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强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以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冯 强
(安徽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理想信念与党的先进性存在本质上的逻辑关联。理想信念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它能解决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党内精神懈怠,意志疲软问题;全国人心涣散问题。在新的历史情况下,要从认真研究思想教育教学规律,找准问题的突破口;理性分析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关注现实;善于处理务实与务虚的关系,用好精神物质互变的辩证法;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环境,提供现实保障等四大方向来努力推进党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先进性;党的建设;共产主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事物理想状态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的精神现象,信念是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认知坚信不疑并付出行动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对人们开展实践活动,取得成功至关重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一点也动摇不得。理想信念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当前,党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重大历史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力推手。
理想信念问题是关系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问题。历史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的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其先进性就无从谈起,事实上,理想信念与党的先进性存在本质上的逻辑关联。先进性是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生命力。所谓先进性,至少有两层意思:首先,不落后,这就要求党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始终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其次,这种先进性是有立场的,只有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说具有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史上的先进性创举,这种先进性事物的产生是运用中国智慧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它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在共产主义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先进性社会。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内在的包涵着先进性意蕴。现阶段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持党的先进性就是保持党始终有理想有信念。
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精神支柱和力量之源。正如邓小平所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这充分说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先进性首先是思想上先进,而理想信念是思想阵地管总的闸门,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谈思想上的先进性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顾精神领域的顶层设计来谈行动上的先进性只能是本末倒置。胡锦涛曾经说:“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一个政党要想永远先进就必须永远有理想有信念,党的先进性建设是贯党的生命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本质就是坚定并践行理想信念的过程。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能否保持并发挥其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理想信念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一招,是党保持其先锋队本质属性的必修课,不仅是必修而且要修好。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问题解决了好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理想信念教育毫不假大空,它能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大问题。具体说来有如下三点。解决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端正“三观”;解决党内精神懈怠,意志疲软的问题,补足精神之钙;解决全国人心涣散问题,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一)解决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端正“三观”
党的先进性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个人的思想上,先进性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思想认识先进。理想信念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对端正“三观”有引领统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人的头上缺少一颗指路明星——理想,那他的生活将会是醉生梦死的。”人一旦树立了理想,看问题办事情就会往积极正确的方向上靠,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精神支柱,一击就垮。理想信念把未来美好事物视为最高价值,且高度稳定的信仰,并以之统摄人的精神世界,反映了一种坚持不懈自觉追求的精神状态,它内在的包含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这“三观”在终极归宿上的抽象概括,理想信念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不仅告诉你什么是真善美的,而且告诉你哪些是应该做的,要付出努力不懈追求,为人生确立价值目标,指正追求的方向。党员作为先锋组织的细胞,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十分重要,党员做出了越轨行为首先就是“三观”不正,思想变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一旦跑偏,会导致“三观”偏离正确轨道,人就会走上歪路,甚至走向人民的对立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沦为阶下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没有管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闸门。一些腐败分子忏悔,认为首先忽略了“三观”的锤炼改造,在诱惑面前,理想信念产生动摇,灵魂受到腐蚀,进而陷入万丈深渊,这都是当事者发出的真实声音,最有说服力,广大党员应从中受到启发。理想信念与“三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没有正确的“三观”要想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不可能的,同样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仰,也不会有端正的“三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内在的包含了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终极价值观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所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也是扶正“三观”的过程,对党员进行经常性、持续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有效从源头上解决“三观”问题。
(二)解决党内精神懈怠,意志疲软的问题,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
