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家 唐穆莲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了解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性教育的现状,发现中学生容易在网络环境中受到不良性信息的侵扰,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提出学校应设立性教育课程和辅导机构;教师应寓教于乐,多与学生互动;家长应制订适时计划,一并施教;社会应发挥净化作用,杜绝不良网络信息。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中学生 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067-02
中学生性教育是公认的全球性教育难题之一。我国中学生性教育虽起步较早、开展时间较长,但现状令人担忧,突出表现在学校性教育无法满足中学生的需求,家庭和社会也没有为中学生获取性知识和性信息提供正规有效的渠道。
在前互联网时代,中学性教育如果长时期无法满足学生对性知识和性信息的需求,会造成学生的性无知、性失误和性蒙昧。但在当前,中学生除了在课堂和父母那里获取性知识外,网络环境也成为他们获取性信息的重要来源。而不同于传统性教育的是,网络环境中的性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大量色情、性犯罪、性暴力不加筛选地呈现在中学生面前。如果继续以过去呆板、乏味和枯燥的形式来进行性教育,家庭和社会主流话语层面继续对性教育讳莫如深的话,中学生就会无可避免地选择在网络环境下主动地进行自我性教育和性学习。
一、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性教育现状
目前中学生作为“上网一族”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天通过移动终端和PC端上网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深入剖析中学生性教育发展状况,了解中学生网络行为和性知识来源等方面情况,笔者设计并发放了《中学生上网行为和性教育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侧重点是中学生对学校性教育的看法、获取性信息的来源与中学生接受性知识的倾向等方面,发放对象是梧州三中、梧州四中、梧州十二中和梧州高中的初、高中学生。问卷选择在初、高中放学半小时之后随机发放。时间点集中在17:30-18:00,因为中学生放学人数密集,针对学生本人隐私的问卷容易引起围观和注目,不利于得到真实有效的结果。此次共发放问卷301份,其中有效问卷297份,男学生问卷159份、女学生148份。
经过分析调查结果,笔者发现:其一,有近八成的学生表示学校、家庭对他们的性教育“没有意思、不感兴趣”。其二,有90%的学生表示自己曾经有意无意地看到网络上的性信息,包括对性的文字或影音描述,而这些学生几乎全部承认这些性信息对他们冲击力很大。在学生主动上网获取性信息方面,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明确表示对网上的性栏目感兴趣,会主动上网搜寻。其三,过半数的学生表示,互联网上的性信息在语言、图片甚至视频资料等方面更直接、更刺激、极富诱惑力,而相比之下,学校、家庭和主流媒体的性教育过于枯燥、乏味和程式化。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层面来说,当前的中学生性教育和引导过于落后和呆板,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近两年,经多方呼吁和教育部门大力推进才得以走进学校、走上讲台的性教育并没有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理念、模式和方法的落后反倒使得学生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地反思过去传统性教育的得失,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单线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中学生性教育必须科学、适时,不允许出现任何缺失和错误。而细微的缺失和错误,必将会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留下无法弥补的缺憾。
二、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性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学校层面。学校是对学生开展性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管理者首先要转变过去陈旧的观念,正如英国性学家卡本特所说:“现代的文明学校用一扇铁门把两性的事情完全闭起来了。门边是一种沉默,一种严酷的沉默。于是,合法的好奇心变成了不合法的好奇心,狂热的色情暗暗地生长起来,本来没有色情的地方有了色情了。学校不能公然承认学生的要求,于是违禁品在他们自己中间相互传授,淫秽词曲代替了高雅的说明,损害卫生的行为随即而来。”
中学生性教育应真正进入课堂教学,学校应对中学生性教育加以科学的管理和规范,因此,转变思想是学校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性教育的前提。学校性教育应该是学科化和课程化的,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应从性教育课程的安排与课时的保证、师资的配备和经费的投入等方面来重视性教育。学校要重视中学生网络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在网上有更高的追求,让他们自觉摒弃不良内容,把上网和自己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让网络成为自己的学习、生活的服务者。性文化教育最大的任务是教导中学生对性问题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控制自己的性行为。
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不仅包括性知识教育,还包括性道德、性心理、性美学、性法律和性伦理等内容。只有将性教育纳入正常教育体系,把性教育当成一个学科来看待,学校才能对中学生性教育进行全面引导。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生理咨询中心”、男女分班性教育等实际有效的具体措施来解决学校性教育中面临的尴尬、隐私等问题。
