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应如何开展教学研究

2016-06-20 09:25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梅彦昌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5期
关键词:微粒间隙教学研究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 梅彦昌

教学研究是是为了解决我们在教学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而开展的研究,然后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再来指引我们的工作。所以说教学研究就像我们的化学探究实验,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

化学教学研究并不专属于教学研究人员,它是化学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对化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深化有不言而喻的密切关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研究,就成为化学教师工作应涉猎的领域。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化学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化学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化学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化学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化学课题研究,认同了化学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们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认真学习化学教育理论,明确化学课题研究方向及重点

在化学课改教师从内心接受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学习相关新课程的内容如: 《化学新课标解读》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富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把握住新课标的导向,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三、明确教学研究课题的范围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接触到许许多多需要研究、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与理论问题,教学研究课题可以说俯拾皆是。

1.化学教学课堂结构的研究

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教学已不适合于人才素质培养的目标,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教学改革的深化呼唤多样化的新型课堂结构的建立。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亟待深入的探究。

与课堂结构相适应,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诸如:教学目的与教学重点的确定原则与体现途径的研究,教学环节与课型的研究,并进式实验的选定原则与实施方式的研究,课堂练习的设置目的与组织形式的研究,如此等等。

2.学生的素质结构及施教的研究

除了知识教育以外,科学方法论与科学世界观教育的研究,化学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研究,中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的研究,形成良好严谨学风的研究,如此等等,都是素质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都是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应试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大障碍和最具破坏性的因素,因而也亟需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作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3.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研究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对于教学大纲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完整地体现,大纲中对知识的规定和对能力的规定之间的联系,大纲中知识结构怎样在教学进程中形成网络,如此等等,都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案例】:上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61页,

表3-1 水与酒精混合的体积变化

想一想: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编者的意图当然是想说明微粒间存在空隙。但这真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吗?笔者认为不能,用这一现象说明微粒之间存在着间隙,理由如下。

物质中的微粒可以进入对方,不是因为微粒间有间隙才进行的,不同物质的微粒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称为溶解。溶解进行与否,不是依靠微粒间的间隙,而是根据不同物质的分子间作用力或其它因素决定的。例①:水和酒精可以按任何比例“无限互溶”,它们的分子都是极性分子,符合“相似相溶”原理;两种物质液态混合时,还有氢键缔合现象。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两种分子互相进入对方。例②:水和四氯化碳,两者的本身微粒之间的间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将两种液体混合,静置,液体分两层,经分析鉴定,属于“完全不溶。”其主要原因是它们的分子结构不相似。

如果溶解现象是以物体中的分子不紧密(较稀疏),有空隙为条件的。具备这些条件,不同物质的分子就可以互相去填补对方的空隙。若如是说,两种物质的分子互相占据对方间隙后,总体积应该是变小的,根据阿佛加德罗定律判定:1L氢气与1L氧气在常温常压下混合(两种分子充分接触)后,总体积仍为2L。根据实验证明:1L醋酸与1L苯互溶后,体积大于2L。以上两例充分证明:物质混合后总体积没有减少,甚至增大,说明了混合后并不是微粒利用对方微粒间隙或占据对方微粒间隙。

教材这样安排也是有其道理的,因为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化学的认识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用空隙的观点来解释这个现象显得简单易懂,更加直观。

新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教师教书育人,我们要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而不能盲目认同权威、榜样,要有一份质疑的精神,向权威学者学习,但不“顶礼膜拜”。 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在不断地质疑和辩驳中发展和完善的。

总之,新课程中教师不仅是已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者。新课程中一些无法预见的、实践性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其中体验理性释放的愉悦和创造冲动所浸透着的欣喜。在新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面对新教材,教师又一次站在了起跑线上,这已经不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教育情境的规定,一种课程发展趋势,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将铸就一代新型的教师。

猜你喜欢
微粒间隙教学研究
间隙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紧流形上的SchrÖdinger算子的谱间隙估计
循环凋亡微粒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作用
FePt纳米微粒有序化温度的影响因素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浅谈保护间隙的利弊与应用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