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

2016-03-15 12:39:03广西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杨小青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育教师

广西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 杨小青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关系。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呢?下面就教师如何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谈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平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教师事先不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致于制定的教育措施并不恰当,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甚至遭致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因为每一位学生在身体素质、智力水平、性别、性格、成长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学生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不管学生差异有多大,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存在,有了这样的观念,就能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对学生的了解不能只停留于学习方面,而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自身状况。要深入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把握学生的基本状况,个性特征,情感需要、学业成绩、家庭状态、个性等方面),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少学生反映老师并不了解我们,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不了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育中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他有一句名言:“不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教师要善于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状况,真正有针对性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班级中的差生、行为习惯有问题的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等。教师应多亲近、多引导他们,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次教师要热爱、理解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我认为教师的爱是一种博爱,我们要关心所有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和思想,把教师的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一句鼓励,可以使学生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一句随意的批评,可以让学生垂头丧气,甚至一蹶不振。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西方现代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这两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真诚热爱学生。事实上,但凡优秀教师,无一例外都是关爱学生的典范。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信其礼、乐其学”,当教师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时,才能使师生在心理和感情上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乐于相互交往,喜欢和你谈心,爱帮你做事,爱听你讲课,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化成主动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教师的言行就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随着教育的发展,新课改要求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只是责任和义务的不同,在人格上则是完全等同的。教师必须热爱学生,但只是爱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主、独立的意识日益加强,他们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教师给予自己理解和尊重。这种被尊重的需要是与学生心理上和生理上所具有的特殊敏感性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只有做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保证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用过激的言行侮辱或体罚学生。这样会给学生自尊心带来强烈的刺激和伤害,师生关系难谈和谐。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经验等。简言之,教师应把学生作为一个权利主体来看待,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受到重视,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潜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融洽的环境中轻松自然地获取知识的营养、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对于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处理问题应注意调查,尊重事实、并善于激励。调查表明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不合理是造成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和“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对待学生处理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应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如若对优生偏爱姑息、对差生粗暴严厉,会使学生心理失衡,表现为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对立情绪,造成心理抵触,从而出现教育效果的“零效应”,甚至是“负效应”。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去处理问题,在深入实际,调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做出公正合理的结论,并注重班级群体舆论的正确引导,从而使教师处理的问题得到学生广泛的赞同和支持,师生关系变和谐。

然后教师要博学多才,品行优良,具有个人魅力。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教师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一生影响都是极大的,能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起到引导的作用。如果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开拓视野,不断学习,使自己的文化底蕴不断得到扩充,那么教师不经意间的谈吐,和课堂上传播知识的侃侃而谈,会给学生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而且能积极引导学生奋斗的方向。许多学生就是由于对某个老师的“崇拜”和“敬佩”开始对某一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会对老师更加亲近。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还得有内在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综上所述,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还给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中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是新世纪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向。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人间(2015年24期)2015-12-26 18: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