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供给侧改革和军民融合机遇,推动三线遗址保护利用

2016-03-15 09:22陈东林
贵州社会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遗址企业

陈东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009)

抓住供给侧改革和军民融合机遇,推动三线遗址保护利用

陈东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009)

三线建设建成了1945家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由于当时过分强调“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倾向,造成许多企业生存和生产严重困难,在调整改造中被迫搬迁,留下了400个以上的遗址,其土地、厂房、设备、路水电资源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但长期因为产权等方面的制约,不少荒废。当前的供给侧改革和军民融合战略为遗址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条件。建议将这些遗址使用权下放到最需要的乡镇,有些可以与民营采取股份合作制联营。利用的途径,可以是继续作为地方企业,开发为旅游、休闲、文化园区,建立博物馆等。

三线建设;遗址;供给侧改革;军民融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军民融合,是当前国家的两大经济战略。利用三线企业遗址,是一个不需要国家资金投入,仅依靠政策调整,就可以使贫困地区受益,国有资产重新发挥功能,各种所有制资本共同创业,促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军民融合的一举多得的杠杆支点。

一、三线企业遗址的由来和数量

从1964年到1983年的三线建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史上一次重大战略部署,在三线地区的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四川、贵州、重庆、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湘西、鄂西、豫西)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共投入了2052.68亿元资金,建成了近2000个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但是,主要由于“文革”时期三线企业“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原则,许多三线企业一直存在着周围自然环境恶劣、生存条件差、产品无出路、经济效益低等严重遗留问题。“靠山、分散、隐蔽”,本是只对核工业的要求。1964年1月31日,由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中央专门委员会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提出报告:为了国防安全,应该尽快调整我国核工业的战略布局。根据“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建设后方基地。①但是,在“文革”时期极左思潮的影响下,“靠山、分散、隐蔽”却被推广到所有三线企业,不少还规定必须“进洞”。

1983年11月起,国务院确定了三线企业“调整改造、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针,成立了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简称“国务院三线办”)。1984年,经过半年多的调研,基本摸清了三线企业的存量和状况:三线地区共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设计院所1945个,分为三类。第一类,即布局符合战略要求,产品方向正确,有发展前途,经济效益好,对国家贡献大,建设是成功的,占48%。第二类,即建设基本是成功的,但由于受交通、能源、设备、管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特别是产品方向变化后,经济效益不够好的,占45%。第三类,即没有发展前途的,占7%。②第三类企业多是选址有严重问题,所在地自然灾害频发、生活条件恶劣,危及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或者选址布局过于分散,远离原料产地和配套加工地,造成极大不便,生产科研无法继续进行下去。针对这种情况,国务院三线办召开了三线调整工作会议,决定把企业调整搬迁任务放在首位,对第三类企业分别关、停、并、转、迁,向原料产地方向、产品市场、有利于发挥本身技术优势和加工协作的大中城市附近搬迁。2006年1月4日,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宣布:三线调整搬迁工作全面完成。

三线企业调整搬迁取得了重要成效:三线企业的周边环境得到改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大提高;一批长期受恶劣地理环境制约的企事业单位,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能够依靠自身优势,比较平等地在市场上进行竞争,经济效益逐步上升。

三线企业在搬迁中,产生了大量遗址。所谓遗址,是遗产的一部分。国际概念规定的遗产,又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复合遗产(这里的文化,是指大文化,即人类文明)。文化遗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术定义是:体现“过去”的全部物质标志(或是艺术型的或是符号型),它们进入文化,并进入整个人类。③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视为“文化遗产”的有三种:1.不可移动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的构造或构件、铭文、窟洞,以及它们的联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风格、一致性或景观地位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相关联的建筑群;3.遗址:从历史、审美、民族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域。

