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与现代保险卓越人才培养

2016-03-15 12:09军,陈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保险公司常态人才

郑 军,陈 静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41)

经济新常态与现代保险卓越人才培养

郑 军,陈 静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41)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的放缓要求保险公司不断加强产品的服务;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求保险公司内部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在创新力的驱动下要求保险公司不断加强改革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对保险业提出的新挑战,基于国务院“新国十条”提出的要求,提出了新型保险卓越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和培养模式,认为保险人才的培养应以创新思维和服务意识为理念,以改革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为手段,实现培养服务型人才的基本目标,不断地提高保险人才培养的素质,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经济新常态;保险业;现代保险卓越人才;高等教育

2014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新经济常态下保险业的发展要加强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创新适应新常态发展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的要求。2015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又明确了高校要加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以适应现代产业的创新发展。因此,为了积极应对“新常态”下对保险业发展的新挑战,本文将提出新型保险卓越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和培养模式。

一、经济新常态下对现代保险业的发展提出的新挑战

(一)“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变化给保险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 产业融合催生新风险点

为了应对新经济常态下提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保险公司的长远发展,保险公司内部的产业合并重组与优化升级势在必行,保险公司也必须不断地进行产业融合,通过产业融合一方面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与发展,另一方面加快产业的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和保险企业的竞争力。

“新常态”下保险公司主要采取产业渗透和产业交叉策略实现产业的融合,例如保险公司成立基金公司、银行控股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收购银行及证券公司等情况越来越多。最近两年的“互联网+保险”也应运而生,将保险产业带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但是保险公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挑战。互联网背景下,各大保险公司的经营体制和运作还没完全适应互联网化和转向电子行业的需求,经营手段和操作过程还不成熟和完善,因此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另外,保险资金开始进入一些新的投资领域,可能面临较大投资风险。比如,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跨境跨领域投资虽然可以提高保险业资产配置效率,提升保险机构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但同时面临着因利率变化和市场监管不完善而导致的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这样的投资稍有闪失将对保险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就可能面临严峻的财务风险。保险公司产生财务风险将会严重影响保险业务的顺利开展,影响保险公司的名声和影响力,从而影响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产生信用风险。

2. 风险管理难度明显提升

伴随着产业融合过程中所产生的承保风险不断增大,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难度也明显加大。由于不同行业风险之间具有较大的关联度,一个行业的风险很可能传递给其他行业,然而保险公司在投资风险的管理上,无法干涉控制其它行业的风险,然而投资风险扩散快,且危害性极大,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传统的保险投资风险管理早已不能够适应当下保险公司产业融合所产生的投资风险、经营风险等,传统保险投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是针对纯粹风险发生的损失风险进行风险度量和风险预警,然而对于新型的“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经营风险的管理却充满未知因素,这对于管理投资其它行业的风险无疑具有较大难度。

(二)“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的放缓给现代保险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 中小保险公司面临兼并重组的风险

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发挥好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加快‘僵尸企业’退出”,“加大对产业集中度不高、同质化竞争突出行业或产业的联合重组,加强资源整合,发展规模经济,实施人才的优胜劣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国家强有力的经济政策的推动下,为了面对新经济提出的新挑战,保险产业结构也将必须优化升级,保险公司的兼并重组不可避免,因此传统的中小保险公司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兼并重组的危机,急需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例如光大永明、恒康天安、太平洋安泰三家寿险公司在实行股权变更后重组成一家中资寿险公司,以便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2. 保费收入增速降低,理赔增速增加

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将直接影响保险需求,投保人的收入会随着经济增速放缓而相对降低,导致很多人可能没有太多闲置的钱去购买一份保险,这样导致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会明显降低,严重影响保险公司的发展。最近一两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才开始稳定缓慢增长。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为了推出更加符合人们意愿的保险产品,对于理赔方面也不断做出了重大的改革,例如2016车险新政策出台,今年7月起全国正式实施商业车险改革工作。新的商业车险政策中保险责任更宽、自家车撞自家人的也可以获赔、“高保低赔”问题得到调整等,这使得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也在逐渐增大。根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2015年保险公司赔款及给付》相关数据显示,保险公司理赔从2007年的2 265.21亿元一直上升到2015年的8 674.1亿元,与2014的7 216.2亿元同比增逾20%,增长速度明显上升。

3. 承保风险敞口持续增大

根据2016年9月陈文辉在第17届中国精算年会提出新形势下推进保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既要进一步改革创新,更要把防风险放在突出位置,需要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风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是因为新常态下经济的放缓使得现代保险行业所面对的承保风险越来越大,尤其在蓬勃发展的信用保证保险的赔付上,保险公司面临承保风险持续增大的问题。近两年保险企业和资本的积极参与,推动了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险企业披露的2015年年报显示,安邦财险信用保证保险收入为7 069万元,同比增长378%;众安保险信用保证保险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310%。然而面对信用保证保险的迅速发展,我国整体信用风险评估模式较传统、效率低,信用体系建设不完整,有很多实际问题仍待解决,如评估信用价值问题。发展信用保证保险最需要的是风险控制,在技术性和针对性上要求很高,对因此保险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有很高的技术要求,然而国内信用保证保险发展的时间不长,这方面专业人才较为缺乏。显而易见,保险公司的信用保证保险的风险有待解决。

