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前瞻: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2016-03-15 07:01马纯红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济体育

马纯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3)



反思与前瞻: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马纯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长沙410003)

经济新常态对体育休闲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也给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与机遇。本文对当前体育休闲产业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行理性思考,并结合当前适应新常态可持续发展的内生需求现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新常态;体育休闲产业;现状;理性思考

体育休闲产业是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新常态将是一种相对长期的存在,直接关涉到与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相关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动力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变革,对体育休闲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发展体育休闲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体育休闲产业所必然面临的客观问题和必须进行的深入思考。

一、当前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客观现状与面临的瓶颈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体育休闲产业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许多方面都需要规范和完善。

(一)一方面是体育休闲观念逐步形成,另一方面是产业经营理念相对滞后

随着闲暇时间的增加和收入的提高,人们的休闲观念发生巨大变化,逐步从传统的以看电视、散步踏青、串亲访友、吃喝玩乐、购物等庸俗化的休闲方式,转向以闲适健康并重,特别是能够自由参与、随意随时、能够满足身心愉悦等要求的体育休闲更是受人青睐。休闲体育产业的正确认识是推动其迅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我国的体育休闲产业尚未完全成为一种成熟的产业发展。一是体育的事业特征仍很明显。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体育休闲产业市场化程度明显不足,政府主导的色彩明显,体育休闲并未能真正进入市场健康成长;二是对人民群众的体育休闲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体育场馆、场所、设施的建设都过多依赖于政府投资,民间资本进入不够。三是对资源配置与管理的科学性认识不够,造成体育资源丰富与体育休闲资源配置不足的悖论。以健身场馆开放为例,据统计,“我国现有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仅占44.1%,部分开放的占21.3%,34.6%的体育场馆未对外开放”[1]。全国2013年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统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

(二)一方面是体育休闲需求日渐提高和多元,另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育休闲产业作为休闲文化和休闲活动的重要内容,直接取决于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和消费能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到2013年8月份,我国人均居民储蓄已经超过3万元。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2]。目前,我国的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我国参与体育健身、娱乐、旅游的人数每年以20%的速度上涨,居民消费对于娱乐、文化、教育、服务类的需求和支出快速增长,体育休闲的需求也在过去的一元化需求的基础上,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与人们快速增长的需求相比,我国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结构失衡,带来体育休闲产业的两个不平衡。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休闲文化与休闲氛围发展较足,对于休闲的需求明显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休闲文化与消费能力明显不足,对于休闲产业的发展也就相对滞后。另一方面,城市作为休闲文化的集中地,体育休闲的需求和满足明显高于广大农村地区。无论是场所、设施、消费能力和体育休闲的多样化,都远远超过农村,农村居民占全国人口数近70%,但目前体育休闲产业的布局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农村体育休闲的发展还基本处于未起步的阶段。二是产业链条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作为一种成熟的体育休闲产业,体育休闲产业中的竞赛业和健身业是直接带动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龙头,与此相对应的带来体育休闲产业中的博彩、旅游、传媒、娱乐等相关的体育休闲产业链条的发展和完善。但目前我国体育休闲产业以竞赛和博彩见长,其他产业的发展都相对较为滞后。另一方面,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必须有成熟的市场机制和服务机制。目前我国体育中介、体育市场等的发展仍处于最基本的起步阶段,距离成熟的市场发育机制还任重而道远。

(三)一方面是体育休闲产业亟需发展,另一方面是支撑机制相对薄弱

应当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休闲产业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而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博彩、产品、竞赛、健身、娱乐等体育休闲产业链条的产业门类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特别是随着国务院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我国的体育休闲产业更是呈现出良好与巨大的发展前景。但是体育休闲产业在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撑上的缺乏,却客观上制约了体育休闲产业的长效发展。从政策上来看,休闲体育产业政策既担负着以服从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为基点去促进休闲体育产业自身发展;也担负着通过完善的政策对休闲体育市场主体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来保护有效竞争。体育产业立法的相对滞后,对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弱项。并且,在资源开发、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品牌建设、产品交易平台等方面缺乏统一的布局建设,各自为战的现象较为突出,除少数地区之外,大部分省市没有与地区规划相结合的完整战略规划。从资金上来看,体育休闲产业投资体系较为单一。政府的直接投资还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来源,而这种投资更多的关注是竞赛体育及其相关场所、设施、人才的投入,而相对较为忽略大众体育休闲产业,导致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投资驱动力明显不足。与此同时,正规的投融资渠道较缺乏。从人才队伍上来看,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缺乏体育知识与管理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创意人才和经纪人才。