遗址是静态的遗产,包括现已闲置、废弃成为遗址的,或者有利用价值尚未开发的。

本文所指的三线企业遗址,是指企业搬迁以后留存原地的土地、建筑、设施、配套资源等有形资产。由于企业的搬迁和关、停,三线地区共产生了多少处企业遗址?根据资料,经过“七五”到“九五”计划(1986—2000年)的十五年时间,列入国家调整计划的八省一市(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河南、湖南、湖北、重庆)的274个三线调整改造企事业单位,易地搬迁比例高达94%,就地转产改造的只有17个,整体或部分搬迁、撤销的257个应该都产生了遗址。④如果考虑到八省一市之外的未计算在内的情况,各省还有大量属于地方管理、没有纳入国家计划的小三线企业搬迁,估计三线地区留下的企业遗址应该有四百处以上。

二、三线企业遗址的现状

笔者根据在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甘肃等地的调研,参考各地区的资料反映,了解到的三线企业遗址现状是:

(一)处于荒芜、废弃的

原有企业搬迁到其他地方以后,留下不能搬的厂房、办公楼、宿舍楼、学校、医院、食堂、礼堂等建筑,基本上无人居住和使用。杂草丛生,家畜乱跑。室内空空如洗,门窗荡然无存,墙垣也有毁坏倒塌。虽然多数遗址有人一般性地看管,但很松散,更谈不上有保护措施。少数企业留下了一些难以搬迁的较大笨重机器设备,如冲压机床、锻造机床等,有些还是进口设备,经过风吹雨打也多严重生锈腐蚀,更有零部件散失。

(二)多数遗址仍具有可资利用基础

由于三线企业多属军事工业,规模较大(前述列入调整计划的274家企业中,军工企业占85%以上,搬迁时平均每家企业1167人),厂房建造质量要求比较高,不少是钢筋混凝土骨架结构,现在厂房框架保存相对还比较完整。自身建筑和周围的道路交通、电力、供水、土地平整等“三通一平”状况,今天在当地偏僻贫困山区仍属较高水平的生产力资源。如重庆市江津区共有三线企业12家,分别属原六机部、五机部、总后勤部,生产常规武器和军用服装。20世纪90年代起,3家搬迁去四川;青江机械厂、晋江机械厂(重庆铸钢厂)等9家搬迁到重庆巴南鱼洞,合并成立重庆大江工业集团;江津地区钢铁厂(现为重钢集团铁业公司)煤铁矿山基本废置。遗留下一个三线工业遗址实物群落。晋江机械厂是规模较大的高炮构件铸造厂,厂房面积大,空置地和工房、宿舍多,仅俱乐部大礼堂就可容纳3000人。这些厂矿目前留存生产生活建筑设施较为完整,具备水、电、气、路、网“五通”的条件。⑤如破产的彭州锦江油泵油嘴厂遗址,厂房和办公楼、宿舍保存尚好,但一直闲置。

重庆南川县原来工农业生产用电特别困难,通过三线企业兴建,从重庆万盛区架设40公里长的高压输电线路进入南川,并修建110千伏级中心变电站一座,解决了南川县工农业生产生活用电。⑥还有不少钻山企业遗址,系当年使用大量人力财力开挖出来的平地,不占用农田耕地,土地资源很有价值。

(三)得到保护利用

1.改造为三线建设博物馆、纪念地等。如广安市对搬迁企业的实物进行征集与遗址保护,从征集到的1000多件三线遗产实物中精选出15台老生产设备、60件老产品和150张老照片,建成了全国首个三线企业陈列馆——四川广安三线工业遗产陈列馆。如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的贵州省三线建设博物馆,是国内第一个建成的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博物馆,分室内场馆和室外文化广场两个区域。文化广场利用当年彭德怀指挥三线建设的办公室、西南联合指挥部、县委楼等遗址建成,包括陆家大院以及育才壁、蒸汽机车、机械设备等历史文物;馆内收藏了三线建设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历史文献、图片等,并通过微缩场景再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这些是最有代表性的保护典型。

