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晶(河南警察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试分析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丁晶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素质教育推行的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政策引起了各高校对公共音乐课程的普遍关注,现目前,我国各高校开设公共音乐课程的比例较小,且大多数高校对于公共音乐课程的认识不充分不到位,忽视了其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陶冶心智、建立阳光向上的心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针对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现状来分析,并提出其未来的发展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公共音乐课程;革新
一直以来,我国的大学教育课程的界限十分明确,选择什么专业所学课程就必须与专业知识挂钩,而像音乐艺术这类课程只存在艺术专业学院。然而教育教学的革新不断对大学自主教育进行着冲击,大多数高校逐渐认识到了公共音乐课的重要性,开始在大学校园内开设音乐课程,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教师资源且教学经验不丰富,教学依旧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让学生自己选择视频内容、大家共同听歌等方式,并未能将公共音乐课程的本质目标发挥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学生对于音乐艺术课程的理解和鉴赏观念。
公共音乐课程实际上是一门针对非艺术类学院开设的非专业课程,其设立的目的在于通过向学生传递音乐的魅力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认识、兴趣、热情,确保学生在接触这种新事物的过程中获得更多视听体验,在提升自身审美鉴赏能力的同时,通过音乐的影响来建立起一个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心态,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和价值观念,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的构建。
(一)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便积极引鉴国外先进的成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以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之下,公共音乐课程进入了发展——巩固——提高——创新的实践探索阶段,并在近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一些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公共音乐课程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各高校对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目的和教学质量。此外,现目前依旧有许多高校并未有开设公共音乐课程,甚至很多大学生并不知道这一课程的存在,课程的开设和设置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展。
(二)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学设备的不足、教师资源缺乏、学生与教师对课程认识度不高、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等,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在于师生们对于公共音乐课程开设的实质性、实践性、有效性的质疑,由于传统教学带来的束缚和弊端让音乐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任务失去了意义,教学未能做到促进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自身认知构建和全面发展没有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直接导致了音乐课程实际价值的大打折扣,整体教学效率严重偏低。
1.缺乏正确的认识
根据大都市报道对大学生公共教育课程的认识调查表明:超过63.1%以上学生认为音乐课程并不具备实用性,选择它的目的在于其最容易获得学分;而有11.7%的学生只是为了在该课程上放松放松;有16.2%的学生希望这门课程对以后的工作有帮助;而只有9%的学生真正想学到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大学生自身对于公共音乐课程认知度不高,认识不够深刻,从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学习主体的角度让公共音乐课程失去了可实行性和可操作性。此外,学校对于音乐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一些高校的音乐教学课程中,教学以学习和欣赏流行歌曲一笔带过;而一部分高校教学则直接照搬艺术专业学院的教学内容来对教学进行要求,但这种心有余力不足的课程设置却与师资资源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相违背,从而造成师生对音乐课程的误解。再者,教师本身缺乏专业的音乐素养和理论知识,许多普通高校音乐教师大多从其它课程抽调而来,对于音乐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不了解,因此教学侧重于单一的演唱歌曲对决,无法实现教授音乐理论、器乐课程、声乐基本训练等教学内容,从而严重误导了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认识;而另一些招聘的音乐专业的教师,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灵活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教材选择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高校在公共音乐课程教材选用上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材普及率低,即大多数学校将其视为公共选修课,没有给学生发放相应的教材,教学内容全部由教师自主选择。二是发放教材的学校直接参照了专业艺术学院的教材来使用,未能结合自身学院的教学特色来进行教材的选择。三是教材内容的陈旧,更新速度较慢,不能有效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认知规律,从而直接导致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目的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程设置不合理