(三)“新常态”下创新导向驱动下给保险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1. 传统保险产品面临饱和的风险

根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推动保险产业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加强保险产品的创新以及服务的创新,不断提高保险公司的创新力和服务质量。 “经济新常态”对于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增长更多依靠优秀人才和技术进步,保险业的发展必须让创新成为新驱动力,从过去的数量和价格竞争逐步向差异化﹑高质量﹑优服务为主的竞争转化,因为保险公司的同质化竞争明显不利于整个保险市场的发展,传统的保险产品已经不能顺应国家时代发展的要求,也将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日新月异的保险需求。因此,传统保险产品急需完善和创新,防止保险产品市场的饱和。

2. 传统保险人才面临人才更新的危机

根据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企业和高校这两类创新主体的特殊作用,要不断加强创新。为了适应新经济常态下让创新带动经济迈向新的发展台阶,保险公司内部必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那么,保险公司的人才培养对于保险产品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新型的保险产品设计与服务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只有拥有高素质、高专业技能水平的保险人才,才能提高保险公司的竞争力,适应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此外,保险公司通过裁员增效,能够很好地激发企业内部人员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综合效益。因此在创新趋势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驱动下,传统的保险人才将会遭遇在公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被淘汰的危险。

二、传统保险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发展需要

(一)传统保险人才培养观念与保险产业创新的矛盾

根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思想中提出的保险产品改革创新、开拓和活跃保险市场,建设富有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要求,保险公司对于人才创新的力度需要不断增强,保险市场急需大量保险创新型人才,为保险公司注入新的活力,让创新驱动保险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然而高校目前对保险人才的培养模式仍然停留在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上,主要以保险理论知识为主,却忽视实务操作能力的锻炼。教师教学观念仍旧主要停留在课堂书本内容的教学,将一些理论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没有将保险实际业务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调动课堂上同学们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导致保险专业的学生一方面严重缺乏对保险实际业务的了解,另一方面更加缺乏保险创新意识,脱离保险创新市场创新。此外,大多数高校只停留在本校内部教育,缺乏保险人才培养观念国际化和校企合作观念,缺乏搭建一个国内外高校保险人才交流的合作平台、重视提高保险人才的创新思维,因此,这些传统的保险人才培养观念都与现代保险产业创新之间存在很多的矛盾。

(二)传统保险人才培养内容、目标与保险公司人才需求的矛盾

根据2016年9月23日第17届中国精算年会陈文辉提出保险业原有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中国精算师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专业研究力量和精算师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由此可见,保险业精算师人才严重缺失,然而截至2016年,我国高校设立保险专业的只有112所,且把保险专业当作重点培养专业的高校甚少,每年的招生人数也不多,因此很难满足保险市场对于保险人才的需求。此外,我国人才需求结构与人才培养结构存在很大的供需矛盾。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保险精算、风险管理人才以及核保理赔人才严重缺乏,无法满足保险市场的需求。然而,我国高校中除了西南财经大学开设的保险精算学专业和南京大学的保险会计专业是具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其他高校的保险专业教学大多数都太过笼统化,专业知识学得不够精深,导致保险公司严重缺乏高质量的尖端人才,无法适应新常态下对人才的要求。此外,高校保险专业开设的课程范围过于狭隘,应拓宽与保险专业相关的课程的开设,增强保险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我国保险人才培养的内容、目标与市场需求存在很大的矛盾,需要尽快解决。[1]

(三)传统保险人才培养的定位与保险产业服务型人才需求的矛盾

“新常态”下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严重影响了我国的保险需求,因此,为了促进保险业务持续稳定的增长,必须大力促进保险业务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加强培养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以适应新经济常态的发展。然而这却与我国高校传统保险人才培养的定位存在很大的矛盾。我国高校对于保险专业人才的教育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教学这个层次,将人才培养定位在专业性人才和学术型人才方向,但是保险人才不仅要有宽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素养,还要有强烈的服务消费者﹑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然而现在由于很多老师都缺乏保险机构的实践经验,对市场了解甚少,导致理论性的授课脱离了实际,很难真正地向学生传授保险服务知识,加上目前高校的保险实验室很少,同学们很难真正地了解实际保险业务的服务流程。2014年9月,复旦大学与复星保德校园保险实验室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启动,这是国内首个高校与保险公司一对一合作的实验室项目。由此可见,我国仍需要加强保险实验室的建设。这些仅限于专业化的教学都严重脱离了保险服务型人才的培养,使高校不能真正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市场化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保险服务型人才。[2]