2.在一些适合旅游地区,改造为酒店设施。如位于四川南川的军工厂天兴仪表厂,1966年由西安国营东方机械厂包建,主要生产常规武器及配件。2000年5月该厂全迁至成都市龙泉驿。天兴仪表厂遗址所在的金佛山麓,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融山、水、石、林、泉、洞为一体,荣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遗址由重庆山水都市公司投资兴建,利用五栋天兴仪表厂老楼改造成全国第一家“三线建设主题酒店”,反映三线建设文化。

再如重庆涪陵白涛镇的816工程,是动用工程兵一个师历时17年挖成的世界第一大的人工洞,最高达79米,总长约24公里。原为安装中国第二套核反应堆、生产核原料的企业,由于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时代,搬迁出洞,改为生产化肥的建峰化工集团。经过重庆有关部门的努力争取,2010年遗址开放,现在正在筹划建设为国防教育、休闲旅游、医疗和生态农业示范集一体的“三线军工小镇”。

3.零散租借给地方乡镇或企业使用,或者被农民擅自占用。如晋江机械厂遗址租给地方企业江津正州养殖公司做养猪场,据反映:“公司的养殖污物对周边环境污染非常厉害”,附近民众和部队反映强烈。⑦如军工厂庆岩机械厂位于四川南川县文凤乡,1966年兴建,主要生产常规武器及部分零部件。1997年整体迁往重庆市巴南区渔洞镇。留下的厂房遗址保存比较完好,笔者看到有当地民营小企业租用,焊接生产一般金属构件。但因为规模较小,产品和原来的生产不对路,仅仅是利用厂房。还有的企业楼成为监狱、被农民擅自当成堆放粮食饲料仓库等。如陕西洛南县卫东镇20世纪60年代云集了四个三线军工企业:4310厂、4320厂、853厂、895厂,后来都调迁到西安。如今,闲置的厂房除有不多的民营药企外,还有一部分租给了农民养鸡猪牛羊等。其余的部分和破烂的家属楼一起闲置着。这些初级利用虽然起到了遗址不再自然灭失的一定保护作用,但还谈不上主动和规模利用。

全国三线遗址中被废弃、闲置的有多少?至今没有全国的普查数据,只能以个案分析。如山西省国防科工办2011年调查该省19处“三线遗址遗迹”,调研结果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归属明确,交给地方整体利用,保护利用相对较好的有8处;第二类,主体闲置损坏,局部由当地乡村、企业、老百姓自发占用养牲畜家禽等的有4处;第三类:毁坏严重,基本荒废的有7处。基本闲置或者废弃、毁坏严重的,占一半以上。⑧

三、制约三线企业遗址利用的因素

总起来看,三线企业遗址有一些建成事业型保护单位或临时租借地方企业,被农民占用的也不少,但形成规模产业开发利用的尚不多,荒废的仍是多数。造成的原因,当然主要是当年片面强调“靠山、分散、隐蔽(“进洞”)”选址原则的失误,地处深山,交通经营不便。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以来,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西部的交通和抗御灾害条件有了很大变化,“靠山、分散”的不利因素基本得到改变。如重庆南川山区,过去三线企业由深山到重庆需要一天以上时间,现在渝湘高速公路穿过其中,沿线公路四通八达,到重庆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在被废弃的三线企业遗址旁边,崛起了现代企业重庆铝业集团。因此,时隔50年后,对“靠山、分散、隐蔽”口号,也有必要重新思考。西南地区如贵州省,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左右,平原和可耕地十分稀缺。“靠山”,尽可能不占用平地,成为今后发展工业的一个永久性要求。由于大城市人口密集,工业造成污染比较严重,不宜再建设集中的工业城市,“分散”也是今后工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靠山、分散”,已经不再是制约三线企业遗址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是遗址产权和使用权问题还没有完全理顺。三线企业全部是国有资产,其中大部分是中央资产。前述274个企事业调整单位中,中央直属军工单位160个,电子部单位47个,地方军工27个,中央和地方其他部门单位40个。⑨陆续搬迁后留下的企业遗址,20世纪80年代仍然属于这些部门所有。其流失损坏情况,早已引起了注意。

