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内期刊发表的话语研究方面的100篇论文题目索引

2016-03-14 17:48:30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话语研究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外国语外语教学外语

2016年国内期刊发表的话语研究方面的100篇论文题目索引

1.曹青,2016,话语的叙事分析法:理论、方法与实例,《话语研究论丛》,第2辑,1-21页。

2.常江、那云子、何仁亿,2016,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与印度形象再现的话语差异,《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第4期,151-156页。

3.陈建平,2016,中外大学机构身份话语建构比较研究,《中国外语》,第4期,29-39页。

4.陈梅松、陈新仁,2016,“中国梦”话语的模因论阐释,《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第4期,30-33页。

5.陈松菁,2016,舞台叙事的多模态语篇研究——基于对一次英语朗诵比赛的舞台语言使用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第4期,70-78页。

6.陈薇,2016,被建构的“自由行”:新闻话语的宏观语义、符号方式与权力关系,《国际新闻界》,第7期,24-40页。

7.陈文革、陈蓉蓉,2016,权力再制与抵制的修辞策略——以杭州地铁价格听证会为例,《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第5期,7-12页。

8.陈勇、冯智强,2016,英国《卫报》关于钓鱼岛争端系列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话语研究论丛》,第2辑,102-118页。

9.陈新仁、李梦欣,2016,学术语境下的身份冲突及话语策略——基于学术会议主持人话语的分析,《外语研究》,第2期,16-22页。

10.丁建新,2016,作为文化的语法——功能语言学的人类学解释,《现代外语》,第 4期,459-469页。

11.董建苗,2016,邀请函的话步变化与邀请者的自我推介——两次学术会议邀请函的批评话语分析,《话语研究论丛》,第2辑,77-87页。

12.樊友猛、谢彦君、王志文,2016,地方旅游发展决策中的权力呈现——对上九山村新闻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旅游学刊》,第1期,22-36页。

13.范逢春,2016,建国以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回顾与反思:基于文本分析的视角,《上海行政学院学报》,第1期,46-57页。

14.付海燕,2016,中美博物馆机构身份的话语建构——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第6期,35-39页。

15.高丽珍、毛浩然,2016,主题建构、受众体验与叙事修辞:《我是演说家》演讲策略分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第4期,61-66页。

16.高益民、张奂奂、刘志朋,2016,从学术纠纷案看司法的“学术尊重”——基于话语分析的方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3期,109-117页。

17.耿敬北、陈子娟,2016,网络社区多模态话语分析——以QQ群话语为例,《外语教学》,第3期,35-39页。

18.郭庆民,2016,批评话语分析的客观性与科学性评述,《外语与外语教学》,第5期,69-77页。

19.郭旭、欧阳护华,2016,“我们/我”与人际意义建构——基于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问答环节发言人的立场性应答话语,《话语研究论丛》,第2辑,35-51页。

20.郭旭、欧阳护华,2016,中国政府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应答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第6期,29-34页。

21.韩存新、赵巧容,2016,批评话语分析中的语料库语言学方法,《话语研究论丛》,第3辑,108-121页。

22.何少娴、尤泽顺,2016,批评话语分析与西方修辞学:共性与分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6期,52-60页。

23.侯松,2016,批评话语分析视域中的“人流”建构——基于一个新三维框架的案例分析,《话语研究论丛》,第3辑,29-41页。

24.胡范铸、金志军,2016,“公关语言”研究:“国家与机构形象修辞”探索的先声,《当代修辞学》,第6期,30-33页。

25.胡江,2016,意义单位与批评话语分析——基于语料库的西方媒体涉华军事报道意识形态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5期,73-81页。

26.黄敏,2016,中国近代“社会理想”的话语建构——基于晚清、民国两大期刊数据库的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第6期,22页。

27.纪卫宁、辛斌,2016,语类与社会变迁——基于教材前言语类的历时研究,《山东外语教学》,第1期,12-18页。

28.兰良平,2016,叙事身份研究的社会实践转向,《话语研究论丛》,第2辑,22-34页。

29.李京丽,2016,网络求助文本的话语研究——对“轻松筹”和“微爱通道”的三个案例分析,《新闻界》,第11期,47-53页。

30.李明洁,2016,“屌丝”的身份建构与价值观博弈——兼谈语言身份的特殊性,《中国青年研究》,第3期,81-88页。

31.李耘耕,2016,从“批判话语分析”(CDA)到“传播民族志”(EoC)——话语、传播实践与“钟情妄想症”的分析示例,《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9期,100-110页。

