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昊
(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欠发达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
刘诗昊
(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由于自身条件限制,融资困难已成为当前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大问题,欠发达地区问题尤为突出,通过研究分析欠发达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制约欠发达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发展的因素,提出改善欠发达地区信贷融资环境的建议,并通过分析欠发达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构建多维度的信贷融资服务模式,试图通过这些分析和研究,为欠发达地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科技型中小企业;欠发达地区;信贷融资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关科技信贷服务主体的研究。关于科技信贷服务主体即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科技支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存在的合理性,如何构建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张建良(2011)基于农业银行无锡科技支行的分析提出商业银行可通过发挥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产业资本及创投基金的“粘合”作用,实现高风险与高收益平衡,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上发挥积极作用[1]。贾康、孟艳等(2014)系统分析了财政支持杭州科技支行的经验与启示,提出各级政府应构建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机制,运用政策性金融原理,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提高政府与市场合作的效率[2]。付剑锋、郭戎等(2013)基于杭州科技支行的发展分析认为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科技银行的经营模式创新与金融创新是支撑科技银行三大因素,并提出促进科技银行发展的相关建议[3]。二是有关科技信贷服务模式的研究。陈乾坤(2014)在借鉴国外银行信贷模式及信贷产品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我国融资模式,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别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适用的信贷融资模式[4]。部分学者集中在“供应链融资模式”和“信贷工厂模式”的研究上。江莎(2009)通过研究、分析我国供应链融资的现状和中小企业的竞争机制,认为商业银行应该促进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从而实现商业银行、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等整个商品供应链互惠共赢[5]。潘华富、蒋海燕(2009)通过研究分析“信贷工厂”作业的流程化、产品的标准化、批量的生产化、风险的分散化以及管理的集约化,对我国“信贷工厂”模式的理论基础做了补充[6]。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研究文献主要体现在较为宏观的层面,是从总体融资状况层面展开,少有特定的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方式的研究,而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全国或特定地区信贷主体和服务模式层面,针对欠发达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问题的研究较少。
从成功的高科技企业发展阶段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一般可以分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7]。每个阶段企业特征有所差异,风险种类和大小有所不同,所选择的融资方式也不尽相同。
种子期属于企业的研发阶段,主要从事产品的研究开发,主要面临技术研发风险。资金需求量较小,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研发费用,投资风险较大,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研究开发资金、创业者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初创期属于科技企业的成果转化阶段,实现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变,主要面临市场应用风险。资金主要用于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需求量较大,投资风险也大,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创业基金、创业者自有资金、企业保留盈余及少量的商业银行贷款。
成长期属于科技企业发展壮大阶段,企业规模化生产,易引起资金短缺风险,此外,企业还面临管理运营风险。资金需求量进一步加大,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开发,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可抵押资产增加,企业透明度也因业务记录有所提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主要投资者。
成熟期属于科技企业的发展转型阶段,经营风险降低,主要面临转型风险。此阶段企业经营业绩稳定,资产收益率较高,资产规模较大,可抵押资产较多,主要通过增加长期债务方式取得资金,由于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不完善等原因,此阶段企业多样化融资受限,资金仍然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由于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尚不完善,欠发达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无法寻求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多样化融资,信贷融资成为贯穿科技型中小企业各个阶段的主要融资方式,而转观欠发达地区的信贷市场,总体来说信贷需求远远大于信贷供给,这就导致处于劣势地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获得满足自身发展所需资金。
(一)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欠发达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与发展成熟壮大的高科技企业的管理水平差距甚远,资信等级较低,在信贷需求主体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获得信贷资金支持。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企业管理者多是技术出身,不够重视企业的管理,导致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体系不健全;二是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应用,面临的风险种类各异,总体来说企业经营风险较大,由于实物资产较少导致资信等级较低;三是缺乏企业自身文化,企业员工及管理层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企业经营管理意识。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在欠发达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信贷需求主体,与银行等信贷供给主体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全面掌握自身的经营状况、资产质量和潜在的风险,而银行等信贷供给主体则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无法掌握企业全部信息,这就意味着信贷供给主体必须在有限信息的前提下对企业和信贷资金投放项目进行评估,以选择低风险的信贷对象。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经营规模、持续时间、财务信息透明度等方面都明显弱于大企业,且受经济波动、政策变化的因素影响较大,又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账目可信度低、竞争能力弱、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与银行等信贷供给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更为明显,在相同条件下,信贷供给主体更倾向于向大企业发放贷款。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困难是由信贷供给主体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作出理性选择所致,这种不对称问题在财务税务尚不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的欠发达地区表现的更为明显。