199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务院三线办《关于三线搬迁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有关问题的意见》指出:三线企业搬迁单位原址国有资产的处置,部分单位因种种原因不能顺利实施,给国家财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意见》规定了搬迁单位原址国有资产的处置,实行有偿转让的原则:“应首先向全民所有制单位转让;如果全民所有制单位无法使用,搬迁单位可以向集体所有制单位或个人有偿转让”。还规定“原则上接收方应一次付清价款”,“延期、分期付款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其后,在《实施办法》中又作了调整,允许“对于那些位于深山峡谷、人烟稀少、交通条件较差等不具备有偿转让条件的资产,可以实行无偿划转”,但仍然规定“不得向非全民所有制单位无偿划转”。⑩

众所周知,三线企业多数建在西南、西北荒山僻野和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当地农民生活贫困,多数当时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地方和集体经济不可能拿出巨额资金购买大中型国有企业遗留资产,更不用说一次或至少三年付清。2000年以后,部分产权转移到了省和直辖市国资委,有些地区开始了扩大范围利用。贵州省很重视三线企业遗产开发利用,贵州城文工业遗产博物馆即由民营企业投资兴办。但省和直辖市需要解决的产业问题甚多,对这些遗址的利用不够重视,县以下无法规模利用或者难以长久开发遗址的状况仍然普遍存在。如面对人大代表呼吁保护三线遗址的建议,安徽六安市无奈地答复:一是主管部门不明确,市文物部门虽然已对三线遗址做普查,但无具体管理权限。二是产权矛盾突出:三线遗址产权复杂,导致在抢救保护和开发中需要协调关系较多,工作难以开展。⑪这就造成了一方面县以下经济亟需基础设施和土地、交通、电力、供水等资源用于发展,另一方面三线企业遗址长期得不到规模利用和保护,甚至自然灭失的矛盾状况。

四、下放三线企业遗址产权的时机和前景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政策。“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这为三线企业遗址在开发利用中予以保护,指出了新方向和新思路。中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为“国进民也进”创造相应制度环境,把国有经济、民营经济的转型发展统合起来;中央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2015年11月,中央又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6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⑫2016年,中央又提出了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三线企业多数属钢铁、煤炭、化工、军工等行业,产能过剩的状况十分突出。而三线地区第三产业和新兴社会服务业又十分不发达,这方面的发展很有潜力。2016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

笔者认为,全面开发、利用、保护三线遗址的时机已经成熟。

首先,可以考虑将处于深山僻野、长期废弃的三线企业遗址使用权,由省、直辖市继续下放给当地乡镇,时间可以放宽到几十年。这不仅是个经济发展问题,也是个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当前全国脱贫困难的农村人群主要集中在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个地区。其中前三个地区,正是当年三线建设的重地,包括汉中、安康、陇南、商洛、凉山、十堰、达州、巴中、遵义、毕节、六盘水等地区的县市,三线企业遗址十分集中。当年,三线地区人民为了国家安全,无私奉献了血汗劳动和物质。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军工保密的局限,不少三线军工企业像钉下的钉子,并没有生根发芽,给地方经济带来同步的发展。如凉山州,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虽然是世界一流的科技基地,但周围农业生产仍然发展缓慢。甚至当年有“卫星上天,刀耕火种”的比喻。不少三线企业与地方隔绝,成为独立小社会。贵州绥阳县3531厂所在地村支书侯世明回忆说:“那时候,厂子管得非常严格,村民不得入内,只到2006年这个厂调迁走后,大家才隐约知道这曾是一家军工企业。”⑬几十年过去了,企业搬迁走后,任其遗址设施资源荒废,当地贫困人民仍然不能使用受益,显然是不公平的。现在是反哺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其次,除了在城市具有较高土地价值的三线企业遗址外,其他可以通过混合所有制方式和乡镇共同开发。三线企业调整搬迁,到1998年底共完成180亿元总投资,以国家资本金、银行贷款、单位自筹三种方式结合。其中搬迁企业借贷性资金占60%,基建债务占66%,使搬走的三线企业负债累累,已经很难有余力再对遗址投资利用。而使用权下放,国有企业不出资,以遗址入股,可以调动当地乡镇积极性,通过地方集资和民间引资,长久利用起来。将来赢利后,国家再适当收取租金或让地方分期赎买,达到“国进民也进”的双赢局面。这是国有资产流动,而不是流失,也是为西方工业遗址保护经验所证明的。

