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军 赵洪武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阈下的民主社会主义批判
冯德军赵洪武
(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2)
民主社会主义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潮。通过鼓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上写的是民主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观点,妄图模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扰乱理想信念,解除思想防线,引导社会主义内部分化。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不动摇,历经曲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了中国进步,改变了中国面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坚定了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
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批判
民主社会主义是反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诉求,其带有明显的西方意识形态色彩,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的一种政治思潮。其鼓吹“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上写的是民主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观点,企图动摇中国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从根本上否定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现实性。因此,必须从历史、理论、实践等维度全面认清其现实指向性,揭露其危害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抵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不利影响,筑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表面是披着“社会主义”的外衣,实质上却是具有反马克思主义性质,有明确的政治、经济诉求的社会思潮,即经济“混合化”、政治“民主化”、指导思想“多元化”;反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一种与科学社会主义既不“同根”,也不“同源”的非马克思主义学说。[1]民主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结论,主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日益“趋同”,未来世界将是“第三条道路”; 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主张用“价值目标界定社会主义”取代 “经济制度界定社会主义”;反对无产阶级进行暴力革命夺取政权,而主张通过议会选举取得政权,使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专政,主张所谓的“宪政民主”;他们反对马克主义的指导地位,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2]一些人不顾历史事实,公开提出“只有民主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歪曲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民主社会主义,妄图中国步苏联的后尘,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新的历史时期,以民主社会主义为代表的各种反社会主义思潮相继出现,具体观点、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却有着一脉相通的意图。归根结底都是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引导中国抛弃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走西方式“民主”发展道路,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泛滥造成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意识形态认同感的降低,特别在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受到了质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产生了严重危害,破坏了道路认同与政治共识。因此,必须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危害性保持清醒的认知与高度的警惕。
(一)在经济制度方面,民主社会主义主张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化”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经济制度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处于基础地位,决定着社会生活其他方面。列宁指出:“就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生产关系,及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3]这充分反映了生产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地位。民主社会主义主张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混合经济中私有制占主体地位。民主社会主义所主张的混合经济表面在运行机制上具有国家调控、工人参股、福利提高等特征,其实是维护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具体经济体制的某种改良。中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着社会主义的性质。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4]这表明经济基础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民主社会主义用“混合化”部分掩盖了私有化实质,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视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混合经济,弱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用多种所有制否定公有制,迷惑人民的正确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引导人民接受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基础。
(二)在政治制度方面,民主社会主义利用宪政“民主化”否定无产阶级专政
政治制度是经济制度的集中体现,是适应经济制度而建立的,反作用于经济制度。邓小平指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以贯彻。”[5]民主社会主义宣扬民主化,倡导多党制。通过参加议会选举,建立政党竞选实现上台执政,达到其政治目的。尽管一些国家社会党上台执政,但始终没有在资本主义国家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只不过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手段,充当资本主义手术台旁的医生和护士,延长资本主义生命。民主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政治框架内进行改良,一旦超过改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底线,资产阶级会毫不犹豫夺取政权。资产阶级民主制和多党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披着分权制衡的外衣,巩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其本质是资产阶级专政。共产党领导下无产阶级专政是保证无产阶级巩固政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保证。民主社会主义提出“阶级斗争熄灭论”,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否认阶级斗争,弱化人民的阶级意识,指责“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名义实行专政”,颠倒是非,不辨黑白,扰乱视听,动摇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执政的合法性,意图摧毁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从内部发生蜕变,诱使中国改旗易帜。
(三)在意识形态方面,民主社会主义奉行意识形态多元化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意识形态范畴中的核心部分,对道路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是理论体系的灵魂。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6]。指导思想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道路的前途和理论体系的完善。“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展示的作用。”[6]民主社会主义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自由主义思想、基督教伦理道德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杂烩融合形成的指导思想多元化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民主社会主义体系中被淡化,主张各种意识形态一律平等、自由竞争。民主社会主义用马克思青年时期阐述人道主义作为其思想来源之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只是分析社会有用的方法,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斗争学说。表面上有肯定马克思主义的一面,又有否定的一面,可实质肯定的马克思主义的非本质一面,否定的却是其本质一面。这样就公开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滑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契合当今社会思想多样化,很容易被人们接受,诱导人们放弃马克思主义,转向对西方价值意识崇拜,从而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习近平指出:“社会上很多意见和建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但也有些意见和建议偏于极端。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也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对此,我们要洞若观火,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7]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8]为我们抵制民主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方法。必须牢固树立“三个自信”,科学分析思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的必然、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推进,不断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一)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唯物史观根本否定了民主社会主义的错误历史观
