瑰宝,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学艺术的代表。诗词曲与山水画隶属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诗词曲主要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现丰富的情感,而山水画则是通过线条的勾勒与色彩的搭配创造出意象,进而实现情感表达。两者均是我国传统美学关注的一个话题。分析元曲与元代山水画艺术,探究两者意境的关联性,挖掘我国元曲与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元曲;元代山水画;意境;关联性;艺术魅力

我国古代文人向来崇尚山水,在元代表现得更为炽烈。元曲作为元代文化主体,有着鲜明的时代精神,不仅包含了对社会黑暗面的批判与对人性的赞美,更显示出一种区别与传统文学观念的文化特质。而元代的山水画在文人的描绘下,除了具有艺术表现力外,还彰显出一种淡泊、雅致的心境。元曲与元代山水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意境表达上有着一定的共通性,成为我国艺术文化史中极具特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元曲艺术的基本概述

元曲主要包括散曲与杂剧两种艺术形式,其中散曲是通过清唱的形式来实现对情感的表达,而杂剧更多的应用于故事的演绎,采用第一人称进行演唱,两者之间既有着明显的不同,又融会贯通,本文所谈到的元曲主要为散曲。散曲包括了小令与散套两种形式,由若干曲牌组合而成。它主要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对封建帝王及社会黑暗面进行揭露,将平民的心理与心声表现得生动、细腻,含有亲民倾向。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以状物为主,共刻画了枯藤、树木、乌鸦、流水等数十种景象,营造了一种落寞的意境,结尾的“断肠人”更是突出了文人的愁思与惆怅,这与元代山水画的苍凉、凄寒的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元曲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色彩,体现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首先,从语言本色来说,元曲采用了大量口语化语言,部分散曲甚至将方言融入到艺术作品中,不加任何修饰,质朴、自然。其次,在情感表达上,元曲更加直爽、泼辣。另外,在表现主题与意境上,元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文人内心淡泊的情怀。元曲中除了表现优美自然风光的作品,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种心灵的寄托与安慰。除此之外,元曲对汉文化有着充分借鉴,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元代山水画的审美意境

在我国的绘画艺术中,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境与特殊的情感表达将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而且远离官场与政治,成为文人墨客寄托情怀的重要载体。元代山水画以写意为主,并将词曲引入到绘画当中,文学艺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引领着元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趋势。以元初钱选的《山居图卷》为例,其作品描绘苍松、老屋、绿树、青山的江南景色,画面主体峰峦茂密,杂树茅屋相互错落,整幅画用水墨渲染,青绿着色,淡化了“北画”严谨的重彩格调,以抒情的手法传达了雅逸韵致的格调。《山居图》创造了“古之幽人清士,每依山以结庐”的理想境界,表达了作者淡泊明志,追求超脱,寄情于自然的心境,呈现出一种古典、高雅的艺术气息[2]。元代四大家王蒙、倪瓒、黄公望以及吴镇,更是将山水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山水画追求返璞归真,体现出“隐居”“高隐”等士大夫的孤傲。与此同时,山水画还将诗文词曲引入到画面,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力,丰富了画面布局,而且将创作者的情感表现得更为突出,诗、词、曲、画融为一体,画中有诗,诗画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文人山水画逐步走向完善、成熟。元朝统一中国后,人们的内心开始从战争转移到自然,这个时期的山水画多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文人大多归隐山林,远离政治,士大夫心态逐渐向文人心态进行转变,这其中所承受的失意、痛苦在山水画中都有着鲜明的体现。山水画创作更加注重水墨风格,着力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情感,或是沉郁苍凉,或是孤寂落寞,亦或是开阔自然,在绘画笔墨的映衬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美,再加上与诗词、元曲的映衬,传达出了一种空间张力,意境优美、深远[3]。元曲与元代山水画的结合成为一种风尚,一方面为我国的山水画增添了无限的趣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山水画鲜明的民族特色。

三、元曲与元代山水画意境的关联

(一)创作主题的相通性

元代的散曲有很多作品对江南景致进行描绘,这与元代山水画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其在创作主题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江南景致的展现

