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蒙,吴海菲,曾吉
近十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综述
刘雨蒙,吴海菲,曾吉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近10年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监测与评价标准等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青少年体质健康逐年下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干预策略主要包括运动和改善体育场地设施,监测与评价标准有待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有待建立等。
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综述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明确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1]。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近10年(2006-2015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干预策略、监测与评价标准、服务体系等的综述,厘清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实问题,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对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做了研究。周爱光等[3](2008)通过中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发现,目前日本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高于我国学生。邹志春等[4](2010)认为,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并未抑制青少年体质状况不断下滑现象。周丛改[5](2011)提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仅对青少年全面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还关系着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水平。杨桦[6](2011)认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城乡和地区间差异等,体质健康各要素间不平衡发展的现象已较为突出。表现为青少年整体形态水平提高,而身体机能和素质持续下降;体格发育、身体充实度等提高的同时,肥胖等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的体质问题。唐红斌等[7](2013)认为,由于青少年“静坐少动”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健身场所狭小、新兴运动方法匮乏等原因造成的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日趋突出,肥胖、超重检出率持续增加,耐力、力量素质处于较低水平。秦婕[8](2015)与其持有相同观点。李斌等[9](2014)通过对广东省青少年“90后”与“80后”代际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对比发现,90后较80后青少年身高、体重及维尔维克指数、BMI指数有明显提高,胸围指标男生略有增长,女生下降;肺活量呈现“少年降青年升”趋势;速度、爆发力素质代际间总体显著降低;力量及耐力素质总体显著降低,呈现“年龄增成绩降”的态势。
综上所述,学者们以多层次、多角度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进行了研究,直观地揭示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现象,但通过综合分析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者并未提供直观有效的数据进行说明,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仅停留在简单的对比分析,缺乏深层次的探究。
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不少专家、学者和官员从不同的侧面做了总结。赖小玉等[10](2006)认为,现代社会的不良生活方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校体育的缺位是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陈玉忠[11](2007)提出,青少年体质健康是包括教育在内的综合性社会问题,传统教育观念、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学校体育价值判断是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央7号文件指出,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是两方面: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刘海元[5](2008)认为,学生课业负担超重,运动不足是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表面原因,真正成因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等因素的综合结果。杨桦(2011)[13]提出,造成青少年体质健康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对青少年体育工作认识上的偏颇,也有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运动设施缺乏、体育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手段缺乏等客观因素。李龙(2014)[14]提出,青少年体质下降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有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靠学校来推动,家庭以及社会参与明显不足。付慧宇等[15](2015)从社会、学校和家庭3个因素归纳了我国青少年长期缺乏体育锻炼的原因,认为长期缺乏体育锻炼是青少年体质下降最直接的原因。
综上所述,学者们一致认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还有客观原因。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表面看是运动器材经费短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等原因造成的,在这些因素背后还有更关键的原因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保障体系的建设不够完善。
针对如何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许多学者展开了研究。李一宁[16](2007)提出10个方面干预策略:1)把学校体育真正摆上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2)把学校体育真正摆上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3)把学校体育真正摆上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4)把学校体育真正摆上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5)把学校体育真正摆上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6)把学校体育真正摆上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7)把学校体育真正摆上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8)把学校体育真正摆上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9)把学校体育真正摆上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10)把学校体育真正摆上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郝英[17](2008)提出,提高全体教师的体育素质,构建学校与社会的体育人文环境,不断强化教师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意识,有利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王冬[18](2009)把学校体育真正摆上体育工作的重要位置。马新东等[6](2010)认为,增加体育健康课程,注重对家长和任课老师的培训,加强体育市场的开发,进行体育师资的再培训,都是增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唐红斌等[19](2013)通过12周的有氧弹性阻抗练习发现,对身体成分的影响女性较男性明显,体现在体脂重量和体脂百分比降幅显著;而在力量素质方面,对男女被试的四肢肌力具有良好效果,且男性较之女性效果明显,女性左、右臂的力量在锻练后趋于平衡。陈立军等[20](2013)通过实验得出,高原有氧运动可降低青少年的肥胖程度,改善肥胖青少年的身体形态。刘星亮等[21](2013)通过实验发现,实施运动干预对促进学生身体形态、技能和身体素质均有明显作用。于文谦等[22](2014)提出,借助智能终端扩大对体育的传播范围,利用智能终端拓展生活体育的生存空间,使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能在智能化浪潮中有长足的发展,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从根本得以解决。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宝贵的干预策略。主要干预策略包括:通过运动干预提高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增加学校体育建设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周丛改[23](2011)认为,我国青少年体质监测各方面制度不健全,科学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可以使决策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更加有效地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主要包括建立灵敏的反馈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和严肃的监督机制。张彦峰等[24](2013)通过对目前国内常用的学生体质调研和测试指标进行筛选和论证,构建起比较全面、系统的少儿体质检测、评价指标体系,以便科学、客观、准确地掌握儿童青少年体质的体系特征、健康现状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周进国等[25](2013)通过中日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措施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青少年体质监测工作起步较晚,整体不够成熟,目前的工作重点仍停留在体质监测层面,尚未形成完善的“体质监测—健康促进”一体化的青少年体质监测制度体系。高刚等[26]认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首次增加了与人体健康关系最为密切的心血管功能测试指标,同时保留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部分身体素质的测试项目,突出了与青少年健康直接相关的评价指标。陈培友等[27](2013)认为,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参照标准面临着两大难题,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国际青少年体质已经从运动能力评价为主,转向健康相关的体适能评价,在指标选择上更加倾向于健康相关的指标。岳建军等[28](2014)提出,在评价指标建立方面,首先要把额度放在第一位,围绕体质健康来构建测试指标体系,而不是运动能力;在评价标准参考方面,联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建立健康评价标准。曲鲁平等[29](2015)从生物、社会和心理等要素入手,构建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自我效能、知觉利益、知觉障碍、人际影响、体育活动和体质健康六因素模型,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对体质健康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人际影响可以通过影响自我效能和知觉利益直接影响体育活动,并间接促进体质健康;人际影响对体育的活动的直接影响较少。
