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图制作中体现学生“乡愁”意识浅探

2016-03-14 16:22于吉海杨玉
地理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生成长乡愁

于吉海+杨玉

摘要:本文从“‘校园植物让‘乡愁融入学生成长”、“‘最美丹霞让‘乡愁融入学生记忆”、“‘半城芦苇半城沙让‘乡愁融入学生生活”等视角,探索环境制图中学生“乡愁”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乡愁意识;学生成长;环境制图

乡愁是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移民,谁不思念自己的故土家乡?历代描述乡愁的佳句比比皆是,最经典的当属唐代诗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由中国地理学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办的 “中图杯”环境制图大赛2015年的指定主题是“乡愁”。我校学生绘制的参赛作品分别是《校园植物调查与识别》、《半城芦苇半城沙》和《多姿多彩 最美丹霞》三幅作品,从学生独特的认识视角出发,对所选题目进行细致设计,绘制出自己的调查结果和分析认识,渗透着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的思想和认识。作品以极高的质量得到专家的一致认同,获得三个高中组一等奖。结合指导学生绘制地图的过程,与大家一起探讨在环境制图中如何体现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和乡愁意识。

一、“校园植物”让“乡愁”融入学生成长

高中是学生一生中重要的成长阶段,在成长过程中学生需要拥有值得回忆的成长痕迹。张掖市第二中学校园内环境优美,分布有洋槐、国槐、紫花槐、龙爪槐、旱柳、圆柳、垂柳、榆树、白杨树、臭椿、沙枣、杏树、云杉、侧柏、刺柏、迎春花、榆叶梅、白丁香、紫丁香、牡丹花、郁金香、大丽花、芍药、月季、一串红、美人蕉、菊花、蒲公英、黄花菜、凤仙花等29种植物。学生作品绘制分为校园植物调查、校园植物识别、校园植物活动设计、校园植物分布平面图绘制和校园植物学习的感悟五个部分。学生在教师带领下,观察和识别乔木、灌木、花卉和草类等各种植物;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师生共同交流,营造出平等的师生关系,展示着开放的地理课堂。春天的灵动、夏天的热情、秋天的丰硕、冬天的优雅,让学生应接不暇。在课堂中呈现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我展示,让学生在点拨中领略春天的美丽、在质疑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通过观察花卉的生命周期领略生命的意义。

学生设计校园植物活动主要有:校园植物挂牌仪式活动、校园植物摄影大赛活动、校园植物展示活动、校园绿化方案活动、校园植物“主题园”设计活动、校园绿化方案设计活动等。学生按照提前安排的课前活动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活动设计成果,选派代表进行阐述。通过校园植物的绘制,充分体现了我校“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的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植物地图的绘制,让学生参与熟悉校园内的一草一木,强化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的意识。成长的记忆,让学生在多年以后,回到母校时能够找到自己青春的“脚步”。此情,那时,青春,成长,记忆,会深深留在学生的记忆中。

二、“最美丹霞”让“乡愁”融入学生记忆

位于临泽县南台村的彩色丘陵被喻为“世界奇观”,它以斑斓绚丽的色彩和奇特的造型震撼着每一个游客。这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通过地图绘制和资料收集,学生对彩色丘陵的地质形成过程有了初步理解。通过考察可以发现彩色丘陵其实并不是“表里如一”,彩色丘陵表层颜色鲜艳的部分是直接接触空气的“氧化层”,厚度只有10多厘米,别小看这薄薄的一层,它的形成可至少需要60年以上的时间。彩色丘陵内部则与空气完全隔绝,无法发生氧化反应,底层的基岩实际是灰扑扑的颜色。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彩色丘陵的表层呈现泥乳状,看上去就像山体里面挤出很多鲜艳的颜料一样,形成“多彩的颜料堆”。通过资料查阅可以发现这些色彩并不是被“上帝之手”挤出来的,而是被流水“淘”出的。事实证明,受坡顶流水的侵蚀,山体最松软的部分先被侵蚀,形成沟壑,久而久之,沟壑越淘越深,岩石表面也被磨圆,露出的不同沉积层表面氧化,看上去就有了挤颜料的效果。 彩色丘陵的神奇和震撼主要在于其绚丽的色彩,岩层的颜色主要由沉积层中富含的金属元素决定。彩色丘陵的每个岩层所含物质都不尽相同,氧化后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氧化亚铁呈绿色;氧化铁呈红色;氧化铜呈灰黑色;氧化铝呈灰白色……

通过地图绘制,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学会知识的活学活用,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能力。教育理论启示:给别人教知识的过程,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效率最高的途径。

三、 “半城芦苇半城沙”让“乡愁”融入学生生活

美丽的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地处古丝绸之路东西交通与南北民族交融的十字路口。巍巍祁连山,悠悠黑河水,孕育了这块大西北广袤的荒漠绿洲、湿地,戈壁水乡。自然资源丰富,雪山冰川、森林草原、荒漠戈壁、沙丘沙漠、七彩丹霞、绿洲沃土、湿地芦苇交相辉映,形成了张掖生态环境的独特性。

张掖是一座湿地之城,有天然禀赋的数万亩湿地作为生态屏障,茵茵绿草、浩浩苇田和纵贯全境的黑河,保障着张掖生存发展的生态安全。过去这里百泉喷涌,湖泊相连、芦苇连天。有诗赞曰:“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然而,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降雨量减少、蒸发量加大等自然因素,以及垦荒种植、乱采滥挖、超载过牧、城市建设、工业开发、排放污水、围湖造田等人为原因,张掖的生态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

学生通过环境地图的绘制,认识到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建设对张掖市生态的影响是降水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大、空气中粉尘比例减小、候鸟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明显、水质不断得到改善等。通过了解比较和分析古张掖城被黄沙掩埋的历史,学生认识到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如果保护不当,就会出现水资源短缺、绿洲面积萎缩、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现象,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总之,参赛学生根据对自己身边的环境进行调查以及本人的亲身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而制作地图的过程,对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有了清楚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身边环境今昔变化的对比,了解事物发展的变化规律和变化历程,让家乡的味道渐渐融入记忆中,形成未来淡淡的“乡愁”,成为一生的成长记忆。▲

猜你喜欢
学生成长乡愁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乡愁凭寄
回头一望是乡愁
思品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成长实际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师的“勤”与“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