习近平说:“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2]这充分说明党内问题的解决是解决其他问题的根本前提,精神懈怠,意志疲软问题是关系党能否完成历史使命的关键问题。精神的力量无比巨大,俄国著名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 “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3]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是党始终保持战斗力的内生动力。国无精神不强,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成就一番事业更需要顽强的意志力,这是历史证明了的道理。过去,我们干革命搞建设,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战胜困难,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状态。在历史进程中,我们党遇到了那么多挫折,如果精神懈怠,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是很难支撑党走到今天的。这样的革命斗志能够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就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在革命年代,我们党似乎更有战斗力,始终以革命者的姿态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而现在,党内情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各级组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懈怠问题。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在虚无中寻求安慰,有的享乐主义严重,为官不为,混日子;有的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前途失望。这些不利情况的出现与理想信念教育不力有密切联系。没有理想追求,精神就会空虚,意志就会消沉,精神高地被邪恶攻破了必然走向腐败。因此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中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不想腐首先是精神不想腐意志不堕落,这要靠理想信念教育来约束。党的精神懈怠问题与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安于现状,缺少危机感有重大关系。这说到底还是一个理想信念问题,没有理想信念就会易于满足不思进取,看不到情况的变化、形势的严峻。理想信念教育直接作用于精神层面,对人的精神状态有积极的调节作用,一旦理想信念内化于心了,精神领域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行动上马上向好的方向转化。理想信念教育改造思想,思想作用于精神,精神催生制约行动,因此,我们党必须用好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武器,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三)解决全国人心涣散问题,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我国当下人心涣散突出,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比较严重,这是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危险性因素,必须要靠理想信念教育来凝聚全社会力量。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心骨,党的先进性带动社会进步,党心齐则民心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靠坚定的理想信念来带动人民群众,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把党和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邓小平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1]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的发挥依托于理想信念这一纽带,全体人民没有共同的目标追求和信仰情怀不可能发挥出来。群雁高飞看头雁,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是全社会的一面旗帜,旗帜就是方向,党员有崇高追求,政党有信仰,必将带动全社会的觉醒,因此我们党不仅仅是全国人民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还要善于当好人民群众的精神领袖。人心不齐办一件小事都困难,一盘散沙的国家丝毫没有战斗力,一攻就破。“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党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当作强基固本的灵魂工程来抓,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精神纽带将人民群众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一)认真研究思想教育教学规律,找准问题的突破口
在内容上,要做到不偏不空不虚,突出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所谓不偏,就是要紧扣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讲清楚马克思主义既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真理又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要讲清楚社会主义的历史,让受教育者更科学理性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对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价值认同;要讲时下最新,与理想信念相关充满正能量的内容,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内容的关联度和吸引力。所谓不空,就是要具体,不搞空洞的架子,内容不能停留在抽象的概念、范畴上,而要细化、具体、微观,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道理,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把深奥的大道理讲微讲细。所谓不虚,就是要在内容上求实,不虚无,与受教育者个人有关联的,是受教育者内心渴望了解接受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三观”的教育,想问题办事情的思维方法,要突出个人理想信念、意志、心理、情感教育;想问题办事情的方法对理想信念的实现尤其重要,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要兼顾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底线思维等内容的教育。
在方法上,要实现两个转变。其一,转变教育观念,变传统的灌输说教为现代双主体教育。创新过去台上台下分离,一张讲台一张嘴的做法,充分挖掘教学的艺术功能,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除课堂讲授之外,要运用宣讲报告会、实践参观考察、集体学习讨论等方式,要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运用小组交流互动,情景模拟,现场体验等形式,让受教育者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确立理想信念;要改善过去政治性、意识形态性很强的话语表达方式,多用交流、谈话的口吻,以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的通俗易懂朴实话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现宣传层面与接受层面,学术层面与大众层面的结合,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其二,转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自媒体的工具性功能。自媒体时代大的环境冲击着传统教学方式,要深度挖掘网络这一载体的潜力,建立专门的党员干部学习网站,开设专家学者党员的论坛,为广大党员群众交流提供平台;要运用微信、微博等交流软件广泛传播有效信息,此外还要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电视栏目等生动感人的形式把理想信念植入人心。
在教育者队伍上,要全面提升理想信念教育者素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育人者必先育己,这是一个普遍道理。教育者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党校教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机关党务工作者、群团领导要先学、深学,弄懂理论知识,要言传身教,发挥人格魅力的吸引作用,对马克思主义要真信、真用,只有自己信仰认可的东西才能讲得出真理来,教育者要真正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坚信不疑,并把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教育者要摸索理想信念生成、发展规律,结合实际情况,依循信仰教育规律,使教学活动符合科学要求,体现规律性。此外,领导干部充当着特殊教育者身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当好理想信念教育的排头兵、垂范者。