那么,一步到位,将三线遗址产权直接交给地方乡镇企业,是不是更好?笔者认为,这需要不同情况不同对待。那些处于荒山僻野,土地资源价值不高的地方,可以这样做。但那些靠近城市,土地资源已经或将要升值的,就要谨慎从事。如四川绵阳的朝阳机械厂,位于绵阳市郊游仙区,当时是著名的炮装置生产厂,2004年破产,将1300亩土地及厂房等拍卖,仅卖了1800万元,后又被买者转卖给私人企业,也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最后,绵阳市政府以5亿元将1300亩土地买回。

如何开发利用三线企业遗址,地方积极性很高,笔者看到和预测的前景有:

(一)引进民营企业,兴建工业园区

如江津县5067厂,原是总后勤部制鞋厂,有生活区400多亩,还有10幢厂房达25000平方米。工厂2001年搬迁,留下的厂房、办公楼、水电气设施转交给江津县政府,夏坝镇政府即搬到5067厂医院办公。民营的重庆渝兴鞋业公司考察后,买下部分遗址,将最大的6000平方米厂房改造为制鞋生产线,雇用当地农民生产。现在每年生产鞋100多个品种、600—800万双,每年还为贵州3537厂配套生产解放军鞋20—30万双鞋。公司每年交税100多万元,还带动了夏坝镇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如贵州绥阳山区周边有多家军工生产企业,搬迁到贵阳附近后,遗址闲置厂房与乡镇合作兴办风华园民间工业园区,规模和永久性将得到进一步扩大和提高。

(二)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鼓励贫困地区将产能过剩的资源、制造工业遗址改造为社会急需的旅游、文化、休闲等产业

1.兴建旅游度假生活服务区,把靠山劣势转变为优势。利用遗址和当地名胜古迹、自然风景区结合,打造“一条龙”旅游线路,但是需要认真论证自身的旅游资源。多数游客很难因一个三线遗址前去参观,最好和当地已经有的名胜古迹、自然风景区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配套,避免游客单打一,走回头路。攀枝花的经验和布局值得借鉴,当年设计了重庆、成都—攀枝花—六盘水“两基一线”的钟摆式工业布局,现在也是很好的旅游布局。从重庆、成都沿成昆铁路向南,先到峨嵋山、乐山旅游区,途经大渡河大峡谷,再到西昌游览卫星发射基地、螺髻山冰川、邛海公园、彝族社会历史博物馆;再南下到攀枝花参观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攀钢、阿署达阳光富氧避暑胜地、二滩水电站,攀丽高速公路打通后,再向西到丽江、大理游览,以昆明为终点。从昆明出发,则形成反向而行以成都为终点的游客对流。六盘水市的大河煤矿,三线建设时期是重要煤矿基地,近年由于资源开采渐近枯竭,钟山区成立扶贫旅游开发公司,封闭煤矿,采用当地居民出资(贫困农民免费)和引进外来资金的政策,打造了风景秀丽的大河堡旅游休闲和生态农业园区。山东蒙阴县岱崮镇,位于泰山、曲阜、孟良崮三角旅游地区,将原小三线企业遗址经规划改建,结合沂蒙山天然的中国岱崮地貌,建设岱崮地貌博物馆,开设实弹射击娱乐中心和度假村等,成为地质地貌特色景点的“三线军工小镇”,被评为四星级旅游区。这些新规划的实施,在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江津夏坝镇开发积极性很高,依托四面山风景区和中山古镇、吴吉芳旧居,聂荣臻、陈独秀纪念馆,五福寺、燕窝寺等名胜,提出了建设以国防教育为主体的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基地方案。

