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利剑

2016-03-14 11:12广西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李雪芸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5期
关键词:诗文古诗文语感

广西桂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李雪芸

如何在课堂上通过朗读的方式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语感,在不断的诵读中体会中国汉字的特点,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深知:农村中学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学生的文化基础差,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和人沟通,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语言很重要,说话的艺术也很重要。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一个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经过不断的实践、沉淀,我总结出一下几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言水平的几种“朗读学习法”,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一、在早读,晚读中锻炼语感

早读,晚读作为语文学习非常重要,一个环节,这种常规的学习方法,如果利用得好,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容易得以实现。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写长篇大论的文章,回答各种各样问答题,他们可能会比较厌烦,没有什么积极性去做。但是,开口朗读,却也还是非常容易做到的。我在实践中,把早读,晚读和平时的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懂得朗读对于提高口语交际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自然而然的开始热烈地去执行。

二、在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提升文化底蕴

中国历经千年岁月淘洗流传写来的经典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学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开始诵读语言精练,意存高远,富有哲学的经典诗文,把传统优秀文化播撒到孩子幼稚的心田,让孩子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有利于提高他们文化素养,培养好学精神,陶冶高雅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开阔心胸志趣,锻炼健康人格。

既然经典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对经典的文言文,古诗词进行朗读教育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以师作则,重视诵读

1.教师示范读读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深知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对于农村学校又是白话方言区,同时又夹杂有客家方言,闽语,壮族方言,可谓非常的难教。本来嘛,“什么都不怕,就怕两广人讲普通话。”在这个背景下,要学生诵读出经典诗文的味道,老师的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在每教一课古诗文之前,我都自读,听录音,反复诵读,甚至能背诵,并且在诵读过程容易读错,难以处理好停顿的句子都在教学过程中——记下来。如果学生有出现这种情况,就能及时指导他们读好!

2.培养优秀的诵读选手

老师的范读,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学生的带头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培养学生朗读,要消除他们的消极、恐惧心理,最好的办法是:让读的更好的同学从他们当中脱颖而出;由他们中的佼佼者来指引朗读,是更能激起兴趣,也更有成效的。

(二)严格要求学生朗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 ,加深体验与领悟。”中学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语文素养有待在中学学习生涯中得以提高。诵读,对于来自农村、来自方言区的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针对学生的情况,我分三个层次要求他们。

1.朗读水平的诵读

每节课前,学生都要预习,都必须诵读至少一遍课文,在教学新诗文前,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自己读或学生先读,再由教师进行范读。又或者是跟录音朗读。这样学生才容易明白自己在哪些字音读正确了,哪些没读好!最低的要求流利地朗读也才能得到实现。

2.诵读

古人学习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最常用的方法是诵读。现代的著名学者鲁迅,胡适之他们都有在年少时大量的诵读古代诗文。背诵大量的名家名篇对于古代则学者们来说是很正常的事,只是到了现代,运用白话文写作字数比较多,背的容量大,才不背大量的文章。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古诗文教学中,我们的教育,应该让朗朗的书声回荡在空气中,萦绕在每个人的耳边。每上一课古诗文,读,是很重要的。古诗文,在新课标中主要要求的是诵读。

一般情况下,诵读我们都要求做到:标准;流利;有感情;注意一般技巧。

如何把握古诗文的感情基调呢?以词例,则大致可以分婉约派与豪放派来区分诵读的基调。婉约派大多清新、温婉、自然;而豪放派则多是雄壮、豪迈。古人云:“文如其人”,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性格,爱好,来判断其诗文或词该用何基调。比如李清照她的一生,经历了北宋,南宋,生活由无忧无虑到孤独落寞的度过晚年。从安定的北宋生活,延伸到了动乱之后的南宋诗风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前期的作品,基调基本都是清新的,明快的,典型的婉约派风格。如果能理解李清照当时的心情,将能以哀伤的,如剥茧抽丝般的读出那种婉转哀叹的蕴味出来。

(三)加强课外经典诵读

从1994年起,王财贵在台湾发起儿童读经运动,至今经过了差不多二十个年头。许多的名人也开始关注读经。为什么要读经典呢?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开始大力提倡白话文,私塾式的读书方法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近十几年来,曹禺,夏衍等一批文学大家极力提倡大家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并极力促进,读经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孔子学院在徐多著名大学建立。

那么教材当中,已有大量的经典诗文,为什么还要额外增加经典诵读呢?

美国著名教育家B.科勒涅斯说:“语文教学的外延与内涵相等”。学生要想得到更高的语文素养,单靠教材的学习,还远远不够。中学学生相对比高中生而言,他们课堂学习的内容较少。新一轮的课改开始了,更加注意学生的阅读量。每周抽一节课来专门是诵读经典,教材采用王财贵教授编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系列教材。由《论语》开始诵读。王财贵提出相约《论语》一百的号召:一个学期读完一次《论语》语文成绩给一百分。我们积极响应号召:坚持每个学生都践行《论语》一百。

综上所述,我认为:只要我们严格的按要求去朗读,用心去读,用心去品味,用心去领悟,不但能在读中理解作品,理解作品也更容易写出表达心声的优美作品。古人云:“熟读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即如此。由此可见,朗读,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利剑。

猜你喜欢
诗文古诗文语感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