音乐课程本身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其在知识理论方面涉及了学科,因此要将音乐课程开设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学校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时做到科学、合理、行之有效。但现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音乐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理论体系的不成熟,大多数教学侧重于演唱和鉴赏音乐等,并且常以单一的欣赏古典音乐和演唱比赛来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对于音乐理论、器乐课程、声乐基本训练等教学内容涉及甚少,从而造成了教学整体缺乏专业性、理论性和技巧性,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音乐是一门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的非语义的美,其美蕴含于合乎逻辑与情感的音律之中、其节奏与乐调侵入心灵深处之中,其对于人的影响是十分美妙的,能使人安静亦能使之癫狂。通过对音乐进行鉴赏和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激发自身潜在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最终推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高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就要从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方面着手,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对音乐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加强对师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
1.增强学生对于公共音乐课程的认识
首先学生必须对公共音乐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老师在上课之前为学生准备一次课程内容的普及,有的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通过新生入学前的欢迎会和专业人员的知识讲座来让学生对音乐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不断认识到学习该门课程对自身构建的重要影响。
2.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素养
各高校应当加强对音乐教师人才的管理,要以适当有效的教师教学前培训和教师长期教育来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专业技能。比如在校建立起音乐学习研讨小组,邀请专业的专业人员到校进行讲座,派遣教师去深造学习专业的音乐知识等,都将促使本校音乐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从而有效推动教学计划的顺利推行。此外,教师还应当正确认识自身在教学中所属角色,身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实际教学中要坚持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并选择适合教学的方式及内容。
(二)优化教材内容、加强理论知识教学
1.优化教材内容
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参照我国艺术类专业使用教材,并对比国外公共音乐课程的相关经验来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教材。另外,教材的内容要适当贴合当下的社会潮流和需求,要侧重于对我国民族乐趣的选取,利用音乐来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从未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一定的意识形态基础。最后,在教材的选择上需要学生和教师两者共同探讨来确定,以避免二者其一选择的教材不适宜教学的现象出现。
2.加强理论知识的教授
狭隘的音乐定义是音乐和乐器的组合,实际上音乐的形成是基于许多理论基础的,并且在声乐训练和器乐训练时都有许多科学的技巧。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授,能够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音乐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优化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利用教学资源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并灵活将音乐与其它学科联系起来,让音乐的生活化和实用性得到具体的体现。
1.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普及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习交流平台、建立论坛、QQ群等方式来及时分享有价值的音乐知识,并通过这种方式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创建和谐共处、共同进步、平等学习的教学氛围奠定了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得更多教学资源,极大丰富教学内容。
2.将音乐与其它学科相结合
任何一门学科与其它学科都存在着显性的和潜在的关系,而音乐这门课程对于古典文学、绘画艺术、艺术创造、广告设计等学科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仅以古典文学这一门学科来讲,我国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茄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每一首名曲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典故,并为世人所流传。因此在古典文学的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借用音乐来为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课前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初步了解、课本朗读时配上适合的背景音乐等都将让教学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因此音乐课程在教学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比如在欣赏《阳春白雪》这首名曲时,先让学生们聆听一小段,然后引出《阳春白雪》出处《楚辞:宋玉答楚王问》,通过对原文的简要分析来加深学生们对这首曲的认识,明白典故的由来,从而从这个典故来着手,进一步对该曲进行鉴赏和分析,这样便能起到有效的承接作用,让学生在学习鉴赏音乐的同时产生了对文学的兴趣,将音乐与文学联系在了一起。
3.扩大音乐实践的范围
实践时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音乐课程也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学校应当以丰富多样的校园生活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举办才艺比赛、带领学生参加校外才艺活动、组建校与校之间的校园活动、以才艺展示来进行社会公益活动等等,都将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认识,从而真正实现音乐课程的教学目的。
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一个漫长的磨合探索期,重要的是各高校应当对其引起重视,这样才能在宏观环境上为课程的开设创造出一个良好的革新氛围,才能确保革新的理论和措施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程娟娟.关于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音乐时空,2014,(15).
[2]张振华.规范艺术课程,构建科学体系——复旦大学公共艺术课程建设的实践性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3]鹿熙军,赵得成.信息时代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及有效对策研究[J].中国包装,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