2.兴建文化产业区。北京的798艺术区利用电子工厂遗址,已经引申出一种闻名于世的工业遗址文化概念。位于遵义的三线企业长征电器集团,因为自身有遗址产权,先行一步,在遵义市党政方面支持下,利用原厂房建立起“1964文化创意园”,包括文化创意区、会议中心、三线展览区、旅游休闲区等,命名为“三线建设研究会爱国主义基地”,成为遵义会议纪念馆之后的又一著名历史文化景观。绵阳电子九所,汶川大地震后搬迁,将南山老区遗址,与万生旅游公司联合开发成为“126文化创意产业园”。

3.兴建本地的三线建设博物馆、陈列馆。如在成昆铁路途经最险要的金口河大峡谷,乐山市金口河区自己筹资在关村坝车站建成了铁道兵博物馆,成为唯一一个在隧道中建立的博物馆。江津建议直接将租用遗址的正州养殖公司整体转轨变型为三线建设工业遗址馆。地方有这种积极性是很好的,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当鼓励和支持。但笔者认为,单纯办博物馆恐怕不是一个能够普及的方向。博物馆是公益性事业,建设本身需要大量投资,建设起来以后收入很少甚至要继续大量补贴,对于三线地区的不发达地方经济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还需要和产业开发结合起来。

总之,进一步下放三线企业遗址使用权,将调动贫困地区和国企、民企的积极性,不用国家投资就使各方受益,一举多得,在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军民融合中,值得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和决策。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组织开展各地区三线遗址普查工作,摸清家底(这方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三线研究院和重庆市三线建设研究会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制定三线企业遗址名录和价值评价标准,对属于重要文物价值的遗址以保护为主,对一般的遗址以开发利用为主;制定遗址产权、使用权方面的相关政策等等。

注释:

①《三线建设》编写组:《三线建设》(内部资料),第363页。

②国务院三线办:《关于三线企业调整方案的报告》,陈东林主编:《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311页。

③from UNESCO,25 C/4,1989,p.57。

④国防科工委:《三线建设调整的有关政策问题研究》(内部报告),2000年2月。

⑤引自江津三线建设研究会、夏坝镇政府编《重庆江津夏坝三线建设遗址》、何民权(江津三线建设研究会会长):《江津三线子弟》、吴学辉(国营5057厂):《关于创建夏坝三线建设工业遗址馆馆的工作设想与建议》、郭方全(重庆铸钢厂):《我对创建江津夏坝三线工业遗址的相关建议》等介绍材料。

⑥卢华丽(重庆市南川区党史与地方志办公室):《三线建设在南川》,未刊文。

⑦吴学辉(国营5057厂):《关于创建夏坝三线建设工业遗址馆馆的工作设想与建议》,未刊文。

⑧山西省国防科工办:《关于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关于保护利用山西三线建设遗址遗迹的建议〉提案的答复》(2011年5月15日)。资料由徐有威教授提供。

⑨国防科工委:《三线建设调整的有关政策问题研究》,2000年2月。

⑩陈东林主编:《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年版,第332—333页、338页。

⑪对六安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5号重点建议《关于抢救和保护我市“三线”遗产,拓展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建议》的答复,2011年10月27日。

⑫《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新华社2015年11月23日电。

⑬《三线遗迹期待重生》,《华商报》(网络版),2014年4月26日。

[责任编辑:翟 宇]

K27

A

1002-6924(2016)10-030-03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13&ZD 097)。

陈东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史。

猜你喜欢
遗址企业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INDUSTRIAL EVOLUTION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辽上京遗址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考古学家是怎么知道地下有遗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