二、新常态下以体育休闲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意义重大

著名未来预测家莫利托曾指出,“到2015年前后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进入休闲时代,休闲经济将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3]。休闲经济是以旅游休闲、文化休闲和体育休闲等为产业龙头的完整经济形态,体育休闲产业在休闲经济发展中无疑占据了重要地位。新常态下加快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可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可以进一步拉动消费与内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前景无疑是客观的,不仅可以形成自身的产业链条,带动自身行业、就业的增长,还能直接对旅游、交通、通讯、建材、机械制造、保险、广告等产业也形成拉动之势,而居民体育休闲消费则能直接为增加GDP作贡献。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发布:预计到2015年底体育产业增加值将超过4000亿, GDP占比将超过0.7%。另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全国将有超过25%的城市家庭和超过1.7亿人的体育休闲消费群体。可以预测,我国居民休闲体育消费比重将会不断上升,体育休闲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二)可以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调整经济发展结构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上,消费结构就发生变化。我国人均GDP在2006年首次超过2000美元,在2014年底达到7485美元。当前,我国的体育产业GDP占比不到1%,与发达国家的1%—3%相距甚远,其中又以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所占比重过高,达到70%以上,相对而言,竞赛表演、健身休闲这些作为体育服务业重要内容的产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体育产业规模不大,存在经济结构性缺失。在经济发展实践中,随着体育产业分工的细化,体育休闲产业从竞赛到表演、娱乐、健身、博彩、传媒、旅游等一系列产业链条的完善,就意味着体育休闲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的极大发展,这是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的自我完善与调整。可以说,随着我国体育需求潜力的不断提升,体育休闲产业本身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业态,还会催生更多的产业业态,将极大有利于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

(三)可以进一步培育绿色产业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新常态下,我国将从增量经济转向存量经济,存量经济的变革机会增大,而对体育休闲产业来说,其文化体育的投资机会加大。同时,市场化运作成功的国家,体育产业都是其支柱产业,如美、英、德等,但我国体育产业没有实现良性发展,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如前所述,目前,体育休闲产业本身是一种绿色产业,其从竞赛到表演、娱乐、健身、博彩、传媒、旅游等所形成的一系列产业链条,低碳、高效、节能的特征十分明显,将是一条培育绿色产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三、新时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经济新常态下,可以通过统筹谋划体育休闲产业的“三个发展”、推进体育休闲产业的“三大结合”、强化体育休闲产业的“三种支撑”,来推动体育休闲产业的全面发展。

(一)统筹谋划体育休闲产业的“三个发展”

一是市场化发展。加大体育休闲产业的体制改革力度,培育体育休闲产业的多元市场主体,创新场馆运营机制,确保市场在体育休闲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二是产业化发展。优化体育休闲产业的基础性结构,提升体育竞赛业和体育健身业比重,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休闲产业基地,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三是科学化发展。推进体育休闲产业与旅游、交通、传媒、会展等关联产业的协调发展。突出资源的本土性和独特性,以点、轴、面的发展顺序和非均衡发展战略,达到区域发展、城乡发展平衡、产业结构平衡的发展状态。

(二)推进体育休闲产业的“三大结合”

赛事表演要突破传统的政府主导式的模式,而且大力发展各种民间和业余的赛事,强化市场化特征。加大和拓展各类场馆开放的力度和深度,对关涉到人民群众体育休闲文化与生活的场所、设施加大建设的力度,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推进休闲品牌与休闲市场的结合。开发具有本土特色、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休闲项目和产品,塑造知名品牌和“拳头”品牌,实现产品的多元化、特色化、优质化,构建各类产品交易市场、中介机构和体育商务平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体育休闲需求;推进上中下游产业的结合。构建从上游的体育竞技、竞赛表演和健身,到中游的体育用品、体育传媒,到下游的体育衍生品,再到高端文化产业、新兴现代服务业、体育旅游、体育会展的上中下游完整产业链条。

(三)强化体育休闲产业的“三种支撑”

强化政策支撑。制定和出台产业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纳入“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体育休闲产业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有利于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体系,完善休闲资源开发保护和创新驱动政策;强化投融资支撑。设立体育休闲产业引导资金,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拓宽体育休闲产业投融资渠道,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休闲产业领域。使体育休闲产业发展形成各种投入有效支撑的有效格局;强化人才支撑。在高校设立体育休闲产业的相关专业,注重培养体育休闲产业的经营性、创意型、管理型和复合型人才。

[1]温一帆.后奥运时期中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0,(4).

[2]喻坚,向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与政策建议[J].改革与战略,2014,(7).

[3]马惠娣.21 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7).

(责任编辑:许烨)

本文系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都市职业女性体育休闲方式及体育休闲产业研究”(项目编号:12CTY0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纯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4.021

F261

A

1009-2293(2016)04-0079-03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经济体育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