元曲作家主要分为南北两大作家群,南方文人更倾向于对山水散曲的创作,如乔吉、徐再思等人。他们地处江浙一带,江南独特的景观地貌自然成为这些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对象。作家将自己的主观情感以及胸中的志向都寄托于青山绿水之中,即使北方作家,也不乏大量的以江南风物为创作主题的散曲作品。如马致远的《寿阳曲·渔村夕照》、卢挚的《蟾宫曲》,其中都包含了对江南景致的描写与赞美。而元代的山水画中对江南风景的体现也不在少数,“元四家”均为江浙文人,在他们的笔下,江浙一带的自然风光都在笔墨宣纸下体现得淋漓尽致。如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以生宣绘制,墨色淡逸,采用“借地为雪”的方法,墨线勾勒山石坡角,屋顶树梢保留空白,将富春江的雪景山水表现得惟妙惟肖,画面用墨单纯,给人以洁净空旷之感。再如《丹崖玉树图》《松林亭子图》《江上秋色图》等,这些作品所表现的江南景物与元曲极为一致,这与江南独特的地域色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4]。江南多雨,奇山异水相得益彰,具有一定的色彩感与美感,能够引发散曲文人以及书画家的创作兴趣,也正基于此,元曲与元代山水画表现出创作主题上的一致性。

2.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作为封建王朝,元朝也有着复杂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再加上统治者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造成管理松懈、贪污腐败,社会问题更加突出。元代废除了科举制,文人失去了读书做官的仕途之路,于是开始转向对人性自由发展的追求,贴近大众,走向了隐逸之路。以张养浩为例,他在官场中经历了重重排挤与磨难,看透了官场的腐败与险恶,转向对归隐生活以及山水田园的向往。其作品《中吕·山坡羊》,描写了霞光的壮美与山岳的雄奇,传达出一种对功名生死大彻大悟、对百姓同情的情怀。元代山水画中也体现了对儒家思想的崇尚,元代的山水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化艺术,它更是艺术与精神的结合。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文人高士将自己心中的不平与屈辱压在心中,并通过文酒聚会,与自然相融,表达自己的情怀。以王蒙为例,其隐居山林长达30余年,他的画作《青卞隐居图》,所画丛林密树,茅屋山路,杂然期间,画面用墨笔皴擦出山石脉络,以浓淡不同的墨点点染,通幅给人一种闲适宁静的意趣,体现了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精髓。[5]

3.道家隐逸文化的效法

我国的传统审美观念推崇儒家的中庸思想,而元曲作者受社会环境影响,他们的理想得不到实现,往往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元代士人接受着儒家文化的教育、熏陶,最终却不得不依赖于道家文化,利用隐逸来撑起自己的人生价值。元代士人出身比较卑微,受到社会的排挤,因而他们的人格理想也更倾向于山水自然,表达自己陶醉于山水、看破红尘的情怀。如史梓的《老庄周一枕蝴蝶梦》、岳伯川的《吕洞宾度铁拐李岳》,这些元曲都表现出道教的隐逸文化,脱离现实,体现了一种神仙道化的理想境界,同时也表达了元代士人对统治阶级的极度不满与批判[6]。其次,由于对仕途的失望,部分文人身在官场,心中却充满了对隐居之乐的向往,书写了大量的歌咏山水隐逸的散曲。而元代山水作品中也普遍表达了隐逸情怀。通过对《冬山草堂图》《江亭山色图》《夏日山居图》等的欣赏,可以发现这些山水画家的隐逸思想均能够在这些作品中得以体现。这些都与元代社会环境以及士大夫地位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元曲作家还是画家都借助山水来表达自己远离喧嚣的情怀。

(二)艺术技法与风格的相互借鉴

元曲、诗、词都注重抒情,而元曲在抒情之外,还侧重与对分散景物的排列组合,使其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画面,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元曲在造境方面有着一定的讲究,与元代山水画注重画意的思想极为一致。