(三)信贷供给主体欠缺
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难以获得一般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为有效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亟须成立一批专门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以便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更专业的贷款等金融服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商业银行为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等需求而设立的科技支行。科技支行作为总行直属专营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权限较高,可以制定设计一系列的制度和产品来匹配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技术含量高的特征。然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金融机构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缺乏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具体表现为很少有商业银行成立科技支行,所成立的科技支行也只能提供极少量的匹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大力支持银行尽快成立专门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支行,丰富匹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扩充信贷供给主体,增加信贷供给,是欠发达地区促进信贷资金流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效手段。
(四)科技担保体系发展滞后
科技担保体系的发展对于科技贷款至关重要,要想建立完善的科技担保体系,其基础是要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商业担保机构,它们凭借自身信用和资产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增信,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从而增加科技型中小企业从银行等信贷主体那里获得信贷资金的可能性。然而,欠发达地区欠缺一批实力较强的商业担保机构。首先欠发达地区的商业性的担保机构利润较低,但是风险却比较高,风险和收益不对称,使其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这就容易导致商业担保机构挪用信誉贷款担保资金追求高额回报;其次,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政府对信贷担保机构的扶持是有限的,风险难以得到转移或者政府补偿;再次,政府部门缺乏对信贷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存在很多漏洞,担保机构的不合法商业行为和监督管理无人过问。最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欠发达地区对信贷担保机构管理的相关法律还不健全,对一些信贷担保机构的违法行为惩治无法可依。
(一)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科技型中小企业首先应完善自身财务报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财经法规依法合规经营,不断完善财务报表管理流程。其次应加强资金管理,做好资金运用的预算和规划,减少资金不良占有情况,及时归还银行贷款,提高企业信用度。最后企业要积极组织内部培训,强化管理意识,提高员工与管理者整体素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建立资信评估体系
一般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信评估主要看重企业的财务信息,这并不适用于科技贷款中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为了更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应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科学的专业的资信评估体系,使得商业银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着重考察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能力、诚信履信程度,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技术的先进、实用程度以及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等非财务信息。科学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使得具备良好发展前景,但资信能力较弱、缺乏抵押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易获得信贷资金支持。此外政府应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为核心,强化与风险投资机构、担保公司、商业银行等信贷供给主体的合作,打造独具特色的专业性的信贷融资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建立桥梁,构建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共享机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三)扩大信贷供给主体
政府应当尽力扩大信贷供给主体,落实到欠发达地区,应尽力支持商业银行科技支行的发展壮大。首先政府应当制定强制性规范,规定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必须设立科技支行,同时规定科技支行设立后必须给政府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为有效落实规定,促进科技支行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合作,政府部门应为科技支行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从而分散银行资金风险、引导带动多方资源。具体政策如下:一是贴息政策,科技支行如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基准利率贷款,即可获取政府贴息,降低银行贷款成本和企业融资成本;二是财政补偿政策,即对科技支行开展业务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银行开展科技支行,主要补偿方式为开业补助、房租减免、税收优惠等,降低科技支行的运营成本;三是组建专家组,对科技支行开放专家库资源,加强科技支行开展的业务中科技专家的参与,在咨询和审贷等流程中纳入科技专家,吸收专业意见,弥补科技支行在科技贷款方面专业知识的不足。
(四)完善科技担保体系