三、经济新常态下新型保险卓越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模式

(一)理念:以创新为导向,以跟进产业、服务社会为指导思想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保险行业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创新。在新“国十条”中,政府明确提出要增强保险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地促进保险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积极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这从根本上要求保险公司人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为落实国务院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提出的创新精神,贯彻党的“十八大”对创新人才培养做出的重要部署,高等教育质量中最为核心的是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国内高校的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确立以创新为导向,推进本科生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企业才能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团队来跟进产业的发展,创新出更符合广大人民的保险产品,促进保险产业的长远发展。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可以以“互联网+”为指导原则,加强同世界各国知名大学的创新创业合作,积极推进与国外著名高校的本科生双学位项目,努力探索与国际知名大学相关专业的合作渠道,在保险精算人才培养中,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与研究的综合能力、创新的思维意识和研究素质。[3]

(二)目标:以培养具有创新型、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为目标

保险业作为一个以服务为主导的行业,一个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至关重要。一个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和保险人才的服务创新是保险公司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也是新经济常态下面对经济放缓压力的必然措施。高校要加强培养具有创新力、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在新型保险人才的培养中,要以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为目标,具体措施表现为:首先,高校要注重保险人才的创新力和服务消费者理念的培养,通过课堂研讨式教学和开设以创新和服务为主线的课程,鼓励保险专业人才设计出以客户为中心、符合广大民众保险需求的保险产品,提升保险人才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此外,高校教育要加强人才的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培养出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提升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信任度以及对保险服务人才的服务水平的评价。其次,要建立服务型的保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的培养理念的改革。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建立以社会为中心的保险人才培养模式,关注社会需求,了解保险产品的服务流程,形成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保险服务于社会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地提高社会对保险企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升对保险行业的服务水平的评价。最后,国家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力量,高校对保险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要顺应国家对保险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不断地实现创新型人才、服务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一体化,实现保险人才服务于国家,为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们的安居乐业而努力,真正实现现代保险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目标。[4]

(三)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培养方法和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为了应对“新常态”经济下对保险产业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培养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保险公司需要的新型保险人才,以解决我国保险公司对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创新型保险人才的需求问题,我国高校必须以培养具有创新型、高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然而由于我国高校教育对保险专业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体系还不够成熟,为了实现保险业在新时代的与时俱进,我国高校必须加快教育改革的进程,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倡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改革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模式,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保险人才。[5]

高校在新型保险卓越人才的培养的具体实践中,首先在保险人才培养内容上,要加强保险专业特色课程和与保险业务有关的其他基础课程的开设,打造更有针对性、高端的保险精算和风险管理之类的细分专业方向,提高保险人才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建立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培养出真正适合保险公司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和专业技能型人才。其次,在保险人才培养模式上,高校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接触到实际的保险业务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另外,要加强校企合作和与国外保险专业高校的交流合作,通过以校企合作为手段,将学界老师和业界老师教学结合起来,实现高校“双师双课堂”教育,实现教学深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全新培养,让每位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6]通过这样的双师教学保证学生能实现一体化的教育,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做到让学生学习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后,培养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在保险人才培养方法上,高校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取开放式教育模式,即教学环节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将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与研讨式教学相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积极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实现保险专业教学活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生要积极投身于保险业务的实践中去,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保险服务的价值和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消费者、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意识。只有加强对高校教育的全面改革,并且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力、高技能、高素质的服务型保险人才,为保险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保险业不断适应“新常态”经济下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 崔惠贤.“新国十条”颁布后上海高校保险人才培养改革探析[J].上海保险,2014(11):52-57.

〔2〕 胡亚兰.高校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就业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5(14):22-23.

〔3〕 刘玮玮.基于市场需求的江苏地方院校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2013(5):78-82.

〔4〕 邓晶,田治威,潘焕学,等.我国高等林业院校森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4(6):18-22.

〔5〕 岑敏华.学科发展变迁视角下应用型高校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7):151-153.

〔6〕 成就创业梦想_开创保险人生:国内首个校园保险实验室在沪揭牌[J].上海保险,2015(10):1.

(责任编辑 吴 星)

The New Normal State of Economy and the Training of Modern Insurance Talents

ZHENG Jun, CHEN Jing

(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41)

Since the new normalization of economy being proposed in China in 2014, there are both an opportunity and a challen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surance industry. Because of the "new normal" economic being slowdown, insurance companies should be under require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product services; insurance companies should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for economic restructuring; insurance companies shoul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reform, innovation and training by the driving of the innovation in the econom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challenges of the new insurance industry, the training of modern insurance talents need to be solved urgently.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National Ten Clauses" of the State Counci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target and training mode of the new insurance talents training.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insurance talents should take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service consciousness as the idea, reform training mode and teaching content means to achieve the basic goal of cultivating service-oriented talent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surance personnel training, training high-quality, high-skill, high-level, compound talents.

the new normal economy; the insurance industry; modern insurance talents; higher education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6.010

2016-11-12

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6.010.html < class="emphasis_bold">网络出版时间

时间:2016-12-20 15:30

安徽财经大学卓越人才培养项目“卓越保险管理人才”(aczyrcpy201402);安徽财经大学教研重点项目“财经类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acjyzd201622)。

郑军(1976—),男,重庆开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保险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F84

A

1007-6875(2016)06-0062-05

猜你喜欢
保险公司常态人才
人才云
扩散风险模型下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最优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