1.散点结合,层次分明

元曲在艺术手法的运用方面更为直接,甚至简单地将景物进行堆砌,然而,也正是这种简洁,使元曲所勾勒出的山水画面更为生动、真实。元代散曲还充分借鉴了山水画技法对景物进行描写,侧重于场景的整体构图。以白朴的《天净沙·秋》为例,作者并未采用华丽的辞藻,简单地将几种景物进行罗列,采用散点结合的手法,将秋天轻烟笼罩下的景物表现的淋漓尽致,营造出一种朦胧、寂静、空旷的意境。而在这种静谧的环境下,作者又塑造了“飞鸿”这一意象,打破了整个画面的宁静,增添了一丝动感,将作者的闲逸心理凸显出来。而元代的山水画也更注重散点结合,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之景,远山及州诸以淡墨抹出,水纹用浓枯之墨复勾,画面笔墨酣畅,妙趣横生,构图繁简交错,注重主观和性灵的抒发,整幅作品凝聚着画家一生的艺术追求,将富春江两岸的秋景表现的灵动、活泼,画风洒脱,与山水散曲的自然率真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7]。

2.淡泊宁静的审美意境

元代文人对简淡闲远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这在山水画以及元曲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元曲中还有大量作品表现空旷、孤寂之感,作品中的意象多为流水、夕阳、落花等,给人一种残缺、寂寥、悲凉之感。元代山水画的表现对象也多为枯木、远山等,且不在色彩上花费心思,笔墨简净,意境空旷、渺远,这也正是画家内心孤寂、凄苦的真实写照,这类作品在倪瓒的画作中有着极为鲜明的体现。如《松林亭子图》,画中的“空亭”具有象征的意义,亭中空无一物,象征人的胸无一尘,吐纳山川之灵气,物我交融,实际上是画家主体生命的化身[4]。元曲与元代山水画中所呈现出的简淡、空旷、幽远的意境,为大多数文人所推崇,对后代失意文人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主观情感与艺术作品的融合,将元代的文化艺术推向到一个巅峰。

(三)文人心态与时代精神的体现

元曲与元代山水画之所以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很大程度上与元朝的时代精神以及文人的心态密切相关。元代对官员的任职制度非常不平等,这种政策使许多文人几乎已经丧失了追求,开始转向对社会和平民生活的关注,他们将情感寄托于山水,除了表达情怀、谴责统治者外,更多的体现了一种劫后余生的凄凉之感。在元曲中“渔父”的形象频频出现,已经成为元代文人着重表现的一个主要形象,集中体现了避世、混世的文人心态,如乔吉的《满庭芳·渔父词》,表现出作者渴望归隐、远离官场的情感。在山水画中,“渔父”形象也是画家们着重表现的一个主题,如吴镇的《渔父图》,表现了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构图上远景、近景结合,给人一种安然、闲适之感。吴镇通过“渔父”这个形式载体,藉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同一社会背景下,元代的山水画与元曲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些作品不仅是文人心态的反映,更是元代社会历史的真实写照。

结束语

元曲与元代山水画作为我国文学艺术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在主题、意境以及文人情怀等方面有着共通性。在元代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文人通过山水画以及散曲等艺术语言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作品,两种艺术形式相互借鉴、融合,共同推动了元代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子媛.试论宋元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意境[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12):190-190.

[2]王克文.山水画谈[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258—260.

[3]刘倢彤.论元人山水散曲与元代山水画的异曲同工之妙[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28(4):70-75.

[4]万新华.元代四大家——文人画的重要里程碑[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77-85.

[5]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331-339.

[6]宋巍,林振晔.论元代山水散曲色彩意象的生命意识[J].唐山学院学报,2014(5):89-91.

[7]魏舒梅,王金玲.元代山水画缘何趋于平淡天真[J].学园,2014(29):196-196.

责任编校谢贤德

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83(2016)03-0119-03

收稿日期:2016-03-18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院课题:元曲与元代山水画相关性研究(AHSKY2015D140)

作者简介:陶莉(1973-),女,安徽淮南人,合肥学院教育系讲师,硕士;张迪(1975-),女,吉林市人,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元曲艺术魅力关联性
品读元曲
学生天地(2020年16期)2020-08-25 09:27:16
品读元曲
学生天地(2020年10期)2020-08-25 09:14:32
品读元曲
学生天地(2020年27期)2020-06-09 03:09:48
品读元曲
学生天地(2020年30期)2020-06-01 02:25:38
四物汤有效成分的关联性分析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9:05
浅谈梨园戏《郑元和》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52:08
《美丽人生》中的二元对立
漫谈河南豫剧的“哭戏”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07:00
试论动漫影片中色彩的艺术魅力
如何准确认定排污行为和环境损害之间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