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有效生成的策略

2016-03-15 08:52陈亮
新课程·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质疑

陈亮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课堂中最精彩,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过程。是师生间、生生间交流、沟通、思维碰撞的过程,也是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得到“四基”培养的重要环节。而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学生之间知识、能力、经历、想法的不同,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如果教师能把握住这些“突发”问题,灵活高效地调整教学方法、手段,那就将出现教学的“闪光点”,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形成美丽、生动的课堂。

关键词:充分预设;留下空间;质疑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升,能使教师达成课前预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在学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而在这样一个复杂的交互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知识、能力、经历、想法的不同,随时会出现教师在课前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此时教师要有效把握,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合理灵活地调整教学,从而使课堂获得有效生成,课堂因此而美丽、高效。因此如何把握住和触发有效的生成显得极其重要,在此浅谈本人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充分预设是触发有效生成的前提

有效的生成是构建在教学知识点、基于学生学习能力、有效的活动安排之上的。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对知识内容、学生的学习水平、活动设计等进行充分的预设。因此,预设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主要分为三大方面:(1)对教学知识点要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知识点及其前后联系。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中的重、难点,围绕目标、重难点来有序开展教学。分析教材的设计安排和用意,合理地进行例题改编和安排,组织安排好教学材料和媒体等;(2)学生预设。设计学生活动的方式方法,依据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活动,学生怎样来活动?活动中会出现什么情况?面对学生的情况教师如何合理引导?等,逐一进行充分预设。(3)辅助生成预设。有效生成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出现的,需要展现什么?安排什么活动?如何捕捉时机?才能有利于产生有效生成。同时也有层次之分,哪些需要适当引导?哪些需要加以延伸探究?都需要教师加以甄别,展现一定的教学机智。只有教师充分预设,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轻松面对课堂中的即时生成,也只有这样才能排除无效生成,把握住有效生成。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有效认识,利用多媒体把一个长方形简单地“一推”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就这么一个“小动作”,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刺激,更有利于学生联系两者关系进行有效的面积推导,也更有利于学生的互动生成。因此,我们在预设时,不能放过每一个环节,精心、全面地进行预设,保证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

二、留有空间是形成有效生成的条件

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和体会。然而,作为一个个体,学生的思维是不同的。触发他们生成的条件和生成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能组织同一活动,要留给学生相对独立的思考和活动空间,在互动活动中促使学生的思维由零碎独立到有序统一。

如,在教学“一一列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展现画面以配合文字: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木桩围一个长方形羊圈,王大叔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我提出:请同学们取出表示1米长的18根小棒来动手围一围。学生各自取出小棒进行围,有的学生围出了一种,有的学生围出了好几种。此时,学生的思维是零碎的、无序的、不全面的。于是,我把学生的围法相应地进行展示,同时把无序状态下的围法进行整理,逐步把学生的思维由无序零碎状态转化到有序统一状态下,并进一步交流这样的策略及思考方法,进而通过列表一一列举,深化学生的认识。

三、有效质疑是有效生成的推进剂

有效的质疑是促使学生展开想象,活跃思维,进而促成有效生成的条件。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精心设计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在平静中激起一层浪,要在疑惑时引导,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思考、生成。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有如下一个片段:有一天唐僧给孙悟空和猪八戒两徒弟分西瓜。师傅分给两徒弟每人一半,猪八戒说:“我胃口大,我要多分点。”师傅笑着说:“好,这样悟空分西瓜的二分之一,你分西瓜的四分之二怎么样?”八戒咧咧嘴说:“我还要多点。”师傅想了想说:“好,你分西瓜的六分之三总可以了吧!”这时,八戒终于咧着嘴开怀地笑着说:“嗯嗯,我满意了。”可师傅和悟空看着八戒的样子笑得更开心。这时,学生也开始疑惑起来:这是为什么啊?甚至有学生更是觉得八戒分的多是该开心啊!这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想想看,为什么师傅和悟空笑得更开心啊?”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随画面的呈现,立刻感悟到其实西瓜的二分之一和六分之三是一样多的,八戒并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同时也在自己心中质疑为什么二分之一和六分之三是一样多的。学生都很兴奋,想知道其中的道理,为后面的进一步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一个预设和生成并存的过程,有效的生成是课堂的灵魂,赋予课堂以生命。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多一分关注、多一分引导、多一分机智、多一分宽容,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高.课堂教学:不是完美无缺的圆[J].教学与管理,2004.

[2]邓春梅.教育探索与实践有效开展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7(04):56.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质疑
浅析发散学生思维的方法
国内心理咨询界“价值中立”质疑声音的研究综述
挖掘“文本”空白,读悟表达补白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