历史问题关乎道路的根基,关乎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和人民自信。民主社会主义坚持唯心史观,用抽象的人道主义来考察社会历史现象,认为“人类理性、伦理原则”是人类的基本价值,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民主社会主义宣称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但这正是民主社会主义背离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根本所在。列宁指出:“马克思只是研究和探讨现实过程,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的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开创的,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尊重人民群众地位,借鉴人民实践创造的经验。近代中国遭受“五千年未有之变局”,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在人们进行的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抗争遭到失败而陷入困惑的时候,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以此为指导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又领导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审时度势、总结经验教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凝聚人民的热情,推动我国发展进步。[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自己的历史进程批驳了民主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正统”的错误历史观。
(二)从理论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根本批驳了民主社会主义的错误理论
理论问题关乎党的性质,理论决定着发展方向。一个党有什么样的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道路选择和发展方向。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1]“现在我们只想指出一点,就是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2]西方社会党坚持民主社会主义,放弃科学社会主义;放弃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目标,主张发展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放弃阶级斗争,主张阶级调和;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主张三权分立的“宪政民主”。这一切追根溯源都是由于坚持了错误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坚持将本国实际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依靠理论创新、进行改革开放的创举,顶住西方的“和平演变”和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影响。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理论的科学性回答了民主社会主义的质疑。
新时期面临新问题,在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历史时期,社会利益分化,各种矛盾复杂交织,部分人开始精神懈怠,社会主流价值观受到冲击,但越是这样,越是需要先进理论指导,越是需要用先进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使广大党员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列重要讲话,以前所未有的政治魄力和决心狠抓党的建设,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建设经验,针对党内存在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等严重问题,严厉惩治腐败,狠抓工作作风、贯彻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以党的建设成果赢得了民心,夯实了广大群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力抵制民主社会主义的不利影响。
(三)从实践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力抵制了民主社会主义对中国发展进步的不利影响
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命运、民族复兴和人民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抉择。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紧密相连,找到了解决中国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路线转变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经济政治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13]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开辟中国道路。当前新的历史发展新阶段,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中国用三十余年走过西方近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所积累的问题,习近平高度重视,已经开始着手逐步解决。习近平着重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4]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改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发展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对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的有力回击。
在否定民主社会主义的同时,也要看到可以借鉴其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面。只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有益于发展社会主义的东西就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指出:“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好东西,包括经营管理方法,也不等于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利用这种方法来发展生产力。把这当作方法,不会影响社会主义,不会重新回到资本主义。”[15]民主社会主义在扩大政治民主和公民参与权、加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增加社会福利减少分配不公、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状况方面,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定时期还不能超越资本主义的情况下,必须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己,建设成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迸发出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国情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延续和发展,借鉴人类发展有益成果,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契合最广大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百年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这是不可置疑的事实。在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新的历史时期,要牢固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反对民主社会主义。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同舟共济,风雨兼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
[1]徐崇温.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既不“同祖”,也不“同根”,更不是“同义语”[J].理论视野,2008,(07):2-3 .
[2]周新城.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上)——读《共产党宣言》的体会 [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1,(06):7-12.
[3]列宁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5.
[5]邓小平文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7.
[6]列宁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3,312.
[7]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8]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01).
[9]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12.
[10]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6.
[11][12]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0,71.
[13]禄德安.民主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41-46.
[14]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1).
[1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6.
(责任编辑:许烨)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研究”(项目编号:14E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冯德军,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4.022
D61
A
1009-2293(2016)04-0082-04
赵洪武,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