欠发达地区政府要立足本地实际情况,以市场原则为基准,科学合理地部署规划,重点扶持一些经营管理制度较完善、风险管控水平较高的商业担保机构的发展。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扶持体系,加强扶持资金的运用管理,落实对符合重点发展条件的商业担保机构的财税优惠政策,力争建立扶优限劣的良性发展机制。具体来说应加强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设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基金或再担保基金,采用担保费用补贴和担保损失补偿等方式支持地方科技担保公司发展,分散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提高信用担保机构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安排一部分资金,按照担保贷款金额每年一定的比例标准,向获得担保贷款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此外还要建立担保行业规范及监督执行机制,不仅要规定被担保企业的标准,同时也要因地制宜设立担保计划、确定担保重点。
(一)种子期信贷融资模式选择
处于种子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实体尚未建立,技术处于研发阶段,没有成熟产品,这个时期的投资风险极大,极少有金融机构愿意投资。这就需要政府大力引导支持,为银行和担保公司分散风险,也需引入具有风险偏好和一定风险投资经验的风险投资机构,以资金注入的方式对企业进行股权投资。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风险投资机构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社会也可获得科技型企业发展带来的正外部性收益。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种子期时可以选择“政府+风投+企业”的信贷融资模式。
(二)初创期信贷融资模式选择
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初步建立,虽然已形成一些具有商业价值的项目成果,但收入有限,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风险仍然很高,需要政府的引导支持,此时可引入一些有意愿的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考虑到此时企业的资信较低,可引入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担保,增加企业信用,分担银行信贷风险,政府也可通过创立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提供支持,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时可以选择“政府+担保公司+银行+企业”的信贷融资模式。
(三)成长期信贷融资模式选择
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不断扩张,快速增长,可以提供一定的可用于抵押质押贷款的资产,企业的信用等级大幅度提升,风险有所下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始主动寻求合作,企业在融资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可以减少政府的投入,企业可通过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增信,也可选择知识产权或其它实物资产进行抵押质押贷款,担保公司和抵押质押物主要用于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成长期时可以选择“银行+担保公司+企业”的信贷融资模式。
(四)成熟期信贷融资模式选择
处于成熟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经营稳健,社会信誉也已建立,具备足量的可抵押资产,风险急剧降低。此时企业的融资方式多样化发展,由于欠发达地区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且很多刚进入成熟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仍达不到上市要求等原因,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信贷融资仍然是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选择。此时企业信用度较高,且拥有大量可抵押资产,银行和企业可直接进行信贷融资合作,所以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成熟期时可以选择“银行+企业”的信贷融资模式。
〔1〕 张建良.科技银行建设中的信贷资金“粘合”作用研究——基于农行无锡科技支行的实践[J].农村金融研究,2011(5):58-61.
〔2〕 贾康,孟艳,封北麟,等.财政支持科技支行的杭州经验及启示——杭州银行科技支行调研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2014(25):15-23.
〔3〕 付剑峰,郭戎,沈文京,等.如何发展我国的科技银行——基于杭州银行科技支行的案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4):92-97.
〔4〕 陈乾坤.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模式研究[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4(2):19-22.
〔5〕 江莎. 供应链金融——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的良方[J].现代经济信息, 2009(11):96-96.
〔6〕 潘华富,蒋海燕.“信贷工厂”模式的探讨——突破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局的银行解决思维[J].浙江金融,2009(5):34-35.
〔7〕 赵昌文,陈春发,唐英凯. 科技金融[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杜 敏)
The Study on Credit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 in Less Developed Area
LIU Shi-hao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00)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but financing difficulties has become the biggest bottleneck restricting it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question is worse in less developed are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credit financing environment through analyz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credit financing and the factors which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edit financing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and puts forward constructing multi-dimensional credit financing service mode through analyzing phased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appropriate credit financing mode which suit different stag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 for reference.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s; less developed area; credit financing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6.015
2016-11-03
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6.015.html < class="emphasis_bold">网络出版时间
时间:2016-12-20 15:30
刘诗昊(1991—),女,江苏南京人,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F830.5
A
1007-6875(2016)06-00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