综上所述,学者们的观点主要强调了青少年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体系的构建涉及诸多领域,只有全社会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建立更好的评价与监督机制,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作出贡献。
肖林鹏等[30]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需求是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的前提,而合理的运行机制是保证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良性运转的关键;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包括体育活动、场地实施、信号网络、科学指导、营养与卫生和体质健康监测六大体系。岳保柱[31]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服务体系是促进和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包括管理体系、实施体系、监督体系和评价体系,只有这四大体系相互整合、相互协调才能真正促进和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林莉等[32](2011)认为,健康促进模式应重在实在,提高学校健康促进模式的有效性;课程设计应以体育教学项目为切入点,也就是说,我们应当注重体育项目的本身特点并进行有效分组;其次,应从健康促进评估的角度加强多维度建设(如短期效应,中期效应和长期效益);再次,就体质健康标准而言,应注重指标的选择,即体现不同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最后,应建立相应的政策以保障和提高学校体育教学中健康促进的实施。杜海燕等[33](2011)认为,切实贯彻实施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方针策略;切实贯彻实施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方针策略;切实贯彻实施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方针策略;切实贯彻实施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方针策略;切实贯彻实施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方针策略。武东海[34](2013)提出,解决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必须完善青少年体质保障体系。青少年体质提高保障体系建设横向关系的处理需要协调国家、社会、集体、个人等多方面的利益,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理性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郇昌店等[37](2015)强调,青少年健康权维护需要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权维护的全社会责任,制定青少年体质健康法规;并确保有效执行,完善体质健康公共服务供给;营造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整体氛围]。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不同层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进行了构建。但这些构建主要从宏观层面出发,并未从具体的条例对目前政策体系进行分析评价。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部门层层推进、精诚合作,才能取得实效性的成果。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中发[2007]7号.
[2]周爱光,陆作生.中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及其启示[J].体育学刊,2008,15(9):2-5.
[3]邹志春,陈佩杰.青少年体质、体力活动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6):50.
[4]周丛改.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6):3.
[5]杨桦.深化“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
[6]唐红斌,姚明焰,朱艳.有氧弹性阻抗练习的设计及其对青少年体质影响效果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7).
[7]秦婕.基于政策视角下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32(1):71.
[8]李斌,庄弼.广东省“90后”与“80后”城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比较[J].体育学刊,2014,21(1):129-132.
[9]赖小玉,刘海金,刘尚礼.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抑制措施[J].体育学刊,2007,14(5):126-127.
[10]陈玉忠.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84-85.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中发[2007]7号.
[12]刘海元.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8,15(1):68-69.
[13]李龙.学校家庭社会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10(10):134.
[14]付慧宇,张景华,刘浩.高中体育考试改革探析---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3):275.
[15]李一宁.在增进青少年体质座谈会上的讲话[J].体育与科学,2007,28(2):1-2.
[16]郝英.论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教师的责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5):113.
[17]王冬.有氧健身操锻炼对青少年体质和形体的影响[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5):114.
[18]马新东,刘波,程杰.美国青少年体质研究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31(1):83.
[19]陈立军,王兴,王茹.在多巴高原与平原分别实施有氧运动处方对肥胖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6):91-92.
[20]刘星亮,孟思进.运动干预对增强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的效果[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2):57-59.
[21]于文谦,贺彦朝.智能终端兴起对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28(3):7-8.
[22]周丛改.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机制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6):36.
[23]张彦峰,刘莹莹,于波,等.儿童青少年体质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建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9(1):74.
[24]周进国,周爱光,王梦,等.中日青少年体质监测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2):37-39.
[25]高刚,季浏.试述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试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6):22-26.
[26]陈培友,邹玉玲.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构建方法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11):84-88.
[27]岳建军,阎智力,季浏,等.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及其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4(7):35-39.
[28]曲鲁平,欧高志,李宗浩,等.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构建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9):70-75.
[29]肖林鹏,孙荣会,唐立成.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4):284.
[30]岳保柱.构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服务体系的若干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8(4):453-457.
[31]林莉,孙仕舜,董德龙.学校体育对青少年健康促进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8):71-74.
[32]杜海燕,肖林鹏.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现状与启示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9):1-6.
[33]武东海.机制设计理论下青少年体质提高保障体系建设[J].体育学刊,2013,20(5):97-100.
[34]郇昌店,张林.从后果防范到全力赋予: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转向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31(4):24-26.
Research Review of Physical Health of Teenagers in China for Recent Ten Years
LIU Yumeng,WU Haifei,ZENG Ji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udy and logic analysis the status quo of the physical health of teenagers in China for nearly 10 years,the paper investigates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tandard,which are summarized.Results show that the physical health of teenagers in China presents the decline tendency year by year,including school,family and society.The major influencing factors intervention strategy mainly includes sports and improve the sports facilities,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tandard which needs to be perfect,and dolescent physical health services needs to be set up,etc. Key words:teenagers;physical health;research;review
G804.49
A
1003-983X(2016)09-0799-03
2016-08-14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TY054)
刘雨蒙(1992-),女,湖北武汉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PhysicalEducationCollege,Hubei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