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

2016-03-14 03:58王月华鞠晓红钟秀宏冯宪敏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1期
关键词:生殖病原生物学

王月华,鞠晓红,钟秀宏,冯宪敏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

王月华,鞠晓红,钟秀宏,冯宪敏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通过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课程中丰富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交叉渗透生殖健康知识,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保健能力,促进生殖健康教育持续、科学发展。

病原生物学;生殖健康教育;自我保健能力

当前,青少年生殖健康问题凸显,婚前性行为和不安全性行为比例增高,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比例增高,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性暴力等严重威胁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1~3]。青少年身心发育提前成熟,其性与生殖健康状况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议题。

为了关注青少年生殖健康,我国在2001年底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对学生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在学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序幕。在此背景下,高校俨然成为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阵地。如何将生殖健康教育贯穿于病原生物学教学,笔者进行了以下探讨。

1 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1.1课程内容与生殖健康联系紧密

病原生物学是将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整合而成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与临床医学联系紧密[4]。其课程内容涉及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如我国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淋病、梅毒、艾滋病、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生殖道感染等;导致这些疾病发生的病原微生物。由此可见,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专业优势,若将病原生物学课程作为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阵地,可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

1.2新颖的教学模式可达双赢效果

教学中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交互性教学模式,从常见病入手,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相关生殖健康知识,使学生关注生殖健康,认识到生殖系统疾病的危害性,从而普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知识。通过案例、CBL、PBL等教学法,开启学生对认知的探求模式,可适当增加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让学生寻求相关疾病的预防措施及解决方案。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巧妙地解决了以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问题,使基础医学与临床教学顺利对接,增强了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双赢效果。

2 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途径

2.1课内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1.1整合教学内容,加强交叉渗透 为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介绍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知识、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状况及发病率、疾病防治研究前沿知识,提高学生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水平。(2)教学中对分散于不同章节的生殖健康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与相关病原体进行集中讲解。(3)在总论中强调病原微生物对生殖健康的影响,通过幻灯片、图片、视频展示其临床表现,使学生对生殖健康引起足够重视,从自身做起,洁身自爱,远离性传播疾病。(4)了解各种生殖健康问题后,教师在各论中讲授与生殖健康有关的病原体时,注重与生殖健康的交叉渗透,有目的地进行生殖健康教育。(5)不仅要详细讲解病原体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还要讲解病原体对生殖健康的危害、临床表现、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重点关注性传播疾病预防、生殖道感染预防、不安全流产及垂直传播的危害。例如,教师在讲授梅毒螺旋体时,除讲解其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外,还应向学生强调梅毒是性病,目前尚无疫苗,避免性接触、生活中直接密切接触、输血及胎盘垂直传播是减少梅毒发病的有效措施。此外,还应提醒学生,一旦感染性传播疾病,一定要规范治疗,切不可听信街头广告,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2.1.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课堂授课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如启发式、案例式、话剧式、PBL和讨论互动式等。如在讲述人乳头瘤病毒时,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人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瘊子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但其发病原因及危害,学生几乎无一知晓。因此,通过图片(漂亮的手上长了一个瘊子)展示,引出问题:瘊子是怎么发生的?导致瘊子的病原体还能引起何种疾病?对生殖健康是否有影响呢?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此时,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教师因势利导,导入授课内容——人乳头瘤病毒,以激起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创造有利条件,还能引发思考,使学生关注人乳头瘤病毒对生殖健康的危害。

授课过程中,在教师掌控学习方向的前提下,尽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求知。如在讲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这一章节时,可采用PBL教学法。事先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艾滋病病例,精心设计若干思考题,要求思考题不仅能覆盖该章内容,还能引出生殖健康相关内容。要求学生通过问题(根据你的初步诊断结果,你认为患者是该病唯一的传染源吗?一般的日常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游泳、蚊虫叮咬、共同用餐及共用厕所、浴室、床单、衣被、办公用具、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能否传播该病原体?感染艾滋病的女性能否结婚生子?)展开讨论,积极思考,以提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其对生殖健康的危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教学中开展病例讨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在病例讨论前1周,把病例及相关讨论题发给学生,让其熟悉病例,按照讨论题目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并书写报告。在病例讨论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应注意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唯物辩证法,引导学生客观地掌握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此教学手段既能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果。

精心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假设自己是一名医生,遇到这样的患者时,该如何诊断?怎样治疗?或以话剧形式上演一出淋病患者和医生之间的故事,导演要将淋病感染方式、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融入话剧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2.1.3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多元化综合考评体系,使教与学的效果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合理[5]。具体方式包括课堂评价、阶段性测试和终结性评价,分别占理论成绩的30%、20%、50%。其中课堂评价主要考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及学习行为。通过其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主动性、与小组成员团结合作态度、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来判定。为了发挥“以考促学”激励机制,可在阶段性测试和终结性评价中适当增加有关生殖健康知识内容。阶段性测试可采用知识竞赛形式,考题为已学的生殖健康知识,以多媒体形式出现,分必答题、抢答题。采取当场应答、教师参评方式进行,竞赛结束时计算参赛者得分。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闭卷考试对学生学习结果做出判断。多点渐进式的形成性综合评价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6]。

2.2课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2.1开展生殖卫生宣教 开展生殖科普和生殖保健知识宣传活动是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利用所学生殖健康知识服务于社会,与社区服务站联合开展卫生宣教工作。例如在世界“预防艾滋病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联合社区服务站,在居民集中和人流量大的路口或服务站设置宣传台,悬挂横幅,摆放有关生殖科普宣传材料和安全套等,并在活动中讲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危害、预防原则、治疗方法等。开展生殖卫生宣教不仅能使学生锻炼、提升自我,还能为社会贡献力量,可谓一举多得。

2.2.2组织生殖健康讲座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表现或学生推荐,教师挑选专业知识和口才较好的学生成立健康讲座小组,并对其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到教学医院病区或生殖健康专科医院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针对患者所关注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进行现场集体宣传和讲解。主持人根据宣教内容准备好黑板、图片资料、幻灯片等,健康小组其他成员可对宣教内容做一定的补充和解释。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健康讲座,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其社交和表达能力。

3 结语

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发现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又有利于其掌握生殖健康知识,能坦然面对青春期出现的各种生殖健康问题,转变对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态度、观念和行为,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1]赵赛婉.1 460例未婚女青年性、生育及生殖健康情况调查[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6):637-638.

[2]楼唯君.青春期生殖健康现状及教育方法的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31(6):601-602.

[3]吴扬.医学生与非医学生性及生殖健康认知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0):1316-1317.

[4]朱涛.以整合课程建设促病原生物学学科发展[J].中国病原生物学,2014,9(2):2-3.

[5]赵莉,李晓松,朱昌蕙,等.反思与重构: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9):3678-3679.

[6]覃耀春.浅谈公共卫生人才培养[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99-100.

G424.1

B

1671-1246(2016)21-0062-02

注:本文系2014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GH14346);2014年校级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jyjg1415y);2015年吉林医药学院专项教改课题(ZX2015YB014)

猜你喜欢
生殖病原生物学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