32.李战子,2016,话语分析与新媒体研究,《当代修辞学》,第4期,46-55页。

33.梁晓波、曾广、谭桔玲,2016,军事话语国内外研究概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6期,33-44+158页。

34.林予婷、苗兴伟,2016,战争合法化的话语策略——美国总统阿富汗战争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第5期,59-68页。

35.刘风光、邓耀臣、肇迎如,2016,中美政治道歉言语行为对比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第6期,42-55页。

36.刘君红,2016,第一人称代词标记性话语策略及其文化身份建构差异——基于中美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语料,《中国外语》,第5期,36-42页。

37.刘立华,2016,中国梦与话语权的建构——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新华社对外报道中国梦话语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第1期,29-34页。

38.刘明,2016,及物分析、作格分析及其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第5期,66-74页。

39.刘文宇、李珂,2016,国外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趋势的可视化分析,《外语研究》,第2期,39-45页。

40.刘璇,2016,高校反抄袭话语中的权威建构与体现——批评话语分析视角,《话语研究论丛》,第2辑,52-63页。

41.罗以澄、王继周,2016,医患冲突议题中新闻报道的话语策略及启示——以近年四起医患冲突事件为例,《当代传播》,第5期,44-47页。

42.毛浩然、吴丹萍,2016,商榷性评课话语的困境剖析与修辞突围,《山东外语教学》,第6期,18-25页。

43.孟玲、高一虹,2016,危机个案中咨询师多元身份认同的张力与协商——《自杀热线》话语分析,《中国外语》,第4期,40-47页。

44.苗兴伟、穆军芳,2016,批评话语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方法论,《当代语言学》,第4期,532-543页。

45.苗兴伟,2016,未来话语:中国梦的话语建构,《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第1期,24-28页。

46.苗兴伟,2016,批评话语分析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径,《山东外语教学》,第6期,10-17页。

47.穆军芳,2016,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进展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山东外语教学》,第6期,26-34页。

48.钱建伟、Rob Law,2016,基于评价理论介入系统的积极话语分析——以关于中国游客的评论性新闻报道为例,《广西社会科学》,第6期,167-171页。

49.钱毓芳,2016,英国主流报刊关于低碳经济的话语建构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第2期,25-35页。

50.钱毓芳、黄晓琴,2016,英美主流报刊关于“中国梦”的话语建构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第4期,15-21页。

51.屈册、张朝枝,2016,元阳梯田原住民的遗产认同:基于话语分析的视角,《旅游学刊》,第7期,43-51页。

52.沈继荣、辛斌,2016,两种取向;一种融合——批评话语分析与认知语言学整合研究,《山东外语教学》,第1期,19-26页。

53.施旭,2016,国防话语的较量——中美军事战略的文化话语研究,《外语研究》,第1期,1-10页。

54.宋艳玲,2016,两性权力对比视域内的会话打断研究,《外语学刊》,第2期,77-82页。

55.孙洋,2016,裁判文本中“社会效果”的批评话语分析——基于国内某省裁判文本的研究,《话语研究论丛》,第3辑,14-28页。

56.孙发友、陈旭光,2016,“一带一路”话语的媒介生产与国家形象建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第11期,163-167页。

57.孙玉华、刘宏、彭文钊,2016,“克里米亚”作为语言意识形象的政治语言学研究——以普京国情咨文文本为例,《外语与外语教学》,第6期,1-11页。

58.田海龙,2016,批评话语分析精髓之再认识——从与批评话语分析相关的三个问题谈起,《外语与外语教学》,第2期,1-9页。

59.田海龙,2016,跨文化交际的话语解读:再情景化模式,《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50-54页。

60.田海龙,2016,话语研究的语言学范式:从批评话语分析到批评话语研究,《山东外语教学》,第6期,3-9页。

61.田海龙、尹佳,2016,话语与中国的公共领域——关于吴英案的探讨,《话语研究论丛》,第3辑,93-107页。

62.唐青叶、史晓云,2016,基于语料库的南非大报对习近平主席访非报道的话语分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第1期,14-24页。

63.王芳芳,2016,广告话语对产品的形象建构——对iPhone 6/iPhone 6 Plus广告话语的话语策略分析,《话语研究论丛》,第2辑,64-76页。

64.王加林、申智奇,2016,语用预设与香港人身份的话语建构——基于回归前后香港政府施政报告的批评分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第5期,13-17页。

65.汪建峰,2016,跨文化话语场域中的“修辞人格”和“机构形象”——苹果“售后门”事件的修辞反思及其启示,《话语研究论丛》,第3辑,42-55页。

66.王晶,2016,虚拟公共领域中的“引力波”话语战争,《话语研究论丛》,第3辑,56-66页。

67.王立阳,2016,“传统”之合法性的构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话语分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182-190页。