(二)教师层面。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而目前教师对中学生性教育也是比较落后、封建和麻木的。作为性教育的具体开展者和组织者,教师对中学生涉及“性”的方面也一直处于打压、管教的阶段。中学生的性意识已开始萌发并在加速发展中,由于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不良信息容易使中学生迷失方向,而教师却没有对他们很好地引导。承担性教育的教师,不但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精通性知识,还应掌握心理疏导和咨询方法;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可以准确及时地发现学生性生理、性心理问题与障碍。
另外,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是影响学校性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如针对日益频发的“早恋”问题,部分教师会采取打压、批评,甚至找家长谈话的方式。这些方式不但会引发学生的反叛和抵触心理,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也更不利于后续的教育与引导。而如果能因势利导地进行性教育,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国外就有一件经典案例,教师针对“早孕”问题,找到了一个相当有趣的切入点:给每位学生派发一枚生鸡蛋,并要求他们在一周后把鸡蛋原封不动地还回来,要求学生24小时都得把鸡蛋带在身上。一周后,只有极少数学生带回了完好的鸡蛋。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抱怨:为了这个鸡蛋,一周里寝食难安,失去了很多自由和轻松,苦不堪言。老师严肃地说:你们看,这还仅仅是个鸡蛋!如果谁想尝试过早地做父母,他的生活可想而知。这位教师通过一种巧妙的方式让学生切身体验到过早做父母的“麻烦”,结合中学生正值崇尚自由、反对拘束的阶段,教学效果要远优于生硬的灌输“早孕教育”。
性教育的成败,最主要的是取决于教育者的态度而不是教育的内容。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下,成年人不能也不应该成为权威的代言人。因为对性问题单方面的回避和贬抑,只能引起中学生的好奇和反叛。因此性教育应该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改单线为互动,师生就会获得新的体验。因此,教师应首先成长起来,才能胜任这项具有挑战和创新意义的工作。
(三)家庭层面。家庭教育是学生性教育的第一课堂。作为中学生监护人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其实,家长的责任就是提供一个宽松、绿色的环境,让花朵顺利绽放、小树茁壮成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监护人应该提前为家庭性教育做准备,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了解相关性知识。然后家长们要注意相互配合,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进行适时、适当的性教育。其次,家长要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学会使用绿色软件和“过滤技术”来抵制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最后,当发现孩子在性方面出现疑惑、误解和错误时,家长应注意引导方式方法,缓解孩子一些不必要的压力,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四)社会层面。网络环境下充斥着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营造健康、和谐、绿色的网络环境和网络空间,从根源处净化网络环境是当今社会引导和把握中学生性教育的主攻方向。首先,社会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互联网监管机构,规范互联网行为,净化网络空气,以游戏、影音资料和网站广告为整治重点,消除网络中不良信息。其次,积极建设专门的中学生性教育网站,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和富有吸引力的内容让中学生自学性知识,自觉抵触不良信息。最后,社会应统筹学校、家庭层面,建立“三位一体”的中学生性教育体系,让体系内各元素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确保中学生在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下茁壮成长。
三、总结
中学生性教育原本就是一项重大且迫切的课题,再加上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中学生性教育任重道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应首先从观念上重视中学生性教育,改变过去“谈性色变”的传统观念,把性教育放到台面上来讲,把它当成基础教育内容来讲。其次,应该放弃过去枯燥、死板、僵硬的教育方式,而是采取生动活泼的方法,在寓教于乐的过程让中学生接受性教育。再次,家庭和社会应从根源上杜绝中学生接触网上不良信息,而应借助网络多媒体来更好地了解正确的性知识和性观念。最后,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应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让学生不能、不想接触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在学生学到健康性教育知识的同时,使中学生的性心理也能正常地发育,引导中学生在身心发展上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保护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蔡勇美.性的社会观[M].台北:台湾巨流图书馆,1988:257
[2]彭晓辉.性科学概论[M].上海:科学出版社,2011
[3]张富洪.与中学生谈“性”[J].教育艺术,2013(8)
[4]朱依林.网络文化下中学生性教育与引导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唐穆莲(1967— ),女,梧州市藤县濛江镇第二中学一级教师;吴成家(1967— ),男,梧州市藤县中学一级教师。
(责编 刘 影)