(二)理性分析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关注现实,以人为本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际情况是最大的实事。理想信念教育要落地生根,必须回归人本身,关注现实。一要把个人现实需求与理想相结合。邓小平说:“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主义”,[4]我们在提倡高尚时也要照顾平庸,党员也有自己个人的私生活,在不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前提下,有自己的利益合情合理,不能以党的利益为名扼杀个人正当利益。理想信念教育要关注受教育者心理状态、心理困惑、关心其生活情况,了解党员所思所想,满足其需求,增强教育的人情味,使教育深入人内心世界,增强人文关怀。要注重党员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要为党员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激发党员信仰的内生动力,增强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二要把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前者居最高地位,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也要兼顾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贴近受者实际的个人层面的理想信念,这样才能使理想信念从“天国”落到“人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利益催生奋斗,个人理想与个人利益、眼前利益紧密相关,理想信念教育要循序渐进,以个人理想为切入点引导社会理想的实现。
(三)善于处理务实与务虚的关系,用好精神物质互变的辩证法
理论与实践是一体的,务实与务实都重要,精神与物质可以互化,二者不能相互替代,更不能相互否定,缺一不可。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占领思想阵地。共产党人“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6]信仰来自对真理的信服,只有对理论真信,才能发自内心的认可,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理论定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自信和说服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对未来美好社会的科学理想信念,党员要把日常理论学习作为例行事务,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学习中实现理想信念由自发向自觉转变。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党员要通过学习理论来充实思想,提振精神,从而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行动。二是把理想信念教育寓于实践。要将理想信念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把工作当作践行理想信念的载体,不让理想信念成为一句空话。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等实践形式,要适当增加风险考验因素,让党员干部在困境压力中磨炼意志,在实践中培育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
(四)优化理想信念教育环境,提供现实保障
恩格斯认为:“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7]环境对教育活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理想信念教育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优化外部环境,使事物向着目的发展。首先,要建立体制机制。邓小平特别强调制度保障的重要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4]要建立一套管理监督机制、奖惩、考核评估机制,把好的做法经验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坚持下去,要深化选人用人机制,让优秀的人才成为理想信念的示范者。如果现实中老实人讲规矩吃亏,投机者得利成为普遍现象,那么很难有人愿意当老实人做好事,这样理想信念教育就会陷入表里不如一、台上台下两张皮、说一套做一套的恶性循环,因此要生成健康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其次,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养料,挖掘传统文化的育人资源。君子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要创设环境引导受教育者受到君子文化的熏陶,激励党员做人做事向君子看齐,做合格党员。再次,创设示范环境,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重视榜样的人格吸引力和感召力,定期开展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报告会,营造向先进看齐,向榜样学习的良好氛围。最后,净化政治生态环境,用好法治重器,把反腐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要用反面例子教育党员干部,以儆效尤,让他们真正受到启发,在风清气正的生态环境中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8]以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常抓不懈。
〔1〕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10,190.
〔2〕 习近平.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党内[N].京华时报.2014-10-09.
〔3〕 王涵.名人名言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32.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146,333.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82.
〔6〕 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4.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32.
〔8〕 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106.
(责任编辑 吴 星)
Use the Edu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to Promote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Construction
FENG Qiang
(Anhu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The ideal and beliefs have association with Party's advanced nature in essence. The edu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is the key to maintain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it can solve the Party members' problem of world outlook, the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the problem of spirit slacking and volition weakening in Party; and the problem of losing morale in china. Under the new historical situation, it should make efforts to promote the Party's education of ideal and faith from four directions: serious study the rules of education teaching, find the breach of the problem; rational analysi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ducates, people-oriente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ality; good at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agmatic and regarded, make full use of the dialectics that the inter-convert which material and spirit; and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of the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provide real security.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progressiveness; the Party's construction; Communism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4.025
2016-05-20
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4.025.html
时间:2016-08-20 15:30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2014SZKMSGZS0017)。
冯强(1991—),男,湖北黄冈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G411
A
1007-6875(2016)04-01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