68.汪徽、孙静,2016,政治演讲的话语空间建构——以习近平主席2014年国家公祭日讲话为例,《山东外语教学》,第1期,27-38页。

69.王莹、辛斌,2016,多模态图文语篇的互文性分析——以德国《明镜》周刊的封面语篇为例,《外语教学》,第6期,7-11页。

70.吴高泉,2016,抵抗与规训——黄段子灰段子与红段子的意识形态话语分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期,83-94页。

71.武建国、林金容,2016,篇际互文性与中国梦传播的话语策略,《中国外语》,第 5期,43-50页。

72.武建国、林金容、栗艺,2016,批评性话语分析的新方法——趋近化理论,《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第5期,75-82页。

73.武建国、陈聪颖,2016,2015年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综述,《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第3期,66-73页。

74.辛斌,2016,沃尔夫、巴赫金和批评话语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第2期,10-18页。

75.辛斌,2016,语言的建构性和话语的异质性,《现代外语》,第1期,1-10页。

76.辛斌,2016,后现代的文化、知识和语言批评,《外语研究》,第3期,1-6页。

77.辛斌,2016,巴赫金学派的语言意识形态观和批评话语分析,《外语学刊》,第1期,21-27页。

78.辛斌、李悦,2016,中美领导人互访演讲中具体互文性的语用分析,《山东外语教学》,第1期,3-11页。

79.杨娜,2016,新闻话语研究的概念、视角和议题,《现代外语》,第 5期,714-723页。

80.杨娜、吴鹏,2016,论辩话语分析视域下的批判性思维研究——以《高级商务英语》教学为例,《外语界》,第1期,44-52页。

81.杨熊端、丁建新,2016,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民族志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第2期,19-24页。

82.姚晓东、秦亚勋,2016,边缘话语分析视角下“井底人”的空间身份管控,《现代外语》,第2期,169-177页。

83.尤泽顺,2016,哈贝马斯哲学社会学思想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影响,《话语研究论丛》,第3辑,1-13页。

84.尤泽顺,2016,对话与互文性:巴赫金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影响,《外文研究》,第 2期,22-29页。

85.尤泽顺,2016,领导人平民化话语与国家形象建构——习近平主席外访演讲分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第5期,1-6页。

86.尤泽顺,2016,语言与社会互动:从语言相对论到批评话语分析,《当代外语研究》,第5期,24-31页。

87.张德禄、王正,2016,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探索,《中国外语》,第2期,54-61页。

88.张慧玉、眭文娟,2016,语言转向下的组织战略变革话语研究,《管理现代化》,第3期,122-125页。

89.张慧玉、杨俊,2016,组织话语研究述评及展望,《外国经济与管理》,第7期,57-75页。

90.张莉、刘清江,2016,权力生态学的发展及其西方权力话语的分析路径,《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第2期,179-184页。

91.张丽萍、孙胜难、周贤,2016,对话理论视角下多模态商品警示语的意义建构——烟盒警示语个案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第4期,63-69页。

92.张天伟,2016,政治领导人演讲的话语体系构建研究——基于近体化理论的案例分析,《中国外语》,第5期,28-35页。

93.张天伟,2016,基于进化心理学的批评话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第5期,78-87页。

94.张天伟、郭彬彬,2016,批评话语分析中的话语策略和识解操作研究,《外语教学》,第6期,17-22页。

95.张跃,2016,政治新闻语篇的批评隐喻分析——以各国媒体对伊拉克问题的报道为例,《话语研究论丛》,第3辑,82-92页。

96.赵芃,2016,专家知识的话语建构及其合法化——一档电视节目中药品推广的话语策略分析,《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第6期,24-28页。

97.赵淑娟,2016,中美主流报纸关于天津爆炸事件的报道——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话语研究论丛》,第2辑,119-135页。

98.甄晓非,2016,篇际互文性研究的动态系统理论进路,《外语学刊》,第6期,43-46页。

99.朱桂生、黄建滨,2016,美国主流媒体视野中的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基于《华盛顿邮报》相关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新闻界》,第17期,58-64页。

100.朱人求,2016,话语分析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学术月刊》,第9期,38-48页。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供稿)

猜你喜欢
外国语外语教学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An Analysis on Holden’s Anti-hero Image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长江丛刊(2018年24期)2018-11-14 15:58:43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速读·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郑州外国语学校
人大建设(2017年12期)2017-03-20 05:22:10
문학텍스트를 활용한 한국어교육―발음 ,어휘 교육을 중심으로
大山教你学外语
An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Yue Lai Yue X”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